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一十七 对付内阁也远比对付尚书台要简单

郭鹏规定,内阁首辅为两千石职位,内阁次辅和群辅为一千五百石,内阁阁员则为一千石。

内阁官员的品秩普遍不高,相比于他们的权力来说,甚至可以说很低。

连掌握重权的内阁首辅都还没有九部尚书的两千五百石的品秩高。

作为首脑的首辅掌握很重要的权力,但是级别也就是地方郡守的级别,这是典型的位卑权重,和司隶校尉是一个级别。

内阁成为正式部门的过程,也是尚书台权力不断衰减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之中,内阁成为了皇权的拱卫,很好的为郭鹏夺取尚书台实权建立了渠道。

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内阁对接尚书台部门直接办理,从而绕开尚书令和尚书仆射,间接的架空了尚书令和尚书仆射。

于是内阁群辅制度也渐渐成熟。

哪个辅臣对接哪个尚书台办事部门,专门负责协助皇帝办理哪方面的事务并且跑腿,也都是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渐成为规定章程。

到尚书台彻底名存实亡,内阁也发展成为了正常的权力机关。

首辅曹操纵览全局,还掌握审计之权,次辅则主要负责内阁的日常运作。

群辅则有七人或者八人,亦或者六人,负责和各个办事部门对接办事,并且随时接受皇帝的问询,负责帮助皇帝处理特定的事务,减轻皇帝的负担。

在这一过程之中,在皇权膨胀的过程之中,内阁的权势也在不断的扩张。

内阁首辅是皇帝的亲信官职,随时都能见到皇帝,随时都要准备着被皇帝召见,平常皇帝出巡办事,内阁首辅必然同行。

内阁次辅和群辅也渐渐有跟上的趋势,分别掌握很重要的权力。

虽然这些并不是明文规定的,可是实实在在的权力却掌握在手。

因此,在尚书台彻底名存实亡的当下,内阁的权势变得非常庞大。

中央的地方的奏本直接送给皇帝,但是会有专人为皇帝把奏本分类处理,由皇帝亲自决定,某些事情皇帝亲自处理,某些事情就交给内阁来处理。

和尚书台存在的时候不一样,尚书台是在体制内,可以光明正大的顺顺当当的没有阻碍的分走皇帝的权力。

很多事情就是尚书台决定而不是皇帝决定,这是正式确定的规制。

除非皇帝和尚书台意见相左。

但是,那也是需要皇帝能真正了解那些事情。

有不少事情从发生到结束,皇帝都不知道,都是尚书台处理掉了,是否符合皇帝的心意,那郭某人也不清楚。

所以这让郭某人感到不愉快。

轮到内阁,内阁本身不具备代替皇帝处理政务的资格,是皇帝有要求,内阁照做。

制度上来说,内阁的地位是远远不如尚书台的,内阁首辅的身份地位也是远远不如尚书令的。

只要皇帝不高兴,这个权力可以剥夺。

可是谁要真的因此看低内阁首辅和内阁纯粹是脑子不好。

曹操本人不仅是内阁首辅,还是皇帝亲属,更掌握审计之权,可谓是权势滔天。

别看他的品秩只有两千石,但是两千五百石的九部尚书在曹操面前都要小心的赔笑脸,不敢真的端着品秩很高的架子。

这也是当时曹仁为曹氏感到忧虑的直接原因。

尚书台掌握那么大的权力,一样被皇帝连消带打的夺走了实权,实际上的宰相程昱成了一个花瓶。

现在,尚书台的权势转移到了内阁,内阁首辅被人们看作是实际上的宰相,这难道不是又一次的轮回?

上一次倒霉的是尚书台,这一次万一就是内阁呢?

怀着如此的忧虑,曹仁主动退休,缩减了曹氏家族在魏帝国军政系统内的权势,减少了郭鹏的猜忌,于是才让曹氏在之前的纳税风波中有惊无险的度过。

尽管曹洪是真的很惨,被强行清丈土地,然后强行索要税收,光荣升级为纳税大户,整个人都不好了。

可尽管如此,曹操这个【实际上的宰相】的名头一天不拿掉,一天就很危险。

郭鹏是什么人,能允许相权妨碍到皇权的运行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内阁的正式确立,这个位卑权重的基本原则还是遵循的,曹操的品秩也就两千石,且内阁所有阁员的正式职务都是【皇帝顾问】。

他们就是一群顾问,一群有品级的顾问,而不是什么正式官员。

内阁别看现在根据实际事物划分出了首辅次辅群辅,针对不同的尚书台部门分别对接,实际上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职务,是尚书令和尚书仆射失去实权的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的规则。

而不是真正的正式职务。

没有正式的职务说明,说皇帝让某个辅臣正式对接某个部门,为皇帝分担压力什么的,没有,全是自发形成的变成惯例。

相当于这是一群临时工,在临时办公。

收拾临时工就比收拾正式工要简单的多了。

对付内阁也远比对付尚书台要简单。

给他们品秩是为了拉拢人心,让这群工具人老老实实干活儿,但是不能给他们正式的职权,不能规划他们正式的职务,否则就要出问题。

内阁阁员一旦有了正式职权,就会自动发展为下一个尚书台,真正威胁到皇帝的权势。

到那个时候内阁首辅就是真正的没有宰相名头的宰相了,还是掌握审计之权的宰相,何其要命。

尽管如此,在程昱大展威风的时候,针对内阁的权势逐渐增长这一事实,郭鹏也感觉到了些许的忧虑。

内阁已经是正式部门,在未来运行的过程之中,权势不断增长那是自然而然的,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太明显,自己死了以后就不好说了。

他想到了自己能顺利掌控内阁的局势,能控制内阁里的方方面面,但是后代君主就不一定了。

内阁搞不好能一转攻势反客为主,从而侵夺皇权,就和明朝的内阁一样。

张居正权倾六部,各部尚书俯首称是。

没有尚书令和尚书仆射,皇帝大权独揽,所以事务繁忙,于是必须要有得力助手帮忙分担,否则迟早累死,因此内阁必须存在。

但是如果继续任由内阁担任这个角色,让内阁和九部尚书对接,迟早,内阁还是要成为下一个尚书台。

两三代君王之后,阁老、大学士这些称号还是会诞生,内阁的权势会不断扩大。

虽然一样需要仰仗皇权,但是……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七百六十二 “手忙脚乱”的郭某人七百一十 一个属于郭魏的时代七百二十七 魏延与虎卫重骑一千五百二十二 云州治安战三百八十八 能做出最后决定的,是郭鹏九百八十四 咸咸的稠菜粥(上)一千三百一十二 他们吃的好,对你而言很重要一百六十六 霸道府君郭子凤四十六 颍川郭郎一千一百二十五 威望这种东西不是上位者生来就拥有的九百四十八 天下都一统了,这帮人还没醒呢一百 杀胡虏一千三百二十九 比士族更加庞大、也更加难以对抗的对手一千二百七十二 士燮的反应出乎预料一百二十 汉室于我有何恩义四百六十二 田丰是个有前途的人一千五百零八 蔡邕苍老的背影显得格外的凄凉一千一百二十三 吕凯的权衡四百七十 你们当真是同一个父亲的儿子吗?三十八 郭鹏诣阙上书一千零六十二 司马懿知道答案一千二百八十一 顾雍是真的为郭鹏感到可惜六十 爆发一千零七十七 这真的不是一道送命题吗?八百三十四 嘴炮之王一千二百 皇帝陛下,真的做好了准备吗?七百六十六 要用史书来秀恩爱一千一百四十七 尽管如此,他也不会停止继续战斗一千二百一十六 独夫之心一千三百二十六 好好先生郭嘉从此大概就不在了吧三百三十一 袁绍咬牙切齿的痛恨郭鹏八十五 平定河北一千四百五十四 治大国,是需要死人的啊一千零九十五 誓师北伐七百一十八 奉孝!你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二百零八 酸枣盟誓一千二百一十七 对付内阁也远比对付尚书台要简单一千五百一十七 曹兰对郭鹏产生了巨大的误会二百三十六 大军归来一千一百六十二 魏军剑指西域二百三十九 颍川荀彧文若,拜见将军七百二十一 郭魏政权已经赢了四百九十四 讨伐鲜卑人是上策五百七十九 北方屯田农场流VS南方河道水系机动流六百一十七 郭子凤的军队杀到汉中来了?九百四十四 重返西域战略(上)二百八十 郭鹏想麻烦吕布做一次拆迁办主任六十三 新官上任四百九十四 讨伐鲜卑人是上策六百七十 他们觉得郭鹏累了八百八十三 太史慈登陆朝鲜半岛四百四十 我已经快要是个人了九十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三百七十四 李郭之乱拉开了帷幕一千一百七十六 国际已经没了一千五百四十四 郭瑾的货币改革六百二十五 郭鹏抵达汉中五百九十 砸到他们魂飞魄散!一千四百六十六 不一样的凉州一千二百八十二 张辽在朝廷里没有朋友一百零二 逐渐膨胀的野心和欲望九百六十五 只有大国才配和大国玩游戏一千五百二十五 这个责任就由我来担起二百二十六 这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四百八十七 我什么地方得罪了郭鹏?一千二百九十二 罗马贵族和魏帝国的双赢七百七十七 刘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大玩家一千一百七十二 贵霜内乱七百一十八 奉孝!你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六百五十七 诸葛孔明跑得快一百七十 我也想要这样一心一意的舔狗啊!三百一十二 万事离不开数学一百一十 来做我的亲卫吧一千一百四十二 忘的真快啊一千一百三十二 他知道他对魏帝国有绝对控股权一千五百四十二 一眼望穿三百年四百三十一 他必然死于袁术之手一百三十二 朱儁来了一千一百七十六 你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一千三百二十二 爬得越高,摔得越惨一千零二十六 白虎观会议一千三百四十五 下一个轮回的开始七百六十八 郭鹏的秘密工场一千二百八十七 为孔夫子的理想立下天大的功劳一百八十一 何进之死一千零五十九 诸葛亮心里有些刺痛九百四十九 曹仁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一百五十一 悲壮的糜氏二百八十一 开辟出名为考试的通天之路八百四十一 天火焚城一千零五十一 阿塔靡之死二百七十二 奋进的郭鹏与逃难的吕布七百二十六 骑兵革命七百九十三 刘表的愤怒一千二百四十六 郭鹏也有不开心的事情一千四百五十五 毛玠兵行险招一千一百二十 得到了郭鹏的许可,难楼就更加开心了八 悲惨世界九百六十一 父亲深谋远虑三百一十四 袁绍,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