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神车

上官宝庆正与郝连兄弟恶战,却见远处飘来一道黑烟,落在地面上,幻化成谢华兰的形貌,抬头呼道:“宝庆哥,你且将那二贼引将下来,待兄弟助你一臂之力。”

上官宝庆说:“谢贤弟,是你吗?”

“是我。”

“你去哪里了?”

“我去寻找粮草,现在已经控制了它的位置。”

上官宝庆快打几招,陡然落地。郝连兄弟并不上当,摆头飞走。

谢华兰忙说:“不好,他们去烧粮草了,快追。”

二位唐将旋身离地,迅速追去。双方风驰电掣来到一座峡谷外,只见谷口停放一辆铁甲车,谷内俱是大山洞。闻听四人到来,猛然奔出来数十名神弩手,四下围住。

郝连清仰天大笑:“哈哈…上官宝庆,谢华兰,你们上天有路偏不走,入地无门自来投。”

郝连阳说:“大哥,这两个唐将的仙力虽然只达到了凝气期,不过用搜魂术吸了他们的三魂七魄,定能大大提升咱弟兄的修为。”

上官宝庆说:“尔等休要唬爷。据我了解,只有达到婴变期才能施展搜魂术,否则本元精华必损。如果尔等胆肥,大可试试。”

郝连兄弟不敢轻易施展法术,发出一个暗号,神弩手立刻开始发射钢钉。上官宝庆疾速飞闪,刀光哗哗响动。谢华兰度烟来到三名神弩手身后,震掌将其砸晕,夺来两把神弩,骤射郝连兄弟。

谢华兰虽然未曾使用过这种神弩。不过它的操作方法和普通强弩基本相同。谢华兰练过强弩,使用起来这种神弩也甚是得心应手。

郝连兄弟化烟进入铁甲车中,调转车头,一按机括,倏然发出一排矢。矢镞破空向谢华兰袭去。谢华兰闪电般一晃,躲在两名神弩手身后,把他们当作活盾牌。

上官宝庆飘来闪去,偶尔发出两道刀气,杀的众神弩手措手不及。眼看神弩手死伤殆尽,上官宝庆纵身来到铁甲车顶。不料此车满身俱是机关。上官宝庆脚底险遭利刃刺中。他腾空而起,观察到车顶上有个入口,他在山上捡了一小捆干柴,点着,飞身来到车顶上方。揭开车盖,将柴塞进了车里。

郝连兄弟大吃一惊,赶忙灭火。然而火是灭了,烟雾熏的他们泪眼婆娑,连续咳嗽。

谢华兰看出这辆铁甲神车的弱点了,也用干柴点火攻之。

郝连兄弟实在受不了了,化烟飞出车厢,向西遁逃。

谢华兰说:“还是宝庆哥有办法。不然这辆怪车无人可敌。”他一气之下,举枪准备毁掉这辆铁甲车。

“且慢。”上官宝庆阻止道:“贤弟,这是一辆神车。大有用处,咱们把它和那些神弩交给元帅处置,也算奇功一件。”

“还是哥哥想的周到。”

“可是这辆神车需要密咒,咱们不知道咒语,如何启动?”

“嘿嘿,正巧兄弟偷听到了喽兵操作它时念的咒语。没准我可以启动它。”

“哦?如此兄弟快来试试。”

谢华兰试着念了几句咒语,神车果然动了。他们在山洞里找到了所有的粮草。并且还发现里面有许多干肉。

上官宝庆问:“这么多东西,咱们如何能一次运往义阳?”

谢华兰说:“那辆怪车看上去不大。可它的承载量大的惊人。咱的粮草那么多,他们竟然统统装进了那辆车里,而且还乘坐他们数十名神弩手。由此可见,那辆怪车足能装载山洞里所有的东西,没准还能装十万石粮草呢!”

他们把山洞里储存的东西统统搬上车,只占了一个角落。二位唐将俱都觉得这辆铁甲车甚是神奇。

谢华兰启动神车,驶出峡谷,载着上官宝庆向义阳驰去。他们来到义阳城外,向城里的守将亮出腰牌,进入刺史衙门,卸下粮草、干肉、神弩,驻扎一日,迎来了吴先锋。

上官宝庆与谢华兰又带了一千精兵,驶车来到南阳,将剩余的九万九千石粮草全部装上神车,运来义阳。

这日,李怀珠领兵来到义阳城外,众将官入帐参拜,静候元帅将令。

李怀珠说:“诸位,我军明日就要抵达前线,尔等务必一举收复池州城,万万不要给敌军留下一线喘息之机,否则偷袭歙州的计划就会破灭。”

吴凤英抱拳道:“元帅放心,我等一定不辱使命。”

李怀珠说:“上官将军和谢将军获宝有功,各赏一千两白银。”

二将连忙叩谢元帅。

次日,五女将前方开路,李元帅随军奔走,上官宝庆、谢华兰后队押运粮草,十万大兵旗帆招展,浩浩荡荡赶路。却见将似猛虎马如龙,刀枪耀眼放光明,兵士走路漱漱响。三军晓行夜宿,饥餐渴饮,逢山开路,遇水乘船,见贼厮杀,碰匪剿灭,迅速赶到池州城外。只见城头上插一面许国大旗,城里城外俱是许国士兵。

李怀珠擂鼓聚齐众将,一声令下:“众将官,许国欺我大唐无人,尔等速将池州城包围起来,不要放走一兵一卒。”

众将齐道:“得令。”

吴凤英领兵围住北门,但见城里奔出一员许国大将,身罩铠甲,跨骑红马,手提板门大刀。她催马上前几步,问道:“呔!对面的将军是何人?”

那人道:“吾乃许国皇上驾下护国大将军海国威麾下的小将解无极。你是何人?”

吴凤英道:“俺是大唐皇帝驾下征南大元帅李怀珠麾下的先锋大将吴凤英。”

解无极轻蔑地说:“呵呵,难道你大唐当真没有男人了吗,却要派你这么个小妇人前来送死?”

吴凤英说:“杀鸡焉用牛刀?小女子斩尔等绰绰有余。”

解无极摆刀来犯,吴凤英挺枪去迎。双方战了五十回合,解无极挥刀来劈吴凤英颈嗓,吴凤英送枪一推,拧枪扣紧他的刀锋,飞剑将其斩于马下。

白玉娥率兵来到东门,等上一员黑脸虎将,见他黑甲裹身,跨骑黑马,手使钢叉,她问:“阁下是何人?”

那人说:“俺叫何必胜,你乃何人?”

“我是白玉娥。”玉娥挥鞭砸出。

何必胜挺叉一挡,疾缠鞭梢。白玉娥抖臂一荡,鞭梢迳扫对方二目。何必胜侧头一避,转叉来攻玉娥左脸。玉娥斜身一让,收鞭一甩,鞭梢顺对方胸前绕过,在铠甲上划出一道火星。双方错马斗了八十回合,何必胜摆叉来刺白玉娥心口,白玉娥飞身跃起,甩鞭缠紧他的脖子,奋力一抽,飞足一踢他的右腕,震掉他的大刀,振臂一抖,“呜”地将他卷飞在空,“噗嗵”一声掼落在地,摔的其骨碎筋断,喷血暴毙。

张美英带兵围死南门,见门里闪出一员长须大将,身罩鹅黄铠甲,手提等身大棍,跨乘棕色战马,她摆刀问道:“来将报上名来。”

来人道:“我名青世邦。你是何人?”

张美英说:“俺乃你娘张美英。”

青世邦微微一笑,说:“小娘子真可人,不如回去做俺的老婆吧?”

“哼哼,可以啊!不过你得答应俺一个条件。”

“啥条件啊?”

“尔先跟你娘你姑你姨娘拜成天地,再把你妹子和你女儿抱在怀中,你娘俺定会随了你。”

“嗯哼!你这婆娘好生可恶,受死吧!”青世邦舞棍来袭。

张美英挺刀架开对方大棍,左三招,右三招,刀刀直往他鼻梁子上绕。青世邦躲的甚欢,摆棍照住张美英的脑门往下砸。张美英带马纵开,挥刀削掉对方斗篷。二人一来二去厮杀了一百零三回合,张美英飞身一跃,猛使一招“二郎劈山”,将青世邦连棍带人劈为两段。

胡凤莲率兵奔到西门,迎面遇到一员青面将,看他身高马大,盔甲护体,跨骑枣红马,手提悬勾枪,她问:“你乃何人,报上名来。”

对面大将道:“我是普士弘,你是谁?”

“俺叫胡凤莲。”胡凤莲甩枪出击。

普士弘横枪一格,连刺数枪。胡凤莲奋力格挡,枪锋“漱漱”生风。双方激战二百回合,普士弘抖枪来捅胡凤莲的小腹,胡凤莲化烟遁入地中,举枪戳破对方的马肚子,纵步骤送一枪,扎入对方后背,左手一扳枪柄,将他挑飞出去数丈,撞在城墙上,滚落在地。

李大元帅得到四面城门均被控制的消息,即刻下令攻城。

四面弓兵、弩兵、投射兵持起弓箭、摆齐大弩、架好投射器轮流向垛口处投射羽箭、大箭、火球、镭石,做足一切掩护,众兵丁迅速搭起云梯冒着许国守城兵从城墙上方投下来的镭石、滚木、箭雨向城里攀爬。

胡凤莲遁地进入西门,纵身蹿出地面,左挥一枪劈翻数十人,右舞一枪挑翻百余人,如此一番厮杀,敌军大乱,西门大破,唐兵一拥而入。李怀珠随后领二万骑兵入城,杀的敌兵四处蹦窜。胡凤莲将南、东、北三道城门外的三员女将也接应入城,大兵瞬间将敌方帅帐围的水泄不通。()

第7章 脸色大变第5章 心惊胆颤第89章 清阳寨第30章 冤家路窄第127章 绿衣女子的真实身份第140章 鹤壁河畔第119章 贵妃殒命第70章 玉龙出征第26章 阴谋乍露第110章 斗神识第57章 迷魂石阵第77章 五女投唐第140章 鹤壁河畔第147章 路遇韩生第36章 生擒刺史第15章 红氏海棠第121章 逍遥居士第111章 获取血水晶第107章 神机老人第128章 飞轮邪客第116章 义愤填膺第80章 官匪对决第100章 盖氏父子第38章 悍妖挡道第51章 英雄大会第24章 杀人凶手第11章 武林高手第68章 营救翠萍第71章 诱敌深入第101章 遭劫第69章 占山为王第115章 白衣刀客第35章 献计摆阵第151章 误陷魔教第126章 悉听尊便第34章 落慌窜逃第19章 峨眉圣母第151章 误陷魔教第71章 诱敌深入第71章 诱敌深入第98章 紫阳伞第130章 世外老人第80章 官匪对决第131章 修炼飞行术第27章 束手无策第138章 摆阵脱身第125章 突闻噩耗第113章 魔镜关迷阵第38章 悍妖挡道第74章 误会入狱第118章 断魂崖畔第127章 绿衣女子的真实身份第46章 深谷表白第110章 斗神识第107章 神机老人第149章 与天子决裂第35章 献计摆阵第17章 大闹婚礼第64章 纵子行凶第39章 大破妖寨第63章 二剑争锋第20章 才子乞丐第124章 施计突围第127章 绿衣女子的真实身份第140章 鹤壁河畔第18章 中毒栽倒第5章 心惊胆颤第92章 水火珠第19章 峨眉圣母第54章 险象环生第137章 青城山盗宝第38章 悍妖挡道第44章 率众抢亲第137章 青城山盗宝第138章 摆阵脱身第63章 二剑争锋第115章 白衣刀客第137章 青城山盗宝第91章 弃城第48章 寒光四射第45章 魂飞天外第54章 险象环生第133章 峨眉女尼第127章 绿衣女子的真实身份第138章 摆阵脱身第138章 摆阵脱身第6章 手起刀落第83章 潼关沦陷第97章 万光纳宝盒第29章 白衣仙女第102章 兵聚青月关第62章 校场夺魁第70章 玉龙出征第22章 客厅敬酒第102章 兵聚青月关第33章 张宁搬兵第62章 校场夺魁第40章 临仙客栈第22章 客厅敬酒第104章 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