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赶考的举子

第201赶考的举子

北城区,鸭儿胡同,李光地府邸

李光地亦是独自闷在书房中静静的揣摩着康熙的意图,他历来小心谨慎,从不涉足党争,没料想临老了,康熙还亲手把他塞进了十四党,他原本认为康熙已是属意立十四爷为太子,这才把他绑在十四党上面,以辅佐十四爷。

但康熙在今日朝会上的举动,却让他感到一阵迷茫,康熙究竟是心里没有确定太子人选,还是看到了立太子的弊端,想以此来保护十四爷?

凝思良久,想到一废太子时,康熙就对太子动了杀念,李光地感觉自己似乎是找到了突破口,康熙既然对太子动了杀心,那么太子复位不过就是康熙的权宜之策,他根本就未想过把大位传于太子,亦就是说,至少从康熙四十八年开始,康熙就在考虑新太子人选。

以康熙之雄才大略,一众儿子的才华高低,禀性优劣,岂能三年时间还不能够确定下来?想到这里,李光地脸上才露出一丝笑容,十四爷不仅呆在康熙身边的时间长,亦是唯一的一个呆在京城外的皇子,而且还是呆在国家的根本之地——江南。这倒是符合了‘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这一条古例。

再看康熙这三年来对十四爷的恩宠,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十四爷这三年来也确实争气,不论是什么差事,在他手上都办的漂漂亮亮,看来,康熙是早就注意到了十四爷的才华,这才对他加意的历练。

这一点肯定下来,李光地不由大为轻松,大方向准了,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

十二月初六,养心殿东暖阁。

康熙满脸微笑着放下手中的京报,虽然昨日就已经看过样报,但正版出来,他仍然又细细看了一遍,方苞在‘大清最后一本禁书’一文中,自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说到明朝的‘蓝胡之狱’,痛批历朝历代的文字狱,高度颂扬了康熙废除文字狱的举动,称其功盖三皇,德过五帝,史无前例,不愧为千古一帝,胸襟宽广如海。

对于文字狱的危害,康熙亦不是不清楚,只不过了维护统治利益的需要,不得已而为之,现在能在他手中将文字狱成为历史,心里亦实为自傲。

瞅了眼正襟危坐的胤祯,康熙笑问道:“怎的不见你让日本人背黑锅的文章?”

“回皇阿玛。”胤祯欠身回道:“隆科多前日方在京城内外抓捕传谣惑众者,儿臣以为,马上在京报上祸水东引,稍嫌急了点,儿臣恳请皇阿玛下旨,将所捕之人全部放了,待事情平息了,京报再行舆论引导,方不至于引起抵触。”

熙微微点了下头,赞道:“不急不燥,知借时乘势,确有长进。”

“谢皇阿玛赞赏。”

“京报的发行量大,纸张的消耗也就大,容易引起纸价上浮。”康熙微笑着道:“京报的用纸最好选择产量大的。”

“儿臣谨尊皇阿玛圣谕。”胤祯躬身道:“儿臣回去就命人去挑选,不过,京报乃是朝廷的脸面,亦不宜太差,儿臣已经催促‘四大恒’尽快研究京报专用纸,以取代现用的桑皮纸。”

康熙默想了下,才不置可否的道:“恩,如此也好。”

胤祯躬身又道:“皇阿玛,远洋舰队的建造已经步入正轨,不过几年,便可形成规模,海外领地、岛屿,海疆都需要勘察测绘人才,儿臣恳请能够扩大希望义学的规模,以免日后缺乏人手。”

康熙听的微微一怔,海疆也要测绘?海疆是如何算的?想了想他终是忍住没问,扩大义学,他倒也不是太反对,以后确实需要大量的勘察测绘人才,他微微颌首道:“恩,允准。你斟酌着办就是。”

听到康熙后面又补了一句,斟酌着办,胤祯就知道,这规模怕是不能太大。

巳时开始,京师内、外城各繁华地方便出现了一群报童,在茶楼、酒楼、闹市大声吆喝着,“京报,京报,二文一张,《南山集》后,再无禁书拉朝廷从宽处理《南山集》一案拉”

吆喝声一起,马上就吸引了一众读书人,京报是啥,没听说过,但《南山集》案却是所有读书人都关心的话题,正在茶楼喝早茶的一个举子打扮的人听闻,便招手道:“来,给我来一张。”说着就摸出二个康熙哥子。

这举子名叫俞鸿图,字鳞一,浙江海盐人,是进京来参加明年三月的会试。见有人买报,报童乐呵呵的跑过来,收下两个铜钱,就自背后的包中抽出一张京报。

京报一入手,还没细看文章,俞鸿图就感觉大值,仅这张纸至少也要二十文,这可是上好的桑皮纸,再一看首版,更是吓了一跳,上面全是谕旨,奏章,他忙压低了声音道,“这可是朝廷的邸报,怎得拿来沿街叫卖?”

报童嘿嘿一笑,“早料到有人会问,这京报是当今十四阿哥对邸报的革新,所有人都可以买,可以看。”

一听十四阿哥的名头,立时就有几个士子围了上来,一看京报纸张厚而洁白,刻工精细、印刷清晰、墨色纯莹,都十分喜爱,立刻纷纷掏钱购买。

京报头版头条就是康熙对《南山集》案的谕旨,第二条才是对江南科考案的谕旨,二版三版则是方苞撰写的‘大清最后一本禁书’和王顼龄撰写的‘朱三太子考据’。

一看完,一众士子就在茶楼里纷纷议论起来。

茶楼靠近门口的一张桌子上,独坐着一名士绅打扮,微蹙着眉头的年轻人,此人名叫李卫,今年二十五岁,江苏丰县人,家境富裕,专程前往京城投

第201赶考的举子

第201赶考的举子,

第509章 突破点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326章 郁闷的老四第441章 启用年羹尧第503章 征日(十二)第490章 以礼立国第633章 扬威第591章 反应第125章 十三行第496章 征日(五)第498章 征日(七)第7章 分府第345章 十四贼狠第445章 对日贸易第152章 海军首届淘汰第536章 旗主担忧第538章 公示第218章 上海知县第235章 经济危机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107章 各方反应(中)后记二第184章 十五入党第721章 大清银元第291章 皇家科学院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181章 朝会(二)第512章 意外反应第481章 太子难当第658章 纠结的衍圣公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5章 投康熙所好第460章 康熙中风第449章 刻意引导第200章 机会第649章 满汉之争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92章 德妃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677章 薄惩第663章 出巡陕甘?第100章 公开审判第649章 满汉之争第252章 不杀俘虏第418章 初会邬思道第617章 不抢白不抢第694章 规划第630章 无意第261章 十四觐见第714章 大局第485章 你来我往第590章 彻查第475章 册封皇太子第383章 方苞献策第344章 扳腕子第3章 探病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508章 出手第531章 防范未然第47章 顺势而为第269章 新式禁卫军第456章 万寿庆典第659章 新党第325章 老八的决断第329章 奴隶农庄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483章 十三当家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351章 试探第253章 无条件投降第591章 反应第412章 御门会议第29章 抽丝剥茧第286章 轻松的战斗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45章 邬思道的手段第718章 西班牙战俘第512章 意外反应第374章 远征不妙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418章 初会邬思道第18章 发行银票第673章 满城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115章 施世骠第557章 荒诞之言第348章 终日惕惕-第198章 太子心思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92章 德妃第411章 触及皇权?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183章 门庭若市第572章 紫竹林第322章 强势第463章 糊涂康熙第467章 各方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