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一 长期发展规划

招募到了赵云入自己的军中,郭鹏的心情很好,一路带着赵云往军中走,一路便询问他相关的事情。

比如家庭情况,如何来幽州,怎么想到要来加入他的军队之类的消息。

根据赵云所说,他的家庭比较殷实,有八十多亩田地,父母早亡,家中只有他和他哥哥两人,两兄弟相依为命,一起耕田为生,日子倒也过得去。

赵家有祖上从军征战,机缘巧合学了一些枪法刀术,传了下来,所以赵家两兄弟就一起从小习武,他的武艺练的比哥哥好,所以在乡中有更大的名声,加入义军的时候也做过一个小头目。

“那你可识字,可有表字?”

郭鹏见着赵云束起了成年人的发饰,知道他已经加冠成年了。

“云与兄长都是小人,吃饱肚子已经不是容易的事情,哪里还有机会拜师读书识字呢?”

赵云一脸的苦笑:“表字也不是我等小人可以拥有的。”

郭鹏一听这话,想起刘备教关羽和张飞读书认字,并且给他们取表字的事情,便猜测赵云的表字也可能是刘备给取的。

这个年代识字真的是一种特权,现代人想象不到的特权,那个时候对平民出身来说识字真的是想都不要想。

很多著名武将的出身都很低,只是因为在乱世之中风云际会,得到了进身之阶,而后才有机会接触书本和识字,方有表字,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现代教育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可以用钱买,那个年代教育资源是要用命去搏的。

所谓穷文富武,那是科举时代的事情了,科举时代之前,文是特权,是贵族,有钱都买不来。

“我教你识字吧!”

郭鹏转过身子,看向了赵云。

赵云一愣,眨了眨眼睛,然后伸手指了指自己。

“将军是说,要教小人识字?”

“当然啊,你可能不知道,我的亲兵都是识字的,我会选择军中最优秀的壮士进入亲卫营,亲卫营的士兵都可以识字。”

郭鹏笑着拍了拍赵云的肩膀:“你入我亲卫营,当然会教你识字。”

“这……”

赵云的表情有些错乱:“识字这种事情,我等小人……也……也能识字?”

“何必要自轻自贱自称小人呢?”

郭鹏摇了摇头:“你有勇武,武艺上甚至不输于我,但是不识字,终究只是匹夫之勇,十人敌已是极限,若是识了字,读了书,便能成为万人敌,便是将军,是统帅了。”

赵云完全想象不到这样的未来,只为自己可以识字感到无比的震惊和喜悦。

“多谢将军!小人……云一定努力回报将军的厚待!”

赵云现在只觉得自己过来投靠郭鹏是有生以来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了。

“哈哈哈哈,你要说到做到,不能让我失望啊!”

郭鹏笑着带着赵云继续向前走:“对了,你为何要来投军?是从何处打听到的消息?”

“家乡一带都传遍了,都在传扬将军的勇武和公正贤明,将军杀死了鲜卑首领,我等都很尊崇将军,很多同乡之人都说要来投靠将军,云是赶早出发的,之后一定还有其他的同乡要来投靠将军。”

郭鹏点了点头,明白了赵云前来投靠自己的契机。

传扬自己的名声这种事情郭鹏已经轻车熟路了,在家乡就这样办过。

在雒阳更是精修这门技巧,论及这种技巧,宗员就远不如自己了。

自己可以将一场胜仗的威望散播到三州甚至更远的地方,吸引大量壮士来投靠建立军功,说不定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有名气的比如像赵云这样的人前来。

不过要想吸引到豪强地主这一等级往上的真正精英,包括文人谋士这等顶级人才,需要机遇和实力。

机遇就像是遇到了程立这种身份微寒不得志,感念自己的提携之恩而跟随自己的人。

其他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家资的富裕读书人可不是些许名声就能招募来的。

他们瞄准的是中央职位,是执天下牛耳,是主导国策,自己一个区区校尉他们根本看不上眼。

除非天下大乱,否则真正的人才都是往中央往皇帝身边跑,实现自己的天下理想,谁会跟着一个边疆兵头子呢?

郭鹏自己有名望有战功,这才能吸引一些人来,但是更多的人才绝对是往雒阳跑而不是往边疆来。

著名的文人谋士们几乎个个都是出身高门大户,根本不缺进身之阶,看不看得上自己另说,这种时候他们为什么要来边疆趟浑水呢?

汉庭还没有完全失去权威,天下还没有大乱,想招募这些士族子弟到边疆军中效力,基本不可能。

所幸郭鹏是开了诸如『千里眼』这种技能的,可以从身份微寒的人之中发现人才从而提拔到身边,组成自己的初步班底。

势力足够大了之后,到了乱世,才能在占据的根据地周边招募合适的文人谋士。

很多文人谋士也很看重地理因素,占据家乡的军阀才是他们的首要投靠目标,因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家族的利益,远离家乡的则是广撒网的生存战略或者是无奈之举。

郭鹏丝毫不认为现在的自己可以招募到荀彧荀攸这等颍川系的顶级谋臣,有机会结交一二喝喝酒倒还行。

有一个出身不佳的程立相助,郭鹏真的很幸运。

像刘备虽然得到了关羽张飞这等万人敌的猛将,却一直缺乏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规划大师,所以长期居无定所,一直到得到了徐庶和诸葛亮的效力之后,才有了改观。

发展需要一个长期规划,郭鹏就和程立商定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

结合实际发展家兵力量,成为汉帝国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国防力量,利用在雒阳的人际关系,争取长期驻守北方,借助地利发展自己。

郭鹏不会告诉程立再过几年天下就会发生剧变,因为之后所要做的事情,会发生的事情,他自己也不清楚。

这个时期,根据地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朝廷随时都有将自己调往他处的可能。

所以不论以后如何,反正他每到一地的目标绝对不是发展当地,不是让当地政通人和,而是最大限度的压榨当地的经济潜力和战争潜力。

他要做的是想尽一切办法以权谋私,最大限度的巧取豪夺,从中获取好处充实自己的军力,然后拍屁股走人就一点不心疼了。

现在真正可以当作根据地的,是沛国,是谯县,是郭氏庄园。

五百四十 汉中争夺战一千四百八十一 司马懿想到办法了!九十四 郭子凤北上征途一千三百四十二 仲德,我打算退位三 以孝治国大汉朝一千四百 失败的行刺一千三百八十一 郭瑾感到愤怒和不安四百八十四 荀攸来了一千一百五十二 延德六年与建安十三年一千一百三十三 他居然试图刺杀皇帝!一千一百一十三 所以他坚定地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千一百四十 他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了二百三十一 传国玉玺三百六十七 郭鹏征粮五百零二 那一天,郭鹏已经想到了一百二十 汉室于我有何恩义九十八 这一战必须要打赢一千零七十六 郭鹏要御驾亲征二百零七 加入联盟一千三百一十七 赵云负荆请罪一千三百六十七 郭珺的成长很快四十二 杀手一百二十三 结盟难楼八十九 抵达南阳一千四百九十九 拆分民政部九十三 初成班底一千三百四十八 西蜀公国一百六十三 郭某人的名士风范一千三百六十一 太上皇怎么开始对学部指手画脚了?一千一百四十七 尽管如此,他也不会停止继续战斗八百一十八 刘琮北上洛阳一千一百七十三 老张打仗二十年,全靠小心二字一千一百五十七 总觉得哪里不太和谐?五百四十二 刘璋的小心思二百八十三 觉醒的曹仁四百零九 皇帝本无种,兵强马壮者为之四十 明白人与富贵人一百六十五 面见何进五百五十八 吴国战败了九百九十 于是,曹操忙不迭的逃出了勤政殿三百八十一 刘协再被擒二十 求见蔡邕九百三十四 合适的总办人选一千零七 你让我还怎么相信你五百九十五 周瑜的大脑一片空白三百一十三 不把袁绍当作生死大敌一千三百五十二 郭瑾感觉自己的脸都要被抽肿了一百三十九 郭府君九百四十二 纸张取代竹简的历史进程二百七十一 文和乱武一千三百一十一 魏军的军粮一千五百二十三 新年快乐七百二十三 不灭吴国誓不罢休八百六十一 魏帝国第一任益州刺史四百一十三 惶惶不可终日的陆勉七百五十七 我这大汉贼的真实身份也是时候公诸天下了六百九十 称王大作战,开始了三百六十九 他们对袁术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二百八十七 高顺并不打算后退一千三百六十一 太上皇怎么开始对学部指手画脚了?八百九十九 于禁有了一个决断二百五十八 当然他没有得出答案二百四十六 被粉碎的骄傲八 悲惨世界五百七十七 困龙之局八百一十四 从汉到魏的过渡八百零六 荆益内战一千四百五十二 诸葛亮提供的官方服务一千五百三十五 郭鹏无言以对三百零一 郭某人没有情怀五百四十 汉中争夺战九百五十三 乖乖站好有糖吃四 曹嵩是个聪明人七百一十一 诸葛亮开始决定要减肥四百六十三 他们的欲望爆发了一千五百四十三 严厉的郭瑾二百二十六 这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八百五十八 我魏天子素来很看重士兵的性命一千一百六十三 郭某人的三步走一百七十三 灵帝废史立牧一千一百三十五 第一名,马谡四百八十二 荀彧,你可真是奢侈五十三 学生是老师的弟子,不是袁氏门下走狗一千二百六十六 士武觉得十分憋屈三百三十四 难楼请战一千一百零六 郭某人太高兴了一百三十二 朱儁来了三百一十八 繁阳县城的城门轰然洞开六百七十四 成公英的求援二百七十二 奋进的郭鹏与逃难的吕布一千三百四十四 陛下春秋正盛,何故退位?一百六十五 面见何进一千三百一十六 这是他有记忆以来,第一次看到郭鹏在私下里流泪九百五十二 曹休想当英雄九百六十二 仗打完了,他们赚什么四百三十六 寿春百姓盼大汉王师如久旱盼甘霖一千三百三十七 中华之外还有中华,世世代代不绝嗣矣一千一百六十七 咱们两家自此就亲如一家,你看可好?二百一十七 徐荣溃败三百八十 士族的选择绝非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