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

在大秦,选拔官员基本会通过三个截然不同的方向,总计五个途径来展开。

这当中起点最高,升迁最快方式是“守书私卒”和“任子”,前者是给大官做私人秘书,后者是给大官做儿子,说白了,就是经由官方认证的关系户。

关系户们共同构成了秦朝官员体系的上层建筑,凡三公九卿,将相人杰基本上逃不过出身二字。

卫鞅曾是魏丞相公叔痤的庶子,李斯给吕不韦做过舍人,王氏、蒙氏、冯氏、章氏等等,大抵都是名将良臣的后嗣,就连后世为人所不齿的始皇帝司机班班长赵高,也流着旧赵王室的辉煌血脉。

六国一统以前,打破这种垄断的唯一方式是游说君王,毛遂自荐。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败在奏对,少部分人,如张仪、范睢这般才智高绝之士,一步步从客卿做起,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功勋来证明价值,最终挤进关系户的选拔圈子,成为了人人敬服的“官一代”。

将相有种,帝王天授,随着天下局势的稳定,没有一个好的出身,想要决定大秦帝国的走向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次一等的选拔方式则是招贤,方法同样有二,一为征召,二为推择。

有才之士名扬天下,为皇帝或贵人所重,征辟为官,此为征召。

有才之士名扬乡里,为地方所重,举荐上级,此为推择。

这是两种方法的字面意义。

但实际上,征召大多出于政治目的,比如始皇帝统一六国以后,就在天下征召儒生七十以为博士,这群人基本成为朝堂上的摆设,少数不甘于怀才不遇,并且多嘴多舌的还陪着方士们一道下了土坑……

但贵人们毕竟对百姓少有所求,还是有那么些人通过征召步入官场,并从此平步青云。

相比之下,推择的实际表现就坑得多了。

推择的标准有两点,一是才学,二是家产,才学乃无具之物,基层地方能看到得少之又少,他们更关心家产。

有财者举,无财者庸,这套手法充分维护了基层推举制度的客观和公正性,基本不需要充满主官判断的“推”和“择”,所以到了汉代,推择一词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则是听上去更为专业的“举孝廉”。

由上之下选材,由下至上举势,招贤一途,构成了秦朝官场的中坚力量,也就是郡县一级的掌印主官。

如果把大秦官场看做一个金字塔,皇帝自然是唯一的尖顶,关系户门雄踞上层建筑,有才或有财者共建中层结构,最庞大的下层官吏体系,则全部交给了公正、先进、而伟大的学室制度。

学室是秦朝的特产,其类型近似于后世的公务员培训选拔机制,以培养称职的法吏为最终目标,是秦人深入学习律法及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

大秦在每县皆设有学室,以各地令史为师,每年招收学徒若干,其名额虽由各家乡学举荐,但最终的决定权一直握在三位掌印县官的手上。

学室每年的招收名额不少,而且门槛颇低,只要年到傅籍,略有学养,再辅以一封束脩,些许谢礼,基本都能找到合适的乡学挂靠,而县官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卡掉申请者的入学请求。

而在三年修学完毕之后,学子们只需通过考核,就可以正式上岗,并由此成为大秦的基石,也就是数目庞大,业务精熟的佐吏官员。

李恪的人生规划就是当官,严氏对他的未来期许也是当官,所以通过各种途径,他对大秦的官场体系颇为了解。

关系户是不必指望的,虽说他身上留着李牧的血,照理说也算是符合标准,但李牧得罪的老秦人太多,他家又家道中落到落无可落的地步,在有进一步的转机之前,他完全不存在职场竞争的能力。

学室也不行。

学室最大的问题在于耗时日久。

李恪仔仔细细计算过一遍,排除一切正面或反面的特殊干扰,他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报考学室,三年时间学室毕业,此后年年课考为上,这才能以三年一次大晋升的速度,花六年时间走到学室官员的巅峰,也就是县佐、县尉之流。

这个过程需要耗时整整十一年,而在李恪的记忆当中,大秦这个短命王朝拢共也不过十几年的命数,眼下已经是第三年了,剩下的日子……是十年,还是十五年?

李恪回忆了好些天也没忆起来大秦是在什么时候亡的,他只知道在始皇帝死后,胡亥当了三年二世,然后大秦就没了。

于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横亘在他的面前,那位如今听上去春秋鼎盛的始皇帝,到底还有几年好活?

祖龙死,天下崩。依照李恪的判断,如果想在乱世当中决定自己的命运,挟带领民逢源左右,他至少需要在一县之地说一不二。

一县之地,是他在乱世当中保证话语权的基础条件,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无论到时投奔项籍、刘季还是陈涉,亦或是选择为大秦流尽最后一滴血,他能做的都只是随波逐流。

随波逐流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对于一个技术宅来说,最无法忍受的,就是他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这注定了李恪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学室上。

于他而言,学室只是步入官场的最后手段,而在这之前,他还有整整两年时间来寻找更适合的路子,这个路子,只能是招贤。

所以李恪曾绞尽脑汁,试图在扶苏面前全方位地展现自己,以求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然而李斯的阻挠却让他的准备付诸流水,皇长子斗不过秦丞相,对他的征辟自然也成了镜花水月。

甚至李恪能侥幸留下这条小命,都是全赖了扶苏的据理力争之功……

就在李恪一筹莫展之际,屠睢来了,堂堂国尉远奔千里,所为的就是招他这个贤。

这曾让李恪心动不已,得了消息以后辗转难眠,苦熬一夜,天不亮就拖着史禄踏上了往来楼烦城的道路。

可是屠睢却没有李恪所想的那么积极……

客舍不过三进纵深,他却经过了整整一百四十七个数的等待,这个时间,足够舍人绕着客舍跑上整整三圈。

在屠睢心中,李恪到底是怎么样一个贤呢?

李恪突然警觉起来。

招贤是有风险的,贵人之言如鼎似釜,每个字都能决定被征辟者未来的官途。

屠睢若是对他没有明确的定性,他极有可能被下放牧民。无论这个起点是高是低,节省了五年的学室征途,他有足够的时间把自己活动到县级主官的目标位置,甚至于更近一步拔除郡治,且以此为依托,在未来的乱世当中挑战一下一方诸侯的权位。

可屠睢若是武断地将他定位成纯粹的技术官僚,那可就是万幸中的大不幸了……

技术官僚的终点是将作少府,直属于丞相,位不在九卿,哪怕名声再高,依旧无兵无权,就是个高级点的工匠而已。

再悲观些,若是屠睢把他和史禄等同,当成一介水工来看待……

李恪皱着眉,沉默着跟在史禄背后,穿过雕栏拱门,越来越接近后宅正堂。

屠睢就在那里等着他。

十斤精美的图板,一场仓促的奏对,孰轻耶?孰重耶?

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费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档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九十四章 后患无穷第五六五章 李恪炼仙丹第四零一章 少年营毕业考试第三七四章 荣焉?耻焉?第一四六章 吕公之忧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国之愿第八十六章 子贡赎人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击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灵第五二八章 金银二册,李恪从军第六零二章 农牧之治第七四七章 萧何颍川说张良第七四四章 雍军的七寸第七九八章 战神出世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五零九章 赵高不爱财第一九七章 杀鸡儆猴第九十七章 生意伙伴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裆第五九七章 韩信单骑赴会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一一零章 事关机密第二八三章 鹤鸣九皋第三章 思维导图第四六四章 筚路蓝缕第一六七章 沙盘开阀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五零九章 赵高不爱财第五八七章 归北地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三九零章 剑痴与工痴第五六六章 请诸公顺从第六零二章 农牧之治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六四六章 韩奇之死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许由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听第四二二章 君子阳阳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六,孝行第四零八章 进击的项籍第三十四章 大鱼咬钩第一四三章 胡思乱想第七三九章 死战之八,王旗当空第五四九章 秩!两千石!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钜子李恪第二七九章 大战方歇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七八零章 渑池会之三,尊荣第二零二章 同居时代第七三八章 死战之七,可敢与我一战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来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二二七章 车马同轨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三二四章 目标,楚墨!第二七八章 豪杰末路第七八七章 渑池会之十,舞剑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卺第一五五章 国尉辅臣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七六五章 武关之七,请赐教第六四二章 援兵渐近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三一七章 墨家当兴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恶气第八零五章 公子,请第一二零章 贵贱之别第二十二章 谁听谁的第七二五章 内情不济第三三六章 慎行说宋玉第二十一章 偰字纹心第四二二章 君子阳阳第三二四章 目标,楚墨!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终,毋常胜第四六零章 钜子归秦……为戍卒第七十三章 准备饮宴第六二九章 东塬夜袭第四十五章 贫贱难离第七四零章 死战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六七三章 发闾左谪戍渔阳第六八一章 稳守,待攻第六四八章 锋锐如剑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五一一章 用力过猛第三一一章 杀盗者,非杀人第三零零章 君子八方第五零零章 冠礼,成人之始!第四六零章 钜子归秦……为戍卒第四九二章 群英汇聚第二七九章 大战方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