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浪涌来

新元年的高层官场有句俗话:“不怕康有为叫,只怕 笑。”

这话虽然粗浅,却鲜明勾勒了当时的官场特点。康梁师徒自海外归国后,维新派风头正健、几乎如日中天,但在这种四处洋溢着积极乐观态度的境遇中,师徒二人的命运却迥然不同。梁启超大受重用,不但成为《帝国日报》的主笔和政学院的副院长,还在御前大臣会议中担当秘书郎角色,地位何其重要?

但康有为的处境便要尴尬许多,林广宇虽然礼遇有加,给了不少虚名衔头,品秩也从正六品的工部主事提升为从一品的政学院名誉院长,但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皇帝其实对康有为已敬而远之,对他的大话、空话表示反感,根本不似戌戌年那般盲信与听从。

康有为年逾五旬,脾气却是不改,依旧文笔如刀、口齿如凿,但如刀也好,如凿也罢,已经无关紧要,皇帝只把他恭恭敬敬地晾起来,当作“维新偶像”顶礼膜拜,用于酬谢十年前维新之功,对他的条陈却一再不置可否。康有为“叫”得虽然厉害,但几乎都是隔靴搔痒,丝毫落不到实处。原本外面有一堆投机之徒眼见维新之风盛行,打算走康有为的路子以改换门庭,但久而久之发现其人只是礼遇崇高、权力毫无时便不由自主地泄了气。

与康有为大言塞责不同,岑春煊惜字如金,为人最为严肃,一天到晚都黑着脸。即便在林广宇面前也很难挤出笑容。但这种黑脸只是常态。岑春 有时脸上绽放的笑容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如果哪一天有人看见他笑眯眯且和颜悦色地出现时,后续接下来肯定是一场大风暴。杨家兄弟垮台时如此、盛宣怀倒台时亦如此,至于庆-那倒台时。岑春 地脸色堪称灿若莲花。

眼见岑春煊脸上那层意味深远地笑容又浮现出来之际后,一直对岑春 深有了解的赵秉钧便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这一回湖北官场还不知多少顶乌纱落地?

有人做过统计,京中大员这一年来因岑春煊的参革而直接或间接倒台者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当官之人对岑春煊又爱又恨。说爱是因为岑春 毫不留情,手起刀落之下常常能为拥挤不堪地官场腾挪出官位,说恨是因为岑春煊六亲不认。不但贪官污吏见了“官屠”的面惴惴不安,就是没有劣迹的官员也有些站立不安。现在“官屠”挥刀杀向地方,而且又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不带出一片腥风血雨如何肯收场?

由于岑春煊威名在外,这些天来前来举报的状子如雪片般飞来,除开铁厂方面外,湖北枪炮厂的经营有人举报,湖北织布局地案子有人揭发。乃至于湖北按察使梁鼎芬、荆州将军寿贵(正白旗)等各有一大摞状子。内容指向的几乎都是些官场老病:官官相护、上下其手、贪污舞弊、中饱私囊等等,不一而足。

依照官屠的心思,自然是非查不可,哪怕因此而将天捅个窟窿他也在所不惜。

望着前方发来的一封封电报。林广宇眉头紧皱,湖北情况比他想象得还要严重。不但吏治存在问题,财政、行政、司法、教育上都是积弊丛生。张南皮屡屡夸耀的武汉重镇,其实是一个表面光鲜,内里败坏的驴粪蛋子。在看到有关新军不稳,恐有变乱的线报后,他不由得勾起对武昌举事的担忧,偏生现在时间还早两年,所谓三武革命,真还不知道哪是哪,谁对谁。

不过既然知识在手,情报在手,大局又比较稳定,他就决定一劳永逸地消除这个隐患。

先使王商传来御前侍从武官舒清阿,问道:“禁卫军现在如何部 署?”

“禀皇上,禁卫军副旅长陈宦上校率两营约1000人进驻省 ,护 卫钦差使团,目前正在武昌城驻防,他本是湖北人,异常熟悉;蒋方震在河南彰德、信阳一带率2000人并携带

??一昼夜内可至武昌;良弼大人亲率1000 在湖北、河南交界处驻防,以 为居间调度……另,萨镇冰大人正率长江舰队在安徽、湖北附近水面巡逻,倘有变故发生,同样一昼夜可至”

“湖北新军不稳,朕极为不安,晓谕良弼,命前方将士务必做好准备,提高警惕。”林广宇在养心殿踱了两个圈子,最后道,“钦差使团在鄂一切安全,唯良弼是问!湖北治安稳定,亦唯良弼是问!”

“是!”

大本营里,军事情况地传递已极为紧张,禁卫军从南至北摆好了架势,省城的禁卫军虽然只有1000,但陈

??时已将各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构筑完毕,只表面上维持着外松内紧的情形,用警惕的眼光注视着可能到来地变故。

在风暴即将袭来的前夜,钦差使团还在为此行湖北地各项使命而使出浑身解数。在李维格和陈念礽两人之间,辜鸿铭原本是存了调和的心思,但他不似周学熙,临行前没有拿到御赐的锦囊妙计,一味调和并无功用,李、陈两人虽对其恭敬有加,对其学问亦钦佩异常,但对各自观点仍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辜鸿铭无计可施,只能仍旧让岑春煊出面协调。

“你二人可知本钦差为何召集前来?”

“卑职猜想,会不会是调和我和李总办之关系?”陈念礽心直口快地说道,“论公,岑大人是钦差,是当朝一品大员,身负皇命,咱们做下属的理当执行;论私,您是长辈,我们都是晚辈小生,更加理当尊 崇。但我与李维格之间并无私人交恶,所争者纯属公事。私事可各退一步,以示个人宽容豁达。胸襟广厚。公事却在坚持,以不负朝廷信任、重用之恩。”

岑春煊也不气恼,只淡淡地讲:“你方才所言既对也不对。我召你二人前来。调和固然紧要,其他事也不可忽视。”

说罢,他命随从拿出两张肖像画:“这是近日侦缉所获的两张肖 像,虽不似照相传神,但眉宇神情间已经八九不离十,你们是否熟 悉?”

两人接过来一看。摇摇头,然后满腹狐疑地对望一眼,再仔细一 看,仍然是摇头,表示认不出来。

“那本钦差就提醒一下。”岑春煊指点着一张画,“根据密探情 报,此人系日本间谍机关汉口组的重要成员”

“汉口组?”

这是什么组织,两人目瞪口呆。忽地。李维格像是想起来什么似地:“大人,我记起来了,此人我前次见过一面,眉宇神情已经有些淡忘。但此人鼻翼边有一颗黑痣倒是明显。前来洽谈矿石输日之时,他是日方随员。为人极为恭顺。”

被这么一提醒,陈念礽也记起来了:“对,对,像,像,就是此 人!……”

既然第一个目标获得确定,那第二

也就容易辨识。少顷,两人辨识出另一人似乎是日  人士不知,但绝对不是本地人。

李、陈二人茫然不知所措,望着岑春煊问道:“不知岑大人拿此两张肖像有何深意?”

岑春煊一字一顿地讲道:“此人诡称陈会办心腹,前来检举揭发李总办在铁厂经营中所犯六宗罪。”

六宗罪?待得岑春煊将前因后果一一到来,陈念礽已怒不可遏!

“污蔑,绝对是污蔑!”陈念礽愤愤不平,“我与李总办在公事上确有矛盾,但都是人所共知之事,哪里会行此龌龊下流之举?”

李维格亦道:“陈会办与某言语争论间不无可商榷之处,但如他来检举,我是不信地。退一万步而言,余之总办职务在张文恭公担任鄂督时便已定下,倘若有此劣迹,那时为何不言?退一万步说,陈会办系张督爱婿,李自恃无此本事可离间翁婿二人。”

“本钦差以为。这便是日方汉口组的目的,挑起你二人不和,造成铁厂分裂,生产困顿,或者能以廉价购得大冶矿石,或者能获得铁厂控制权。总之,非弄垮铁厂不可。”

两人一起拜谢:“若无岑大人,几堕日人圈套。”

“既然冰释前嫌,那么本钦差今日就做个和事佬,将矛盾一一化 解。”岑春 捻着胡须笑道,“李总办,为何商办难行?”

“其一,张大人引商办不是真商办,乃是以商本济官本,他最不知之事便是利润合计,商人如何敢来?其二,官办资本积年累月,为铁厂投入甚巨,担保亦重,现在所有借款都系官方责任,倘若商办,官方支持不够,商人便有赔本之虞;其三,……”

“好,这是商办阻碍,等会再议,生产改良有何问题?”

“前几年某已提出‘以铁就煤’,如厂址不搬迁至萍乡,也该设置在大冶等处,减少运输成本、其他诸如‘烘炉加装汽锅’、‘生铁炉径送铁水’、‘预备两炉齐开’、‘自炼 精’等四法,均系降低成本、节约损耗之具体方略,可供执行。”

“技术改良条陈某已阅览,合理与否,还要请专家把关,本钦差不便专断结论。”

“除技术改良外,公司管理亦要改良,需严明责任制,‘用人行政须有专一全权,事无巨细.

+

:

病’。只要做好了这个,总办是不是由我担当并不要紧,关键是事权不可不统一,用人勿疑!”

这几条意见陈念礽都是原则上赞同地,所争论者无非是时机和把握问题,是细节、微观的争论而非方略、宏观的争论。岑春煊摆摆手,示意他先不要着急,而是听听周学熙如何预备解决。

“倘若将汉冶萍现有官办资本折价出售,可得几何?” “

“前后投入约在900余两,现在赎回,起码700两,而且铁矿、煤矿是盈利场所,如要出售,非溢价不可。”

“光铁厂500两会不会卖?”

“如陈大人拍板,当然会,他一直以来都嫌铁厂损耗过大,亏空累累,巴不得能甩掉如此包袱。”李维格有些神情黯然,但随即又坚毅地表示,“某却一直以为,铁厂基础上佳,销路尚可,如果改良得法,不但不会亏损,反而能够有大盈利,只是还需要追加投入。”

“追加多少?”

“最起码500两。”

陈念礽插话:“此所以我与李总办所争者,其实并非改良,而在于财政,倘若能凭空多得500资助,他所有改良之法,我均赞成。”

“毫不反对?”

“是!”陈念礽点点头。

“以后也不反对?”

陈念礽斩钉截铁:“我决不反对改良之法,我原本反对是因为财力不继而 行改良,如果解决,当然不反对。”

周学熙鼓掌大笑:“爽快。500,没问题,我来解决。”

“啊?”两人听后大吃一惊,工商部有如此财力?

周学熙将他的计划娓娓道来:“第一,出价500两,回购部分湖北股份,帮助鄂省填补财政窟窿;第二,湖北其余股份,计 400万两,每年不论盈亏一律保证给予一成股利;第三,增加股份500两,用于偿还旧有债务,减轻包袱;第四,增加股份900两,用于购买设备,改良流程。此四步完成后,汉冶萍公司原有股本从1100余万变为2500两。其中新增股份1900万两,湖北股 400万两,现有商股200两,如果可能,还可另行招募商股,多多益善。”

两人被这样一幅场景刺激得异常兴奋,冷静下来后异口同声地问 道:“1900万两,不知部里是否有此财

“部里没有,但皇室有。”周学熙笑眯眯地告诉两人,“来之前皇上已明谕示某,谓欧洲皇室债券募集发行已经成功,资金亦已到位,当投资于国内建设。钢铁为实业资本,产业脊梁,首当其冲,故极愿拿出2000万两用于经营。汉冶萍公司已有基础,所不足者无非资本耳,先 补足,岂非大有利于昌隆?亦大有利于国运。”

李、陈两人激动不已,连称:“皇上圣明!”

“所有设备,拟从德国进口,可观摩克虏伯等大型公司予以仿效,务必扩大规模。皇上要求经此改良后平均每日需出钢300以上,出铁 600以上。”

李、陈两人一合计:“可以做到!”

“第二,李维格为汉冶萍公司总经理兼汉阳铁厂总办,陈念礽为铁厂会办,原有官僚,概行斥退,技术人员聘任、去留与否,悉数由你二人负责,外聘可指望德国,不过要尽力培养本国技师,你二人亦要齐心协力。”

两人大喜:“谢皇上厚恩,臣等肝脑涂地也难报圣上赏识。”

“第三,今后产品务必吩咐。我调查了一番,认为三年内主攻三 块:其一,钢轨及其余铁路配件,今后铁路大建,钢轨用量极大,市场广阔,利润丰厚;其二,练就 钢、钨钢等重点合金钢,逐步实现枪炮用钢铁国造化,国防实力要增强,唯在于自强,一味进口并非良策;其三,普通民用钢铁制品,如农具、铁钉等,国造售价低廉,可有利于推广。”

周学熙虽然没有从事过一天钢铁业,但看得出来他这番调研还是非常契合实际的,说得李、陈二人连连点头,不住称是,岑春煊亦欢喜异常。

规划既毕,众人自然要叙一番风物人情,正在闲聊间,有人忽地冲进来报告:“诸位大人,刚刚接到情况,出事了……”

“什么事?”

“兴国、大冶会党复起,声势浩大,武昌震动!”

“什么?”……

第83章 箭在弦上第16章 夜袭得手第46章 置身事外第58章 帝国宪法第21章 出动新锐第65章 心有灵犀第84章 睚眦必报第86章 特殊使命第41章 章程既定第28章 深谋远虑第8章 箭在弦上第38章 锋芒毕露第81章 渐次推行第15章 兵事兴革第81章 渐次推行第83章 煞费苦心第45章 若有所思第28章 深谋远虑第5章 果断决策第15章 步步进逼第66章 以权制权第24章 怒不可遏第39章 生死一线第18章 防御歼敌第92章 斗争哲学第53章 帝国国会第44章 各有所第27章 外交折冲第18章 职官考试第38章 不欢而散第20章 恩威并施第47章 过于轻敌第58章 回心转意第46章 幕后操纵第39章 生死一线第9章 先易后难第29章 左右为难第43章 盐政改革第61章 近代要素第16章 紧锣密鼓第23章 深明大义第9章 进退失据第40章 革故鼎新第82章 剑指广州第21章 另辟蹊径第50章 废两改元第94章 虚晃一枪第47章 过于轻敌第38章 刺客来临第21章 另辟蹊径第16章 夜袭得手第37章 心心相印第78章 步步为营第20章 恩威并施第4章 智困枭雄第74章 暗度陈仓第55章 首日议程第57章 推心置腹第25章 山穷水尽第4章 暗度陈仓第59章 宪法草案第21章 伟大母爱第8章 满头大汗第29章 深不可测第15章 兵事兴革第72章 恶有恶报第57章 御案九件第84章 睚眦必报第15章 两相权衡第97章 深入调整第95章 制度改良第73章 革新兵器第71章 国造机枪第98章 国内建设第26章 冠冕堂皇第95章 循序渐进第13章 暗藏杀机第76章 校阅大典第16章 紧锣密鼓第8章 改弦易辙第24章 怒不可遏第5章 建章立制第31章 半推半就第55章 左右为难第20章 诱之以利第4章 智困枭雄第58章 回心转意第55章 首日议程第19节 棋高一着第5章 果断决策第36章 多方触谈第74章 暗度陈仓第8章 海雷神威第37章 头头是道第17章 鞠躬尽瘁第89章 杀气逼人第2章 链锁效应第44章 强行贷款第48章 始于海关第28章 体察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