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回 屈突通卸甲哭节义,萧皇后妙笔写风华

大将屈突通一看自己的亲弟弟和儿子都归顺了唐主李渊的麾下,怒火中烧,传下军令,要大义灭亲,射死弟弟和儿子。

等了片刻,只见阵前的隋军将士竟无人响应,出乎意料。由于连年征战,即使骁果营的将士也已厌倦,如今李渊入关,人心所向,不少隋兵纷纷倒戈,阵前投降。

这时屈突寿翻身下马,跪倒阵前,伏地痛哭:“父帅快快归顺吧,隋祚已终,人心归唐,此乃天意啊!”

再看屈突通手下将士,一个个目光茫然,斗志全无,不少人跑到了唐兵队中,屈突通麾下的将士已经走得寥寥无几。

戎马半生的屈突通呆坐马上,从未遇到过如此落魄的景象,心中自知,大势已去。相持了许久,两军阵前鸦雀无声。

突然,“当啷”一声,屈突通扔掉了手中兵器,默默的翻身下马,面朝东南,跪拜江都方向,痛哭道:“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 。”

屈突通失声痛哭,再三跪拜东南,这时唐兵已来到近前,将屈突通捆绑起来,押赴长安城。

如今的唐王李渊拥立新君,诏告四方,消息不过几日便传到江都。此时正逢隋炀帝杨广又编歌舞,命宫娥演练,无暇顾及。

陈贵人拿着西边传来的消息。匆匆来到宫里,萧皇后一直担心大兴和洛阳的战事,但奏折时时中断,消息时有时无。

一见陈贵人回来,萧皇后问道:“中原可有什么消息。”

“出大事了!”陈贵人便把李渊拥立杨侑为帝的事一一道来。

萧皇后问:“那西京陷落为何如此之快。”

“听说尧君素被害,屈突盖投降、屈突通被俘,阴世师战死,幸好萧珣、萧瑀两位国舅率群臣归降,才免得宫中杀戮。”

萧皇后虽然惋惜,但听说两个弟弟平安,这才心里有些踏实。陈贵人又道:“奴婢还有一事,自从有了西京失守的传闻,骁果营的将士家眷多在关内,思家心切,皇上再不回师北上,只恐军心要乱了。”

“唉……”萧皇后长叹一声:“哀家已经劝过多次,皇上只是吟诗作曲,编舞游玩,只求安逸,无心社稷了,我乃妇孺,又能奈何?”

“如今天下已乱到这般境地,娘娘宁为玉碎,也要说服皇上,否则在江都早晚也要生变。”陈贵人道。

萧皇后道:“即便死谏终是死路一条,徒劳无益。”

萧皇后与陈贵人正对坐犯愁,只见一个小太监,捧着近些日子的奏折,匆匆送往御书房,萧皇后说道:“皇上荒废朝政,哀家整日坐在宫中不知天下变故,命御书房掌灯,哀家到想看看天下是个什么样子。”

陈贵人陪着萧皇后去了御书房,点着灯烛。萧皇后打量了一番沉寂多日的御书房,对陈贵人说道:“让哀家一个人坐会儿吧。”

陈贵人退到外面等候,萧皇后坐到龙椅上,掸了掸龙书案上的微微浮尘,顺手拿起一本奏章,展开细读,上面写道:“鄱阳贼首林士弘,聚众十万,自称楚帝,定都豫章,改年号太平,北至九江,南至广州,割据一方…….”

看着这本奏章,萧皇后顿觉失望,原以为李渊另立皇孙,已经令人惊愕,没想到江西、岭南各地皆被起义军割据,倍感惋惜。

萧皇后将这本奏章放在一旁,又拿起一本,打开奏章细读,上面写道:“桂阳盗贼曹武彻,自称湘君,改年号通圣,聚众数万,割据荆南四郡……”

萧皇后一看敢称王称帝的还不止林士弘一人,荆南四郡竟也被盗贼所占。萧皇后暗想,杨广整日想效仿陈叔宝划江而治,如今除了江东皆以落入敌手。

带着几分沮丧,萧皇后凝重的又掀开一折,上面写道:“山西盗贼刘武周,勾结突厥,自称皇帝,改号天兴元年,攻占汾阳宫……”

连看三折,竟然天下已有三人自称皇帝,连汾阳宫也落入贼手。萧珺伸手拿起三本奏章,一起打开,排列在眼前,上面分别写道:

“朔方盗贼梁师都,割据陕北数郡,自立为帝,国号大梁,年号永隆……”

“同州郭子和,勾结盗贼,自称永乐王,改年号正平元年……”

“河东盗贼薛举,占据陇西,自称秦帝,改元秦兴元年……”

萧皇后无语问天,此时才知并非长安、洛阳盗贼为患,此时天下已是群雄并起,枭雄割据,九州已不再为大隋所有,萧皇后只觉得心力憔悴,无心再看,便手托额头,昏昏欲睡。

也不知昏沉了多久,只觉隐隐有脚步声入耳,有人悄悄来到御书房。这才引出

贤后苦心劝隋炀,励志不成反心伤。

琼花池边贺寿宴,只当夫妻终一场。

萧皇后微微醒来,一看正是陈贵人,萧皇后问道:“现在几时了?”

“已经二更。”陈贵人手拿一件披风盖在萧皇后背上,说道:“奴婢见御书房灯光未熄,想必娘娘难眠,便拿了件披风送来。偏巧太监连夜又送来奏章,便顺道呈了过来。”

萧皇后道:“这些奏章看的已经有些疲倦,贵人为哀家念念吧。”

陈贵人拿起一本奏章,展开读道:“ 罗县县令萧铣,起兵造反,聚集盗贼四十万众,在岳阳称帝,国号为梁,年号鸣凤,东临九江,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靠汉水,割据江南半壁……”

“好了。”萧皇后一挥手:“换一本奏章。”

陈贵人不知原故,便换了一本奏章,又读道:“盗贼窦建德收复王薄贼众,占有河北,自称夏王,国号为夏,年号五凤元年,进犯河南道……”

“唉……”萧皇后一声长叹打断了陈贵人,摇了摇头,沉默少时,才默默问道:“皇孙杨侗尚在东都,捡个东都的奏章,给哀家念念吧,哀家想孙儿了。”

陈贵人拿起几本奏章,翻来看去,真有一本来自东都,便读道:“今得密报,瓦岗盗贼拥戴李密为主,号称“魏公”,改年号永平…….”读到这里,连陈贵人也不敢再往下读。

忽然听到外面一阵脚步声,只听有人说道:“皇后可在?”这声音正是隋炀帝杨广,萧皇后与陈贵人快步走出御书房相迎。

此时杨广已有几分醉意,萧皇后说道:“臣妾以为皇上今晚有宫娥陪伴,未曾想竟然喝到深夜。”

隋炀帝胳膊架在萧皇后肩上,“快陪朕回去歇息,朕真觉得累了。”

夫妻二人回到寝宫,隋炀帝晃晃荡荡做到龙床之上,旁边陈贵人为隋炀帝放铺脱靴,杨广这才倒下,笑道:“后宫佳人,再无人如皇后。”

萧皇后看着杨广酒后脸上露出几分疯癫样子,心中不免难受,问道:“陛下何时上朝?”隋炀帝僵硬的笑容十分呆板,嘴上也呆滞不答,反而傻笑,继而打鼾睡去。

到了清晨,酒力已过,萧皇后拿来一面铜镜,为隋炀帝梳头。萧皇后问道:“陛下可知,李渊已在长安拥立皇孙杨侑为主,把陛下尊为太上皇。”

“任由他去吧。”

见皇后心不在焉,萧珺又问:“近日御书房多了不少奏折,不知陛下可曾看过?”

“皇后代朕批阅便是,何须朕再过问。”

“臣妾确是看了,如今天下胆敢称帝称王的已有十多个贼首,陛下不可不早做准备。”

隋炀帝一手拿着镜子,看着镜中自己,一手摸着自己的脸颊,自语问道:“这么多皇帝,朕这好头颈,谁当斩之?”

“陛下不可乱说,尚有江东州郡,此时若能亡羊补牢,或许不晚。”

“朕尚有十万禁军!”

听了这话,萧皇后心中一凉,手中的梳子掉落地上,隋炀帝似乎察觉,说道:“皇后何必为这些盗贼忧虑,今日朕在成象殿设宴,皇后不如陪朕共赏歌舞。”

萧皇后无言以对,只是沉默不语,这才是:

西京易帜天已换,东都战乱举步难。

日日笙箫御盏醉,夜夜歌舞唱偏安。

隋炀帝在成象殿摆下酒宴,又召集众宫娥,排练歌舞,两个宠臣裴蕴、虞世基陪在左右,饮酒言欢,萧皇后看了歌舞,滴酒难进,心中酸楚。

陪了隋炀帝少时,萧皇后便回到宫中。陈贵人见皇后脸色凝重,问道:“娘娘为何早早就回宫?”

萧皇后道:“为哀家准备笔墨。”

陈贵人赶忙安排太监备好的笔墨,走到龙书案前,萧皇后沉思了许久,陈贵人问:“娘娘想写些什么,不妨说说?”

“述志赋。”萧皇后望着陈贵人道:“哀家不能看着皇上整日沉沦下去,亡国之兆,日益迫近,再不悔悟,万念俱焚。”言罢,萧皇后便提笔写道:

承积善之余庆,备箕帚于皇庭。恐修名之不立,将负累于先灵。

乃夙夜而匪懈,实寅惧于玄冥。虽自强而不息,亮愚朦之所滞。

思竭节于天衢,才追心而弗逮。实庸薄之多幸,荷隆宠之嘉惠。

赖天高而地厚,属王道之升平。均二仪之覆载,与日月而齐明。

乃春生而夏长,等品物而同荣。愿立志于恭俭,私自竞于诫盈。

孰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惟至德之弘深,情不迩于声色。

感怀旧之余恩,求故剑于宸极。叨不世之殊盼,谬非才而奉职。

何宠禄之逾分,抚胸襟而未识。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

顾微躬之寡昧,思令淑之良难。实不遑于启处,将何情而自安!

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夫居高而必危,虑处满而防溢。

知恣夸之非道,乃摄生于冲谧。嗟宠辱之易惊,尚无为而抱一。

履谦光而守志,且愿安乎容膝。珠帘玉箔之奇,金屋瑶台之美,

虽时俗之崇丽,盖吾人之所鄙。愧絺绤之不工,岂丝竹之喧耳。

知道德之可尊,明善恶之由己。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于经史。

综箴诫以训心,观女图而作轨。遵古贤之令范,冀福禄之能绥。

时循躬而三省,觉今是而昨非。嗤黄老之损思,信为善之可归。

慕周姒之遗风,美虞妃之圣则。仰先哲之高才,贵至人之休德。

质菲薄而难踪,心恬愉而去惑。乃平生之耿介,实礼义之所遵。

虽生知之不敏,庶积行以成仁。惧达人之盖寡,谓何求而自陈。

诚素志之难写,同绝笔于获麟。

萧皇后写罢这首《述志赋》,已是整整半日,陈贵人读了,膛目结舌,大为感叹:“娘娘风华绝代,才艺非凡,母仪天下,德配四方。只是……”

“只是什么……”萧皇后问。

“只是皇上读了《述志赋》,不知能否醒悟?”

第12回 宇文述探访宝光阁,萧王妃祭扫皇后祠第94回 改元大业旧臣复任,童谣逆耳一语成谶第156回 成象殿进谏述志赋 琼花池吟诗献岁宴第109回 宇文恺进献观风殿,突厥部拓路开草原第184回 长安城伪装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马盟第148回 出伪证冤案斩李浑,进谏言暴君杀忠臣第180回 宋金刚作乱刺太妃,康苏密平叛保后隋第14回 冷元宫悍妇训王妃,晋王府太监传密信第107回 奉国书触怒隋炀帝,跨东海诏安琉求国第61回 诸葛颖反间悬咒诗,鄱阳王自戕围帅帐第176回 聚汉民萧珺走定襄,御唐兵突厥掠晋阳第51回 韩擒虎俘敌收南豫,来护儿斩将震丹阳第159回 午朝门缚杀来护儿,成象殿缢死隋炀帝第190回 绝情诗婉拒突厥主,骂史官怒斥孔颖达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乐府歌,虞世基惊鸿讲武赋第139回 萧皇后巧谏乾阳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189回 翻旧案追罪裴虔通,镇漠北遣使萧嗣业第136回 鱼俱罗杀宫起异志,樊子盖斩将立威名第43回 御书房皇子争帅印,茗竹阁储君逢佳人第137回 卫文升诱敌三连败第188回 入忻州良田置百姓,归长安御驾迎萧珺第116回 入京师易服邀洞主,讨西海亲征比汉武第135回 二征高丽隋主催粮,叛军起兵谋反黎阳第169回 接内应王薄引夏兵,归长安苏威哭旧主第188回 入忻州良田置百姓,归长安御驾迎萧珺第121回 宇文述献言征西域,萧贵嫔道别赠陈婤第1回 张老六投亲走江陵,东平王沉疾成重病第101回 宁陵县生擒陶榔儿,豫东营正法金德明第3回 东平王临终送孤女,西梁国降旨平凶宅第143回 破卑沙挑杀尹靖直,求议和遣返斛斯政第118回 烧妖将烈焰烧湟水,擒秃鹫隋军破丁零第15回 宋嬷嬷戒尺兴家法,宇文述献策请北伐第48回 送金器萧珺唬宦官,递密信裴蕴传家书第36回 传旨山斋杨素赠诗,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15回 宋嬷嬷戒尺兴家法,宇文述献策请北伐第19回 河间王双戟破顽敌,重瞳子单骑闯连营第131回 诸葛颖再谏怒龙颜,来护儿中计折水军第87回 皇甫诞孤身谏汉王,越国公点将御叛军第66回 宋嬷嬷探访建康府,宇文述一请光宅寺第71回 离扬州萧妃探朝政,聚汜水宇文邀贤才第169回 接内应王薄引夏兵,归长安苏威哭旧主第124回 斩小王踏平台窝寨,收旧部重回陀螺洞第85回 御书房君臣论削藩,宁安殿夫妻话亲缘第70回 来护儿奇袭钱塘江,晋王妃祭扫同泰寺第72回 修宫宇暴政掠民夫,送绸缎泄密说要案第190回 绝情诗婉拒突厥主,骂史官怒斥孔颖达第48回 送金器萧珺唬宦官,递密信裴蕴传家书第104回 会君臣隋主点进士,入东都倭国送使函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93回 御书房赋诗励杨广,平阳宫狐锦赠宣华第149回 害忠良刘长恭栽赃,投瓦岗裴仁基献关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祸,赋俏诗薛道衡获罪第133回 诸葛颖遗计救败军,鱼俱瓒虐俘犯皇后第133回 诸葛颖遗计救败军,鱼俱瓒虐俘犯皇后第14回 冷元宫悍妇训王妃,晋王府太监传密信第93回 御书房赋诗励杨广,平阳宫狐锦赠宣华第167回 讨叛军王薄走聊城,哄贼子家仆探萧后第182回 灭反王刘武周兵败,访唐营慕容遐议和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争功收复建康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18回 遇败绩退守双羊山,集残兵空守并州城第23回 众皇亲赴宴宁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园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乐府歌,虞世基惊鸿讲武赋第109回 宇文恺进献观风殿,突厥部拓路开草原第132回 乙支文德诈降隋营,慕容三藏殉师萨水第158回 传伪谕调离给使营,诛异党处决江东派第162回 刺行营三将中伏兵,离间计女主擒元凶第175回 鞠球场双射惊魂马,狼牙帐四封萧美人第91回 汉王献城叛军覆灭,萧后祈福华山遇袭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晋王府,太子爷失言宣文殿第2回 谈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谣传养女走乡下第136回 鱼俱罗杀宫起异志,樊子盖斩将立威名第171回 万春宫使臣说密事,武强县文武闹分歧第153回 窦建德河间袭隋营,尧君素西京传懿旨第14回 冷元宫悍妇训王妃,晋王府太监传密信第33回 百官朝会恩怨难分,东宫议政奸臣奏本第71回 离扬州萧妃探朝政,聚汜水宇文邀贤才第25回 送宝甲杨坚斥太子,呈奏折皇后赞晋王第184回 长安城伪装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马盟第5回 孝明帝拒收亲骨肉,郭老太粥济苦命女第61回 诸葛颖反间悬咒诗,鄱阳王自戕围帅帐第31回 攀林涧太子邀神算,宁安殿萧妃二进宫第78回 探禁地杨广演情亲,改年号文帝换储君第41回 调虎离山萧瓛夺权,金蝉脱壳隋使搬兵第155回 屈突通卸甲哭节义,萧皇后妙笔写风华第50回 桃叶山杨广起三军,秦淮河陈主醉新春第155回 屈突通卸甲哭节义,萧皇后妙笔写风华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说版图,驸马府公主寻短见第82回 弑父皇血渐大宝殿,淫母妃诏赠同心结第27回 高宝宁三将袭隋营,赵修罗糊涂被放生第158回 传伪谕调离给使营,诛异党处决江东派第63回 送犀杖两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访冼夫人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荣,仁寿宫萧妃传密信第97回 横渡南海讨伐林邑,盘斗蛇寨两战隋师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东郡,诱敌船劫营狼尾滩第169回 接内应王薄引夏兵,归长安苏威哭旧主第166回 起兵变逼宫乾阳殿,夺中原激战北邙山第62回 梅嘴山枭首吴世华,横浦关计收麦铁杖第115回 避台风退兵反大陆,扩宫室拒谏贬忠臣第181回 连环计牛羊烧雁门,折勇将突厥围马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