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杨太夫人

吕家住在侯府已经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虽然张氏不喜,可太夫人却很高兴。

赵氏自父亲,相公去世,家里生意失败后,过得日子很苦,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务农,绣花卖钱,摆地摊,甚至于给馆子洗碗都做过,所以看起来拘谨老实,说话却很有意思的,因为见识过的事情多么。

太夫人便常与她闲聊,这表姑,表侄女的感情却是越来越好了,而吕芸与吕合都是自尊心比较强的孩子,并不给府里添麻烦,也算相安无事。

这日陈宁玉去太夫人那儿,又见赵氏在,便叫了一声表姑姑。

赵氏忙站起来:“可是有事要说呢,我这就走了。”

太夫人笑道:“别忙活,都是家里人,有什么好避开的?”

陈宁玉也道:“不过是来向祖母求几个人。”

赵氏便又坐下来。

太夫人叫陈宁玉坐一张榻上:“我这几日也想过了,刚列了单子,都是能干的人,给你用最合适不过。”

她让胡妈妈把单子拿来。

陈宁玉也没看:“祖母挑的,总是最好的,我是瞧着隔的时间久了,没个管事的,下面的会闹腾,这才来问祖母。”

太夫人笑道:“罢了,你一向信我,我还能不给你挑好的?不过你自己总要花些心思,我老婆子能有多少年好活,将来你还得靠自己。”

太夫人乐观豁达,谈到自己的寿年也从不避忌。

陈宁玉鼻子发酸,忙道:“祖母能活一百岁的!”

太夫人哈哈笑起来,拢一拢她的肩膀:“傻孩子,谁人不死呢?不过我儿孙孝顺,有出息,这辈子也无遗憾了。”

陈宁玉把头拱在她怀里轻声道:“祖母虽不惧死,可我听着,却是害怕的。”

在这世间,她最爱三个人,一个是太夫人,一个是父亲,还有一个便是长公主。

想她生活无忧无虑,托得便是他们的福,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她自觉也与他们有了真正的血缘亲情,她已经变成了陈宁玉,虽然曾经的她,并不是。

太夫人伸手抚摸她的秀发,慈爱的道:“好了,宁玉,我近日听王御医叮嘱,这不都不太占荤了么,就是为活久一点,傻孩子,祖母又哪里真的舍得你们呢?”

陈宁玉这才笑了。

赵氏称赞道:“四姑娘真个有孝心。”

“你两个孩子也有孝心。”太夫人笑道,“合儿念书很刻苦,他多年不碰了,比起别人,还是辛苦很多的,听礼儿说,总是去请教夫子呢。”

赵氏眉开眼笑:“合儿是有福,才能继续念书哩。”

太夫人道:“又说些客气话。”她看向陈宁玉,“这单子上的人你还是认一认,有不懂的,胡妈妈会告诉你。”

陈宁玉应了声好。

她看单子时,赵氏好奇的问太夫人:“原来四姑娘还有铺子,良田呢?”

“是她外祖家留下来的。”

赵氏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还是了解的,轻轻叹了一声。

太夫人又教了一些陈宁玉管家的经验,其实总结起来,也就是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过太夫人经验多,不是光会讲一讲大道理的,她能说得真实例子数之不尽,陈宁玉听了很受用。

赵氏回去后,吕芸正在练字。

“哎哟,你不歇歇呢,这天儿还热着,写什么字?”赵氏心疼女儿,忙拿了一把扇子给她扇风,“如今日子好过了……”

吕芸头也不抬,打断她道:“娘还指望一直住在这儿呢?”

赵氏一怔:“怎么就不能住呢,太夫人多好的人。”

吕芸笑了笑,没说话。

赵氏奇怪,又四处看一看,问道:“太夫人不是派了两个丫环来伺候你的?她们人呢,去哪儿了?”

“可不敢劳烦她们。”吕芸淡淡道,“我自己能做的,还是自己做了。”

虽然她一早料到寄人篱下必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可为了弟弟,他们吕家唯一的希望,也只能如此,事实上,这提议也是她同赵氏说的。

赵氏叹口气:“他们毕竟是侯府,咱们住在这儿,是该有自知之明。”

吕芸没接话,提起笔又写了一个字。

“我今儿才知道原来四姑娘的嫁妆竟那么丰厚呢,她外祖家没什么人,全留给她了,难怪她穿的用的那么好,一点不比二姑娘差。”赵氏少时也是富裕人家长大的,这点还看得出来。

吕芸听到这个,忽然就写不下去了。

好好的谈嫁妆,倒不知她嫁人时又如何呢?没有这些,只怕去到婆家也会被轻视的。

她微微叹了口气。

“只望弟弟有出息,考上个进士也好。”

她没头没脑来了一句,赵氏虽然奇怪,但也笑道:“合儿肯定不会让咱们失望的,他现在与二少爷同进同出,别人也都不小瞧他。”

“娘怎么老说他们家人呢?”吕芸皱眉。

“住在一起,岂能不说到?你也说侯府好呢,还说记得上一次来,太夫人他们都很和善,怎么现在还不准我提了?”

吕芸有些烦躁,挥挥手:“罢了,娘爱说什么说什么,咱们三人只不过暂时住这儿罢了。”

赵氏笑道:“那也要等合儿将来有个官职呢,咱们才好搬出去同他住。”

吕芸不知道还能同赵氏说什么,索性不说了。

赵氏道:“我出去把衣服洗了,你写一会儿也歇着罢。”

吕芸勉强应了一声。

等到赵氏走了,她抬起头看着赵氏的背影,想起之前那些日子,心里又酸又苦,心想他们原也是有钱人家,可惜天意弄人,竟落得如此地步!

谁又说好人有好报呢?她的祖父,父亲,母亲,无一不是好人呢。

她低下头,慢慢的划下了一笔。

陈宁玉这日睡了个午觉起来,只见丹秋摘了院子里新开的丁香,金雀,插在一个黑釉剔花胆瓶里,这花紫的紫,金黄的金黄,当真是热闹。

不过却毫无美感。

陈宁玉看着就笑起来,这丹秋呀,与她一般,对插花是无甚天赋的,不过管它呢,有些芳香有些美就好,不过是点缀。

谷秋给她端来水漱口。

陈宁玉用完午饭便去做鞋子,她平日里闲得很,但这种日子也过惯了,绣绣花,看看书,一天就这么过去。

谁料今儿府里来了客人,乃是与侯府常来往的武定侯府的杨太夫人。

这杨太夫人,虽然年纪比太夫人大,可却喜欢出门,前几日才去了一趟金陵,住了有个把月,这会儿回来过中秋,路过便拐进来了。

太夫人笑道:“你也是不服老,还到处跑呢,我这身子骨是不行了。”

杨太夫人揶揄:“窝在家里打叶子牌,一坐半日,我反倒坐着,腰酸背痛哩!”

太夫人哈哈大笑:“你嘴巴总是不饶人,我可说不过你!”

二人在年少时虽非闺中密友,却因彼此的相公而熟识,才觉兴趣颇为相投,又自两人成寡妇后,未免同病相怜,感情比起先还好了一些。

杨太夫人这会儿酸溜溜道:“你家宁安要嫁人了罢?”

太夫人翻她一个白眼:“可还没有定下呢。”

“还瞒我呢,我儿媳写信告知我的,说起来,她今年的节礼可送来了?”

“自然送来了。”太夫人笑笑,也不再否认,两家确实是有这个意思,如无意外的话,过了中秋就得定了,更何况,杨太夫人只在这里讲讲,她是有分寸的人,在外头绝不会胡说。

杨太夫人叹口气:“可惜了宁安,我多喜欢她啊!”

太夫人知道她什么意思,打趣道:“我这还好几个孙女儿呢。”

杨太夫人笑起来:“快叫她们出来让我瞧瞧。”

胡妈妈立时就吩咐丫环们去请了。

陈宁玉听说杨太夫人来了,很是高兴,她对杨太夫人的评价是,不愧为太夫人的闺蜜,二人性格一般的大气豁达,叫人喜欢。

她换了身衣服就去了。

杨太夫人见到几位姑娘进来,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连连点头:“你们长那么美,得谢谢你们祖母那,想当初,我这老妹妹便是京都第一大美人儿。”

太夫人差点一口茶喷出来。

姑娘们都笑了。

杨太夫人是个很喜欢开玩笑的人。

太夫人拿她没法子,说道:“你才从金陵回来,定是带了好东西罢。”

杨太夫人哈哈笑道:“不就是想见者分一份么,我还真不怕,来,把云锦都抬上来,姑娘们来自己挑,喜欢的就拿走,我这回买了好些,要说这锦缎,还是金陵的好呢。”

姑娘们都笑着上去了。

太夫人啧啧两声:“可有我的?”

“那还用说,早备着了。”杨太夫人叫人拿来。

太夫人很高兴,摸了摸道:“这颜色真是好看,正巧天凉了,做个袄子穿。”

张氏姜氏很快也来了。

杨太夫人也叫她们去选。

张氏笑道:“每回您老来,都破费。”

杨太夫人道:“你婆婆就爱看我破费呢,这不刚才问我有什么好东西,我就只得把云锦拿来,你说说,这爱打叶子牌的就是不一样啊。”

太夫人听了,笑着捶杨太夫人。

姑娘们选好云锦都来道谢。

杨太夫人临走时道:“我现回京了,改日请你们来府上玩。”

太夫人自然愿意。

杨太夫人走后,张氏笑道:“杨太夫人就跟个顽童一样的。”

“可不是,所以谁都爱跟她在一块儿。”太夫人道,“她这性子,十分招人喜欢,这不就嫁了当年咱们京都第一的俊郎君么。”

说的是老武定侯杨时任,二人也是一段佳话,当初夫妻情深意重,可惜杨时任去得早,也亏得杨太夫人个性阳光乐观,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若换个人,也不知怎么样呢。

姜氏一直在听,此时好奇问道:“说起来,她那孙儿武定侯好几年不曾回京了罢?”

“是啊。”太夫人感慨,“在边疆也过得苦,就为这孙儿,她一把年纪还担惊受怕,哎,谁叫他们杨家世代镇守西北呢,那北军就是他们祖上训练出来的,也只有杨家的人才能指挥得了。”

陈宁柔听着,凑到陈宁玉耳边道:“你还记得那杨公子么?”

陈宁玉一头雾水。

陈宁柔嘻嘻笑道:“那会儿他来咱们家,我记得你拿扇子朝他脸上甩呢,只因他说你美,要娶你做娘子。”

陈宁玉嘴角抽了一下,她没印象,所以这事儿绝不是她做的。

陈宁柔见她不承认,拉来陈宁安:“二姐,你记不记得?后来杨公子说是开玩笑,被杨太夫人狠狠骂了一顿,杨公子还说是学杨太夫人呢,杨太夫人不就喜欢拿别人打趣。”

陈宁安抿嘴一笑,看着陈宁玉:“四妹那会儿是挺泼辣的。”

陈宁玉讪讪笑了笑。

不过她觉得原主做得不错,对这种开口就胡说的公子哥儿,是该打脸。

眼瞅着中秋就要到了,这等节日,各家各户,关系有些亲的,都会送些月饼果品已示感情,故而张氏最是忙碌,一家一户都不得疏漏的,太夫人提醒道:“给长公主那儿也送一份。”

这些年,虽然长公主与他们断交,可太夫人却从不曾忘记她,每年但凡过节,都要去送节礼的。

张氏叹了口气,想劝太夫人,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得答应一声。

可谁料在今日,傅朝清却来了。

太夫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说谁?朝清?”

胡妈妈笑道:“是,是长公主的二公子,他亲自来送月饼了。”

“快请。”太夫人大喜。

傅朝清进来行了晚辈礼。

眼见往年还是孩子的,如今已经长成了一个俊哥儿,太夫人眼睛微微发红,她那时候,是多喜欢这个少年呢,也为他惋惜了多少!

强烈推荐:

第35章 来看看你第50章 漂亮丫环第8章 误会来了第1章 永春侯府第72章 威胁第66章 退婚第54章 请教第64章 作死第5章 妯娌第10章 小生辰第36章 拖延之计第55章 死敌第54章 请教第10章 小生辰第2章 惠英长公主府第1章 永春侯府第57章 农庄第51章 恭贺第25章 相 配第41章 她要嫁人了第14章 醉芙蓉第6章 姐妹第5章 妯娌第62章 有喜第53章 辱人者必自辱第17章 少年的理想第4章 陈年往事第22章 公主见公主第28章 得罪第36章 拖延之计第72章 威胁第8章 误会来了第10章 小生辰第67章 回京第24章 礼物第22章 公主见公主第26章 意料之外第1章 永春侯府第33章 两全其美第14章 醉芙蓉第18章 劝服第58章 一窝端第35章 来看看你第60章 许诺第23章 淑妃第61章 别有所第1章 永春侯府第39章 一场戏第64章 作死第39章 一场戏第43章 反悔第3章 青梅竹马第30章 旧恨第6章 姐妹第56章 整顿第46章 嫁妆第21章 登门第25章 相 配第65章 舍弃第21章 登门第37章 病倒第22章 公主见公主第23章 淑妃第9章 来客第40章 章 知府家第63章 选择第41章 她要嫁人了第31章 红颜祸水第42章 晚一步第70章 洗三第10章 小生辰第48章 家中霸王第66章 退婚第31章 红颜祸水第64章 作死第19章 意第44章 求娶第37章 病倒第18章 劝服第68章 武举第33章 两全其美第61章 别有所第27章 你还记得我第63章 选择第52章 醋的味道第4章 陈年往事第56章 整顿第63章 选择第20章 上元节第52章 醋的味道第40章 章 知府家第34章 画像第55章 死敌第71章 严渊之死第48章 家中霸王第11章 杨太夫人第35章 来看看你第59章 早有决定第49章 和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