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二章 死战之一,鄙视链

刑徒、北军、楚项、赵彭、雍韩,各方势力以及肆虐在赵境土地的山贼流匪,武装暴民……

得益于赵地彻底崩坏的社会秩序,韩信成功地掩身进乱轰轰的时局,为扶苏与十万铁骑罩上了一层浓重的,眼望不穿的阴影。

雍军化成了一只恶煞,飘荡在一马平川的漳水河畔,见之则死,闻之则亡,绝不泄半点踪迹。

世人只知扶苏来了,却无从知其规模、行止,更不知其目的何在。

这种来自身后的隐患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舞台上的与战者们,使攻者疯颠,御者保守,各方考量骤然微妙,巨鹿战局愈发糜烂。

六月二十八,扶苏尚在赶往肥子城的路上。

项籍率楚军十万强渡洱水,在范增的建议下,迫降赵将宣成、罗裕,将赵国之东武、厝(cuò)县据而己用。

连日苦战,一路败退,赵柏本就只剩下巨鹿郡南三座城池,如今冷不丁被盟友袭了腰子,当真是痛彻心扉,恨不得当场便弃了王离,与项籍一决生死。

幸得,范增请项伯为使,及时把宣、罗二将并五千弱卒送回了赵营,连带还送来一个口讯,说楚军暂取二城驻扎,待得攻灭暴秦,必得奉还云云。

没人相信项籍真会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这则口讯的价值只在于,范增允诺,秦军仍是双方的共同之敌。

人在屋檐下啊……

赵柏愉快地接受了盟友的解释,不仅设宴款待项伯,还在宴席之上含着笑把宣、罗二将的妻妾子女当作礼物赠予范增,礼单则直接黥在那二人血淋淋的头颅上。

六月三十,扶苏驻肥子城休整。

王离摆出堂堂之势强攻巨鹿,弩阵如雨,战卒如潮。一日夜,秦损兵二千,赵亡卒倍之。

正当下,兵力不足七万的赵军是赵楚结盟最后的依仗,彭越不敢耗损过巨,止守两日便弃城而走。赵柏失却了最后的城池,只得再次迁都,把自己的都城摆到了沙丘宫下的漳怀乡。

七月一日,王离乍现惊艳一幕。他事先埋伏在巨鹿东南的北骑军成功劫获了撤退中的赵步卒主力。彭越无计可施,唯有以手中精骑对冲护阵。

赵军一万骑,北军三万骑,双方装备近似,操练尤以北军占优。为了护辟步卒退走,赵骑兵几无还手之力,大损而退,战失八成。

七月四日,扶苏入驻柏人城,招程郑整治情报,以待良机。

王离结束休整,兵出巨鹿,于大陆泽畔联营结寨,兵势赫赫,吹角连天。

七月初五,双方于漳北平原初战,大秦弩阵惊骇世人,彭越大败,损兵八千……

……

无人知晓华夏斗将的传统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

世传黄帝有十三员上将,每战必先,在炎黄与九黎之战中多次斩落敌将人头,或就是阵前斗将的起由。

且不说此论真假,但至少在有周一朝,谋策大兴,将军皆尚战策兵法,喜立将台,战不失仪。从那时起,斗将就渐渐淡出战争,成了演武时才有的表演项目。

直到如今……

在这场袭卷天下的民乱当中,诸强涌现出大量的武夫将军。这些将军以项籍、陈旦为代表,字或许识得几个,但却连信也不见得写得通顺。

文化是他们的弱项,故早古流传下来的兵书战策于他们而言便成了负累。

李恪小时候喜欢用抄兵书作为和旦比胜的惩罚,所以旦才能熟读兵书,不为秦将嫌隙,可大部分人却没有这样的经历。

或是不愿,或是没机会,总之,他们对统兵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豪侠武斗”这个层面。

而恰好,这一届的兵员也以业余为主。

前一刻是农民,这一刻是兵丁;前一刻是无赖,这一刻是兵丁;前一刻是山贼,这一刻,全天下都是兵丁……

他们当中最专业的是戍卒与正卒,一个会列队,一个体力佳,但最多的却是仅有过更卒经验的各行各业,三教九流。

更卒嘛……

站岗放哨是本分,巡营望远叫好学,若是再懂得招猫斗狗,设卡勒索,那此人绝对属于脑子活络战力佳的精锐悍卒,大可以委以重用,以观后效。

半路出家的将军们很快就发现,想带好这样的兵,江湖上的规矩远比虚无飘渺的战阵更实用,他们天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甚鱼丽阵、曲尺阵、玄襄阵、雁形阵,只要能一剑戳死对方将军,什么鸟阵都是死阵。

这才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云开了,雨散了,大家都会打仗了!

从那以后,华夏的战争画风突变。

两军对垒,列阵四方,先找膀大腰圆的胡乱锤响百单八下,然后各自跳出一个会骑马的鼓手,操着棒槌开始对槌。

这一场一般要槌三百下,即所谓大战三百回合。槌输的死在当下,槌嬴的则开启车轮战模式,直槌到对方槌无可槌,对面的兵卒自然就会面如土色,一触即溃。

他们兵多?一槌之力耳。

他们兵精?一槌之力耳。

他们兵猛?此一槌震慑心扉,当真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这才是战争!

然而,此间种种皆是后效,至少在秦军未灭时,这世上还是有至少三支军队全然不吃斗将的buff。

第一支是以大秦西军为班底,历来被贯以神秘之名的雍军。

第二支是以大秦南军为班底,堪称比雍军还神秘,神秘到常常失去存在感的越军。

第三支便是王离所率,至今也没能成为某国班底的北军。

王离觉得这都是他的错……

他是一个传统的军人,从来把将军二字合二为一,所谓将军者,将与军也。

北军绝不逊色于西军,甚至比南军略胜,但北军却混得远不如二位表弟,就连章邯和刑徒军都能对他们冷嘲热讽,讥笑污辱。

何也?

概将之失也!

想西军李恪,年纪轻轻,便有统帅偏师,辅蒙恬灭匈奴之功。

想南军赵佗,年富力强,也有临危受命,辅任嚣灭南越之功。

而他呢?

年龄最长,战历最盛,然则因为机缘巧合,却始终没有与名声相称的战绩,以致北军也为他所累,沦落到与一班野路子民兵共战天下的屈辱当中。

这是耻辱!

所以王离战意熊熊,因为他早已将这一战视作为北军与自己的正名之战!

沙丘宫下,漳北平原,北军与赵军在这片广阔的平原排开军阵,鼓擂号响,喧声震天。

王离站在高高的将台上,深深吸气,睁开眼睛。

眼前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北军在脚下排出鱼丽大阵。

鱼丽阵是一种复杂的变阵,以八阵图中的疏阵与数阵结合,小阵紧实,大阵松散,状若鱼鳞,进退自如。

此阵最早用于步卒对重甲战车的掩护与突进,长于攻而弱于守,及至大秦弩阵成名,弥补了守御阙失,此阵始现攻守相得。

待等到李恪出现,橹盾重步与精甲铁骑逐步取代了战车在攻守上的地位,此阵终于解决了变阵迟缓的缺陷,成长为大秦常军最喜用的兵阵元图。

全阵深藏数十种变化,可龙腾,似虎跃,奔若雷火,守若磐石!

这才是战争!

王离不屑地看着对面的一窝蜂土阵。

那大概是个雁行阵,前端是步卒,中段是弓兵,后头是弩兵,方阵后头藏着战车,左右两翼躲着骑卒。

以一个战争专家的角度,王离一打眼就想出至少十余种变化来破灭敌阵,问题只在取得战果的大小。

该用何种变阵呢?

王离拄着剑想着……

想着想着,他突然看到对面军中驰出一员雄壮的,顶盔掼甲的,手执狼牙,跨骑大马的将军,跑到秦军阵前高声喧喝,或者说……骂娘。

“呔!王离小儿!我乃大赵上将军越麾下裨将占央,你大父在此,速来领死!”

第四八一章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五五九章 张良住在李斯家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七零五章 时代……不同了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踪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一零七章 总有意外第十八章 意外收获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卺第十四章 飞龙骑脸第七八九章 渑池会十二,砥柱第四三三章 讨人嫌的别人家的孩子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来第三二六章 儒与墨的进食之辨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六十二章 纳租开始第四零零章 苍居人人会仙法第三二六章 儒与墨的进食之辨第五九三章 蚕食第五四九章 秩!两千石!第六八九章 扎营大泽乡四十七章 其名为犼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六五六章 三个皇子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三五五章 楚墨来客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五三八章 祖宗这种事,无所谓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于西第二二零章 虎啸龙吟第三三三章 季布全线溃败第四零八章 进击的项籍第一一三章 止于合作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数第六四三章 平旦决战第七一八章 同门相杀第七二六章 舞台第一八六章 其名飞蝗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难题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四十八章 神兽下凡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一三零章 奴隶之思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七三四章 死战之三,王不孤第三四七章 论山地装甲车的诞生第七八四章 渑池会之七,相王第二四四章 人尽皆知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咸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二七三章 暗度陈仓第七四二章 死战十一,夺魄之阵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一七二章 沛县之谋第六六一章 谒杀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六八八章 独裁之辩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五十七章 写律于租第六十六章 破门入户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七章 烈山神镰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猎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后第八十二章 打虎汉子第一二零章 贵贱之别第二五零章 驰援苦酒第一四九章 测量之法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听话第二六七章 战局抵胜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第六四二章 援兵渐近第五五一章 沧海君死里逃生第七八九章 渑池会十二,砥柱第六五四章 人之将死第四零一章 少年营毕业考试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师第五八零章 五行灵动术之一,断仙崖壁第七零五章 时代……不同了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钜子之试开始第二二九章 雁门天府第五一九章 谁比谁蠢呢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剑第五二三章 请驭机关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三九四章 沛县无赖子第七章 烈山神镰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一零九章 悉听尊便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诏《荡风云》卷尾感言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们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击第七九七章 咸阳中坂无籍某被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