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位高人!他就是李庆远!
秦始皇终生都在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却死于寻找不老药的路途中,天底下真的有长生不老药吗?答案是否定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了死亡的命运。不过长寿的人不在少数,中国最长寿的人李庆远就活到了256岁,经历清王朝的灭亡,也经历了改朝换代。据说李庆远对中医中药颇有研究,懂得养生之道,所以才能活到两百多岁。
中国最长寿的人莫过于李庆远,李庆远原籍云南省,又名李青云,90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在他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一生娶过24任妻子,膝下子孙满堂。
1933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都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长寿秘诀
在李庆远250岁那年,他的同乡、四川省开县籍的刘成勋先生专程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李庆远兴致勃勃,引经据典,对养生术作了长篇宏论,既谈个人的养生实践,又论古今养生有道与无道的经验与教训,被刘成勋先生详细记录下来,整理成为《自述》一文,留存后世,至今仍为养生名著。
李庆远在他的自述中说他十分欣赏老子之言:“毋劳汝形,毋摇汝精,毋使汝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他说,此中妙旨,往往被不善养生之庸人所忽视。
他根据古人的养生理论,特别强调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
所谓慈,即仁慈、慈爱,也就是心地善良,不害物不损人,一片慈祥之心。这种慈祥、仁爱的快乐心情,足以抵御各种灾害,自然就可以使人健康长寿,养其天年。
所谓俭,即节省或节制之意。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防止产生事非;俭于交游则可择友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可免除烦恼和困扰。凡事省得一分,则受一分之益。
所谓和,即和悦之意。君臣和则国家兴,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妻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此为至祥之道也。
所谓静,就是清静、冷静、安泰之意。也就是说身不过劳,心不轻动。神伤甚于体伤,“神之不守,体之不康。”
李庆远认为:人的寿命有长有短,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元气,又称原气,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滋生。他形象地把爱护与不爱护元气,比作蜡烛存放的位置。若是把点燃的蜡烛置于罩笼内,则燃烧的时间长;若置风雨中,则时间必短或即熄灭。养生之道,亦是如此。
李庆远在讲到自己的起居饮食时说:“食不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余生二百多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亦不作过久之酣眠。”
关于生活习惯方面,李庆远告诫人们:“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坐如龟,行如雀,睡如狗。”他始终认为保持一个平静安宁的心态是长寿所必须的。他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和少量的葡萄酒为主。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长期素食,二心静、开朗,三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他还讲到生活细节的注意事项。提出,凡细小之事,人们往往容易急躁,如此必然伤身。他告诫人们: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身,损伤之极,即可亡身。所以,按着先人的养生术,行不疾行,目不久视,耳不极听,坐不至疲,卧不至极;要先寒而衣,先热而解,要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要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此乃长寿之道也。
长寿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用灵丹妙药,以求长生。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百岁以上的老人有一种共同的基因突变,科学家表示这一发现有助于找到减缓人类老化的方法。
长寿就是指寿命长。人可以无穷进阶,人的可塑性、和可改造性很强。
人活多大年龄为长寿?据古籍记载,人的自然寿命(天年)当在百岁以上。明·张介宾《类经·卷一·摄生类一》注:“百岁者,天年之概。”俗语有“百年以后”,即指死亡。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有趣的寿称鲜为人知。喜寿:七十七岁,因“喜”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称。米寿:八十八岁,因“米”字拆开来刚好是数字“八十八”故称。白寿:九十九岁,因“白”字乃“百”字缺“一”,故称。茶寿:一百零八岁,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称。
中医经典著作《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期德全不危也。”《灵枢·天年》云:“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尚书·洪范》篇云:“五福:一曰寿。”汉·孔安国《传》云:“百二十年。”唐·孔颖达等《正义》云:“人之大期,百年为限。世有长寿云‘百二十年’者,故《传》以最长者言之,未必有正文也。”又,古人将寿命的长短分为上、中、下三等,但具体年龄说法不一。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云:“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唐·孔颖达等《正义》云:“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养生经》云:“黄帝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庄子·盗跖》云:“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太平经·解承负诀》云:“凡人有三寿,应三气,太阳、太阴、中和之命也。上寿一百二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云:“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
看来,将60岁作为长寿的年龄,下限太低,绝大多数不一定认同。而过百岁者虽有之,但终属少见。80岁作为长寿的最低年龄,多能认同与接受。
古人云:人活七十古来稀,只不过是因为古代老百姓生活较苦,天灾人祸较多,不可抗拒的事情太多,导致大多数人们都活不到应有的寿命而已!
当然像粱老这样的习武之人,体格强壮,如果不意外受伤的话,长命百岁应该不是问题,也亏我上次被他忽悠的活不过七十岁的话居然相信了!
现在既然李卫大哥提到了梁老,我也是精神一振。
实话说,我们虽然正在开怀畅饮,却并不是多么的融洽,如鱼得水。
毕竟李卫和孟超是兵,泰哥是匪,尽管大家都是热血汉子,却总是感觉有些格格不入。
尤其是孟超和泰哥是第一次见面,说实话孟超本性并不坏,但是毕竟性格有些高傲。
李卫和泰哥加上我我们三个人毕竟经历过许多事,在面对蛮横无理的小日本武士时同仇敌忾,惺惺相惜,尽管两个人都话语不多,却是相得益彰。
而且我们无心之下大谈如何设计埋伏,把极为强悍的大赖打跑,甚至逼得他动用了生死印,重伤而去,滔滔不绝之下,才发现泰哥沉默不语,只是闷闷喝酒。
我尽量转移话题,却已经改变不了局势,大家已经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趋势了……
既然李卫提到了梁老,他本来就和泰哥关系密切,泰哥对他极为尊重,他和李卫又是极熟,如果他能前来,必然会让这场酒变成欢快的气氛,不会是现在几个人大眼瞪小眼,干喝猛灌得局面。
于是我就坡下驴,哈哈大笑道:“既然李大哥这么安排了,恭敬不如从命,那我就问一下粱老是否有空,如果他有空前来,正好孟大哥也可以认识一下!”
孟超酒量比起我们几个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时候已经有些脸红脖子粗了,悄悄伸头问了李卫一句什么。
李卫也是哈哈大笑,他最是不喜欢窃窃私语的行径,直截了当的说道:“老孟你放心,这绝对是个好相处的人物!”
我趁着他们说话的功夫拨打了电话,没想到接通后电话那头没有声音……
咦?真奇怪?粱老的电话也是从来不关机的,难道他也遇到了情况?
莫非是大赖通过情报知道了我们的关系,暗算了粱老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