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再说周桓王自从听说郑庄公假传自己的命令讨伐宋国,心中大怒。便让虢公林父独秉朝政,不用郑伯。郑庄公闻知此信,心中自然怨恨桓王,一连五年不去周国觐见。
这一日,桓王叫着郑庄公的名子说道:“郑寐生对我太没有礼貌了!若不讨伐,别的诸侯也会效仿,朕当亲帅六军,声讨他的罪名。” 估计周桓王也没什么事儿,心里只有郑庄公放不下。
虢公林父上前劝阻:“郑国世袭卿士多年,今日夺取他的权力,所以他才不来朝贡。大王下诏令各国征讨就可以了,不必亲自去。”
周桓王气的脸色都变了,说道:“寐生欺骗朕,不是一次了。朕与寐生誓不两立!”就召集蔡、卫、陈三国,一同兴师伐郑。
郑庄公听说周恒王帅兵来伐,赶快把大臣召集来商议对策,王师来伐,可不是小事,众大臣们都低着头不说话。
沉默了一会,祭足说话了:“天子亲自领兵来,责备我国不去朝拜,这属于名正言顺,应该派遣使者向天子谢罪啊!”
庄公一听,着急了,生气的说:“周王夺了我的权、罢了我的官,现在又带兵讨伐我,可惜我三代勤王,勤勤恳恳,看来以前的功劳都要付之东流,被他罢官也就算了,这次必须要挫其锐气,不能再委曲求全了。”
高渠弥说:“陈国与咱们郑国素来和睦,他们发兵助王是奉命而来,不得已。蔡国和卫国与我们有仇,必然全力相助。天子这次震怒而来,其锋不可当,所以咱们应该坚壁驻守,等他们疲惫了,或战或请和,再做考虑。”
大夫公子元接着高渠弥的说:“周王是君,咱们是臣,以臣战君,名不正言不顺,要打就应该速战速决,否则,其他诸侯国在议论中会帮助周王攻击我们。我们能力有限,有一个计策,不知道行不行?”
郑庄公忙问:“有什么计策?快快说来”
子元说:“周王军队分为三个集团军,中军是他的部队,左右二军分别是陈国、蔡国和卫国的部队,陈国有内乱,政令不通,军队战斗力差,先用主力攻击陈国部队,陈败则士气衰,败军会把其阵型冲乱,我们乘势再攻击蔡国和卫国部队,蔡卫知道陈国兵败,也就没有了斗志,容易击败,周王中军就成立孤军,再去打他的中军,我们定然能够取得胜利了。”
庄公来了精神,说:“爱卿对敌人了如指掌,此仗必胜!”然后调兵遣将。
周桓王听说郑伯不但不来请罪,还出师抵抗,怒不可言,亲自出战,准备了一些谴责郑庄公的话,当面讲给他。
郑庄公可能已经料到周王找他说话,虽然列队,并不出阵。
周桓王让大将挑战,郑国军阵也没有人应答。
快到中午的时候了,庄公感觉对方将士已经懈怠了,将令旗一挥,战鼓齐鸣,鼓声如雷,各各奋勇当先,直接杀入陈国军中,陈兵原本就没有斗志,一触即溃。
正如子元所说,王军大败,乱军之中郑军大将祝聃远远的看到周桓王,张手就是一箭,正中左肩。周围军士为保护桓王,不敢恋战,且战且退而走。郑庄公见好即收,不敢穷追猛打,早早鸣金收兵而回。
事后,郑庄公象征性的给周恒王送了些犒劳军士的物品,表示认错,说自己实在没办法,完全是正当防卫,给恒王一个下台阶。
恒王呢?打又打不过,管又不服管,传檄四方诸侯一起攻郑吧!又怕各路诸侯不听自己号令,白白的宣扬一遍自己吃了败仗,思来想去,最后只得忍气吞声。
怪谁?谁让自己能力有限呢!
郑庄公大败周王,给公子元记了大功,把一座城封赏给了他,城中人民、赋税全归公子元所有,各个将领都有封赏;只有祝聃的战功不记。
祝聃专门去找庄公。庄公说:“迎战周王已经是以小犯上、大逆不道的罪过了,箭射周王的肩膀再给你记功封赏,人们将更加议论我了。”
祝聃没有得到奖赏,愤愤不平,终日郁郁寡欢,没多久背上长了个大毒疮,无法治愈一命呜呼了,庄公私下给他家一些财物,命人厚葬。
想不开确实对健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