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州仇回到曲阜,说到郈城城墙降低了三尺,季孙斯也命令人把费城的城墙降低了。
孟孙无忌也想降低成城的城墙,成城的敛阳因为他在成城经营多年,不愿意。舍不得自毁城墙,就向“闻人”少正卯请教,想要能够保留原样。
少正卯说:“郈城、费城都是因为反叛才拆毁城墙,降低高度,现在成城好端端的,如果也拆毁,那跟叛臣还有什么区别?你就说:‘成城地处鲁国北边边界,如果降低城墙,齐国来伐,怎么防御?'你就这么说,最大只是抗拒命令而已,称不上反叛!”
敛阳就对对孟孙无忌派来的人说:“我虽然是叔孙家守城,也在为鲁国守国,此处地处边界,假如齐兵突然进犯,我没有防御的屏障,军民受损,我可担当不起,我宁可舍掉自己的性命,也不敢动城上的一砖一土。”
孟孙无忌把敛阳的话给孔子说了,孔子笑笑说曰:“敛阳不会编出这种推辞,一定是‘闻人'教给他的。”
季孙斯敬佩孔子的能力,自知自己的能力比不上孔子了万分之一,什么事都向孔子虚心请教,后来,奏明鲁定公,让孔子行使自己相国的职权。
可是,在执政的过程中,孔子发现自己的建议、说法传达下去以后,都被曲解、改变了,得不到顺利执行。
经过调查,原来都是“闻人”少正卯捣的鬼,为了迎合一部分权贵,故意歪曲原意,混淆视听。
孔子密奏鲁定公说:“鲁国之所以不能振兴,原因是忠奸不分,赏罚不明,如果想保护嘉苗,必须除掉莠草。希望主公不要没有原则的宽容奸人,为了鲁国的昌盛发达,请主公请出太庙中斧钺,陈列在大殿两旁,明正法典,不徇私情。”
斧钺是古时候专门用于处罚罪人的刑具。
现在,只要孔子的建议,鲁定公百依百顺。
第二天上朝,斧钺已经陈列在大殿两旁显眼位置,一些大臣看到后没有什么感觉,一些官员看到后心里犯嘀咕,心里说今后说话做事要小心了。
鲁定公让大家议论成城到底该不该降低城墙,最后由孔子裁决。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应该降低,有的说不应该,谁有谁的理由。
犯嘀咕的人中间就有“闻人”少正卯,现在,他为了迎合孔子,提出了六条应该降低的理由。
第一、可以显出君主的高贵,国都与大臣的封地必须要有分别;第二、恢复各城的原貌,都城必须是全国的中心;第三、抑制私人势力的扩张;第四、使跋扈的家臣无所凭借;第五、平衡三家的心理,两家已经降低了,只有一家不降低,不公平;第六、让邻国知道鲁国兴利除弊,更能带到敬重。
少正卯说完,扭脸很得意地扫视了一圈在位的群臣。
他说完,孔子上奏说:“成城是孤城一座,能有什么作为?况且公敛阳忠于主公,岂与那些飞扬跋扈的家臣相比。正卯巧言乱政,离间君臣,依照法律应该斩首。”
此话一出,大家都是一惊,少正卯更是吓得一哆嗦,他心里最明白,自己说了多少扭曲事实的话,影响了多少政令的执行。
好多大臣为少正卯说情:“正卯是鲁国有名望、有才能的人,虽说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可是罪不该死。”
等大臣们都说得差不多了,孔子说:“正卯花言巧语,善于狡辩,行为阴险两面三刀,徒有虚名,蛊惑人心,不杀他无法端正朝纲,治理国政,我身为司寇,必须严正法典。”
命令殿下的甲士立即执行,有两位身材高大的甲士架起少正卯,到了殿外一刀砍了。
自少正被斩以后,孔子的治国方略才得以正式实施,孔子的才能才得以充分展示,鲁定公和三家都虚心地听取他的意见。
孔子重新建立起鲁国法纪,教化人们仁义廉耻,鲁国各项事务井然有序,国家欣欣向荣,三月之后,鲁国的风气焕然一新。市场上卖东西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走路分别左右,互不干扰;老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方来客到了鲁国,吃住不愁,宾至如归。
自从夹谷山齐、鲁两国国君相会以后不久,晏婴因病去世。齐景公很伤心,齐国大臣相比晏婴都差了一大截,没有人能够接替晏婴的职位,齐景公忧心忡忡之时,听说鲁国大治,惊恐的说道:“鲁国用孔子执政,必有争霸的野心,争霸必定要争地,齐国与鲁国为邻,只怕是马上要大祸临头了,怎么办?”
大夫黎弥上奏:“主公担心鲁国重用孔子,为什么不想办法阻止他呢?”
齐景公说:“你有办法吗?”
黎弥说:“微臣听说国泰民安,生活安逸以后,容易产生骄奢淫逸。主公何不挑选一下能歌善舞的美女,送给鲁国国君,他如果接受了,必然懒得理睬朝政,疏远孔子,孔子被疏远了,对君王没有了信心,自然会离开鲁国,这样主公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