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会议

出于对待苏联的某些共同立场,英美外交代表团队,还是在苏联代表团到达之前,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沟通,算是知道相互的基本底线,尤其是面对苏联的底线。

艾伦威尔逊并不是直接谈判代表,他现在的职责和之前差不多,是外交大臣罗伯特·安东尼·艾登,和包括艾福尔在内的谈判外交官之间的联络官。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传话的人,把首相和外交大臣的意思,传达给直接参加谈判的外交官。

这个机会艾伦威尔逊非常珍惜,心中就如同承蒙三百年大英帝国光辉岁月的感召。

像是选举国家公务员和政客之间的关系,固然是不能过于僵硬。

如果政客要撕破脸的话,也是可以对内阁秘书动手的,只是一般不会这么做。

丘吉尔和杜鲁门并肩而立的照片,将会马上出现在英国各大报纸的版面上。这一点艾伦威尔逊毫不怀疑,马上就要大选了,丘吉尔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其实美国人还是最关心对日作战的问题,就此问题和我们沟通过了,希望我们在此采取共同立场,促成苏联对日作战。”艾伦威尔逊将第一手消息,汇报给了外交大臣罗伯特·艾登。

“和我想的差不多,这应该是美国对苏联现阶段的主要要求。可以预计,苏联人不会这么容易答应的。”罗伯特·艾登点头道,“爱德华爵士说你对东方问题有着敏锐的认识,你怎么看。”

那要看东方问题具体是什么?东方可大了!心里虽然这么想,艾伦威尔逊却好不停顿的回答道,“好像苏联并没有像样的海上力量,难道游泳去日本么?”

“对啊,就是这个问题。”罗伯特·艾登笑了笑道,“谈判的时候就知道了。”

艾伦威尔逊点头,历史上波茨坦会议关于对日作战的大致走向,其实就是谈判开始美国求苏联,核弹爆炸成功之后,苏联求美国。

在对日作战这个主题上,英国的态度是乐见其成的,但不会特别上心。当然艾伦威尔逊知道,其实还在英属印度的蒙巴顿将军挺上心的,还主张攻入日本本土彻底清算。

丘吉尔和罗伯特·艾登属于另外的主张,对进攻日本本土没有兴趣,但可以从道义上支持美国人,进攻日本本土产生的巨大伤亡,可以让美国人多付出一点代价。

只是想是这么想,不能说出来期望日本和美国死战到底,由美国和苏联一起进攻日本,是大英帝国所期望的未来。

至于美国人的想法,想要日本投降必须在军事上给予日本重大打击,否则日本是不会投降的。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是中国和美国。美国有这个能力反攻,但付出的代价太大,美国也不愿意。

还有就是英国也在远东和日本打过,但失败了。刚结束欧洲战场上的英国就没有能力再到远东和日本打了。所以美国此时只有要求苏联对日本宣战,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压力,尽快让日本投降。

在对日作战这个问题上,英国是希望美国和苏联进攻日本,美国也希望苏联帮助自己分担,至于苏联的态度目前上不明朗。

开往柏林的火车上,斯大林本人的车厢当中,莫洛托夫拿着一叠文件,这些文件也是苏联在波茨坦会议上准备表明的立场。

“莫洛托夫同志,在对待日本作战的问题上,美国刚开始的态度一定非常急切。虽然我们已经决定加入进来,但也不能轻易答应。我们主要强调欧洲的划分,转移杜鲁门的注意力。”斯大林淡漠的开口道,“贝利亚说,以我们目前的商船力量,其实支撑对日作战非常困难,我们不能让美国人把我们的士兵运到日本,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主动权。”

“我看我们可以从德国身上想想办法!”莫洛托夫想了一下道,“要求英美将德国所有剩下的商船作为赔款交付给苏维埃。”

苏联在海洋力量上真的不擅长,战争爆发之前商业运输船只有一百三十万吨,现在战争结束之后变成了一百四十万吨。不要说和英美没法比,就和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各自四五百万的吨位相比,也不是一个级别的。

战争继续了多年,德意日三国的商业运输船也损失的差不多了,说不定战前各有四五百万吨船队的轴心国,还不如现在的苏联。

“好主意,虽然这是我们的目的,但要讲究方式方法。”斯大林认可的点点头道,“这样加上德国的船队,大概对日作战的运力就应该够用了。”

柏林这边英美的第一次沟通已经完毕,不可能知道还在路上的苏联人怎么想。

不过单独就这个船队吨位的问题,艾伦威尔逊还真的一清二楚,德国目前还可以使用的船队还有八十万吨,比起战前接近五百万的规模,是损失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可就看怎么用了。

日本海军还有没有油加都是一个问题,军舰的油料都供不上,军舰有什么甩?

六月二十八日当天,搭载着苏联代表团的火车到达柏林,随即斯大林以及莫洛托夫率领苏联代表团前往波茨坦,到达塞西琳霍夫宫,就此,三巨头当中的斯大林到达波茨坦会议现场。

塞西琳霍夫宫的草坪上,同盟国三巨头,斯大林、丘吉尔和杜鲁门,并肩站在一起,面带微笑让周围的记者们拍照。

“各民族慈祥的父亲!”不远处的艾伦威尔逊,嘴角抽动说着只有自己能听到的话。

就在三国领袖接受合照,表现同盟国团结的同时,美英苏三国的谈判代表也走进会场。波茨坦会议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轮的会谈开始,简单来说就是各说各的,因为提出问题的不同,阵营划分也随时发生变化,美国也不是所有问题都站在英国人这边。之前的英美特殊关系,在会议开始之后荡然无存。

英美反对苏联,美苏反对英国,英国反对美苏,第一天的会议基本上是毫无进展。

第1619章 美苏首脑会晤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比肩罗斯福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来了第三百二十章 举报信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二百一十七章 干劲十足第四百七十三章 说服首相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空霸权序曲第一百二十八章 军火大王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报国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女王原则恪守中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欧洲再平衡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日韩就是代价第九十四章 第一条共识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两面人威尔逊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三百四十三章 什么叫大国总理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战后到达第四十九章 温和的外交官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自由世界的胜利”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怂恿印度第八百五十六章 枭雄之姿第七章 土邦的立场第1576章 专访和大选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尔逊第五百四十五章 翘首以盼第1709章 欧美贸易战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拉博,别傻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伦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胆的想法第五百九十章 独立调查委员会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应停事件第一百四十四章 梦想成真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当自强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六百零六章 打入敌人内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会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国想谈谈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独立权力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五百九十四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第七百四十三章 梦露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八百四十八章 马来亚需要我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二百六十八章 进展神速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亚国父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苏联和法国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乐融融的关系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会消失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热津斯基助攻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关危机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强国战略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乱中立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论英雄第五百九十章 独立调查委员会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罚款福特第1584章 悲愤的首相第五百二十七章 合金管完成第1557章 一小时二十二分钟第九百四十一章 关键的问题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储备粮改革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顿和李奇微第1669章 特殊关系的终结第二百四十章 三方会谈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出访英联邦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国力挺德国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显著成果第1759章 私人聚会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约成立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失去的胜利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谈军售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八十章 真男人巴顿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国陷阱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尔逊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杀人灭口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谈谈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八百五十七章 槟城阅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空降马来亚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机结束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一百五十二章 输出分治经验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欧洲合作第三十三章 第二个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军援以色列第四百六十五章圣费尔南多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岛渔夫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求变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资源攻势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八百一十七章 万隆会议第1561章 和平诱饵第三百八十八章 压力全在美国第五百六十四章 换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