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回 陈叔宣惊艳入隋宫,水上蛟摆阵战鄱阳

杨广安排家宴让长城公陈叔宝和妹妹重逢,并请教治平江南之事,陈叔宝虽无治世良策,但却举荐了一物一人,杨广得知大喜。

陈叔宝道:“一物乃是扶南犀杖,一人乃是何蛮。”

杨广听的起兴,问道:“请长城公细细说来。”

“岭南各州首领乃是冼夫人,冼夫人归顺陈国时曾赠一根扶南犀杖,以此为信物,得犀杖者为天子,这犀角手杖,少有人知,北归之时,在下就拿着行路用了,尚在我府上。”

“何蛮又是何人?”

“何蛮,字蛮奴,本是陈国水军将领,被俘押解回京,此人生于岭南,精通岭南土语,闽粤海疆,路程熟悉,是个不折不扣的南蛮子。”

杨广闻听与萧珺互看一眼,喜笑颜开,对陈叔宝言道:“好个一物一人,长城公值此两策,足以助本王南下建功。”杨广端酒共庆,萧珺、陈叔宝、陈叔宣举杯同饮,众人好生快活。

到了次日,萧珺入宫拜见独孤皇后,礼毕入座,独孤皇后问道:“听说你与晋王将赴扬州上任,此行入宫,莫非是来辞行?”

萧珺言道:“母后说的极准,孩儿后日便将南去,行装繁琐,故而入宫。一来给母后辞行,二来母后腿上痹疾未愈,只恐此去数千里,不能再为母后捶腿。”

萧珺话中句句尽孝,让独孤皇后有些心理难受,眼眶依稀,舍不得萧珺远行。萧珺言道:“孩儿曾说为母后选一能伺候母后的江南女子,不知母后可曾记得?”

“记得,记得,这人你倒是选着没有啊?”

“孩儿今日便带来了。”

“快唤进来,让哀家看看.”

萧珺吩咐把陈叔宣唤道内廷,萧珺引荐道:“这便是陈叔宝的妹妹宁远公主陈叔宣。”独孤皇后仔细一看,果然是个绝色的江南女子,和萧珺站到一起,那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真可谓:

好似西施遇貂蝉,犹如昭君比玉环。

江南亦显双飞燕,佳人各有美容颜。

“像,像,就像当年萧妃刚嫁到宫中一个样。”独孤皇后对这陈叔宣赏心悦目,连声称赞。又问道萧珺:“如此美貌的女子,留在府上便是,怎么舍得送到宫里?”

“晋王一心效仿父皇和母后,常以勤俭质朴为立身之道,躬亲示范,不敢怠慢。”

独孤皇后听了这话,深深赞许。萧珺一看独孤皇后喜欢这女子,遂言道:“这陈叔宣自幼厚养宫中,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品竹调丝,诗歌礼乐样样精通,家风正统,见过世面。孩儿当年不及她一半呢。”

独孤皇后笑道:“还提什么旧事,这些年来,你陪伴晋王南征北战,到是难为你了。”独孤后又看了看陈叔宣,又道:“如今有这孩子陪哀家,哀家封她做尚仪,你尽管放心南去。”

“孩儿给母后送了个可心得人,晋王还想求母后帮忙要个人。”

“哦?”独孤后问道:“晋王想要什么人?”

“陈国降将何蛮。”

独孤皇后问道:“降俘将领多了,为何只要何蛮?”

“何蛮是岭南土人,懂些南方土语,岭南人和江南人习俗大有不同,若不懂岭南风俗,只恐晋王遇事作难,再说何蛮留在关中也无作为,不如派到岭南报效朝廷。”

独孤后听了,觉得十分有理,言道:“此事不难,哀家去向皇上要人,让他辅佐晋王。”萧珺大喜,行了礼节,与独孤后和陈叔宣道别离去。

陈叔宝派人送来了扶南犀杖,何蛮奉旨同行,晋王杨广再度复任淮扬,随行的将官乃是宇文述、诸葛颖、张衡、鱼俱罗、鱼具瓒、何蛮、赵才。

两日周后,晋王杨广点齐南下兵马两万人,从京师一路赶往扬州。此时,造反的起义军以江东最为严重,清河公杨素率兵正在江东剿贼,晋王杨广率兵由九江南下,迂回路线赶往岭南,切断岭南冼夫人对起义军的援助。代行扬州政务的河间王杨弘,离开扬州,奉旨前往九江,接应晋王杨广。

大队人马走到六安,探马已得知河间王杨弘赶到九江,飞速报道:“启禀晋王殿下,河间王已至九江大营接应。”

“命宇文述为先行官,前往长江渡口,准备船只渡江。”

“得令。”

帅令传下,宇文述先行前往,江北渡口,征调船只,准备安排渡江。杨广阔别江南数月,如今又是二次入江南。真可谓:

浩淼江水兴波澜,百姓大乱闹江南。

二次出征意犹尽,再踏恶浪平河山。

驻扎在九江大营的河间王杨弘,闻听晋王杨广到来,杨弘亲自率左右将官出辕门迎候。杨广见过了河间王杨弘,只见杨弘身后跟着两员大将,左边一个长得是浓眉圆目,宽额瘦腮,八字小胡,头戴猎虎盔,身着伏虎甲,此人是岭南安抚使周法尚,字德迈,汝南人士;右边一位副将,身材魁梧,眉分八彩,双目雄光,神情深邃,头戴银光向日盔,身着白风映光甲,此人名叫慕容三藏,燕北人士,岭南行军副总管。

众人礼毕,河间王杨弘一看萧珺也随行,说道:“此番南征,翻越五岭,路途艰险,王妃娇贵,岂能隋军伴驾?”

杨广扭头看了一眼萧珺,萧珺说道:“叔父尽可放心,萧珺随夫征战,朔北、幽燕、淮南、江南,无不相伴。”

“嗯。”杨弘点了点头,的确杨广数次上任,萧妃形影不离,始终相随,确实不是个养尊处优的娇宠女子。

杨广一边往中军大营走,一边问道:“过了九江,想必离岭南不会太远了吧?”

河间王道:“路是不算远,可是南面鄱阳湖有反贼阻拦,这只拦路虎非杀不可。”

“是何处贼寇在鄱阳湖作乱?”

“这贼首名叫吴世华,饶州人士,原本是个渔夫,趁着江东民乱,吴世华在鄱阳湖上杀戮官吏,劫掠豪绅,短短三个月,已成气候,自封鄱阳王,号称西吴国,十分猖狂!”

杨广问道:“既然如此,皇叔有何对策?”

“吴世华隔湖相望,水战在所难免。”杨弘道

杨广道:“既然有五牙战船助战,明日传令,水陆并进,挺近鄱阳湖。”

次日清晨,碧空万里,鄱阳湖上大小战船林立,隋军整装待发。晋王杨广、河间王杨弘带领众将官登船出战,水军大将何蛮亲率一支船队为先锋,驶进鄱阳湖。

湖面之上远远望见,零零星星的渔船错综排列,迎面而来,渔船上捆绑角旗,几条硕大的渔船行驶当中,正是鄱阳起义军的旗船。

正中一只大渔船,甲板上筑起观战台,上面一杆大旗上写三字“鄱阳王”。为首的一员大将并不是反王吴世华,而是吴世华的叔叔吴九公,此人武艺高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两鬓少白,年纪也有五十多岁,头戴八宝荷叶盔,身穿八宝大叶驼龙甲,江湖人送绰号“水上蛟”。

起义军军中有一小将名叫杜猛,水性极好,江湖上人送绰号“海蚂蚱”,杜猛提刀来到吴九公跟前,抱拳道:“大帅,隋兵大船杀过来了,您看怎么对付?”

吴九公道:“传我帅令,命所有渔船,散开列阵,我要用群蜂阵把隋军拉进鄱阳湖!”

“得令!”

杜猛传令,打响三声号炮,只见众渔船听见号炮,四散而开,小渔船也就四五个人,大一点的渔船载个八九个喽啰,密密麻麻,驶向隋军战船。

隋军战船前军主将正是何蛮,何蛮一看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些反贼三五个人就乘坐一条渔船,化整为零,实难对付。幸亏何蛮也是久经战阵的水军大将,立刻命人告知晋王杨广,让穿上将士准备刀枪,兴许要有一场肉搏战。

果不其然,起义军的小船铺天盖地,足有上千艘,见缝插针,钻档而入,渗透到隋军船队之中。隋军仗着战船高大,接二连三撞翻义军渔船,顿时隋军势不可挡。

万没想到,栽倒水里的喽啰兵,原本就是些渔民,水性极好,又从水中冒出,口衔单刀,攀爬隋军战船。幸好隋军有所堤防,预备了刀枪,一时间水战变成肉搏,有的隋军一时不备被拉入水中,湖面船边一场好杀,真算得:

五牙战船踏波澜,掀翻渔舢敌胆寒。

百炼水性难溺死,纵有湖深淹亦难。

船舷复生出水鬼,湖面汹涌浪滔天。

九江口畔杀声起,鄱阳湖前血映丹。

起义军众多小渔船蜂涌而上,把隋军的五牙战船死死缠在湖面之上,而且起义军的喽啰水性极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跳回水中,另寻登船处,让隋军首尾难顾,难以脱身。远处观战吴九公大喜,又传下将令,所有渔船倾巢而出,杀向隋军。

这时,率领后队的主将宇文述、诸葛颖赶到,一看主力战船均被困在湖面,难以摆顾,诸葛颖急中生智,对宇文述喊道:“速速准备硬弩,射死水鬼。”

宇文述立刻命人,架起硬弩,射向潜水的喽啰,没想到此计极妙,弓箭射不死水下的水鬼,但是硬弩却杀伤极强,让水鬼喽啰猝不及防,有的撑船逃走,有的潜水而逃。

一场血战,有惊无险,隋军与鄱阳湖义军死伤参半,双方各自罢兵。

杨广与众将回到中军大帐,帅案之上一副鄱阳湖地图展现出来,河间王杨弘道:“微臣此次调来的四十艘五牙战船,就是为剿灭鄱阳湖反贼,没想到险些载在一群渔船手中。”

诸葛颖一旁说道:“鄱阳湖反贼多是渔民,皆用轻舟小船,拿五牙战船迎战,犹如拿大锤抡蚊子,有些不合时宜啊。”

众人纷纷点头,五牙战船高大宽广,适合大战,而造反的渔民都用渔船,轻快狭小,难以用五牙战船围剿。河间王杨弘叹道:“老夫正想打造小船,恐怕要耽搁殿下一个月的时间。”

杨广眉头紧皱,众人相望也是无计可施,惟有诸葛颖计上心头,建言道:“既然反贼猖狂,在下愿献反间计,定破反贼。”

晋王杨广、河间王杨弘等人眼前一亮,宇文述问道:“诸葛先生有何反间计,不妨说来。”

诸葛颖道:“天机不可泄露,宇文将军明日帮我准备一艘木筏便可,到时诸公自晓。”

众人互望一眼,不知道诸葛颖葫芦里卖的什么要求,只是安排宇文述去准备一只木筏送诸葛颖过湖。

次日天明,众人等在湖岸,你言我语嘀咕着诸葛颖的计策,等了半个时辰,才见诸葛颖姗姗来迟,众人一看这身打扮,目瞪口呆,着实一惊。真可谓:

诸葛贤才世代出,切莫轻看小寒儒。

定下妙策诓反王,备好伪装唬贼部。

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争功收复建康第150回 宴江都萧皇后动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15回 宋嬷嬷戒尺兴家法,宇文述献策请北伐第124回 斩小王踏平台窝寨,收旧部重回陀螺洞第141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萧皇后重逢杨伯丑第2回 谈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谣传养女走乡下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乐府歌,虞世基惊鸿讲武赋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159回 午朝门缚杀来护儿,成象殿缢死隋炀帝第29回 屈突盖阵前刺先锋,卢昌期献计弃黄龙第93回 御书房赋诗励杨广,平阳宫狐锦赠宣华第72回 修宫宇暴政掠民夫,送绸缎泄密说要案第121回 宇文述献言征西域,萧贵嫔道别赠陈婤第111回 高句丽扩疆惊隋主,河间王回京求战船第131回 诸葛颖再谏怒龙颜,来护儿中计折水军第137回 卫文升诱敌三连败第7回 崔弘度过江说联姻,韦超盛占卜测生辰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华,斩妖僧隋军收交趾第140回 元务本命丧章丘县,荣国公大破长枪阵第89回 对艳词求爱病美人,改河道复议夷州岛第76回 访城南段达诱故交,别京师杨广哭皇后第66回 宋嬷嬷探访建康府,宇文述一请光宅寺第150回 宴江都萧皇后动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117回 斗猛牛隗不群扬威,遣御马诸葛颖献计第87回 皇甫诞孤身谏汉王,越国公点将御叛军第31回 攀林涧太子邀神算,宁安殿萧妃二进宫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晋王府,太子爷失言宣文殿第41回 调虎离山萧瓛夺权,金蝉脱壳隋使搬兵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献美人,绿丘岭救驾退刺客第3回 东平王临终送孤女,西梁国降旨平凶宅第7回 崔弘度过江说联姻,韦超盛占卜测生辰第138回 来护儿伏击过羊岭,杨玄感绝命葭芦戍第47回 江总赋诗遣书励兵,杨素盼雪铁骑过江第181回 连环计牛羊烧雁门,折勇将突厥围马邑第23回 众皇亲赴宴宁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园第183回 皇太后婉言拒复僻,萧嗣业出使奔前敌第35回 游访关中萧玚报忧,王府家宴公主传情第168回 萧美娘二番封皇后,孙安祖诈败唬许王第33回 百官朝会恩怨难分,东宫议政奸臣奏本第186回 康苏密急报求援兵,李世勣迂回白道城第166回 起兵变逼宫乾阳殿,夺中原激战北邙山第16回 献棉袄杨广话亲情,枕御足萧珺忆苦命第137回 卫文升诱敌三连败第40回 樊子盖驳论江枫馆,七王爷献计孤月夜第121回 宇文述献言征西域,萧贵嫔道别赠陈婤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93回 御书房赋诗励杨广,平阳宫狐锦赠宣华第158回 传伪谕调离给使营,诛异党处决江东派第78回 探禁地杨广演情亲,改年号文帝换储君第137回 卫文升诱敌三连败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东郡,诱敌船劫营狼尾滩第176回 聚汉民萧珺走定襄,御唐兵突厥掠晋阳第53回 德教殿淫词戏臣妻,白土岗放烟阻顽敌第22回 送行宴色贼戏王妃,竹舍茶术士说富贵第152回 萧皇后谏言援两京,薛万均救父斗反贼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祸,赋俏诗薛道衡获罪第53回 德教殿淫词戏臣妻,白土岗放烟阻顽敌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华,斩妖僧隋军收交趾第172回 齐善行巧计助佳缘,萧美娘三封皇贵妃第67回 战丹阳棒杀许飞雄,访高僧二进光宅寺第116回 入京师易服邀洞主,讨西海亲征比汉武第100回 祭铜柱刘方划汉界,开运河恶官吃人肉第91回 汉王献城叛军覆灭,萧后祈福华山遇袭第184回 长安城伪装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马盟第131回 诸葛颖再谏怒龙颜,来护儿中计折水军第136回 鱼俱罗杀宫起异志,樊子盖斩将立威名第17回 会五王塞北起雄兵,袭少帅突厥换将旗第155回 屈突通卸甲哭节义,萧皇后妙笔写风华第168回 萧美娘二番封皇后,孙安祖诈败唬许王第177回 李仲文献城投唐军,刘武周异志谋汗王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161回 乱宫闱萧皇后失节,谋逆转麦孟才请命第52回 贺若弼潜兵擒黄恪,陈后主迂腐失战机第21回 救朔州五路劫胡营,收雁门险计降奇兵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晋王府,太子爷失言宣文殿第21回 救朔州五路劫胡营,收雁门险计降奇兵第48回 送金器萧珺唬宦官,递密信裴蕴传家书第101回 宁陵县生擒陶榔儿,豫东营正法金德明第31回 攀林涧太子邀神算,宁安殿萧妃二进宫第96回 卫文升易服返宁陵,隋炀帝赏梅游东园第34回 御书房平息兄弟争,晋王府重逢七皇子第159回 午朝门缚杀来护儿,成象殿缢死隋炀帝第58回 宣文殿群赏有功臣,御书房同议南征帅第125回 访汉儒火烧花草阵,吞琉求收复夷州岛第128回 隋炀帝二下江都宫,王世充行贿藏罪行第11回 苦肉计诈取晋王心,特色礼谋划宛城游第82回 弑父皇血渐大宝殿,淫母妃诏赠同心结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争功收复建康第109回 宇文恺进献观风殿,突厥部拓路开草原第55回 张丽华妖媚惑晋王,萧美娘出使见吴主第64回 哭南朝女豪杰归顺,诉东宫太子妃告状第160回 诛皇室另立傀儡君,拥贼子自封大丞相第161回 乱宫闱萧皇后失节,谋逆转麦孟才请命第147回 散流言雁门解重围,说谶语刑房诱口供第18回 遇败绩退守双羊山,集残兵空守并州城第10回 观江景易袍结兄弟,乘夜色巧设脱身计第106回 探东海何蛮返洛阳,游扬州一下江都宫第1回 张老六投亲走江陵,东平王沉疾成重病第177回 李仲文献城投唐军,刘武周异志谋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