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农作物

秦国,司库。

这里是秦国中央的谷物、金玉贮存之国库。

шшш ●тt kǎn ●¢ ○

司库前门外,已停满了无数辆运送物质的大车,这些车辆之多,一直排至宫外的咸阳城的街道。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车辆运送的东西是来至万里之外的少昊,所以司库门前已经围满了许多大臣,他们都想知道徐福从少昊带回来的新物种,到底是些什么,长什么模样?

很快,李阳和扶苏在纪偕的陪同下,来到了司库前。

“见过殿下,镇国君!”众人纷纷行揖礼。

“诸位不须多礼,快随孤一起来看看少昊运回来的好东西!”

扶苏可没心思跟这伙大臣们寒碜,看着这一眼望不到尽头,满载少昊物资的车辆,两眼放光,既兴奋又好奇。

“快,快打开看看!”

扶苏一到车前,便迫不及待的命令道。

纪偕立即示意押运差吏,赶紧将车中的麻袋打开。随即,露出了一粒粒的金黄色东西。

ωwш ¤ttКan ¤¢○

“这是何物?它居然比谷栗大了数倍!”

一看到这种大颗粒的粮食,扶苏和众人全都亮起了双眼,一脸的惊异之色。

纪偕也大感好奇,赶紧伸手抓了一把,仔细的瞧了起来,同时好奇的问道:“院长,这是粮食吗?”

而李阳一见到这些金黄色的果实,自然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可不就是玉米么!

李阳笑道:“殿下,此物名曰玉米,种于旱地、高山。少昊州无谷栗,便是以它当作主食,所以它自然是粮食。”

“粮食?如此大一粒粒的粮食!”

众人一听这话,无不震惊。

“神奇,实在是太神奇了!这世上竟有如此大一粒粒的粮食!”扶苏也惊叹不已,不敢置信。

而纪偕作为主管钱粮财赋的户部尚书,今年粮食产量要增长三倍的担子全压在他的身上,如今见到这种粮食,对他来说恍如看到了希望,兴奋之色溢于言表嘴巴都咧得合不上去了,笑道:“如果大秦大面积种植此物,粮食产量定能大增!”

扶苏也点点头:“不错,太傅说它可种于旱地、高山,如此一来便不受水利的限制了,好,实在是太好了,哈哈!”

扶苏连连叫好,然后又将目光移向了另一辆车,催道:“全部都给我打开!”

一声令下,所有车辆的麻袋都被一一打开。

接着,大家就看到了另一种东西,如鸡蛋大小的一种薯。

“太傅,这是何物?”扶苏拿起一个,高兴的问道。

李阳一看,笑了笑:“这是土豆,亦可作为主食。”

“什么?这……这也是主食?”

扶苏和众人再次惊呼了一声,因为这种东西可比玉米还大。

纪偕听到这话,赶紧放下手中的玉米,又跑了过去,拿起一个土豆,双眼放光,转头问道:“这土豆也不须水田种植吗?”

李阳点点头:“亦是旱地种植。”

“这又是何物?”

“红薯!”

“也是旱地种植?”

“正是!”

“这是……?

“花生!旱地种植!!”

“辣椒干……”

“…………”

看着这诸多的新奇农作物,大家不得不深深感叹一句:“徐福之功劳,甚伟!”

李阳也是兴奋的不得了,因为徐福这次带回来的农作物实在是品种丰富,种了玉米、土豆、红薯、花生、辣椒,竟然还有向日葵、番茄、利马豆、菠萝、番木瓜、烟草等数十种。

而且,不仅是品种繁多,数量亦是不少。

琅琊郡运送物资的押运官早已统计了数量,玉米粒700石(秦朝1石约现在的60斤,700石即4.2万斤),土豆550石(约3.3万斤),红薯600石(约3.6万斤),花生等其它数十种总共亦有500石(约3万斤)。

如此多的农作物,只要种植下去,经过一两年的培养,就可以在大秦的土地上开始量产,大大的提高粮食种类多样化及产量。

扶苏激动地道:“有这么多适合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粮食增产已然不成问题了。”

众人无不纷纷点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这些农作物一但在秦国普及种植,那么秦朝的温饱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

不过,纪偕则更关心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方法,问道:“院长,这些东西都应该如何种植?”

李阳道:“玉米于春季之时,于地上一步之距种两三粒,自会发芽长苗,后施肥除虫,夏秋之间便可产出。土豆……”

这一讲,就是大半天,纪偕听得是又惊又喜,因为他发现这些农作物,有些品种的培育不仅仅只是一生一,而是一生五,一生十的繁衍。

比如,那个叫红薯的东西,只要取一个埋于土中,它并不是埋一个,长一个,而是等它长出藤苗来了,取其一截藤苗来种植,而一个红薯将来可以长出来的藤苗将有数米长,可截成十数段来种植,而后这一截短短藤苗将来便可结若干个红薯出来。

也就是说,眼前这一个个的红薯,它将来可以变成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红薯出来。

更重要的是,听李阳所述,这些红薯于荒山野岭也尽可种植,简直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东西了。

此时,众人终于明白,为何李阳敢说今年要让粮食增产三倍了,有这些从少昊带来的新粮食,显然这三千石的农作物种子,不久就可以变成三万石、四万石(近两百万斤)。

可以想见,一但这些从少昊带来的农作物全国普及之后,百姓家除了种谷物之外,再于荒地、菜地中种上一亩土豆、红薯或玉米,那么温饱将不再成为问题,甚至还可以过上一日三餐的富裕生活。

要知道,此时的秦朝,普遍都是一日两餐,只有少数的贵族才能享受一日三餐的生活。

秦时,人均的粮食有多少呢?

秦朝,亩产谷物五石左右,约现代的200斤。

交完税赋,其实最后自留的粮食少之又少。

李悝的《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五口之家,全年食粮90石,全年人均食粮18石。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一年的食粮只有一千斤,这还是原粮。去了壳之后,也就只剩不超过800斤了,普通百姓每天几乎是一个半饥的状态。

而如果有红薯和土豆、玉米的补充,那么半饥将成为过去式。

当天,李阳就让纪偕,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尽快将这些新农作物分发给各个行省、郡县去种植,让每个行省、郡县都成立新农作物育种区。

在这些划规为新农作物育种区的郡县,规定除了水利充足的良田继续种植谷栗之外,其它的旱田、荒地,通通种上玉米、土豆、红薯等少昊带来的新农作物。

当然,为了保证百姓种植这些新农作物的积极性,以及认真对待的态度,李阳还提出了几点指导意见。

一是,新农作物的种植户,今年产出的新农作物,统一由朝廷用谷栗置换,一石玉米,可置换谷栗十石,一石土豆、红薯,可置换谷栗五石。也就是说,只要种出一千斤土豆或红薯,就可以从朝廷换来五千斤谷栗,这几乎比他们种谷栗还划算数倍。

以此办法,来激励大家种植这些新农作物,同时又能很好的保证这些种植出来的新农作物不被吃掉,全部用于明年全国性的大面积普及种植。

当然,他们要吃也无所谓,只要你舍得吃,吃一斤红薯,等于吃掉了五斤谷栗,可以说普通百姓几乎不可能大量食用。所以,今年产出的新农作物,就足够作于明年全国普及种植之用了。

二是,这些新农作物,按三倍谷栗之数,计入各行省、郡县的粮食总产量。

什么意思呢,就是今年各地方要保证粮食增产三倍,而种植了新农作物的地方,一斤土豆就可以当三斤谷栗,计入为当地郡县的粮食增产功绩。

也就是说,只要大力种植这些新农作物,保证这些新农作物的收成,朝廷下发的关于今年粮食增产三倍的政令,就能很轻易的完成,并在政绩考核中得到一个“优”的评级,大大利于升迁。

这个办法,等于是直接将下面各地方官员最近心中的怨言打消。

至于这些从少昊带来的新农作物,够不够分发给二十个行省来种植培育呢?

这么说吧,就拿玉米来举例,一亩地需四斤玉米种子,那么徐福这次运回来的四万斤玉米粒,就可以种一万亩地。

红薯三万六千斤,约百万个红薯,一个红薯可长出数米的藤苗,取二十厘米一小段的藤苗就可以种植,这些红薯的种植面积就更大得去了。

还有辣椒干里面的辣椒种子,亦是可以足够分给若干个行省去种植。

何况,各地方原本就要保证水稻、栗米的种植,新农作物只是于荒地、水利不足的旱田种植,所以分发给二十个行省,去培育完全足够。

得到了李阳关于新农作物的培育意见,纪偕嘴巴都笑到合不拢了。

他已经可以想像得到,今年百姓增产三倍,赋税足额征收,国库充盈,几乎没有问题了。

作为一个主管国家赋税钱粮的户部尚书,眼下有如此利好消息,又怎会不喜出望外呢?

当天,所有在场的大臣,终于明白李阳之前所说的粮食增产三倍,并不是天方夜谭。

第二百四十六章 无情第一百三十四章 义务教育第三百六十三章 商业税第三百零四章 登陆第三百一十五章 接收少昊第三百五十八章 董翳第二百六十七章 过年了第三百七十章 正当防卫第六十三章 天现异象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三十二章 倒霉孩子第二十六章,必须保第一百四十九章 天文地理学说第三百零九章 民族自豪感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阳误国第一百二十一章 叫阵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家好第五十一章 老子要续命第三百一十二章 崩溃第二百二十章 出使第三百零九章 民族自豪感第七十七章 众人齐谏(为推荐票增加一万票,加更)第十章 法治之精髓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大秦梦第六十六章 给他们一个惊喜第二百五十三章 行省制第二百五十九章 角斗第二百五十二章 吓死个人第三百六十二章 商业社会第三百七十八章 豪情万丈月氏王第一百七十二章 讲历史第六章 神效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会再有奇迹第三百七十一章 优化的必要性第三十四章 何谓可持续第六十六章 给他们一个惊喜第九十三章 一箭五雕第一百五十二章 世界势力第二十九章 想错了第二百五十九章 角斗第三百八十七章 嫁衣第一百四十四章 恩公第二百二十三章 败亡第三百八十二章 谈判第一百零三章 商人之觉悟第二百四十六章 无情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秦央行第三百零六章 三国联军第一百四十章 推广后世数学第八十四章 任重而道远第二百七十五章 普天同庆第一百九十四章 预谋大事第二百九十章 辣椒基地第二百六十九章 改军制第二百零六章 阳滋第一百二十七章 善后工作第二百八十九章 桃源第二百四十七章 斥责三问第三百八十七章 嫁衣第二百零三章 就地格杀第一百六十五章 老子是穿越过来的第四十八章 历史进程第七十章 牛屎地里的飞翔 (为QQ阅读推荐票满一万票加更)第三百六十四章 税改第一百零九章 另有所谋第三十六章 秦国前景第二百零六章 阳滋第二百三十五章 丧心病狂的想法第一百一十三章 疑兵阵第二百九十八章 提意见第六十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三百零二章 炮第八十八章 众将鄙视第三百八十一章 乌孙求援第三百六十章 大秦纸币第二百二十三章 败亡第七十五章 天书警示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憾第一百五十二章 世界势力第一百六十二章 旷世奇才第三百三十七章 阳滋密谈第一百一十八章 做人的底线呢?第二百零三章 就地格杀第四十四章 卧槽,无情!第二十九章 想错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最后一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阳有危第二百五十三章 行省制第三百一十四章 投降?第八十三章 太贱了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早朝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阳有危第十六章 公法第二百五十七章 喜闻乐见第五十七章 这个老师很懒惰第一百二十章 数学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请功第三百六十六章 律法与正义第一百六十九章 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