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寅、士吉射了解到赵鞅的手下购置盔甲兵器,训练武士,两人商议后得出结论:“董安于训练武士,就是要加害我们,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
于是两家共同起兵,把赵鞅家给围了,亏得董安于有准备,带领武士杀开一条血路,保护赵鞅逃到晋阳城,建垒自守,
赵鞅被攻击后,荀跞对韩不信、魏曼多说:“赵家是晋国六卿之首,荀寅与士吉射没有国君命令擅自驱逐大臣,为所欲为,难道晋国由他们说了算吗?”
韩不信说:“晋国早有约定,那一家先挑起祸端,其他家族就可以把他除掉!”
就这样,三人一同向晋定公请命,晋定公现在已经没有实权,三家联合找他,不敢不答应,这三家各率家兵,依照晋定公命令,讨伐荀寅、士吉射二家。
寅、吉两家拼力死战,不能取胜,士吉射想要劫拿晋定公,让晋定公下令要挟三家放弃进攻,他刚带一拨人往后宫的方向跑,就被韩不信发现了,韩不信就在大街里高呼:“范氏、中行氏谋反,要去抢劫国君!”
Www ✿тTk án ✿c o 都城的人听到这话,有兵器的拿兵器,没有兵器地拿着的叉子、木棍、菜刀全上,来救定公,三家借着老百姓的力量,杀败荀寅、士吉射两家。荀寅、士吉射逃出都城奔往朝歌。
解决掉荀寅、士吉射,韩不信禀报晋定公说:“范氏、中行氏首先挑起祸端,已经被赶出都城,赵氏累世对晋国有大功,应该恢复他的职位。”
晋定公没有不同意的理由和实力,就把赵鞅从晋阳召来,恢复他原来的爵禄。
梁婴父惦记着荀寅的职位,让荀跞请赵鞅向晋定公推荐,赵鞅问自己是谋臣董安于是否合适,董安于说:“晋国之所以常常发生内乱,就是因为多家掌权,相互猜疑攻击,如果再立一个梁婴父,就相当于又多了一个荀寅!”
赵鞅听后,就没有向晋定公推荐梁婴父。
梁婴父左等右等没有音信,一打听,原来是董安于坏了自己的事。对荀跞说:“韩氏、魏氏与赵氏联盟,我们智氏就孤立了,赵家所依靠的是他的谋臣董安于,为什么不除掉他?”
荀跞问:“你说得对,可是用什么办法除董安于啊?”
梁婴父说:“董安于私藏兵器、盔甲,偷偷地训练武士,所以才激怒范氏、中行氏两家,首先挑起祸端的,应该是赵家的董安于。”
荀跞根据梁婴父所说去责备赵鞅,赵鞅心里明白,确实是自己的错,晋国的政策不能从自己这里打破,当初一直劝董安于不要准备,董安于没有听,可是,如果董安于听了自己的,不做准备,自己很可能已被荀寅、士吉射杀掉了,赵鞅很为难。
董安于看到主人闷闷不乐,猜到原因,对赵鞅说:“臣早已预料到必死,原来我也说过,如果能换取赵家的稳固,臣死不足惜。”
当晚,董安于上吊自杀,赵鞅把董安于的尸体摆放在大街上,派人告诉荀跞:“董安于已经认罪伏法!”
荀跞觉得是自己逼死的董安于,主动吊唁董安于,然后与赵鞅结盟,发誓各不相害。
赵鞅安葬完董安于,偷偷地把他的牌位安置在赵家家庙中,让后世子孙不忘祭奠,用来报答他解救赵家的恩德。
荀寅、士吉射被打出都城以后,占据了柏人城(现河北邢台隆尧县境内),时间一长,诸侯各国对晋国有意见的,都来资助他们,齐、鲁、郑、卫又是送兵又是送粮食。赵鞅领兵攻打了几次,没有成功。
直至周敬王三十年,赵鞅联合韩、魏、智三家,攻下柏人城,荀寅手下猛将豫让被荀跞儿子荀甲带领众军兵活捉,荀甲因为知道豫让英勇,请求父亲留豫让不杀,豫让投靠荀甲,成了智氏的家臣。
荀寅、士吉射逃奔齐国。
可怜荀林父一代名将,第五代传到荀寅这里,士蔿[wěi]第七代传到吉射这里,他们的祖先都是晋国股肱之臣,中流砥柱,为晋国的崛起称霸,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立下汗马功劳,可惜因为子孙贪婪蛮横,被赶出晋国,两大家族泯灭消亡,晋六卿从此只有赵、韩、魏、智四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