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简答题

休息间的门啪嗒一声被推开,一名省委的工作人员表情严肃的匆忙走进来,分别将两张纸条交给了何夕和萧怀丹。

周硕连忙坐到何夕身边,只见他手脚利落的核对了之前约定好的记号,确认是江大桥传出来的之后,这才连忙将纸条打了开来。

两人瞪大了眼睛,只见江大桥的纸条上面,笔迹潦草的写着:“软件园项目的战略投资者将以何种方式实现利润,是否会造成政府的公权力、公信力受损?”

软件园项目的筹备千头万绪,任谁也不敢说单凭自己的头脑就把问题全都记住。甚至是一个人能够携带的资料量,在这种需求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而这也正是萧怀丹、何夕和周硕在这里的原因。冯开贵和江大桥手边有的只是一个总纲,当需要具体的数据或者说明的时候,就是他们这些场外助手的工作了。

竞争对手们的提问总是出其不意或者角度刁钻,开会的领导不可能对此早就有所准备。这时候将问题传递出来进行场外求助、或者借口场外求助来争取整理思路的时间,都是非常好的应对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常委会议全都是台面下就已经取得了共识,尤其是像这样省内两座城市之间的竞争,最后只能是在会议上刺刀见红。没有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言必胜。

何夕显然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以及第一次做这种智囊的工作,应对起来显得老马识途、游刃有余。

他先是根据江大桥的问题在随身携带的资料里找出相应的文件,然后将这一部分文件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好像在完成一道简答题一样,随即将缩略的答案附录在纸条的下面。

何夕将资料整理好,连同纸条一起递给了工作人员。另一边萧怀丹也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既然两边是同时送来的纸条,可以想见内容都是差不多的资金问题。

不论是绣城还是大港。软件园项目落户最大的拦路虎都是资金问题。项目发展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达成,但是在此之前必须有一笔启动资金。一方面用来做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先扶持一批企业来形成示范效应。

大港虽然家大业大,可并不是说它就不用担心资金问题。家大业大虽然意味着赚的钱多,可是同样吃饭的嘴也多。要让冯开贵像是绣城一样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将会分去软件园项目最大的一笔好处。

政府拆迁、征地之后卖给软件园的管理组织,经过三通一平之后加价转手就是几倍的利润。以软件园项目为辐射。更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地价,由此导致的财政增加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而绣城则不同,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能有一根稻草也就满足了。江大桥对软件园项目最大的指望,不过是缓解绣城国企大下岗的压力而已。只要软件园项目能够带动就业,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至于能够为财政实现多大的利润。也就不是他所奢求的了。

省委的工作人员收好双方各自递过来的纸条和文件,一言不发的转身离开。然而之前尚算其乐融融的闲聊却再也回不来了,双方之间渐渐酝酿起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

这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却拉起了双方对抗的大旗。谁也不知道第二个问题何时会来,但无疑他们的关系已经正式成为了竞争者。

对于三个人来说之前的种种辛苦,只有在胜利之后才有意义。两座城市之间,只有一个赢家。胜利者通吃。而输家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拆迁补偿使用何种标准?”

“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将如何保证?”

“出现商业或者外交事故,将如何进行善后?”

“若软件园经营困难、没有实现出口计划中的盈利能力,是否考虑了退出机制?”

一张张纸条从隔壁的会议室里传递出来,休息间里的三个人也都是焦头烂额。如果是容易回答的问题根本就不会传递出来,很多甚至涉及到了一些潜规则,解释起来就必须只可意会不能落于纸面。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智囊说话的艺术了。周硕在这方面倒是帮不上什么忙,只有把希望寄予在何夕身上。不过幸亏何夕之前是在商业厅做副厅长。对商业事务的了解非常透彻,给与了江大桥有力的支持。

休息间的大门被再次打开,工作人员一言不发的将纸条交给何夕,肃手而立。

“绣城如何实现全省分包的模式,而不会形成力量的分散,实现软件园项目富集产业的目的?”

何夕想了想,在纸条上写下了答案。工作人员收走纸条。转身离开。然而这一次等待了许久,却就是不见工作人员再来。

休息间里的三个人对视一眼,心下明白隔壁肯定是对这个问题争论的非常激烈。这本来就是绣城在软件园项目上抛出来的一个杀手锏,大港会在这方面奋力阻击毫不奇怪。

过了将近二十分钟。早就已经跑断腿的工作人员终于再次来到休息间。他扫视了一番,这次却打破了沉默。

“谁是周硕?请和我来。”

周硕站起身来,和何夕对视一眼,然后整理了一下衣服,点了点头应道:“我是。”

工作人员打开休息间的大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周硕深呼出一口气,一马当走进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十三名省委常委和冯开贵、江大桥对面而坐。周硕从休息间的门里出来,正好是在会议桌的末尾,却在一瞬间成了会议室里众人瞩目的焦点。

不需要介绍身份,会议桌主位上的人远远的问道:“请说一说如何在分散外包的情况下,仍然使软件园项目培养产业的目的得到落实?”

周硕飞快的扫视了一遍会议室内,朗声说道:“这就要看省里的魄力了,是要培养一市的产业,还是一省的产业?”

他不等别人作答,便自顾自说道:“若是培养一市的产业,自然要把上下游所有的企业都放在一处,这样确实可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发展产业的目的。但请大家注意的是,软件产业并非如同传统行业一样,有库存和运输的概念,它对产业分布的地理位置和传统行业的需求并不相同。”

“若是培养一省的产业,绣城只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是技术的孵化池。全省各市的软件人才可以在当地就承接国际业务,高端的技术人才则集中到绣城来,成为渤海省软件产业升级的发动机。软件产业是知识和资本密集形的行业,它的生产设备是人,加工的原材料是知识。想要发展软件产业,就要驱使人才进行流动。这种流动反过来,通过产业转移反哺,又可以刺激省内的其他城市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相反,一座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把所有的软件产业集中一地,那么低端的需求和企业必然占据了大部分。这一部分企业不会创造太多的价值,却会占用绝大部分的资源。结果就是整个城市的资源迅速紧张,而从业人员的生活质量快速下降。生活质量的下降又会反馈到行业本身,成为软件技术进步的阻碍。最后虽然会形成一个平衡,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周硕这番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后世的大港就是这番写照。大量的低端对日业务占有了众多的行业资源,然而从业人员的待遇却因为业务的利润不高而无从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人才涌入,大港的各种生活成本却开始飙升。买不起房子甚至租不起房子,工资只够维持生活而无力学习充电,程序员在气派的办公大厦里却沦为码农……

在周硕重生之前,大港虽然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成效。长期承接低技术含量的软件服务外包,助长了一部分企业的惰性。

他们并不是把利润投入到技术的研发上面,反而千方百计的去考虑如何缩减成本或者宁愿投资房地产。正是由于缺乏技术进步的气氛,导致大港没有培养起产业升级的基础。所谓的对日软件园,也就真的始终吊在日本这棵树上,眼看着印度人在国际市场上大捞特捞。

1995年印度的软件出口产值不过四亿多美元,到了2000年就达到了六十多亿。这是怎样的增长速度?虽然印度人一样缺少核心技术以及国内市场的需求,但是微软为何能够称霸桌面操作系统?还不是因为庞大的应用程序数量,微软的成功本来也不是技术的成就。

中国软件依靠国内需求早就超越印度了,但是奈何就是走不出去呢?大是大了,可是却不够强。周硕心中理想的软件园项目,可不是为了给日本人扛大包当苦力的。

第313章 战友第98章 6C联盟第619章 山诺第603章 人心第216章 浮生第79章 科协第233章 试产第336章 竞争第536章 橡胶第182章 回扣第582章 预设阵地第207章 标准第51章 六十四所第169章 制造需求第229章 买地第68章 科研计划第319章 惊呆第375章 二代第252章 骑虎第399章 营销人才第537章 布局第616章 老而弥坚第93章 宴会第596章 重生科技第154章 交换机第249章 传奇第231章 归化第499章 醒悟第654章 抢红包第90章 大局第206章 战争第497章 超载第492章 人情债第613章 外经贸第129章 资费方式第354章 命根第213章 外强中干第638章 付出代价第536章 橡胶第510章 猫腻第224章 纳米光栅第64章 开会第121章 世事无常第369章 5S管理第400章 独辟蹊径第39章 交换机第569章 抉择第569章 抉择第183章 黑夜第90章 大局第294章 截胡第230章 玩鹰呢你!第419章 渠道第72章 网络实验室第108章 洁净室第537章 布局第577章 网络舆论第657章 上帝保佑第288章 采购员第104章 无锡华晶第476章 首钢日电第341章 拆台第116章 牛星第659章 教授部长第259章 反作用力第198章 制度和人情第209章 骄傲的安德森第59章 黄雀在后第293章 带路第541章 游艇会议第532章 移动梦网第268章 恶意收购第379章 卸磨杀驴第426章 潜规则第589章 聚餐第413章 安然第421章 辞职第257章 辞职第264章 水的奥秘第458章 请求第177章 成功的滋味第271章 阴谋第265章 一茬又一茬第297章 周瑜打黄盖第657章 上帝保佑第213章 外强中干第293章 带路第48章 报关第632章 风向变了第560章 逆市第197章 代理第181章 压缩算法第324章 浸入式第313章 战友第234章 觉悟第99章 谈判第564章 绝地反击第100章 合金弹头第225章 接机第548章 游戏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