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秦央行

“你是如何知道钱印多了,会导致钱轻物重的?”

李阳问出了心中无比好奇的问题。

董翳却是一副诧异的表情,就好像李阳问的问题是个很白痴的问题似的,道:“这……自古以来,货币一多,便会造成钱轻物重之情况。千年前,殷商时期将贝似作货币,进行物品交换,故一直延到西周时代也大量使用。可后来,有人在海边发现巨货的海贝,以至于贝的数量急剧增多,于是便造成了钱轻物重,故而货币不可多发,应当与物保持一个平衡方可。”

李阳恍然大悟,同时更加感到这是个人才。

此人竟然能从商代时的贝币超发,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之现象,总结出货币货币通缩通胀之理,这不是人才,是什么?

要知道,这可是秦朝啊。

这个时候,基本上还没有通货膨胀的理论。

当下,李阳就又问道:“那如何可以保持货币与物价的平衡呢?”

董翳思虑了一下,道:“这个简单,钱轻则封,物轻则发。”

“好!”

李阳一听,大叫一声好,赞道:“董大夫竟是一经济金融学良才,议大夫一职,便是大材小用耳。”

众人一听,皆是不明白李阳怎么如此看好董翳。

就连董翳都没有想到,李阳会如此高看他,居然议大夫一职,都认为是大材小用了。

当然,也只有李阳知道,董翳之才能,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难得。

钱轻则封,物轻则发……

这说的不就是钱印多了,就得把印多的钱封存起来,以此减少社会流通的货币么?

这流通的货币一但少的,这钱自然就变重了。

而物轻了,说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少了,这时就多发行一些货币,如此流通的货币多了,就又能达到一个货币与物品的平衡了。

说直白一点,这就是后世的货币学基础啊!

当下,李阳便对扶苏道:“长公子,为了大秦长远计,发行纸币,十分重要。”

扶苏见李阳都说到这份上了,而且也听了董翳的分析与解释,也觉得发行纸币,似乎并不是如想像中的那般荒唐,于是沉吟了一下,点头道:“行,只要太傅认为发行纸币可行,那便可行。”

“长公子英明!”

李阳大喜,心中也十分感动,因为这很明显扶苏还并没有觉得纸币的作用有多大,之所以会答应,只不过是对李阳的信任罢了。

这时,李阳又道:“纸币,乃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之基础,便是国家之信用。纸币若超发,则钱轻,国家之信用,毕竟失信于民,故而置设一机构,专门统筹货币发行之事,很有必要。”

扶苏点点头:“太傅觉得此机构置何名比较合适?品级几何?”

李阳道:“臣以为,此机构之名,可叫大秦中央银行!品级对应六部,置中央银行行长一职,尚书品级。”

“中央银行?”

扶苏点点头:“好,叫大秦中央银行。”

李阳又道:“董大夫对货币之学,见解超群,可担任我大秦中央银行的第一任行长。”

董翳一听,顿时心中一颤,又惊又喜的望向了李阳。

虽然自己发表了一番高见,也想着借此机会一展胸中所学,但是却也万万没有想到,李阳会这么快就直接将他提拨为中央银行,全权执掌大秦货币发行……

更重要的是,这大秦中央银行行长之职,乃是尚书之位,权位之高,乃是直接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了,这……

董翳顿时是感动的不能自已了。

而扶苏已是看出了董翳之才,所以自然不可能否决,当下便道:“太傅所言极是,董大夫确实是此面之良才,那么这货币发行之事,便辛苦董大夫了。”

董翳同扶苏也答应了,于是立即对扶苏和李阳深深一揖,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极而泣,还是太过感动,不由哽咽着道:“臣……谢长公子隆恩,谢镇国君提携,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扶苏一笑:“孤倒不必你死,你莫让孤失望便好。”

董翳急忙郑重的道:“臣必尽心尽力,保证大秦货币之稳定。”

扶苏点点头,十分高兴。

…………

信用货币的发行,对秦国帝国,乃至世界文明来说,都是颠覆性,注定了必将在历史长河中记下浓厚的一笔。

当天,大秦公报将这一件国之大事,刊发于报,发行全国。

顿时,举国哗然!

大秦将实行货币改革,推行纸币,这无疑让天下所有百姓都感到震惊。

纸做的钱,能买到商品吗?

这是每个大秦百姓都在担忧的问题。

当然,他们更加担心的是,手里的铜钱和金子,还能用来购买商品吗?

如果朝廷废止了旧的货币,那等于大家以往积攒的财富,就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一时之间,举国人心浮动。

只不过,好在李阳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及时由国政院、大秦央行联合发布政令,新钱发行,虽然不会与黄金挂勾,但是旧钱可以置换同等购买力的新钱。

也就是说,以前的旧钱,虽然不会再用了,但却可以换成新钱,大家的财富不会有任何风险。

而这一道政令,多少让百姓稍加安心了些。

当然,李阳之所以不打算让大秦纸币,与黄金挂勾,也是有原因的。

对于后世穿越来的李阳,他可是知道布林顿森林体系,它的瓦解已经证明,黄金与单一国家货币直接挂钩最终只能导致该国货币的不稳定。当年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同样也是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可最终的结果呢?只能是无奈的选择退出,这不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承担的起,这也算是有了一个前车之鉴了。

另外,,货币的作用是用以日常交换的中间媒介,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正常的交换,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要求货币的供应量就越大,而很明显黄金和白银的全球总储量和每年的产量是一定的,所以用国家行政力量规定货币的价值,用以进行交换在未来世界是必行的。但是,没有一般等价物的挂钩,货币没有真正的价值这样也存在一种问题,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的供应量过大造成通货膨胀加剧。这就需要中央银行进行调控,也就是各种货币政策。

更重要的是,大秦中央银行是国家所有的,是为广大百姓服务的,出发点是大秦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所以大秦的货币不需要和贵金属挂钩,完全没毛病。

当然,信用货币的发行,可是容不得有半点疏忽的,所以李阳自然也是亲力亲为,全程参与。

首先,就是设立大秦中央银行,这一中央金融机构。

然后从户部,抽调官员,充实这一机构的人员分配。

接下来,就是纸币的设计了。

在李阳看来,纸币的设计,无外乎三个因素,材质、外观、防伪。

而这一切,对李阳来说,都不算是难题,谁叫他是穿越的呢?

第二十九章 想错了第三十六章 秦国前景第二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第二百五十二章 吓死个人第七十四章 天书第二百八十七章 指点江山(2)第三百七十八章 豪情万丈月氏王第十七章 这家伙不要命第三百四十一章 凉凉第一百七十九章 有大事发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差钱第三十一章 不可持续第一百三十九章 竖式(为盟主有腹肌的园长加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真的中计了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运河第二百章 调兵第八十六章 乱象第二百七十章 新气象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阳有危第二百一十一章 郁闷的周勃第三百零五章 少昊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乌孙求援第二百二十一章 缺德第一百一十六章 友军来投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阳谋国第二百三十二章 捷报第二百九十一章 无法无天要上架了!大秦梦不停……第三百八十一章 乌孙求援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日又一日第八十一章 问罪第三百二十五章 少昊王子你好呀第一百六十一章 雕版印刷术第三百五十章 打赌第十二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章 工程投标大会第五十章 失望第三百二十三章 捷报第二十章 来杀我呀第三百二十六章 怎么可以这样?第二百二十六章 大败匈奴第三百六十章 大秦纸币第二百四十九章 封君第一百五十七章 地球?第五十五章 神物第四十九章 不单纯第九十章 嚣张之极第二百六十四章 畅谈人生第三百四十九章 立场第一百一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疑兵阵第二百零二章 精锐铁骑第七章 吉星第一百三十八章 重用萧何(为盟主有腹肌的园长加更)第一百零五章 兵马俑第二百五十七章 喜闻乐见第一百八十七章 还能再见吗?(为月票满5000票加更)第四章 天下居第一百二十六章 入城第三百六十六章 律法与正义第二百六十一章 变天第三十章 可续持发展第十四章 庆贺第一百七十九章 有大事发生第三百六十八章 请功第二百四十八章 豪情万丈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改进行中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阳谋国第二百八十四章 试飞第三百八十章 出兵月氏?第三百七十六章 匠痴公输册与博学镇国君第一百三十四章 义务教育第三百八十二章 谈判第三百七十九章 普天同庆第二百五十三章 行省制第二百九十三章 镇国君第十六章 公法第二百一十七章 心服口服第一百八十三章 秦国新政第八十二章 是人是鬼第二百四十章 夫余亡矣第二百一十章 院长之能第二百二十八章 我太苦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华夏民族第三百零六章 三国联军第六十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一百八十八章 土改进行中第八十九章 做你的春秋大梦第三百六十章 大秦纸币第二百一十九章 冒顿第十七章 这家伙不要命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农作物第一百一十七章 合兵抗秦第三百六十二章 商业社会第一百六十章 印刷术第一百一十章 回家第二百六十章 一败涂地第二百九十五章 暴利第三百零九章 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