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雅俗共赏:元好问改良文艺(下)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元好问在齐州召开了礼政府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大会,确立了根据机关的工作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文风更新”。

自前代以来,所有朝廷的礼部都只能照本宣科的低效率重复宣传孔孟之道,用一种宏大而模糊的叙事想办法制造出类似于宗教的气氛,让人们都浸淫在其中,从而不自觉地接受孔孟道理。

但是世事更易,高俊的政策与以往所有的帝王都不同,文化政策自然也要改变。高俊要使文化事业引导时代进步,率先替民众讲出他们的需求。

“在座诸位都是大有见识之人,来到根据地也并非一年半载了,都可见根据地绝与其他地方不同,有人为此欢喜,有人则十分不屑。我且问诸位,各朝典章制度不同,但是,根据地从无到有,十年内就可解民于倒悬之中,本朝与南家可有一家能如是?”

元好问知道,礼政府的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苦读数十年圣贤书的,想要接受高俊搞主动的文化革新非常不易,需要努力说服。

“我知道你们都在腹诽高太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但我也告诉你们,难道你们真以为名教如今就毫无危机了吗?如今天下纷乱,我学却一无救世之策,天下百姓逐渐失望,如今高太尉解民于水火之中,深孚人心,高太尉想要尊孔,那百姓就跟着尊孔,倘若高俊觉得咱们无用,千年文脉就要断在咱们这一代人手中了!

你们听听,外面的学塾课堂还在读课文,学生也读孔孟之书,但读的可不多!一旦事情有变,就算咱们不合作,学校里的学生们有的是可以替代咱们为官理政,现如今太尉愿意尊重儒学,咱们可不要不识抬举,不然的话,咱们又要靠什么来证明孔孟之道有用处?”

这话可就说得非常耸人听闻了,立刻就有人出声折辩,一上午又接着一下午,在激烈的争辩声中,人们渐渐痛苦的发现,事实确实像元好问所说,如果孔孟儒学再不拿出自己的救世主张的话,恐怕真的会被人民所抛弃。现在高俊主动搭出橄榄枝,建议他们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方向进行改革,儒学最好立刻攀上这艘大船借东风。

当然,也有一些人一直很有兴趣,他们早就想亲自上阵改革目前的儒家状况了,这些人跟随高俊也很早,已经非常双重思想的把高俊的思想与孔子的理论充分结合,并发明出一套新话来解释其中的矛盾之处。

第二天,一个身材消瘦面色严峻的中年人走进会议大厅,让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他是目前司法院的领导之一傅起,大家还以为这是要进来抓人。

元好问当众宣读了高俊新的任命,傅起调入礼政府工作,担任元好问的副手,他在会场做了长达一个时辰的报告,主要介绍理学的发展状况,以及从理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可能性。

汉唐的时代还是一个迷信的时代,那个时候的儒者真心将孔子当作超自然的神来看待,孔子是神,是周王朝大权旁落到大汉王朝建立之前中华正统所在,是无冕的帝王。

所以,儒学的主要任务主要是修补和解释经典,由于历代战火,儒学经典大多断代,之后流传的版本又各自不同,其中的语句更是艰涩难理。汉唐以来的经学家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注释,逐步的将儒学经典一点点解释完毕,创造了一套儒学的圣经。

然而,儒学解释通了,天下却陷入了战乱,佛教趁虚而入,大批对现在感到绝望的人转而投向来生福祸,在这种自救的气氛下,理学因运而生,并且在唐宋开始发展。

相比于原有的经学,理学不再拘泥于解释经典,更注重对人世伦理的探讨,在经学的基础上全面发展,使得儒家的讨论范围扩大,讨论深度加深。死生命运之类的东西原本是儒学不愿意讨论,而被佛教道教所占领的,现如今也正在被理学家们吹响反攻的号角。

高俊很喜欢理学破除迷信这一点,而且世道在进步,仅靠传统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去占据全部的思想领域,只能培养出穿黑袍拿砍刀的人。(说的就是你,无天法师!)

“时代已经改变了,诸位都是苦读圣贤书的人,要么在此时竭尽才智阐释经典,引领时代的变化,要么就等着被历史的车轮碾成肉泥,沦为笑柄。千年文脉之责任担于你我身上,大家切不可犹豫踌躇!”元好问对这点事看得很清楚的,高俊主动扶持儒学,这很好,要是蒙古人来了,说不准还要带来些什么稀奇古怪的学问。听说河北战役俘获了不少西北的回鹘人,所信的天方教教义阐释惊奇,言论深刻,一些俘虏被押回齐州后,本地士子与之辩论,还常常被驳得哑口无言。

会议连续办了四天,最后达成了三项决议:第一,立刻组建相关机构,由王浍先生领导,钻研意识形态构建,引导理学的发展。

第二,亲自操刀办几个国家重点图书工程,主要是通俗小说和花鼓唱词,现在根据地新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思想领域还是一个白纸,千万不能让秃驴和牛鼻子道士先占去了。这件事与上文所提到的意识形态机构相辅相成,雅俗两方面双管齐下,,前者占领制高点后者占领大平原。

最后,礼政府还要发出倡议,让更多的学者加入充实人员,以方便办学校和办报纸。

会议制定了文化政策百年三步走的策略。

从现在为止的十年是救亡图存,文化战线要紧跟高太尉的军事政治策略,完善自己的理论基础,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哲理来,满足高太尉的政治订货,避免儒学灭亡。

之后是扎根稳固,届时,全国的政治形势应该已经基本稳定,礼政府要在全国内推广文化教育,宣传儒学的政治主张和文化主张,多出书办报,并且对社会上的文化产品建立监控,进行日常管理。

五十年之后是高度繁荣期,到那个时候,不但要对全国的文化产品进行管理,而且要制定出有效的舆论引导策略,不光是机械的监视,还要能有意识的挑动民众情绪。

但是与此同时,政府也要适度放松,鼓励举办没有官方干预的学术交流中心,不断鼓励新思想的提出。

雅俗共赏,双管齐下,元好问这次是要把儒学的兴衰命运,全都压在高俊的赌注上。

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三章 唤醒勇虎(上)第十五章 蔓缠藤绊(上)第十七章 血岭(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头领(下)第七章 撤退与坚持(上)尾声第十一章 千钧一发的行动(上)第二十章 俘虏法令(下)第五章 号角复,烽堠举(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一章 红袄起(上)第二章 北?南?乱(下)第十六章 合(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二十三章 匡国军坚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骑(上)第六章 犯错(下)尾声第八章 无论你肯或不肯 我都选择等(下)第四章 白刃纷纷(下)第十四章 霹雳现,狂飙落(下)第十一章 持续改善民生(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七章 潘彦真的询问(上)第十五章 熬不过的非议(上)第一章 赤红血(上)第八章 铁血日张惠战滩地,风雪夜孤军袭宋州(下)第八章 阴差阳错(下)第二章 北?南?乱(下)第十三章 百业兴(上)第七章 人心难测(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二十二章 顺与叛(下)第十三章 内侍局(上)第十四章 单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二十三章 虚景实情(上)第九章 聚义宿迁县(上)第十二章 持续改善民生(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二章 挣不脱的束缚(下)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敌人(上)第十章 身当恩遇恒轻敌(下)第二十一章 踏营寨高俊破敌寇,扮友军左军赚城门(上)第二十四章 悬崖勒马也王爷(下)第十章 四边扰(下)尾声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三章 雅俗共赏:元好问改良文艺(上)第十二章 不管泪水多咸 有一天我会告别从前(下)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二章 新春乐(下)第六章 迷雾隐隐凶徒手(下)第二章 刘家渡突袭战(下)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园(下)第四章 金麦(下)第七章 血战小清口(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二十一章 夜深深(上)第十六章 峰回路转的反击(下)第八章 瓮城守卫(下)第九章 李世昌游说治军,蒙古军掣肘地道(上)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九章 溏泺磐石冯叔至(上)第二十二章 顺与叛(下)第十七章 地陷鲁南(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俭(下)第九章 威震应州李云龙()第二十三章 秋风烈烈(上)第二十四章 归(下)第六章 步兵进攻(,卡)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一章 也王爷掘地三尺,真定府毁家输军(上)尾声第五章 散漫与果决(上)第二十二章 右厅(下)第二十四章 东辽的终结(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二章 下台阶二将盟河北,上期货高俊探江南(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六章 整军经武:徐规的工作(下)尾声第十二章 麦田伏击战(下)第三章 三段连环高郡王(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变乱(上)第十七章 爱是无法解释的死结(上)第十三章 汇集四方猛锐(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创作的黏土(上)尾声第九章 战鼓鼕鼕(上)第八章 绝击天胜(下)第八章 木柝传,金鼓振(下)第十五章 游龙调(上)第二十章 奋战的军兵(下)第十一章 纪念柳充国(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尾声第十章 巧用力丛氏夺睢阳,势盖天高俊再和议(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