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其名飞蝗

深夜,屋中,李恪手捧着香茗,睁着无神的双目瞄向棋盘。

棋盘之上,双色玉石黑白分明,两条大龙交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叫人眼花缭乱,寻不到插针之地。

正常来说,棋是不该下成这副样子的。

毕竟自己跟自己对弈,哪怕换位思考做得再好,黑白双方依旧是同根同源所出,明知诡计陷阱,不回避是假,全回避了,盘面又少了许多精彩。

所以凡是自弈,双方落子大多大开大阖,打的是堂皇之战。

能把自弈下成眼下这副模样,只能说明李恪在落子的时候根本就没做过什么深入的考量,一切都是见招拆招,于是拆着拆着,就连他自己都看不懂了。

这是和棋了呀……

他叹了口气,抬起头,神色茫然。

“啬夫那儿都安排妥当了么?”他突然问。

憨夫从窗边隐出半个脑袋:“安排好了。辛府的医师出里为啬夫裹扎了伤口,童贾老丈又寻了几员隶臣送他返回乡治。都是老丈当年打战时的亲兵,年岁虽说不小了,但应对起军弩刺客之类,比我等墨者还是强上许多。”

“精匠呢?”

“你发话后,他们片刻都没耽搁,各自配了盘缠干粮,车马驭手,径直归县,那伤的也请医师看顾着上路了,不曾在里外逗留。”

李恪听罢神色一黯,轻声说:“我记得他被利箭刺穿了腿,伤势颇重,如此匆忙上路,千万别落下什么根子才好……”

“此事只有求天爷眷顾了。”憨夫无奈地摇了摇头,“恪君……何苦要瞒到如此程度?便是我来寻你,也要等到夜深人静,翻墙而入?”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小题大作……”李恪苦笑。

“你亦不知?”

“刺客胆敢用军弩杀人,其势力必不可小觑。啬夫无恙已经是天大的侥幸,若行凶者在里中恰有接应,我等将消息一传,岂不是摆明了告诉他们,啬夫还能再受一箭?”

憨夫认同地点了点头,说:“提到那柄军弩,先前送啬夫回乡时,他曾说此物见不得光,请我代为处置。”

“处置军弩?憨夫君打算埋了还是回炉煅了?”李恪好奇道。

“毁掉它岂不是暴殄天物?”憨夫神神秘秘凑进脑袋,“秦弩之秘在弩机与弩弦,如今此二者完好无损,只是叫我斩断了弩臂,我便想,将弩机拆下,磨去铭刻,再改制一柄手弩出来。”

“改制手弩?”李恪兴趣大起,放下茶杯靠到墙边,“此事有违秦律吧?”

“秦律自然不许民间持弩,更不许持有军弩。但机关之道博大精深,若是改得仔细些,大改弩机,常人如何能辨得出来?”

“这倒是一个法子……”

憨夫笑了笑说:“此法乃是师妹之思。她想你不通武艺,若是哪日,如啬夫这般落在险地,有几枚弩箭傍身,多少也能有一搏之力。”

“给我的?”李恪怔了怔,皱着眉头起身踱步。

来来回回走了几圈,他发现自己确实需要一件防身的杀器。

大秦与后世不同,里闾之外皆是野原,那些地方人迹罕至不说,还有野兽四处游弋,匪徒盘踞山林,若没点防身的计划,谁也不敢说自己就能出入平安。

所以李恪极少独自出里,每每出门,不是跟着大部队走,就是由旦护卫在左右。而这几个月旦不着家,又轮到墨者们护卫,保护他往来于里中和水畔之间。

可墨者毕竟不是他的保镖,等獏行建成,双方的缘分也该尽了。

另一头旦有了妻儿,以后也不能总陪着他满处逛悠,他若想过得自由些,就需要多些自保的办法。

憨夫嘴里的手弩就是挺不错的备用方案。

李恪笑了一下:“憨夫君,手弩于我确有大用,此事谢过。不过在改制之前,我对弩还有几点要求……”

……

田啬夫囿遇刺的事就这么被掩了下来。

辛童贾的医师随受伤的精匠去了平城,短期内都不会回来。

那些往日亲卫们也随田啬夫囿去了句注,他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都将贴身护卫田啬夫囿的安全,确保他不会再遇上第二次袭击。

这样一来,留在里中的知情人,应该只有他,憨夫,辛凌和辛童贾四人,就连严氏和田典妨都不知情。

这是李恪为自己备下的警鸣。

田啬夫囿在里外先后两次遇袭受伤,第一次是暴民出手,第二次则是军弩刺客。

军弩刺客十有八九与官奴倒卖之事有关,那么暴民呢?

www _тt kдn _C○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几个持械暴民是受人指使,但无论是李恪还是田啬夫囿,都觉得他们与那群既得利益者脱不了干系。

此事越想越觉得蹊跷。

当时暴民兵分两路,袭击田亩那路对田边的粮食不争不夺,却恰好弄死了莽和劳戾,袭击他们的那路……

李恪清晰记得,他们最早的击杀目标是自己!

这是否意味着,自己早就被某些人扯进某份黑名单当中了呢?

这一次军弩瞄准的是田啬夫囿,下一次,会不会有另一柄军弩瞄向自己?

李恪不知道。

身在里中,他所能试探的不过里典服和田吏全两人,这两人或多或少都和已经浮上岸的两位县官有些关联,在处置先前的暴民之事当中,也表现得不明不白。

所以他布了这个局,彻底封锁田啬夫囿遇袭的消息,让他的近况变得扑朔不明。

逃跑的刺客想要知道自己是否得手,想要知道田啬夫囿是否有性命之忧,要不就去句注乡治探听情况,要不就只能通过里典服和田吏全,从这寥寥数人口中查探。

他们若是跳出来,暴民的身份,他们的身份,自然也就一清二楚了。

……

等待之中,时间飞逝。

后十五日,手弩改造完成,从原本的二尺长宽,鸢型长臂,变得只剩巴掌大小,外观也被掩饰成一只普普通通的木盒。

木盒通过两条皮绳固定在小臂上,李恪可以把它藏进深衣的宽袖当中,随身携带。

体积小了,手弩的结构当然也有了巨大的改变。

弩机只保留了一部分,重铸的主机身较原先短了一半,厚度也消减了三分之一。

望山,也就是瞄准的设计被彻底取消,弩臂被前移,而且三层叠放,再后面是特制的矢盒,统一上弦以后,可以通过替换矢盒实现快速装箭,有些像后世的弹匣。

弩矢的造型也是特制,只有一寸余长,整体形如长梭,没有箭头,不设尾羽,这样的“矢”,子冲用范浇了三十枚,分装在十个矢盒当中。

而手弩最大的创举是加入了保险结构,上弦以后,可以用形似后世手雷插梢的金属短棒锁住击发装置,就可以有效防止手弩走火,时刻维持上弦的状态。

憨夫亲自把这件危险的玩具送到李恪手上,李恪爱不释手,当即就随他去辛府试弩。

扣上皮带,袖子一抖,他从袖口当中扯出一条细长的铁链,铁链另一端连着保险插梢,只需用力一拉,插梢就会脱落。

接着,李恪抬起手臂,平摆身前。

弩机不重,整体分量只有五斤上下,换算成后世斤制,也就堪堪超出一公斤。

他在憨夫的指导下伸出右手,隔着布料摸到盒上机簧,一压,弩矢咻一声飞出,咄一声扎在七步开外的老树上,入木三分。

他连着试射了六发,五步以内,例无虚发,基本上指哪儿打哪儿,而且威力其大。

十步以内,勉强可以控制方向,偏差大概在三尺左右。

至于超出十步……李恪明明瞄着树走,那一矢却扎穿了两步远的一只水缸,基本不再具有发射的价值。

这种准度让手弩从一件远程凶器转型成防身的利器,隐秘,高效,弩矢的最大穿透力达到四层皮甲,更兼速度奇快,即使是憨夫这种精擅防御的剑客也不敢说能保证将短矢磕飞。

有此三矢防身,李恪以有心算无心,基本可以打开包围,逃出生天。

不过它的续战能力基本为零。

李恪虽设计了矢盒,但想要换装,还须撩起袖子,缷下并拆开木盒,再用专门的工具上弦,之后才能褪盒换盒。

这个过程,大致要花上两分,也就是十二分钟。

除此之外,手弩还有另一个计划外的弊端……

试射完成以后,李恪举着布条似的袖子,苦笑地看着憨夫和辛凌:“此弩名为飞蝗是吧?弩箭穿袖而过,一轮激射,一件深衣,当真如飞蝗过境……我要被媪埋汰死了。”

第九章 糙汉不糙第十一章 钜子故事第一三五章 巫医之方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国之愿第二八零章 显贵盈门第七六二章 武关之四,老羞成怒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们第七九二章 渑池会十五,法度第五十二章 九月开初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三三零章 信义季布第四六七章 墨家归秦第二一六章 师出同门第五三五章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当代用法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剑第三八零章 工坊探疑第三三二章 天生圣者,雁门恪君第六五六章 三个皇子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三三八章 会于寝浦第三八九章 剑痴试剑第一六九章 官奴琐事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敌第四六五章 蜗居的始皇帝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扩张第六零九章 玄鸟代龙庭第三六四章 湘离大渠第二三二章 开门见山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诏第三零零章 君子八方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书第七三九章 死战之八,王旗当空第六八一章 稳守,待攻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二零五章 夜宴夜论第六十七章 穗儿禁足第六七二章 权臣论第六三四章 死战第五十九章 量产御米四十七章 其名为犼第七二五章 内情不济第五四八章 虎躯一震第四一二章 韩信葬母第七零六章 文斗,武斗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四六八章 士为通钱者死第七章 烈山神镰第七六八章 武关之十,第二战场第二七一章 合军共谋第八零七章 新芽绽放【尾声】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三二四章 目标,楚墨!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二,捕牢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七八四章 渑池会之七,相王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许由第五二四章 乡毒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二,捕牢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五零五章 时不我待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七零六章 文斗,武斗第二六七章 战局抵胜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恶气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四十三章 自满过甚第二七五章 七星续命第七二六章 舞台第七一零章 低调的刘季第七十一章 仪仗雄风第一一四章 戒严解除第六三八章 扶苏的家臣第五十七章 写律于租第七五七章 战,则矣第一八九章 锦衣还乡第一二七章 热血青年第三零一章 七星龙渊第四一八章 齐王建的亡灵第二九一章 三轮车与藏匿处第六五零章 圣躬安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脸第三九八章 仙境?还是蒸朋?第三十七章 流水作业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三四一章 恪与熊掌不可兼得第七一八章 同门相杀第七零四章 李恪的商贸战第二六零章 灾祸临门第二五九章 楼烦之战第六三二章 虚设旗帜第五三六章 牧野棋局,成王败寇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场第二三六章 覆灭之局第七九八章 战神出世说些闲话……第三零八章 胡陵见闻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