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虚衔遭革除 明相赠兵书

导读:曾国潢押进大牢候旨发落,刘孟容劝募归来湘勇有救。

为把团练弄垮,抚院指使绿营占操场不容分述;远离是非之地,丁忧侍郎强压怒火游览明相寺。

在明相寺,没有人会想到,曾国藩竟然又有奇遇。

(正文)第二天一早,一道圣谕分别递进巡抚衙门和发审局:据曾国藩奏:塔齐布忠勇奋发,习劳耐苦;诸殿元精明廉谨,胆勇过人。仰恳破格拔擢。等因。著赏塔齐布三品顶戴以游击署抚标中军参将事;著赏诸殿元五品顶戴署守备事。现湖南团练训练方殷,该参将、守备毋须到任,仍留团营教练事,莫负朕之所望也。钦此。

接旨不久,塔齐布与诸殿元都来签押房面谢曾国藩保举大恩。

曾国藩扶起二人,又是一番勉励。

把塔、诸二人送走,曾国藩让随差将昨晚写就的折子送给巡抚衙门的潘铎衔名,由巡抚衙门的快差送进京城。

潘铎此时刚用过早饭,正在签押房同着两名师爷坐在炕上喝茶。

闻报,命将折子传进来,一个人展开来看。

潘铎看毕,忽然冷笑一声道:“这个曾涤生,他倒是越来越会做人了!——杀三品团练大臣,他先斩后奏;杀自已的弟弟,他倒要先奏后斩了!”

说毕嘿嘿冷笑两声,提笔在下方具了名,又唤过师爷把折子拿到印房用了印,便鸣炮拜发。

快差刚走,大堂一片声地喊接旨。潘铎急忙更衣,快步走进大堂。

一见传旨差官,潘铎急忙跪倒恭听圣谕。

传旨差官望一眼潘铎,徐徐展开圣旨读道:据张亮基奏,贼匪围攻长沙兵勇获胜一折;又据曾国藩奏,团营首战歼贼首一折。朕览奏欣慰。逆匪窜踞武昌,已历四月,百姓深受其害。湖南能够兵勇一心合力剿贼,实为幸事!俟潘铎到后,好好练兵,一如既往。张亮基已交部叙优,曾国藩另有旨。钦此。

传旨差官将圣旨交给潘铎道:“中丞大人,请传曾国藩来巡抚衙门接旨吧。”

潘铎急忙让亲兵去发审局请曾国藩来巡抚衙门接旨。

曾国藩很快便来到巡抚衙门大堂跪下接旨。

传旨官展开一道圣旨读道:据署湖广总督张亮基奏称:兵部侍郎衔湖南帮同团

练大臣曾国藩,因衡州府三品衔归籍湖北水运道黄路遥,无视百姓疾苦,肆意挥霍团费,已由查办的曾国藩将其正法一折。又据曾国藩奏:黄路遥损公肥私,已先行斩首平民愤一折。黄路遥身为团练大臣,自当洁身自爱,既已犯法,该侍郎自当申奏朝廷,断无不经请旨,将其斩首之理!该侍郎无异藐视国法,实属胆大妄为。姑念其在籍守制,办团心切,从轻发落。著革去曾国藩兵部侍郎衔,仍在湖南帮同办理团练。钦此。

曾国藩双手接过圣旨,默默地走出了巡抚衙门。

回到发审局,曾国藩脱下官服摘下顶戴,让王荆七包好,又换上从前的便装。

当晚,离开长沙四个月不见踪影的刘蓉,风尘仆仆地走进签押房。

曾国藩一见之下,不由大喜过望。

他跳下炕来,一把拉过刘蓉的手道:“孟容,你如何离开这么久,信也没有一个?涤生还以为你投了长毛了呢!来人,让饭厅给下一碗鸡丝面端进来!”

刘蓉却道:“涤生,我听说朝廷已经起复了您,让您署了兵部侍郎——您如何还是这身打扮?关于起复您的话,敢则是外边遥传的?”

曾国藩道:“早上刚把赏衔革除。帮同办理团练大臣,无官一身轻,不是更好!孟容,这次出去,可有收获?”

刘蓉坐下喘了口气道:“我为您拉捐都拉到省外了!总算不虚此行!明日能先到五十万两,以后还有十几万两的零头。”

曾国藩大喜道:“孟容,可苦了你了——罗山刚又招了一千勇丁。江岷樵给省城留了六百楚勇,我已把他们调到衡州了,同刘子默一同操练。刚才我还在想,再有几天你不回来,我这团练大臣就不能干了!徐有壬要债都要到签押房了——这个潘木君,他一到湖南,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以前盛传他如何肯办事,现在想来,未必是真的。他在湖南,处处掣肘,团练不好办哪!”

刘蓉接口道:“涤生,他要他的,您就是不给。要急了,您让他找张制军要去!这团营练好了,还不是替他守长沙的?潘木君这个人,我们都不了解他。但我听说,他除了会看满人的脸子,还当真做不了什么。不理他!”

这时,亲兵带着一名饭厅的厨子进来,捧进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曾国藩急忙让刘蓉趁热吃下。刘蓉也不客气,接过碗便埋头吃起来。

曾国藩看着刘蓉狼吞虎咽的样子,不由自言自语道:“办团练的人,要都能有孟容的这股劲儿,何愁练不出劲旅啊!——咳!”

曾国藩话毕,忽然想起在押的弟弟,不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罗泽南、王錱、塔齐布这时收操归来,来签押房给曾国藩请安。

一见刘蓉在座,罗泽南大叫道:“好你个小亮,几个月不见,却原来躲在这里偷偷吃面条!几时回来的?”

曾国藩则忙把塔齐布介绍给刘蓉,又招呼亲兵给几人放座、摆茶。

刘蓉放下碗,忽然道:“罗山,怎么没有见着澄侯?”

罗泽南默默摇了摇头,没有言语。

王錱悄悄望了望一脸严肃的曾国藩,小声道:“让大人给押进大牢了,就等圣旨到后发落了!刘相公,这个情就得您老讲了!”

刘蓉急道:“涤生!团营刚创成这个样子,您就拿自已的兄弟开刀!澄侯犯了多大的罪,值得您把他关进大牢?传出去,可不吃人笑话?”

曾国藩不耐烦地摆摆手道:“圣旨到后,你就知道了。孟容啊,你还是讲进你募捐的辛苦吧!郭翰林千辛万苦劝过来十万两,第二天又出发了。也不知这几日有没有进展——办团练难,为团练劝捐更难啊!”

刘蓉却道:“涤生,我在江西听说,团勇出师大捷。首战就斩杀了无数长毛,还轰死了一名匪首——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

一听这话,曾国藩脸色登时阴沉下来。

他长叹一口气,道:“谣传!哪里就斩杀了许多长毛?无非是吓走了而已!我们自已倒大伤元气。像这种大捷呀,以后没有也罢。是被逼无奈啊!”

塔齐布道:“这也是最难得的了。就算一对一,也未必就能把上万长毛吓走。”

曾国藩道:“我总讲,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天下不难平也!现在武官不惜命这一条,我们团营上下都能做到,这前一条,功夫还不到家呀!孟容一路奔波,今日就早些歇吧。明日是我亲自看操的日子,还得早起呢!”

刘蓉笑道:“只要能把这团营搞得像模像样,我累些又算什么?”

曾国藩道:“我多日无敌手,手正痒呢——罗山他们走后,我俩战它三局如何?”

刘蓉道:“怕您怎的!快让人摆棋,罗山几个正好观阵。看本帅今日,如何杀得你大败!”

曾国藩见刘蓉兴致颇高,便只好让王荆七翻出棋子,两个人就在签押房里黑白分明地战起来。

一局未了,塔齐布已是困得哈欠连天,他一边走一边道:“我可是受不住了。谁成想,看下棋,比看操还累。我可先回营了。”

王錱一见之下也急忙站起身,口里说着:“俺随你做个伴儿吧。”也走出去。

刘蓉忽然小声道:“涤生,您从哪儿掏出的这个宝贝?我看这塔齐布,倒和其他的满员不一样呢!”

罗泽南接口道:“孟容啊,这塔齐布可是个人物啊。不仅看操认真,而且也吃得苦!涤生能把他请进团营当教习,是我们团营的福啊!”

刘蓉道:“涤生,既然如此,您就该想想办法,把他留在团营,岂不是更好?”

曾国藩拿起一颗棋子,眼睛望着棋盘道:“智亭,原来位在提标中军,是我费了许多周折才借来的。现在虽然调到了抚标,想把他留下来也是不可能的。潘铎放不放姑且不论,与我大清的体例也有些不合。他现在可是我大清国堂堂的三品参将啊!——我只能寻找机会慢慢保举他。等塔智亭成了副将以上的武职大员,再有人难为我们,他就能替我们说话了!塔智亭的前程不可限量啊!”说着,不动声色地落下一颗棋子。

刘蓉忽然惊道:“涤生,您这步棋走得倒是高。我倒无法可解了!几日不见,您棋艺大进了!”

曾国藩笑道:“这围棋和做人是一个道理,进的时侯要想好退步,退的时候要寻找进的路线。我团营面临的不仅仅是一路长毛,还有潘铎、徐有壬、鲍起豹,还要防着钦差大臣琦善——季高随张采臣去收复武昌,我们在巡抚衙门一个人都没有。我团营想在长沙站稳脚跟,难哪!”

罗泽南这时道:“涤生,我们欠巡抚衙门的十五万两银子还归还吗?”

曾国藩道:“当然要归还!等明日孟容的款到后,我亲自给潘木君送去——我就不信,短了他这十五万两银子,我们就练不出劲勇了?让鲍起豹给他守长沙吧。”

罗泽南道:“涤生,要依我说,我们就不给他,让他管张采臣要去!答应给银子的是巡抚衙门,往回要银子的又是他巡抚衙门。这事就算闹到皇上那儿,他也不占理。对了涤生,新招的两营营官可曾确定?这一千人,不能无人统带呀。一旦事急,如何得了?”

曾国藩道:“我想让李辅朝带一营。辅朝出身一榜,胸有韬略,又能容人,是块好料子。另外一个嘛,我早已计议好,只是尚未见到这个人,也不知他是不是早就离开了长沙。我还挺想他的。”

刘蓉道:“这个人可是我与罗山相与的?这个人不到,依我看,就让萧孚泗做营官也行得通!”

曾国藩摇摇头道:“孚泗是块从军的好料子,只是还短历练,火候还欠缺些。等火候到了,我不会埋没他。我适才要说的这个人,你们二位都不认识。那还是我来湖南查案时,见过他一面。那时他还在抚标中军当差。这个人若带勇,定能带出一支劲旅!可惜——”

罗泽南道:“您说了半天,这个人究竟是准?不会比塔智亭还强吧?”

曾国藩笑道:“塔智亭,智勇双全,非常人可比。我说的这个人,则是一介武夫。力大无穷,生性豪爽;不爱钱,不惜命,为人仗义;对人对国,忠诚无二,只是少些谋略——他姓鲍名超字春霆,是四川奉节人。我来到长沙便开始寻他,却只是不见。”

刘蓉道:“好了好了,我们今儿都歇吧。只要有缘,总有会着的那一天。”

第二天,早早地用过饭,曾国藩便乘着轿子,带上萧孚泗的亲兵营,来到城外的大操场。

各团营此时正在集合站队。

罗泽南带了一营,王錱带了一营,塔齐布一个人带了两个新营。二千余人分四个方向站满大操场。

曾国藩登上丈八高的点将台,萧孚泗带着十名亲兵环卫在左右。

曾国藩坐下去,满心欢喜地看着亲手创建的这支队伍演操。

罗泽南统带的团营的前面,打着一面红底绣飞鹰的旗帜,上面绣了个金黄色斗大的罗字;王錱的营前则竖了面红底绣斑豹的旗帜,正中绣了个斗大的錱字。塔齐布统带的两个营前面的旗帜上没有绣番号。

这些旗帜及番号都是罗泽南一手做成,为的是调遣起来方便。

不大一会儿,刘蓉也坐了轿子赶过来和曾国藩坐在一处。

刘蓉边看操边道:“涤生,湖南团练才建了几日,就有了这番景象,您和罗山是真立大功了!”

曾国藩笑道:“孟容啊,要说论功,你和筠仙当是第一呀。”

刘蓉边看边赞叹,曾国藩也是兴致高昂。

今日因为是湘勇统帅亲自观操,勇丁们演练的也都格外卖力。

刘蓉忽然道:“涤生,有件事我想和您商量——我也想带个营,如何?”

曾国藩摇摇头道:“有你带营的时候,但现在还不行。你得给湘勇大营筹款啊!没有银子,不要说这勇带不成,连我这团练大臣也要当不成啊!事有轻重缓急。如今当务之急,是多筹银子,把这团营真正训练好。到时候,我不仅让你带勇,还能保你个督抚呢!”

刘蓉哈哈笑道:“涤生啊,您什么时候啊,也会讲这样不着边际的笑话了!您能保举我做督抚,您恐怕最差也得是个侯爷了!”

曾国藩也笑道:“还侯爷呢,我现在都快成猴子了!对了,操罢,我们两人就在这左右转一转,看看这一带还有没有能会操的地方。我看这操场,有些不够用啊。”

刘蓉一愣道:“这里不是很好吗?蛮大呀,如何还要换场地?”

曾国藩道:“以后,抚标营和提标营要在这里共同演操。潘中丞说,绿营在城里演操不合体统。这里,我们得让出去呀。”

刘蓉气愤地问:“这个潘木君,这不是明着挤兑我们吗?”

曾国藩苦笑一声道:“什么挤兑不挤兑的,团练原本就是庶出。潘中丞现在一门心思,要靠绿营来保湖南啊。我湘勇四营,他恨不能一夜解散。我们现在斗不过他,只能躲。”

操罢,曾国藩和刘蓉乘上轿子,带上萧孚泗的亲兵营,在长沙城外慢慢地转悠起来。

关帝庙原为湖北提督府所占据,琦善走后,这里仍有湖北提督府的人看守。明着是粮草转运,其实是给自己留的后路。

曾国藩知道,距关帝庙十里左右还有一座明相寺,想来那里也应该有大面积的空场地。

曾国藩和刘蓉决定到明相寺去看一看。

明相寺远离城关五十里开外,是明中叶的建筑。大清乾隆末期,这里的香火还比较旺盛。曾国藩在岳簏书院读书时,常来这里临帖,有几次还搭了宿。

曾国藩印象中,明相寺的寺外好像有几公倾的空场地,传说李自成曾来这里演练过阵法。

明相寺隐在一大片的枣树之中。围墙年久失修,大多已斑斑驳驳,残缺不全。

曾国藩和刘蓉在寺门前便下了轿。

两个人一前一后推开大木门,徒步往里面走去。

通往寺院的长长石道上,落满了枣树叶子,脚踩在上面,咯咯吱吱地响。显然,已是许久无人来进香了。

曾国藩边走边对刘蓉说道:“孟容啊,长毛几次对长沙拉锯,想来这该是一座空寺院了。”

刘蓉道:“听说,关帝庙的神像都被长毛给推倒了。是琦善到后,又重塑的关爷金身。这里的神像怕也难保住。长毛除了洪上帝,什么都不信啊!”

两个人说着话,已然来到寺院的内门。

萧孚泗带人抢先一步推开门走进来,怕里面藏有匪徒;曾国藩和刘蓉等萧孚泗出来,才双双走进去。

一进到大殿,曾国藩猛地一下怔住:迎面的刘伯温塑像已被人推成倾斜状,再一细看,还少一只胳膊。塑像已是不见金色,露出里面的石胎,显然已许久不曾漆过。塑像周围,密密麻麻结着蜘蛛网,网上挂满各种飞蝇。

曾国藩用手对着塑像敲了敲,知道是纯石头刻就,便口里道一声:“长毛作乱,让老相爷受苦了!”

刘蓉道:“这长毛也真是作怪,你要杀满人只管杀,为什么还要和这些古人作对呢?我不信他姓洪的就没读过一本圣贤书!”

曾国藩围着刘伯温的塑像转了转,便把萧孚泗叫过来道:“孚泗啊,你叫上几个人,把老相爷给扶正吧。亵渎圣贤,有罪呀。”

萧孚泗便把他随行的亲兵都叫过来,大家开始慢慢地扶塑像。

曾国藩和刘蓉站到一处,边指挥边喊号子。塑像一点一点地开始正了起来。

刘蓉挥着手道:“孚泗,大家再推一把,就可以了。”

大家得了这号令,就都撅起屁股弓起腰身奋力地一推,却听轰隆一声,石刻的塑像却齐腰折断。推塑像的人不曾防着这一招,都收脚不住,全部倒在地上。

众亲兵爬起身来,一看塑像断成两截,立时惊呆。刘蓉也张开大嘴不知说什么才好。

曾国藩口里说一句:“怎么成了这样?石雕的呀,莫非长毛做了手脚?”

曾国藩话毕,走近前来,不相信地细细观看。塑像的石头都是坚硬无比的,几百年都不会风化。

曾国藩绕到石像的后面,定睛一看,不由蓦地瞪圆了眼睛,口里随后道:“怪不得,原来是个镂空的!”便哈下腰,用手在刘伯温塑像的上下两半截身子里摸了摸,不期就从下半截的身子里摸出一个油布方包来。

刘蓉急忙近前一步道:“涤生,快打开来看,别是长毛藏在这里的什么文书吧?”

曾国藩没有言语,慢慢地将油包打开,出现在眼前的却是几卷霉味很重的毛边书。书上明晃晃写有四个大字:“百战奇略”,旁边注着“明刘伯温著,刘淮抄写”一行小字。

刘蓉大喜道:“涤生,这可是奇了!史书光记载刘伯温确曾写过一部《百战奇略》的兵书,如今也没有哪个当真见到这书!敢则藏在这儿了!”

曾国藩边翻书边道:“孟容啊,我看你是越来越糊涂了!——这明明写着刘淮抄写,显然是个抄本子。不知是真的还是托伪?史书云;刘相临终,将此书传给了儿子刘琏。后来,洪武帝得了消息,便想看此书。不过是想看一看里面有没有妨碍皇家的语句——就下旨着专人到刘府取得此书,然后就没了下文。这段故事,和稗经野史无二,不足信。”

曾国藩说着话,随手将书递给身边的萧孚泗道:“孚泗啊,你先拿着。回到发审局,我倒要好好地看上一看。刘伯温可是个兵事大家呀!”

刘蓉这时双手合十对着破碎的刘伯温塑像道:“相爷啊,等灭了长毛,俺刘孟容再着人给您重塑金身吧。这次的罪过,您可怨不得涤生,应该算到长毛的账上。”

萧孚泗这时道:“老刘丞相啊,俺是个听差的人,您老人家可不能怪俺哪!”

曾国藩已走出寺院,向院后转去。刘蓉、萧孚泗一见,也顾不得聒噪,急忙带人跟上。

寺院后面果然有块大院地,方方正正的足有十几倾,里面长有不多的老树野草。

曾国藩一见之下满心欢喜,回头对刘蓉道:“总算天不灭团练!会操间余,还可到寺里歇息!明日就到这里来会操!虽然离长沙远些,倒也省得让潘中丞烦心!晚上,还回城里大营歇!”

刘蓉问:“涤生,吃饭怎么办?总不能还往城里跑吧?”

曾国藩一指寺院道:“着人把寺院清理一下,就在这里埋锅又有何不可!琦善能住关帝庙,我们团营就能在明相寺会操!想不到,湖南的团练,倒和湖北的琦军门成了邻居。这大清啊,真是越来越让人琢磨不透了!孟容啊,你将来编史修志,别忘了写这一段啊!”

刘蓉笑道:“我连这一节的题目都想好了,叫做:刘伯温恨长毛真情赠兵书,曾涤生为救国演操明相寺。怎么样?是篇好文章吧?”

曾国藩哈哈笑了几声没有言语。

临上轿前,刘蓉忽然小声道:“涤生,这事儿我越想越奇。长毛几次经过明相寺,如何就没看到这《百战奇略》?您一到,偏偏要把刘相爷的塑像位置摆正,竟然就推倒了!看样子,这长毛就该败在您的手里!这是天意呀。天败长毛,长毛还能不败?这勇啊,我们不仅要练,还得大练!天命不可违呀。”

曾国藩笑着道:“你个刘今亮啊,你是野史看多了——你别又要编出什么:明相寺受三卷兵书,琦军门会湖南团练吧?今天的事,告诉亲兵营的人,谁也不准说出去。推倒神灵,可不得了啊!”

刘蓉知道曾国藩是拿《荡寇志》里的“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一回来打趣他,便只好笑了笑,坐回自已的轿里,但心里仍在《百战奇略》上胡思乱想。

第二天午时,刘蓉募来的五十万两银子送抵发审局。

曾国藩让唐轩会同杨载福亲自过数入库,自已又单提了十五万两交杨载福保管,准备午饭后便送到巡抚衙门去。

忙乱了一上午,曾国藩见离开饭的时间尚早,便回到签押房,让王荆七给泡了一壶茶,自已一个人自斟自饮起来。这是曾国藩抵任以来,最轻松的一次品茶。

罗泽南和刘蓉去明相寺监修寺院,准备用作团营的饭厅;塔齐布和王錱、李续宾、李续宜、李辅朝,带着四个团营去野外演习火枪火炮未归。

昨日晚饭后,曾国藩很早便进了卧房,一个人在灯下看了半夜的《百战奇略》。

刘淮是不是刘伯温的后人已不可考,但纸张确是明中叶的产物。已有几个地方破损,还有水渍、虫洞。

曾国藩初看时,感觉这《百战奇略》和孔明的《将苑》有许多相同之处,看着看着,才发现出不同来:《将苑》重在将字上,而《百战奇略》则在战与略字上下功夫。曾国藩当夜对《百战奇略》只看了个大概。

今天,曾国藩想趁这段空闲时间,再翻一翻这部《百战奇略》。曾国藩认为,不管真与伪,也无论是不是刘相所著,这毕竟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老祖宗的墨迹,有很多是值得后人细细参悟的。诸葛亮、魏征、刘伯温都是人杰,都是圣贤。他们的东西更要慢慢地参,慢慢地悟。

他想起这部书尚留在卧房里,便放下茶杯站起身,想亲自去取过来。

这时,一名亲兵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道:“大人,不好了!萧管带和人在辕门外打起来了!”

曾国藩一愣,忙问:“如何便打起来了?你说详细些!”

亲兵道:“一个团团胡须紫黑面皮的人,口口声声要找大人。守门的亲兵听他声音洪亮,来得凶猛,便不让他进。他便一拳把亲兵打翻,硬往里闯。萧管带带人出去吆喝他,他不仅不听,反倒和萧管带单个在辕门外较量起来。现在不知打成什么样儿了!您老快去看看吧!”

曾国藩急忙随亲兵走出辕门一看,见萧孚泗弓着身子,正在和一个矮粗黑汉子像江湖人一样在走场子,随后便是你一拳我一脚地打斗,直打到互相气喘吁吁,便猛然放手,然后又开始走场子。四十几名亲兵都手拿着鸟枪,把二人围在当中,不知是在观敌瞭阵,还是在觑机对矮粗汉子下手。

曾国藩近前一步,大声喝道:“孚泗,快快放手!不得胡来!如何不分青红皂白便打起来?”(本章完)

八十一章 永顺协起衅 老差官挺身九十九章 太平军兵盛 众英雄到衡一百零九章 恶吏闹官栈 王铎进船局第二十五章 太平军使计 曾国藩用谋一百一十章 公文抵官栈 知县犯踌躇第二十八章 奇遇在赤壁 寻梦到岳阳第三十四章 杨时潮升官 徐有壬怒发七十二章 老胥吏发威 造船厂无影九十二章 团练围绿营 提督动虎威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呕 军门话起因七十三章 曾国藩流泪 彭玉麟练兵七十八章 侍郎有凄楚 百姓说官府第四章 长毛有真假 知县发横财六十三章 侍郎究根底 抚台险气疯九十一章 座师督湖广 协领发雷霆五十章 兵勇仇未了 湘勇又火并一百二十一章 制军投水死 湘勇将出征第十七章 虚衔遭革除 明相赠兵书八十四章 老翁安新家 铁锅变成缸第十五章 黄团练驾鹤 刘长佑接团五十五章 候补道求缺 五爪龙现世第八章 道长话天国 圣谕飞进家七十三章 曾国藩流泪 彭玉麟练兵九十九章 太平军兵盛 众英雄到衡四十九章 天降枣红马 侍郎要守制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问案一百一十五章 秀全扩后宫 秀清先调包第三章 点将台招兵 太平军打劫一百零一章 武昌城解严 崇抚台用计第七章 相国参侍郎 曾府有喧哗第二十八章 奇遇在赤壁 寻梦到岳阳四十六章 协台巡防务 游戎话苦衷第十章 省城被围困 侍郎遇险情第十六章 皇帝悼师傅 守城靠菩萨四十九章 天降枣红马 侍郎要守制九十二章 团练围绿营 提督动虎威第十九章 曾彭谈水师 仇家到眼前第十九章 曾彭谈水师 仇家到眼前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扰民一高手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进省九十章 哨长求活命 流星夜归来八十四章 老翁安新家 铁锅变成缸三十九章 青抚台有功 张制军茫然第十八章 胞弟回原籍 北抚成南抚第十五章 黄团练驾鹤 刘长佑接团六十九章 标协闹意气 抚台有算计第五章 国潢辞团总 县衙遭洗劫六十一章 知县惩团丁 侍郎到衡阳八十七章 侍郎夜狂呕 军门话起因八十五章 河内出死尸 协台见侍郎第十四章 朝廷颁圣谕 侍郎赴衡州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问案第七章 相国参侍郎 曾府有喧哗一百章 同知说真言 观察递手本第二十六章 岳阳县稍稳 赤壁城响枪一百一十三章 命水陆出战 奏一折两片九十章 哨长求活命 流星夜归来第八章 道长话天国 圣谕飞进家六十二章 两团丁被退 李都司现身一百二十一章 制军投水死 湘勇将出征六十章 湖南名廉官 扰民一高手七十一章 援师遭重创 王錱发神经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讥臣子 湘勇闹长沙一百一十九章 衡清更章程 胜保忙善后第六章 皇帝熔金钟 琦善被起用五十一章 杨时潮案实 江忠源被困八十一章 永顺协起衅 老差官挺身七十一章 援师遭重创 王錱发神经九十二章 团练围绿营 提督动虎威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问案六十二章 两团丁被退 李都司现身一百一十六章 皇帝讥臣子 湘勇闹长沙九十三章 军门要灭口 协领挨军棍第二十四章 琦善赴扬州 青麟冒冷汗五十四章 红单难入洋 朝廷乱更张八十八章 江臬司造簰 曾大人问案一百零五章 民船登记所 百姓好懵懂五十六章 青麟变和尚 圣谕到武昌七十二章 老胥吏发威 造船厂无影五十八章 制军发牢骚 抚台竟酩酊四十二章 萧管带疏忽 李都司耍横九十六章 安庆被打破 恭王遭反驳第二十二章 军门来问罪 抚台乱扯皮四十二章 萧管带疏忽 李都司耍横第十六章 皇帝悼师傅 守城靠菩萨一百一十七章 王錱改旗号 侍郎驳圣谕四十一章 老秀才发达 发审局被围五十一章 杨时潮案实 江忠源被困第三章 点将台招兵 太平军打劫四十一章 老秀才发达 发审局被围九十二章 团练围绿营 提督动虎威一百零七章 呈文遭驳斥 明府话情由七十章 副将犯官瘾 狱目打协台九十七章 左季高回籍 王璞山进省七十三章 曾国藩流泪 彭玉麟练兵七十八章 侍郎有凄楚 百姓说官府五十一章 杨时潮案实 江忠源被困一百零九章 恶吏闹官栈 王铎进船局第十七章 虚衔遭革除 明相赠兵书第二十三章 咸丰帝惊慌 洪上帝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