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农业***

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粮食问题是必要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充足的粮食基础之上,才能有精力去创造和发展。

所以,这一年,农耕便是大秦的头等大事。

为了确保耕种的顺利进行,户部当天就下发政令,各行省、郡县,必须要保证基本农田的全面耕种,必须要保证今年的收成增长三倍。

而且,为了督促各地将农耕定为今年的重中之重,国政院还下令,要将今年的粮食收成,纳入各级官员的功绩考核。

秋收后,凡粮食产量增收三倍的地方,主政官员考核为优,凡粮食产量不达标者,主政官员考核为差,这将直接影响到各级地方官员的仕途。

不得不说,这道政令效果还是非常有效的。

因为这道政令传送下去,各地官员无不重视、紧张,很快就开始运作,主动提供粮种,保障治内的耕地粮种问题。

要知道,去年大秦饥荒严重,可以说很多地方但凡有一粒谷子都找不到。所以,年底虽然经过土改,天下百姓都分到了土地,但是粮种不足的情况却是普遍性的。

而国政院的这道政令,则是让各地政府承担起了粮种的问题,开始将粮仓的谷、栗提供出来,以作农民的粮种。

当然,除了粮种,还有水利问题。

从行省到郡县,再到乡、亭,各级政门都动员了起来,保障水利,防止洪灾,成了他们眼下迫不及待需要去完成的工作。

不过,这道政令虽然对农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却也让各地怨言颇多。因为要让收成增长三倍,这实在是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国政院每天都会收到各地吐苦水的折子。

大体意思都是说无法办到,因为数年来,大部分百姓都在服瑶役,造成各地真正耕种的土地十之一二都不到,很多土地荒废,水利多年失修,所以时间太紧,如今已经开春了,农民要耕种比往年多三倍的土地,人力与时间上都不严重不足,无法做到将所有土地都开荒耕作。二是,水利工程也无法短时间内保证供应所有的耕地。

莫说别人,就是江苏行省的王又贤,都单独呈送了一道私信给李阳,向李阳呈述粮食增长三倍的各种困难和不切实际。

当然,东阳郡守胡亥,原本已是李阳新政的坚定拥护者,如今见到国政院下发的这种任务,那也是恼火的大骂李阳这是急于求成,***,目标定得太过离谱,脱离了事实的根本。

各地大吐苦水的折子一多,自然而然的,朝中便有人议论此事了。

朝中众人,纷纷对增长三倍收成的政令提出了质疑,认为有必要将要求稍加降低一点,改为比往年增长一倍比较妥当。

不过,此事被李阳直接否决了。

于是乎,所有人都觉得李阳开始飘了,太自信,太自以为是了。

一时之间,鄙夷之声四起。

而老世族们则似乎从这件事情当中看到了机会,想让扶苏在此事上面反对李阳。

于是乎,新任吏部尚书公孙景,带着几位朝中大臣直接找到了扶苏。

太子宫。

“殿下,镇国君绕过吏部直接下令,将今年的粮食增收纳入各地官员的政绩考核,如今各地官员那是怨声载道,吏部每日都收到一堆折子,全是在诉说苦水。臣等以为,粮食增收问题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强逼下面,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还望殿下为社稷计,出面制止镇国君这种脱离现实情况的大跌进。”公孙景一脸心忧之色。

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请愿道:“望殿下为社稷计,出面制止镇国君胡闹!”

在公孙景等人看来,粮食增产三倍,这种脱离了现实的***,已经是摆明了的不切实际,所以自己等人前来进谏,扶苏多半会动容。毕竟,扶苏不是始皇帝,始皇帝对李阳,那是无条件的信任,不管李阳要做的事情听上去多么的荒唐和离谱,始皇帝都会支持。而扶苏会和他父皇一样吗?

这个答案,显然值得期待。

只要扶苏出面制止、反对李阳,那么这等于是打了李阳一个大嘴巴子,从此之后,扶苏和李阳的关系便会出现裂缝。

大家说完之后,都抬头望向了扶苏,等待他的回答。

可是,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扶苏居然一脸的不以为意,笑道:“诸位大人言重了!镇国君既然说要让今年的粮食增产三倍,孤相信他一定是有把握可以做到的,毕竟镇国君一直以来都是在创造着奇迹。”

众人一愣,没想到扶苏居然也这么信任李阳。

众人相视一眼,公孙景就道:“殿下信任镇国君,臣等自是理解,只是其他事或许镇国君可以创造奇迹,但是耕作之事,乃是靠天下百姓之力,而非靠镇国君一人之力可为之。如今,我大秦的农田半数以上荒废多年,水利更是失修,镇国君再有能力,也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这一切的。”

扶苏微微点了点头,沉吟了一下,道:“公孙尚书所言不无道理,不过……我们还是先看看镇国君能不能想出好办法来吧!”

公孙景见扶苏如此信任李阳,也知暂时是无法劝说下去了,于是只好点点头,就此作罢。

…………

公孙景等人的谏言,虽说没有让扶苏反对李阳,但还是让扶苏心中产生了动摇。

毕竟步子迈的太大了,容易扯到蛋。万一把下面各地的官员逼得怨声载道,反而得不偿失。

所以,当公孙景等人离开后,扶苏便直接前往国政院,找到了李阳。

“太傅,据闻各地过半土地荒废,水利亦多年失修,今年要让粮食增产三倍,这真的可以做到吗?”

扶苏单独找到李阳,问道。

李阳自然知道,朝臣们的质疑之声定然是传入了扶苏的耳中,于是一笑,道:“殿下莫要担忧,百姓难以耕作往年三倍之地,那是因为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造成的,我已经想好了一个提高耕作效率的办法,今年春季把以往荒废的田地尽数耕作出来,应当是不成问题。”

“哦?太傅有办法让百姓耕作的效率提开三倍!”

一听这话,扶苏双眼一亮,大喜,问道:“太傅快讲,是何办法?”

李阳笑道:“推广犁!”

“犁?”

扶苏眉头一皱,道:“犁,此物不是已经早有人用吗?”

李阳摇摇头:“殿下有所不知,如今的犁虽说可以大大提高翻地的效率,但只适合平原,且需要两头牛来拉,许多百姓并没有牛,所以犁的应用仅限于平原地区的富户。”

秦朝时的犁,还是属于早期的犁,形制简陋。直到西汉才出现了直辕犁,但是也只有犁头和扶手。

所以,在秦朝是的犁,大多数属于踏犁。

踏犁也称“镵”、“脚犁”。使用时以足踏之,达到翻土的效果。踏犁五日,可当牛犁一日,又不若犁之深于土。

而还有一种犁,属于二牛抬扛式,不仅需要两头牛,而且只适合平原。

也正因如此,所以百姓耕作,大多还是靠锄头翻地,效率低下不说,且甚是劳累。

试想一下,用锄头耕作,这效率自然是不可能将之前服徭役时荒废的土地一起耕作出来。

“哦?听太傅的意思,难道是有办法可以改进犁?”扶苏亦是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李阳的想法。

李阳点点头:“没错。我打算将犁改进,用一头牛便可以轻松翻地,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区,都可以应用。另外,我已命萧何,把蒙古行省(匈奴)的牛全部送过来,以此补充百姓耕牛的不足,如此一来,今年将以往荒废的土地全部耕作,应当不难。”

“原来太傅果真是早已有了计策,哈哈!”听到李阳有办法改进犁,扶苏大为高兴。

不过,很快他又想到一事,问道:“可是,水利失修,又该如何解决?”

李阳道:“水田种稻,半旱田种麦,完成的旱田我则打算用来培养新物种。”

“新物种?”扶苏再次一愣。

李阳道:“殿下有所不知,此次徐福从少昊带回来数船的粮食品种,不日便将运至咸阳,到时便可将这些新的粮食品种发放各地,让百姓培育繁衍出大量的种子,以待明年大面积种植。”

“新品种……”扶苏一听,大感兴趣,很想知道少昊运来的新粮食,会是什么样子的。

而就在这时,纪偕突然兴奋的走了进来,见到扶苏,行了一礼:“殿下。”

扶苏问道:“纪尚书,有事吗?”

纪偕道:“臣特来向镇国君禀报,少昊那边的东西已由琅琊郡运送过来了。”

“哦?”

一听这话,李阳和扶苏都是一喜,赶紧道:“快,带我们前去!”

第三百零七章 风!风!风!第三百七十六章 匠痴公输册与博学镇国君第一百零九章 另有所谋第一百四十二章 孤独第八十四章 任重而道远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省置设第一百六十四章 陛下要杀臣?第十章 法治之精髓第八十章 十字真言第二百五十二章 吓死个人第一百六十七章 朕的皇陵被你们挖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改军制第三百八十三章 高招第一百四十五章 仙果(为盟主有腹肌的园长加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崩溃第十五章 开府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东胡废话一章第五十五章 神物第一百二十六章 入城第一百零七章 装逼上瘾第二百八十章 农业***第二百六十章 一败涂地第二十四章 找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信用货币第三百一十三章 说出来怕吓死你第二百零四章 皇权特许第二百五十三章 行省制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东胡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家好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谈商业第一百二十章 数学家第八十七章 这个老头坏的很第二百五十二章 吓死个人第一百零三章 商人之觉悟第三十八章 可怕的阴谋第三百三十六章 冯家立场第二百六十八章 公元十年第一百一十七章 合兵抗秦第四十三章 谁也别拦我第三百八十一章 乌孙求援第六十六章 给他们一个惊喜第三十八章 可怕的阴谋第二百五十五章 飘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过年了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政之货币政策第十章 法治之精髓第七十一章 神人第五十五章 神物第二百四十七章 斥责三问第四十八章 历史进程第三十七章 吟诗一首第十二章 震动天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无情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点江山第三十章 可续持发展第一百六十八章 开机 (为月票增加一千票加更)第二章 献药第十六章 公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合兵抗秦第二十一章 老伯威武第二十四章 找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骄傲的肃慎王第三百三十五章 密谋第三百章 工程制造署第二百二十五章 秦军第一章 寻医令第十二章 震动天下第十四章 庆贺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文地理学说第二百九十二章 好大的官威第一百九十七章 以命护法第二百五十四章 保护弱势群体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激经济第三十章 可续持发展第八十章 十字真言第四十八章 历史进程第一百五十五章 论计第三百二十五章 少昊王子你好呀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人要谦虚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仪第三百零五章 少昊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信心高涨的夫余王第三百七十四章 飞剪船问世第二百七十一章 徐福归国第六十八章 无可救药第八十章 十字真言第八十章 十字真言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策第三百六十章 大秦纸币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阳误国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运河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政之货币政策第六十一章 温情一幕(为QQ阅读一万推荐票加更)第五章 秦国的茅台第九十九章 大胆李阳第一百一十一章 调兵第三十八章 可怕的阴谋第二百九十七章 山东海船制造局第六十七章 令人发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