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痛下决心

是世铎一人也罢了,关键是其余几位亲王也不是什么罗罗嗦嗦讲了一大通,听得林广宇的耳朵都要起茧了。因为说来说去,绕来绕去无非是那么两条——有悖于“祖宗成法”,有悖于“皇家颜面”。

按照这帮人的逻辑,皇帝现在大权在握,关系逐渐理顺,大可以励精图治、一展身手,为什么要向国会低头?国会那些人若是听话,养着也便养着了,若是胆敢聒噪,干脆解散了事——祖宗200没有听到过国会的只言片语,不也把天下治理得服服帖帖?

世铎干脆就直接骂出了口:“国会?国会那是什么东西,要不是皇上恩典,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能有今天?”

听到这里,林广宇再也忍不住了:“世铎,你寻死觅活地跑到朕这里来,难道就是为了说几句诋毁国会的话?”

“奴才不敢。”世铎头一低,口中说不敢,眼神哪有一丝不敢的神色?

林广宇心里暗暗骂道,你们这些鸟人左一个祖宗成法,右一个皇家颜面,慈禧女主当权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跳出来。

“大权统于朝廷、万机决于众议,庶政公诸舆论是朝廷公开的舆情,朕三番五次下诏,难道现在能出尔反尔。如果这样,朕拿什么来塞天下万民的攸攸之口?”林广宇越说越气,说话也不含糊,“难道说朕糊涂,好端端捏在手里的权不要。非要让出去给别人?难道说朕这么不明事理,放着上下齐心地终南捷径不走,非要闹个鸡飞狗跳?”

“奴才不敢。”众人倒是异口同声。

“朕放明白告诉你们。给国会哪些权,给他们多少利,朕都计较过的,决不是一团糊涂账,你们用不着瞎嚷嚷。退一万步说,朕如果让多了、松多了。第一个要紧的便是朕。关系最深的也是朕。你们着急什么?”林广宇拖长了声调,“是不是有些人寻思朕这个皇帝做不久了,怕朕一走之后他来接手有这样那样的不便,非要拿朕做挡箭牌?”

这话说得极重,几个亲王听了前面几句话原本是一脸不服气,听到这里却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两股战战。大汗淋漓。

迫不及待?皇帝不急亲王急?一想到这几个词后面的表征意义,几个王爷吓得脸都青了,很有些后悔跟了世铎前来闹事。皇上?皇上是什么人?戌戌那会是连老佛爷也敢杀的人,是接连端了三个贪污集团的人,是废了奕劻地人……

世铎却兀自强硬:“皇上,奴才今年已经老朽了,这些个事情非但不是为臣下之所想,更不是所能为。但奴才老朽归老朽。这些年来风风雨雨也看得多了。老佛爷自不必说。就是老醇王、老恭王也有这样那样地交代。奴才对皇上一片忠心天地可鉴,奴才所忧者一来无非是朝廷,二来无非是皇家。与我个人又有多少相关呢?”

居然“大义凛然”地摆出一副忠臣模样?林广宇又好气又好笑,他世铎若是忠臣,这天下才见了鬼。远地不说,光是迎合慈禧、欺上瞒下的事体就没少做,若不是奕劻的“办事”水平更胜一筹,他也是个明显的靶子。怎么着,这会儿敢跳出来做忠臣了。

皇帝面色没有什么变化,脑海里的念头已经盘旋了四五个来回,眼神咄咄逼人,看了看世铎,又扫了扫其他人,最后说道:“都起来吧,你们的意思朕知道了。宪法现在国会还在讨论,能不能通过还是两说,朕自有分寸。”

“皇上……”世铎爬前两步,“这事通不过也简单,只要把钦定议员召集起来不出席会议,达不到人数要求便可……这样里外都不难看,上下也好交代……”

“够了!”皇帝再也忍不住了,怒喝一声,“朕要怎么做还轮不到你指手画脚,都跪安吧。”一转身,也不管身后众人如何,就往屋后走去。

世铎还待强辩,其他几个七手八脚把他拖了下来,忙不迭地埋怨:“礼王爷,算了,算了,咱们回去吧。”

“唉……”

真是一地鸡毛。回到后面的林广宇越想越气,接过王商递过来地茶才喝了两口,就重重地搁在茶几上:“太不像话了,居然要爬到朕

来,非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不可。”

这还是王商第一次听到皇帝亲口说出要报复某人的言语,心里一动,便讲道:“皇上,奴才有几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有话就说,吞吞吐吐的还待怎么样?”林广宇眼睛一瞪。

“奴才听人说,最近有人在背地里对皇上的宪法新政大放厥词,说什么取祸之道,说什么乱政……还说,还说……”

“还说什么?”

“奴才不敢说。”

“说。”

王商为难地看看林广宇,最终把话说出了口:“还说,还说大清迟早要断送在皇上的手里。”

“要断送在朕的手里。”林广宇怒极反笑,“好,好,断送在朕的手里。”

“皇上息怒,息怒。”

“用不着,既然他们看着朕心烦,朕也觉得他们聒噪,那么便动动看,到底胳膊拧不拧得过大腿?”林广宇收起了冷笑,面色一沉,“王商,你给朕悄悄儿地去打听情况,看看这批酒囊饭袋地王爷平日都在干些什么,人太空闲就容易琢磨别人,朕得给他们点事情做做。”

“喳。”王商心中掠过一个不好地念头,但只一瞬间就一扫而过。

皇宫里发生了什么国会并不知情,起码在两院审议宪法草案的时候,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干扰。民选议员不知情,钦定议员也只是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具体是什么也说不上来,当事地善耆、载沣等人口风又是极紧,自然也不会泄露半点风声。

在讨论过程中,确如林广宇事先所估计的那样,一小部分守旧派议员和大多数钦定议员对皇权做出如此大的让步感到困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但皇帝是一言九鼎惯了,再加上皇帝亲政以来的威权日重,谁也不敢私下嘀咕什么,更不必说在审议时唱反调。

至于民选议员,即便是最激进的,也对皇帝的让步感到心满意足,审议时的发言除了对草案个别字句提出了疑惑之外,其余都是一边倒“皇上圣明”的表示,高度赞扬了宪法草案的“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在诉诸表决的时候,资政院以169票赞同,10反对,7票弃权通过了草案。在弼德院的表决同样也以绝对优势获得通过。

在颁行宪法的诏书上,王商小心翼翼地盖上了御宝,宣告《大中华帝国宪法》正式颁布,自维新三年元月初一日开始执行,颁行之后为示郑重,皇帝本人还要亲至太庙宣誓遵守。

宪法草案的通过,使得御案九件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标志着国会第一阶段的工作宣告结束。国会休会一天后,迎来了第二阶段,对政府议案的审议,7件府案中,头一件便是维新三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财政预算作为一个新名词的出现不超过2,而维新三年的这份预算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由于事关全局,上上下下都予以了极大的关注。

当天上午,徐世昌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站在发言席上开始了精神抖擞的阐述:

“按照《预备立宪九年纲要》的要求,内阁借鉴各大强国的经验,制定了帝国维新三年的预算报告,由于情况不熟、经验不足,朝廷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尚未明确等原因,本报告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请诸位议员不吝指正。按照《纲要》规划,本次预算属于试行预算,对维新三年的财政计划具有参照、比较作用,尚不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故在编制时与正式预算编制有一些细微不同,会有探讨、可能、视情况等模糊不确定之处,请各位议员审议时予以注意。

维新三年,根据财政部的岁入折合新发行的帝国元43453万余元,岁出按照口径的不同,41987万43598和46873三个数字……”

听到这里,台下交头接耳,同样的岁入,怎么会有3不同的岁出计划,这是不是太儿戏了点?虽然这是参照预算而非强制预算,但也不能太过随意。台下交头接耳,嗡嗡声开始响起……

第32章 海阔天空第21章 另辟蹊径第37章 狗急跳墙第16章 离乡情怯第92章 善后处理第35章 额外插曲第25章 因势利导第86章 猝然发动第14章 各怀鬼胎第5章 果断决策卷首语第30章 既往不咎第50章 众矢之的第43章 日新月异第100章 新的起点卷首语第30章 圣意难懂第33章 以退为进第70章 饭馆说书第40章 殊途同归第32章 新的方案第35章 额外插曲第66章 以权制权第17章 弦外之音第22章 怒不可遏第57章 推心置腹第95章 制度改良第52章 狗急跳墙第45章 不虚此行第13章 暗藏杀机第38章 不欢而散第42章 五体投地第81章 渐次推行第82章 如履薄冰第22章 怒不可遏第37章 狗急跳墙第38章 动之以情第4章 阴谋诡计第23章 商讨对策第89章 最后摊牌第47章 过于轻敌第37章 争吵不休第10章 进攻方向第71章 利益交换第43章 盐政改革第85章 事有反复第48章 始于海关第36章 大义凛然第97章 深入调整第89章 杀气逼人第74章 创新思路第43章 风云际会第86章 猝然发动第51章 釜底抽薪第26章 应对之策第45章 不虚此行第50章 废两改元第37章 头头是道第64章 痛下决心第46章 幕后操纵第97章 深入调整第53章 帝国国会第18章 精兵强将第13章 英魂不灭第20章 咬牙坚持第6章 暗潮将起第41章 章程既定第32章 不速之客第77章 群情汹汹第54章 惊弓之鸟第45章 不虚此行第19节 棋高一着第23章 商讨对策第73章 明修栈道第50章 众矢之的第36章 自求多福第52章 维新重宝第67章 国防经费第15章 步步进逼第4章 暗度陈仓第51章 积极稳妥第90章 铁的手腕第25章 煽风点火第19章 考题买卖第22章 势在必然第29章 高深莫测第43章 风云际会第72章 校场展示第97章 深入调整第64章 大惊失色第14章 否极泰来第27章 相互妥协第68章 弥留之际第25章 横生枝节第57章 推心置腹第71章 国造机枪第92章 斗争哲学第11章 雷霆万钧第55章 首日议程第39章 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