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传国玉玺(五)

李逍遥的视线被一座高耸孤独的行宫吸引,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许久,他收回自己的目光,看着众人将宇文化及等人全部押解后,微微点点头。李靖等人见他的目光被一处行宫吸引,也顺着李逍遥的视线望去,程咬金疑惑地问道:“少主,前方行宫俺看来看去都没有任何的奇异之处,难道那里有什么宝贝不成?”

李逍遥闻之笑了笑,神秘兮兮地说道:“那处行宫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宝贝,诸位兄弟要不要随我一起前去寻宝?”

众人疑惑不解地看着笑眯眯的李逍遥,不知他话中的意思,皆是诧异地相视一眼,随即跟随在李逍遥身后一步一步的朝着那处行宫走去。实际上,李玄霸、李靖等人根本就不清楚,那处行宫到底有何特别,直到他们跟随着李逍遥推开门进去后,才知道偌大的宫殿内只有一位衣着华丽的女子,凤冠霞帔,雍容华贵地端坐在垫子上,手中握着一串念珠,念絮道:“……我念过去数,为求大法顾。虽作世国王,不贪五裕乐。捶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若为我觧说,身当为奴仆。时有五道仙,来白于大王。我有微庙法,世间所稀有……”

李逍遥率领着大军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李逍遥率先踏出一步,躬身道:“皇后娘娘,逍遥来此迎接您回到长安!”

众人闻之,方才明白眼前的人是谁,恍然大悟地跟随着李逍遥的动作一致,全部都躬身尊敬地看着年前这位雍容华贵的妇人,她是隋炀帝之妻,也是前朝的萧皇后。众人尽归李唐,之前仍然是隋朝的子民,或许隋炀帝好大喜功,沉迷酒色,不务正业,无心国事,致使隋朝灭亡,然而萧皇后却是母仪天下,人所共知的贤德皇后。

萧皇后微微睁开眼睛,手中的念珠截然而止,淡然地扫视一眼李逍遥等人,道:“萧皇后已经是过去式了,老身只不过是风烛残年的妇人而已,逍遥王大驾光临,妾身未曾迎接,实属罪过。”她轻描淡写地接着说道,“逍遥王来民妇寒舍之中,怕是有事前来!”

李逍遥尴尬地望着面无表情的萧皇后,他心中隐藏的目的被萧皇后一语道破,难免有些不自然,他自己都觉得非常的虚伪。李逍遥微微一愣,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那就没有必要转弯抹角了,他直接了当地说道:“逍遥前来,特意为了一件东西,还望皇后娘娘将此物交予逍遥,让我回到长安有个交代,也是给天下百姓有个交代!”

隋朝依然覆灭,久居皇后之位的她,早已将上位者的气势融入到骨子里。萧皇后与隋炀帝杨广做了三十多年的夫妻,夫妻恩爱。无论杨广性格暴躁,对于萧皇后却是相敬如宾,没有萧皇后在背后支持着杨广,他也不可能取而代之,成为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只不过身在帝王家有些时候也会无奈,纵然隋炀帝死了,萧皇后不再是皇后,她的懿旨也无人遵循,她的形象仍然留在一部分人眼里。

萧皇后风轻云淡地瞥了一眼李逍遥,诧异地看了一眼李逍遥,她没有想到李逍遥居然开门见山地询问自己,好奇地问道:“逍遥王此话是何意?”随即,萧皇后笑道:“如今的李唐在众多反王中,实力最强,疆土最广,也是最得民心,有与无根本就没有区别,换言之此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又为何将它拿起,一旦出现,天下必定再次陷入混乱,既然逍遥王想对天下百姓有个交代,没有战乱,给他们带来和平才是最好的,此物就让它随风而逝!”

萧皇后知道李逍遥想要的是传国玉玺,她不明白为何李逍遥如此确定玉玺在她的身上,不再其他的地方。当初,宇文化及也曾经怀疑过玉玺在萧皇后手中,只不过萧皇后闭口不言,她住的地方全部都被宇文化及搜查过,就连整个皇宫上上下下都搜过,找不到任何的蛛丝马迹,无奈之下,宇文化及才兵行险招,立杨浩为帝,玉玺仍然没有出现,之后发生一系列的事情,宇文化及直接放弃了,自从隋炀帝死后,传国玉玺也就不翼而飞了。

李逍遥听闻萧皇后的意思,之前还是怀疑的态度,现在能肯定,萧皇后的确知道传国玉玺在何处。于是,他让所有人都出去,只有他与萧皇后两人。顿时,偌大的行宫内只有他们两人的身影,冷冷清清的,毫无人情味可言,李逍遥落落大方地与萧皇后对坐在一起,两人面对面的看着彼此。

李逍遥定睛一看,细细的打量起萧皇后来,与之前的彬彬有礼的感觉大相径庭,萧皇后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在她的脸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眉清目秀,闭月羞花的容貌下多了几分沧桑感,显得风韵犹存,但那冷傲灵动中颇有一丝勾魂夺魄之态,又让人不能不魂牵梦绕。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萧皇后看了许久,愣了半晌,喃喃道:“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

与此同时,萧皇后也细细的打量着李逍遥,银色的长发,面冠如玉,唇红齿白,未及弱冠却能带领着大军南征北战,从未有过败绩。纵然萧皇后无欲无求,对于天下大事略有耳闻。无论是西魏王李密,还是洛阳王世充以及江都的宇文化及,在他的带领下各个击破,他望着李逍遥仿佛是看到了当年的杨广,同样风度翩翩,胸怀天下。

萧皇后赞赏的点点头,李逍遥呆滞的看着萧皇后,恰巧萧皇后也抬起头,两人目光相接。他们两人急忙撇过头去,只见萧皇后的一双眼睛流盼妩媚,玉腮微微泛红,娇嗔的瞪了一眼李逍遥,宛如懵懂的少女娇羞不已;李逍遥尴尬地撇过头,心脏快速地跳动着,暗暗地有些后悔自己之前目不转睛地看着萧皇后,任何人都不可能目不转睛地盯着女子看。

恰逢其时,萧皇后听到李逍遥所吟诵的诗句,脸上布满霞云,犹如千红万紫的花朵徇丽多彩,她狠狠地瞪了一眼李逍遥,之前美好的印象瞬间消失。李逍遥不经意的举动,使得端庄贤淑地萧皇后认为他是登徒子,倾慕自己的容颜,气氛变得异常尴尬,两人谁都不愿轻易开口说话。

娇羞的萧皇后瞬间变得冷艳,李逍遥猛地想起,自己刚才的行为有些唐突了。若是在后世之中,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的话,自己盯着人家看,别人不仅不会生气,反而有些人还沾沾自喜,李逍遥被萧皇后的容貌吸引住,使得他明白就算看女子漂亮多看几眼,也不能长时间的盯着,再说眼前的不是一般女子,而是隋炀帝的皇后,那更是犯了大忌。若是隋朝没有覆灭,就凭李逍遥轻薄的举动就可以判他死罪了。

“皇后娘娘,逍遥唐突了!”李逍遥打破沉默,诚挚地说道:“传国玉玺乃是帝王的象征信物,纵然李唐是众多反王之中势力最强的,日后平定天下,百年以后历史中评判的李唐却是窃国之贼。若是没有玉玺,天下万民难以真心臣服,李唐也难以做到号令天下,一旦此物再次出现,华夏必定掀起一轮新的斗争,好不容易得到的和平,将会再次走向衰弱。”

“为了李唐日后能够统一天下,名正言顺地成为天下的掌控者,无论如何必定先要取得玉玺。此物,在逍遥的眼中只不过是一个装饰物,在有些人眼里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拥有它就能拥有成为天下之主的资格,就算今日逍遥没有得到,日后必定也会有人前去寻找。若是皇后将此物献出来,李家必定感激不尽!”

萧皇后非常的好奇李逍遥为何如此笃定,传国玉玺是在她的手中,而不是在其它地方。于是,她没有接着李逍遥的话,反而惊讶地看着李逍遥,道:“逍遥王,为何你如此笃定?”萧皇后自问自己做的够好了,如果在她的手中,宇文化及早已夺去,既然宇文化及被李逍遥抓住,就证明玉玺不在她的手中。她不明白李逍遥为何一直坚信自己会有传国玉玺,他到底是怎么猜到的。

“当今天下能知玉玺在何处的唯有皇后一人也!”李逍遥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道:“首先,皇后与炀帝相敬如宾三十几年,是炀帝最信任之人,玉玺乃是一国之物,帝王的象征,试问除了您之外,天底下还有谁知道;其二,宇文化及率领骁果禁卫军发动兵变,炀帝临死前与皇后相见,以逍遥的猜测,那个时候炀帝已经将玉玺藏好,他与您见面也是想要地点告知于你;其三,您乃是一国之后,母仪天下,炀帝已死,以您的影响力,只要时机恰当就可东山再起,因此玉玺必定由您保管最好,逍遥猜得可对?”

萧皇后闻之愣住了,李逍遥凭借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够将事情猜中一半,她有些惊讶。当初,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挟持来到萧皇后处,就是向她告知传国玉玺隐藏之地,交代一切后,隋炀帝才放手一搏,决定最后疯狂一次,传国玉玺的秘密唯有她一人知晓,就算是宇文化及猜中了,萧皇后矢口否认,她知道只要宇文化及得到玉玺,也是她的死期,她不敢赌,现如今被李逍遥猜中,她也没有必要继续隐瞒,宇文化及及其势力被李逍遥的大军剿灭,无任何的后顾之忧,而且她能感受到李逍遥绝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

“逍遥王的确聪明过人!”萧皇后微微一笑,她的笑容犹如春天的花朵绽放一样,美丽动人,使得李逍遥深深地被她吸引住,萧皇后见李逍遥呆滞的神色,急忙收住笑容,直言不讳地回道:“传国玉玺确实在本宫的手中,只要逍遥王答应本宫的几个条件,本宫定会将传国玉玺双手奉上,逍遥王以为如何?”

李逍遥闻之,萧皇后的回答已经确定了传国玉玺在她的手中,他兴奋地坚定道:“皇后但说无妨,只要逍遥能做到的,定当完成,绝不食言而肥!”

“好!”萧皇后也不知道为何如此的相信李逍遥,她感觉李逍遥身上总有些地方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却有着一种说不来的感觉,望着李逍遥坚定地目光,萧皇后开门见山地说道:“首先,本宫希望逍遥王能以帝王之礼重新改葬炀帝,立碑;第二,本宫希望能够亲眼看到宇文化及等人斩首示众,将他们的罪状公之于众。只要逍遥王能答应本宫的这两个条件,本宫就将传国玉玺双手奉上,让李家成为真正的天下之主。”

李逍遥想都不想,拍手称赞道:“皇后的条件就是这两个,那有何难,逍遥就可以在此完成皇后的心愿,只要您不介意,明日午时三刻烦请皇后移步午门,就可以亲眼看到宇文化及及其党羽斩首示众,并且将他们的罪状公之于众,至于重新改以帝王之礼改葬,也可以完成,只不过是天下尚未大统,无法做到与之前的一样盛大,不知皇后意下如何。”

萧皇后沉思片刻,隋炀帝杨广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都没有,还是她自己和宫人拆掉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宇文化及及其党羽率领禁卫军将杨广逼死于江都皇宫内,整座皇宫都在宇文化及的掌权之下,只有之前一直留在萧皇后身边的宫女有感于隋炀帝的恩情,决定帮助于萧皇后,时光飞逝,隋炀帝早已化成一堆白骨。萧皇后也不愿意杨广死后都不能安息,于是她直接回道:“明日斩杀宇文化及及其党羽之后,就为先帝发葬吧!”

李逍遥闻之兴奋不已,他急忙命人从俘虏中选了两名宫女,将萧皇后搀扶出去。萧皇后自从宇文化及掌控江都之后,再也没有出过此殿半步,刺眼的阳光使得她一时难以睁开眼睛,换了片刻终于适应了。萧皇后望着丝毫未变的景色,叹息一声,之前是与杨广两人共赏天下美景,如今只剩下她一人孤零零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且天下也不是隋朝的天下,无奈地摇摇头。

次日,萧皇后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她亲眼目睹着宇文化及等人被李逍遥斩首示众后,她的大仇终于得报。随后,李逍遥命令大军全部缟素,奏乐为杨广发葬。萧皇后一袭白衣,从琉璃堂下请出隋炀帝的骸骨,李逍遥率领麾下大将全部跪地,以帝王之礼重新为隋炀帝改葬于雷塘。

萧皇后见李逍遥真的履行承诺,她也遵守自己的诺言,将传国玉玺拿出来了。其实,传国玉玺一直都在隋炀帝的尸骨旁,宇文化及将杨广逼死后,根本就没有重新看过他一眼,也就一直都没有搜查到。直到萧皇后将传国玉玺从隋炀帝的身上拿出,众人一愣,李逍遥接过传国玉玺,他也是第一次真正的看见过此物,兴致勃勃地喃喃道:“终于可以班师回朝了!……”

第53章 懋功认主第48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93章 长孙秀敏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31章 辞别第243章 一统中原(三)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187章 交战前夕第223章 兄弟齐心(一)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130章 逍遥回府(二)第218章 困兽犹斗(七)第47章 福祸相依第191章 独战群雄(二)第205章 三问逍遥王第217章 困兽犹斗(六)第98章 邂诟(二)第57章 混世魔王第30章 龙门之乱(四)第239章 一战决生死第175章 鸿门宴第105章 逍遥辞行第128章 乱斗第214章 困兽犹斗(三)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166章 自立为帝(一)第142章 大势已去第252章 科举制第216章 困兽犹斗(五)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218章 困兽犹斗(七)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196章 大军抵达第262章 二师兄第236章 逍遥大婚(二)第307章 逍遥登基第289章 阻父灭佛第30章 龙门之乱(四)第199章 瓦岗破,李密亡(三)第131章 各司其职第80章 众人齐聚(十)第38章 一战成名(一)第217章 困兽犹斗(六)第246章 解甲归田第146章 弑君(二)第230章 收复大凉第276章 北伐结束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107章 红拂第112章 相见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66章 开战在即第177章 东征第191章 独战群雄(二)第28章 龙门之乱(二)第19章 半路截杀第136章 坦白从宽第260章 齐聚长安第167章 自立为帝(二)第35章 疯魔棍法第177章 东征第80章 众人齐聚(十)第47章 福祸相依第68章 六合大枪第217章 困兽犹斗(六)第134章 晓之行动(二)第106章 与君同行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2章 取名李晓第278章 护犊之心第83章 众人齐聚(十三)第22章 三军会师第51章 徐府危机第166章 自立为帝(一)第305章 玄武门之变(四)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297章 东窗事发第261章 镜花水月第82章 众人齐聚(十二)第239章 一战决生死第242章 一统中原(二)第257章 一怒为红颜第63章 逍遥之怒第54章 未雨绸缪第179章 兵临城下第234章 加官进爵第184章 玄霸秒胜第157章 北结突厥第133章 晓之行动(一)第223章 兄弟齐心(一)第44章 嘱托第49章 谋划天下(一)第234章 加官进爵第74章 众人齐聚(四)第243章 一统中原(三)第257章 一怒为红颜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65章 铁血柔情第101章 长孙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