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七章 斥儒

儒家曾有过辉煌的过往。

天降孔仲尼,问礼老子,始成儒家。

他一生颠沛,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授徒七十有二,有教无类,终将儒家发扬光大。

在他之后,子张、子思、颜子、孟子、雕漆子、仲良氏、公孙氏、乐正氏皆一时之选。孟子巡天下,诸侯相敬,吴子相魏楚,举世无敌。荀子在儒家褒贬不一,但他为齐王所重,祭酒稷下,才真正奠定了儒家为百家至尊的特殊地位。

儒家是世间唯一的显学!

墨子学儒自出而成墨家,韩非师荀子而统法家,墨法皆是儒家不成器的分家,至于道家……一群隐居在深山老林,从未尝试过治国理政的野人,也敢自称显学?

儒生历来是骄傲的,便是秦统六合,法盖百家,始皇帝从不把儒生的谏言当一回事,他们依旧坚定地认为只有儒学才能令天下兴盛,世事祥和。

直到李恪出现。

李恪带着绝世的声望领墨家归秦,一出世,便把历来只在墨家内部流传的《非儒》,堂而皇之带到了朝堂之上。

这是一个绝世的叛逆!

和墨子一样,他学于儒,却不通大义,妄图以奇技淫巧喧哗视听,通过打压孔子的神圣,来彰显自己的不凡!

儒生们恨他入骨,却又对他无可奈何。

始皇帝太偏爱他了,这种偏爱让他有恃无恐,就连他的弟子门人,也对儒家极尽羞辱之能事。

儒家必须反击!

远在齐地的孔从子担纲,身处秦廷的孙叔通掌舵,儒家反击的第一个目标,就定在了李恪最有利的支撑,大秦的皇长子扶苏身上。

他们本想毁了扶苏,可是众人聚首一番议论,却突然发现,扶苏居然是天赐于儒家的至宝……

至宝难寻啊!

首先,扶苏是齐法领袖蒙毅的高徒,一身学识承自齐法一脉,与儒家本就有共通之处。

其次,扶苏心性良善,信人奋事,又符合儒家对贤王圣王的评价标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大秦承周礼,依据周礼,必定是嫡长子继承皇位。

始皇帝的后宫没有皇后,所谓嫡子自然也无处去寻,但扶苏却是长子!

有嫡则立嫡长,无嫡则立子长。

在儒家看来,扶苏几乎就是钦定的太子人选,可笑蒙毅李恪自诩天才,居然将这了不得的拥立之功生生给忘却了。

这是儒家显秦最好的机会!

儒家八脉难得一心,整个儒家众志成城,他们誓要攫取拥立之功,让扶苏从此摒弃法墨,倒向儒家!

现在,就只差扶苏的默许了……

孙叔通盯着扶苏,全神贯注,只要扶苏一张口,他就要以大义之言堵其言论,把这份默许做到实处。这样或许会暂时令扶苏不快,但只要把扶苏捧上高位,这一切的不快都将变成对儒家的感激和谢意。

此乃人之常情。

现在有多不快,以后便有多感激。所以孙叔通不仅不惧怕在此招惹扶苏,甚至希望扶苏能多张几次口,如此他才能有机会多厉喝几次,让扶苏更深切地感受到儒家的拳拳之心。

张口啊……张口啊……

扶苏脸色铁青,嘴唇紧抿,可孙叔通的耳朵里分明听到几声调笑。

他皱了皱眉:“殿下,您可曾想明白了?”

“博士,诸位对扶苏偏爱,扶苏谢过,只是立储之言……”

“殿下!”孙叔通像打了鸡血似昂起头,刚想驳斥,屋子外,那声冷笑又响起了。

“嘁!殿下,儒生有死谏之意,你却在此推三阻四,这可不是君子之道。”

紧闭的房门随着话声被蒙冲推开,李恪搀扶着辛凌进来,笑意盈盈,满脸都是讥讽。

“阳周县长恪?”孙叔通愣了一下,心里突然生出不好的预感。他浅思片刻,张口便斥,“地方牧民无事不得擅入咸阳,你身为阳周……”

“身为博士,诸位当真是不合格。十好几人呢,居然无人记得本官的县长只是兼职。”李恪嗤笑一声,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是修路的!”

看到李恪登场,扶苏惊喜万分。

他疾步走过去,从李恪手中接过辛凌,却强忍着没有和李恪搭话,而是带着埋怨向辛凌说:“莫离,秋日夜凉,你带着身子,怎可随意受风。”

辛凌冷清清瞥了扶苏一眼:“妾不喜早睡。”

ωwш☢ttκǎ n☢¢O

“呃……”扶苏尴尬地摸了摸鼻尖,“今时不同往日,不可倔强。”

“黄昏便睡,累不着孩儿。”

看到扶苏被噎得满脸通红,李恪轻笑一声:“殿下,我在门外随师姊听半晌了。儒家拳拳之心,你怎就不答应呢?”

岂料扶苏还未答话,孙叔通又抖了起来:“大胆李恪!我等与殿下密议,岂是你能偷……”

“你自个儿出去听听,喊得这么大声,上坂的蛾子都叫你吓跑了。”李恪又一次肆无忌惮地打断孙叔通的话头,掏着耳朵一脸痞相,“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媪九岁就让我背《易》,怎么反倒是正经的儒家,居然连这般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

“你!”

“梗着个脖子大声嚷嚷,是怕外人听不到么?”李恪踏前一步,居高望下,“我明白你等的想法,你等觉得将殿下捧上太子位是拥立之功,待陛下崩卒,殿下登基,自然就要回报你们。孔子鱼等丞相之位很久了吧?又或是他希望如姜尚那般,在齐地封个诸侯公爵,尊王治下?”

“你放肆!我等何时……”

“人呐,最重要的就是自知之明。陛下不喜你们,你们便该夹紧了尾巴存续儒家道统,殿下不喜你们,你们就该老老实实回家安睡!自以为学了几分论辩之道,仗着殿下心善巧言令色,儒家已经堕落到这般田地了么?”

“小人……小人……”

“我现年一十有九,和齐地那个颤颤巍巍的老人家比起来自然是小人,这勿需你来提点!然而,我再小也是墨家掌教,雁门称我有墨氏,关东唤我李圣贤。大家同处士林之中,两相当面,你就是不唤李子,也该以钜子唤我才算得体。儒家口口声声礼义廉耻,孙叔通,你的礼在何处!区区学艺不精之辈,你究竟有何脸面以说人!”

“你!”孙叔通两眼一瞪,脸色一青,噗一口鲜血喷在李恪脚下。

李恪根本不为所动,只是冷笑:“孙叔通,你儒家想妄议朝政便去议,想死谏祸国便去死,我不拦着。咬破舌尖,口吐鲜血,你若以为朝堂大议之时也可像今天这般拖延过去,我只能说,你,死,定,了!”

……

孙叔通昏了过去,被众儒生架着逃出了扶苏府邸,李恪、扶苏、辛凌三人在后堂环坐,各自瞪着正中那盏昏黄的油镫,一言不发。

沉默半晌,扶苏叹了口气:“今日若不是你恰好过来,真不知该如何收场……”

李恪苦笑一声:“这帮儒生才开口时你就该把他们轰出去,由我来说非是最佳,也打消不了他们的念头。”

“我知道……”扶苏苦恼地揉了揉眉心,“四日后的大朝会……父皇怕是会气得不轻。”

“以陛下的性情,气倒不至于。”李恪瞥了扶苏一眼,“只是你亲儒的嫌疑,怕是洗不脱了。”

“洗不脱便洗不脱吧。这世间,法掌规矩,墨令强盛,儒使教化,本就是最好的场面,说我亲儒,也不算冤枉。”

李恪满脸古怪地盯着扶苏看了半晌。

辛凌伸出手拨了一下灯芯,开口说:“妇人之仁,非霸主之姿,舅不喜的。”

“诶?”

辛凌站起来,打开门面无表情看着李恪:“夜已深,良人操劳一日,该安寝了。师弟自便。”

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八十三章 侠之大者第七七九章 渑池会之二,请君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六二九章 东塬夜袭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四十二章 福祸两依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谜第四九七章 将仲子兮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二十章 珍馐美馔第七零六章 文斗,武斗第五二零章 执法处乱象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五六八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一,氐日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闻《无衣》歌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六七五章 西军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五一零章 小人长戚戚第五零五章 时不我待第七二五章 内情不济第七二三章 太学之本第一二六章 司马军侯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终,毋常胜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第七一八章 同门相杀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钜子之争第二十章 珍馐美馔第四二六章 夜伏于林第九十九章 被歧视者第二九零章 南向,漫行第一五九章 楼烦雄城第四零一章 少年营毕业考试第六八七章 咸阳腥风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三一五章 机关兽蝎第二六三章 调虎离山第五八四章 五行灵动术之五,活牲尝药第五八零章 五行灵动术之一,断仙崖壁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第三五五章 楚墨来客第四八一章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第五四九章 秩!两千石!第二十八章 应对得体第四七八章 为吏之道第五七九章 仙术与巫术的区别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一五三章 群情激奋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显学体系第三零五章 莫为与或使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价值第三六二章 暗谋第二十二章 谁听谁的第三零一章 七星龙渊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赎计划之七,长书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闻《无衣》歌第三九二章 彭祖活了千多年第一九一章 阿尔善部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苏第八十四章 水车之益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五三三章 霸下夺志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三零九章 赵墨三子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剑第七零六章 文斗,武斗第一八四章 竹酿珍馐第一七六章 水力体系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惨案第七零零章 有去无回第四八七章 斥儒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脸面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五零三章 大道启夏第七十二章 工作报告第二五九章 楼烦之战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扩张第六六六章 请称孤第四三零章 彭越猪突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二四零章 恪回来了第五零七章 罪加一等第七三六章 死战之五,破釜沉舟第八十七章 农学大师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三九八章 仙境?还是蒸朋?第一六四章 不似英雄第七六四章 武关之六,死战如约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扩张第二八三章 鹤鸣九皋第五六六章 请诸公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