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雅俗共赏:元好问改良文艺(上)

“骑白马,挎刀枪,三哥哥吃了太平军的粮,本想回家看姑娘,打黑鞑就顾不上。铁骨朵,头正亮,光军的军兵没婆娘,等到打下太原城,一人一个女绣工。”

一队正在行军的士兵扯开嗓子唱起了歌,光军法令森严,大部分娱乐活动都是被禁止的,唱歌也只能唱指定的歌。但士兵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就是破坏法令,趁着行军没人注意扯起嗓子唱两句小调,是最忠诚的士兵也乐于干的事情。

哪怕是高俊撞见这种事也往往一笑了之,只是口头上责备一句,但今天他却有点心烦,狠狠瞪了这群士兵一眼。

说起来,还是士兵的歌唱到了他的心里去,就在前些日子,某师某镇某营在进行突击卫生检查的时候有了意外收获。卫生方面倒是没有问题,只是当营长史掀起帐篷进来的时候,所有的士兵都面色通红,目光炯炯,无比兴奋的只穿着内衣,跳起来排成两队,但都把右手背在身后。

被查抄出来的违禁书刊很快送到高俊这里,不得不说给士兵扫盲就是有效果,这会儿都可以看这种东西了,高俊翻开扉页,首先的题目就是劝善篇:

“诸位君子听分明,常言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切莫犯了一个淫字,以至于破家毁业,乃至一命呜呼。诸位君子如若不信,小生这里倒有个事例讲与大家。”

这段文字的效果也就相当于烟盒上印的“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关键内容在高俊看来内容平平,肉太少,甚至都不如呻吟体。过几年根据地就要停止发售彩票了,说不准高俊现在动手把记忆中的几本宝书写下来能卖个好价钱,成为一代的流行书籍。

这是一件坏事,毕竟拤有害身体健康,尤其对于士兵来说,保持体力充沛,行动机敏是战场保命的要诀,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他们私藏这样的书籍。但另一方面,民众的文化水平逐渐提升,并且有了通俗文化的需要,这让高俊感到欣喜若狂。

不过通俗文化要是只能以这种形式出现,那未免太可悲了一些,高俊灵机一动,开始考虑要不要把四大名著作为一项国家工程来进行。

所谓的四大名著,除去红楼梦之外,另外三本都有前人的整理记录。金代三国文化就已经颇为流行,士兵们也都很喜欢听三国的评话。高俊已经写信给何志也,希望他能帮忙搜罗一些民间艺人以及愿意进行此项工程的社会文人,尤其是让元好问亲自参与主导,写出个150回的三国演义。

“第一,必须要有张星彩和马云禄,第二,后半段的剧情要丰满,我要看到姜维的几次大战,第三,争取比三国演义更向史实靠拢一点,稍微加一点诸葛亮治国理政的内容,不要怕民众理解不了,你能解释清楚大家就能理解,最好还能贴合我们的政策,方便大家进行两学一做。”

三国演义交给元好问他们处理,高俊倒是想自己执笔去写水浒传,把水浒的故事从梁山挪回太行山,讲述太行英雄们在北宋末年先是如何啸聚山林,抵抗花石纲的暴政;然后又深晓大义,抵抗金贼入侵,响应北伐,最后却被赵构的投降主义路线出卖,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但是,想了一天,高俊还是扔下了笔,对于21世纪的高俊来说,无论梁山还是太行山都是悠久的历史传说,可对于现在的高俊来说,太行山抗金英雄就是在100年前发生的事情,如果能够进行细心考证的话,还会获得很多的一手史料,此时不应该随意的用文学作品来误导大众,等到全国解放之后,高俊要派专门的调查学者到当地去深入采风,了解当年的抗金实情。

这也就是高俊发愁的事情,现如今,百姓的教育水平上去了,通俗文学的需求也上去了,高俊为了塑造新风也必须要推广通俗文学了。可是他身边却缺少这样的人才,写小说写不了,办报纸,没有记者,就连深入调查历史实际,也缺少足够的人才,那帮人,只会对着一堆宫廷史料各种抄写。

有士大夫却没有面向公众的知识分子,这让高俊十分头疼。

程元凤也注意到了高俊今天心情不大好,身为私立似乎不应该多说话,但他还是忍不住询问郡王今日为何如此苦恼。

啊,高俊虽然心烦意乱,但他很看重程元凤这个人,凡是在他身边工作过的,都最有可能近距离完全吸收高军的行事作风,以后一定会在工作上与高俊相当合拍,所以,高俊也乐意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解释自己所作所为。

得知了高俊正在苦恼的事情,程元凤略一皱眉头:“,那这么说的话,要想办法给不怎么识字的农民和士兵们写书,唱曲,这种事情倒也不是干不来,但是,这种事掉荒淫,毕竟为世人所不齿,恐怕……”

这点高俊倒不是特别担心,只要集中力量,搞出几部有影响力,有艺术高度的作品,是怎么很快就会受到影响?正是通俗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就好比诗词,原本也是墨夜,但随着一批优秀的创造者出现,不也,成为了文人墨客托付感情的载体吗?

Wшw● Tтkan● ¢o 但是仅仅依靠这个来维持创作热情,短时间内有用,长期下来还是不行,现在高峻着手准备,建立文艺宣传队制度,以固定薪酬的方式先笼络一批有些才学的文人,帮助他们编写通俗文艺作品,尤其要紧扣时事,表达出抗击蒙古的决心来,演出给农民们看。

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制度毕竟不能持久,日后也必然僵化,高俊已经开始考虑实行稿费制度,决心,目前在根据那个报纸上都开始进行稿费计价,并欢迎读书人们踊跃来稿。

别看大头亲们一个个都说谈钱很俗,等到真要谈钱的时候没有一个手软的。

关于这个的考虑很快就传递到了元,好问哪里,后者忍不住击节赞叹:“,高太尉果然非我等能及。”

元好问本来就交游广泛,贩夫走卒无不涉猎,而且金元是人们写词写曲也很盛行,元好问更是精通此道,关于高俊所说的这些,他当然不反对,反而这位主席都跃跃欲试,打算亲自下场写几首好作品来做个榜样。

也就是几天之后,根据第1个面向普罗大众的综合读物诞生了,元好问亲自为其题写了名称《读者》。

通俗的读物很快就吸引了大众眼球,除此之外,在赶集的时候,也能看到个别人在售卖一种小小的唱本,印刷的很粗糙,都是些戏剧唱词之类的东西,在富裕农民那里也很受欢迎。

高俊也在努力的向这方面渗透,元好问还亲自接见过几个民间艺人,希望他们出版的,唱本里面能添加一些时事内容,万众一心抗击蒙古,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十三章 匡国军坚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骑(上)尾声第二十一章 惊爆真州城(上)第十二章 新春乐(下)第八章 铸炉(下)第二十章 盐粮事发,高毕相竞(下)第六章 泾渭自分(下)第八章 狼烟茫茫(下)第二章 连虏平寇,完颜珣的选择(下)第十七章 深化军事改革(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胜!(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围(下)第七章 关于暂时放弃沂州和保卫根据地的两个文件(上)第十六章 冯叔至强打真定,新骑兵妙破蒙古(下)第八章 铸炉(下)第九章 弓骑兵(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尾声第十二章 问道中淮上(下)第十八章 人生险阻艰难里(下)第九章 四边扰(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十章 进退两难的处境(下)第十一章 血税(上)尾声尾声第一章 山重水复(上)第十六章 熬不过的非议(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十一章 穆王何事不重来(上)第十四章 内侍局(下)第二十二章 惊爆真州城(下)第二十三章 东辽的终结(上)第四章 李骁奇(下)第二十章 耍杂技袁镜变队形,出奇迹太平夜踹营(下)第二章 瘴云滚滚(下)第五章 省中啼鸟吏人稀(上)第一章 炮火准备(上)第十章 水火相胜 宋金交兵(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三章 成败瞬间判若云泥(上)第二十四章 天净沙(下)第三章 贾济川提调忠义军(上)第二章 彭义斌元氏就义,高太尉开州点兵(下)第五章 泾渭自分(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下)第十九章 允厥执中:先贤遗训垂千古(上)第七章 血染边关路(上)第十九章 风起云涌(上)第十八章 人生险阻艰难里(下)第十五章 震惊的知府(上)第十章 郁闷的军使(下)第四章 狗(下)第十五章 孤悬敌后,危机四伏(上)第三章 伏(上)第十六章 火铳兵(下)第十四章 唤醒勇虎(下)第十一章 见(上)第十八章 潘彦真的询问(下)第一章 风云断,日月昏(上)第五章 两群不速之客(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围(下)第十八章 进与守(下)第一章 荫下行夏启牵情网,灯前对夏师弹箜篌(上)第十九章 凯歌雍雍(上)第八章 蒙汉分明:蒙古人的观念(下)第十五章 高举正义之剑(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迁(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标枪(下)第十一章 麦田伏击战(上)第十二章 克日平云潘彦真(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二章 出击扰乱敌军(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四章 转运司(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八章 西军营(下)第二十二章 右厅(下)第二十一章 反击赞州(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乱(下)第十二章 挣不脱的束缚(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七章 狼烟茫茫(上)第十九章 俘虏法令(上)第二十三章 降霹雳高俊申天罚,上和书严实求苟且(上)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变化(上)第二十章 耍杂技袁镜变队形,出奇迹太平夜踹营(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十三章 百业兴(上)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四章 木华黎重拳出动,太平军设兵邯郸(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歼灭战(下)第二章 风雨欲来(下)第十六章 庆新春群英共欢宴,备战事诸将再练兵(下)第五章 迷雾隐隐凶徒手(上)第十六章 一堆苍烟收不起(下)第六章 不想负责的就无解(下)第七章 铸炉(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