第二百六十一章 “山鬼”之言

“何事如此急切?”

赵政刚一入青玉殿落座,便淡言直问。

吕处不惑之年,生得一副忠胆之相。

他微微凝眉,肃然回道:

“陛下,臣日以继夜自东郡返还,行至关东,走夜路经过华阴县的平舒大道之时,遇到了一件怪事。”

“呵,又是怪事……”

赵政唇角微勾,冷眸嗤笑:

“这一年来的怪事还真是不少……说吧,有多怪?”

“当时夜深风高,臣并未看得很清,只觉有一人身披黑衣突然现于大道中央,拦住了臣的去路,声称要臣替他将这块玉璧转交给滈池君。”

说罢,吕处将手中玉璧递予内侍,又由内侍呈上来给了赵政。

然而在看清那玉璧的刹那,梁儿心中陡然一惊。

吕处所言的这件“怪事”在史书上是有所记录的。

那玉璧也果然如史书所言,同当年赵政祭祀湘江水神时投入江中的那块极为相像。

而那黑衣之人出现在的华阴平舒道,恰好也正是湘江和湘山所在之处……

多年前扔出去的东西,怎得今日又莫名回来了?

梁儿略有慌神,垂下眸子暗自思量。

当初那玉璧是经宗正的最高官员宗正司直接呈上的,除了少数近前之人和宗正司本人,大多数人都没有仔细瞧见它的形貌。

故而吕处应是不清楚此璧有何问题的。

赵政垂眸望着自己手中的那块玉璧静默未语,眼底却在不觉间幽沉了许多。

只听立于殿中的吕处继续说道:

“那人的话说得没头没尾,臣自是不明他的意思,便出言询问,可他非但未答,却又多说了一句意味更加不清的话……”

“哦?什么话?”

赵政的语气越发森冷,他的视线始终不离玉璧,手指也反复摩挲起了那光滑莹润的玉面。

吕处的心里本就有些畏怯,见赵政这般,便更觉发憷,提了一口气支吾道:

“他说……‘今年祖龙死‘。”

瞬间,梁儿柳眉蹙起,不觉得已经牙关紧咬,心中难受可见一斑。

这些全部都毫无意外的与史书上一致。

祖龙……便是指帝国之君。

显然,这又是一句暗指赵政命不久矣的“预言”。

而此时,赵政的反应却较梁儿从容许多。

他起身缓步走至吕处身侧,淡声问道:

“依你所见,他这话何意?”

吕处一揖,惭愧道:

“臣愚钝,丝毫猜不透他话中之意。臣还欲再问之时,他已将玉璧放在地上消失于暗夜之中。”

听他如此说,赵政停滞了片刻,眯起眼来、压低着声音徐徐又问:

“你就当真全然没有听出他所言之意?”

听得这一问,吕处大骇,倏的跪地,叩首认错:

“陛下息怒!臣一时糊涂,臣并非欺君,臣……臣是……”

“吕处,你若真的半点没明白那人的意思,也便不会跑来急奏。你只是不敢说出口罢了。”

赵政侧眸自他身上瞥过,负手转身走回案前。

“陛下……”

吕处怔忡着将头低下。

赵政再度坐回座榻,对着他淡声道:

“滈池君是千百年前民间所称的滈池水神。可那滈池始于千年以前,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不过‘滈‘池的‘滈‘同‘镐‘京的‘镐‘,据说曾经的滈池就在当年的周朝国都镐京境内,亦就是现在的邻近咸阳之地。他让你将玉璧带给滈池君,其意就是要你带给朕。不过当年朕巡游至湘江时,你未在随行之列,并不知晓此璧的来历,故而你或许难以理解他为何一定要你将这块玉璧带来。”

赵政顿了顿,幽幽的眸光又落向手中玉璧,冷着面色沉声道:

“不过那句‘今年祖龙死‘……你应当是听得明白的。”

“陛……陛下……”

吕处惊怵不已,连舌头也不由得打起结来。

“祖”与“始”;“龙”与“皇”……

“祖龙”与“始皇”二词的字面意思几乎完全等同。

“祖龙死”就是“始皇死”。

可这字义偏偏是隐在词汇之中的。

若无人挑明,那内在之意便永远都是“隐”着的,被预言今年会死的也就只是“祖龙”,而非“始皇”。

试问这等情况,他又怎敢直言去挑那碰不得的蜂窝,令陛下治他一个“恶言”之罪,危及性命?

“你在发抖?”

赵政冷眼看着跪在地上的吕处,想不到这般粗犷的人,竟也会因为几句话的惊吓就颤栗不已。

顷刻,他竟摇头失笑:

“呵呵,真不知你有何可惧?就算那来历不明的人是山里的鬼怪,他所言之事也不过是发生在这一年之内罢了。现下已至深秋,年关将近,想必那等无稽之言定是难以应验的。”

他面上现出揶揄之色,薄唇轻敛,又道:

“更何况,‘祖龙‘,一听便知是指先祖。先祖是早已死去之人,‘祖龙死‘又与朕何干?”

话至最后,赵政的眸已直视吕处的眼,语速亦是放缓了许多。

吕处终是豁然而悟。

原来陛下是在提点他,此事当如何对外去说。

他忙躬身施礼,悻悻道:

“陛下英明!”

吕处退下后,赵政私下令人将那玉璧交由御府仔细查验,而结果甚为惊悚。

此璧正与始皇二十八年他巡游渡江之时,祭祀湘江水神的玉璧是同一块。

八年前就应已沉入河底的玉璧,而今竟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给送回来了。

这说明了什么?

秋末正是建兰和寒兰花期交界的时节。

骊山宫兰苑之中,沐浴着阵阵浓郁的兰香,赵政与梁儿在兰花丛中比肩慢行。

但在这如此一番惬意的景象下,二人所想却都并不轻简。

“君主行祭祀之礼时,周遭都需严密封禁,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我当时将玉璧丢在了何处水域。而我刚一离开,就有人立即下水,在准确的位置捞回了那块玉璧……”

赵政长眉紧索,沉沉道:

“看来那时,我的身边就早已被人安插了细作。”

梁儿白裙飘然,略作感慨:

“为了造出今日这一环又一环的‘奇事‘,他们竟悉心筹划了至少八年……心思缜密如斯,倒令我很是惊讶……”

她转眸望向赵政,正色道:

“近来发生的两件事都是假借天言鬼言,这般行事,要么这些人自身就是方士,要么便是与方士合谋。”

赵政颔首,言道:

“再者,‘陨星‘之事与‘山鬼‘之事也应是出于同一批人之手。因为若是两批人,后来者定会刻意仿造前人之举,以此来推卸罪责,保自己安稳。而‘陨星‘石刻犯我犯得那般直白,‘山鬼‘所言却说的这么隐晦。作风如此大相径庭,分明就是存心撇清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梁儿不明,忽闪着眸子问:

“他们为何一定要撇清前后的关系?”

赵政步履很慢,但却很稳。

他双眸深邃,唇颌微动,有条不紊的为她详解:

“短短两个月就发生两次类似之事,撇清两件事之间的关系,才能让世人更容易相信此二事并非人为,更非同一批人所为,就可增强其可信的程度。何况,既是假借令人生畏的鬼怪之言,便说得越是玄乎其玄,就越容易使人臆想连篇。加之之前有字义鲜明的‘陨星‘石刻做铺垫,即便此番他话中未直接提及任何关乎我之事,也能轻易使得众人主动联想在我的身上,致使恐慌加剧,人心大乱。”

闻言,梁儿不禁暗自唏嘘,究竟是何人做得如此高明之事?

所谓人言可畏,世人又多迷信,此人深谙此道,故而不动分毫刀兵,却可缕缕伤致敌人要害。

思及此处,她不禁捉了赵政的袖角问道:

“此事,你打算如何应对?”

赵政轻轻摇了摇头,说道:

“幕后之人太过隐秘,行过无痕,难查其踪。如今陨星‘天言‘刚平,又冒出一个山怪‘鬼语‘相衬,再加上‘荧惑守心‘,天下百姓必定难安。不过好在,极庙如今应是等足了占卜‘荧惑守心‘的时日,可令他们顺便将这些惑乱之事一并卜算,再将避凶之法昭告天下,以安民心。”

如今的他只剩下一年左右的命。

而那些歹人之中存有能力超群之人,要将他们彻底根除绝非易事。

他已无心思大费周章的将时间耗费在除去这些不紧要之人上。

于他而言,在他所剩无几的时日里,梁儿能按照他的计划安全离开才是最为首要之事……

两日后,极庙受命针对“荧惑守心”、“陨星预言”和“山鬼之言”举行了统一的占卜。

得出的结果是要迁徙和出巡才能避凶趋吉。

“迁徙”是指要大规模的迁徙百姓。

赵政于是下令迁移三万户人家到北河和榆中地区,并且为安抚这些民众,给每一户都赐赠了一级爵位。

而“出巡”,则意味着年节之后,赵政便要着手离开咸阳,巡游远行。

极庙之中,蔡敬午反复思量着之前的卜算一事。

当时占卜的结果明明只有“迁徙”这一项,可他却突然收到了陛下的密令,硬是要他又多加了一项“出巡”……

不知为何,自那一刻起他心中就隐隐不安,至今已愈演愈烈。

终于,他忍不住偷偷起卦,单对陛下出巡一事进行了卜算,结果竟是……

极凶……

这一年的年节,司星蔡敬午声称自己突患急病而辞去了官职,返乡静养。

另外,皇帝安然度过了整年,“山鬼”那“今年祖龙死”的预言便不攻自破,顺道连先前性质雷同的陨星“天言”,也一同无人相信了。

大家都觉得,定是如极庙卜算的结果一般,是年底的迁徙之举破除了那些“恶言”。待到皇帝出巡,大秦便可永享兴盛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梁山宫之变(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徐市入秦第二百四十八章 何意百炼钢,化作绕指柔第五十三章 尧山之战第一百零一章 孤注一掷第一百六十三章 子房的身份第十五章 秦国巨变第二十七章 秦相吕不韦第二百九十章 天下逐鹿(四)【番外—高、亥、斯篇】第三十七章 太后寿宴第一百一十章 因祸得福第一百一十八章 对峙李牧第二百七十二章 凤求凰第八十章 晚辈辈出第二百六十五章 钱唐之险第六十三章 义感君子,利动小人第五十六章 惜别离第二百五十一章 采莲第十三章 启蒙帝师第一百五十三章 白雪皑皑第六章 纵横之策第八十七章 终是不愿第四十章 联合楚系第二十一章 才子宋玉第六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九十章 《聂政刺韩王曲》第二百八十章 遗诏(一)第一百八十九章 高渐离入宫第一百一十四章 烽烟又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深谋远虑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晋小将第十四章 决心已定第二百一十二章 艾儿与胡亥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灭燕代第一百七十五章 木桃有意,春雨无情第五十二章 最后的陪伴第一百六十一章 重金寻她第九章 生活变化第一百一十三章 如痴如迷第七十四章 价值连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邯山少年第二百二十六章 殉葬第二百零九章 全军覆没第二十六章 出逃第一百三十八章 燕丹之计第二百二十七章 捷报连连第六十四章 赵政的真情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下大酺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筑长城,南灭百越第九十八章 武安君李牧第二百六十四章 只为梁儿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下逐鹿(二)【番外—高、亥、斯篇】第一百七十一章 小公子艾儿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筑长城,南灭百越第二百三十八章 父子决裂第一百四十九章 因爱而伤第二十二章 阳春白雪第二百二十五章 修复长城第一百三十章 丽人花第一百零四章 公子嘉第一百一十章 因祸得福第二百七十章 徐市再现第五十章 成蛟出征第一百二十章 无法舍弃第一百四十一章 荆轲刺秦(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艾儿与胡亥第二百六十六章 瓯骆反秦第六十四章 赵政的真情第十章 赵政生辰第一百一十章 因祸得福第一百九十四章 仪凤歌第二百六十三章 密召扶苏第二百二十九章 皇后之位(一)第二十章 微妙变化第十章 赵政生辰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伤未愈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伤未愈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之所感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下大酺第二百四十章 “打草惊蛇”第四十八章 百合诛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雪耻第一百七十三章 昌平君之死第一百六十九章 华阳联姻第二百零六章 张良刺秦(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如痴如迷第二百一十二章 艾儿与胡亥第二百一十八章 重伤未愈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市出海第七十二章 尉缭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情深似海第二百一十章 冀阙之危第一百五十七章 魏公主姬无忧第一百七十三章 昌平君之死第十七章 赵政归秦第一百二十三章 长公子扶苏第六十四章 赵政的真情第五十七章 梁儿的绸缪第六十八章 铁血无情(二)第六十四章 赵政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