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阵法

崇捷崇锐军军营,伤兵聚集地。

余玠和我走在几千名伤兵之中,四周弥漫着草药味和痛苦的呻吟声,时不时还可以闻到几丝烤肉的香味。几个随军大夫正忙着为伤兵们更换绷带。

昨日一战,崇捷崇锐军已死伤大半。能够活着回来的只有一万三千余人,重伤的有一千多人,其余的人都带着些轻重不等的伤。昨天回到军营后,余玠就对我叹道,也许还会有千余人要死于发烧。闻言我大吃一惊,经过余玠解释后我才知道,原来古人虽然有抗菌消炎的草药,比如说火炭母、山苍子、草蔻仁等,但效果都不理想,特别是伤口面积稍大些的,这些草药就基本上没用了。

随着伤口发炎,接下来的就是发高烧,发烧中的伤兵是极为痛苦,他们通常都神志不清,满口糊话,而且往往都是烧了退,退了又烧,反复不已,但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对此却又毫无办法,只能眼看着伤兵们一个个死去。受伤面积稍大的,十个里面也只有两三个体质特别好的才能熬过来,所以伤兵的死亡率极高。

实际上,并不是古代是这样,抗菌消炎的特效药是直到近代时才发明的。最早的特效药就是青霉素。青霉素是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的,它在1935年才得以成功的对青霉素提纯和强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使用在伤员身上,但当时青霉素的价格比黄金还要贵,所以大多数的伤员还是用土方法:消过毒的绷带,和烧红的烙铁。

如今我也只能用这种土方法了,用这种方法首先是要将伤口内的杂物取出,去掉腐肉,清洗伤口,然后用烧红的烙铁烙,最后再缠上消过毒的绷带。消毒绷带我就只能用普通的白布,投入沸水中煮两刻钟,然后晒干代替。

于是乎,伤兵营内不多时便传来一阵阵让人心惊肉跳的惨叫,还有“咝咝”的烤肉声和让人作呕的香味。还好那些伤兵个个都是硬汉,也都坚持了下来。

余玠显然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好将军,这才一天的时间,他已经是第四次前来看望伤兵了,这使得伤兵们十分感动。只是这次,余玠却一定要拉上我,按他的说法,是想让我这个大夫看看伤兵的伤情,我晕,我又成了大夫了。

刚进伤兵营,余玠就急切地拉过一位随军大夫问道:“杨大夫,弟兄们的情况怎么样了?”

“回将军。”杨大夫看了一眼余玠身后的我,说道:“郑公子的方法果然有效,弟兄们的情况都还好,发烧的弟兄只有一百余人,比往常少了八、九成。”

余玠闻言回过头来,难以置信地看着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喂喂……,用不着这样看着我吧,看得人家怪不好意思的。

余玠书房中,一个两眼都是黑眼圈的人正在埋头苦读。不用想了,这个苦命的人就是我。自从上次作战后,我就明白了我对冷兵器的作战方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现代的战争理论跟冷兵器时代的作战理论完全是两回事。就算不为别的,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我也应该多读点书了。所以我就向余玠求助,余玠知道后便欣然地答应了,他直接就把我带到了他的书房。

嚯嚯……当我看到满屋子的竹简时,我都傻了眼了。这时我才明白,在古代,书这玩意并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就像余玠这样身为将军,也只是拥有少量的几本书而已。无奈之下,我只能端起余玠递给我的竹简,看了一眼又是一愣,字是繁体的,有很多字的样子我从未见过,而且都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想想也应该是文言文,毕竟这些字都是一刀一刀地刻上去的,如果用的是白话文的话,累也累死了。

所幸这其中的大多数字我都认得,再加上我也有些文言文的基础,谁让咱们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就有文言文呢。所以有些看不懂的字,我也可以从行句的意思摸索出来。只是初时看得十分吃力。过了一两天也就越看越顺了。

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我都懒得再去看了,在军校时我都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我看的主要是行军布阵的知识,因为冷兵器的行军布阵与现代的差别就很大。行军还好些,也是分为常行军,急行军和强行军。当然,在行军速度上,这时代的步骑兵说什么也赶不上现代的机械化部队。宿营的差别就大了,而冷兵器时代的宿营必须要考虑到水源,要考虑到防火攻和防水攻,交通要便利,一旦有敌人来能快速地出营布阵,还要布置哨兵等等。

至于布阵,这一块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完全空白,我研究了几天,发现这些阵法虽有几十种之多,但都是大同小异的,使用阵法的目的就是充分地利用并发挥每个士兵的实力,我看了几天便将这些阵法归纳为进攻型、防御型、行军型和高难度型。

进攻型的阵法,比如说鱼鳞阵和锋矢阵,它们的战术思想其实就是“中央突破”。余玠在淮河之战用的鹤翼阵也是一种进攻型阵法,它的战术思想便是“左右包抄”。

防御型的阵法,比如说方圆阵,这种阵法是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他的战术思想就是“密集防御”。但因队形密集而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也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行军型的阵法有一字长蛇阵和衡轭阵,衡轭阵就是在宽敞的地方行军时,多几条长蛇而已。这两种阵法都强调机动性,攻、防都很差。

高难度的阵法,比如说车悬阵,这种阵是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但此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经过十余日的苦读后,我终于对阵法有了理论上的了解,但我知道要想真正领会阵法的精意,还要在实际上应用才行。而且阵法这玩意,并不是主将想摆出什么阵就能摆出什么阵的,这更多的还要靠平时对士兵们的操练,这也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所以,在这时,我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想带兵的欲望。

第25章 惊变第38章 比试第16章 关扑第31章 藏军洞第6章 非鄞则婺第58章 冉氏兄弟第14章 老城定计第6章 顺流而下第52章 成都之战(7)第30章 水门第54章 奇袭剑门关(2)第28章 难民第9章 劫杀第33章 丛林追踪(3)第56章 蔡州之战(9)第40章 孟珙第48章 攻城第50章 钓鱼城之战(18)第12章 燕儿第29章 燕京之战(3)第12章 水师第15章 除夕之夜第41章 伏击第55章 蔡州之战(8)第6章 王夔第50章 归降第17章 霹雳火球第38章 论战第32章 制船厂第34章 楚州之战(3)第49章 成都之战(4)第16章 北伐第9章 脱轨第21章 试射第7章 镖税第26章 破镜难圆第36章 洛阳之战(9)第64章 烂摊子第43章 埋伏第4章 战略第47章 钓鱼城之战(15)第56章 成都之战(11)第36章 长城第47章 绞肉机第21章 试射第51章 意外第61章 丁黼之死第18章 火药第57章 蔡州之战(10)第42章 训练第47章 成都之战(2)第28章 鲶鱼效应第28章 遇敌第41章 钓鱼城之战(9)第44章 成都之战(1)第49章 蔡州之战(2)第20章 三峰山之战(4)第6章 顺流而下第27章 雨夜剌客第35章 王坚第44章 成都之战(1)第25章 玩火第29章 洛阳之战(2)第17章 霹雳火球第24章 讲学第9章 劫杀第14章 只羡鸳鸯第43章 宋廷第42章 士气之战第23章 以已之长克敌之短第26章 破镜难圆第30章 洛阳之战(3)第25章 玩火第70章 利州之战(5)第34章 钓鱼城之战(2)第24章 水战(2)第58章 成都之战(13)第54章 蔡州之战(7)第72章 特使第5章 鄞人第6章 战友之歌第23章 请降第23章 请降第46章 奴隶兵第13章 沈澈出逃第17章 淮河之战(1)第10章 兄弟第2章 协同作战第27章 入洛第30章 洛阳之战(3)第5章 鄞人第8章 惊奇第34章 钓鱼城之战(2)第23章 治军之道(2)第32章 丛林追踪(2)第70章 利州之战(5)第50章 归降第45章 阔端第8章 惊奇第48章 钓鱼城之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