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还是不用?

长沙城有一处绝妙的所在,唤作天星阁,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对应的乃是天上的“长沙星”,处于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向来是百姓前来祈福消灾之地。

只是如今的天星阁中,却迎来了一行特殊人士,正是宁渝以及程之恩、董策以及许成梁等人,趁着天色初好,一路拾阶而上,来到了这天星阁。

宁渝原本对后世大名鼎鼎的天心阁颇为好奇,只是来到了这天星阁才恍然大悟,后世的天心阁是要等到乾隆十一年才兴建的,在这个年头却是没有的,不过宁渝也不以为意,无论是此天心阁还是彼天星阁,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

登阁远眺,常常是文人墨士的雅事,宁渝此时想感慨一二,只是再看看左近几人,几无一人懂得此件乐趣,除了每日里记得打打杀杀,便对其他东西不感兴趣的,宁渝想到此时,便住口不言了。

“恭喜汉阳公,恭喜大都督!”众人一起拜贺道,此时大家都知道了复汉军大都督宁忠源称楚王一事,对于诸位而言,亦是值得庆贺的幸事。

“唔,此番我父称王,可是面对的压力反而更大了一些,根据楚王府传来的消息,如今康熙已经率领五万八旗南下,年羹尧率领三万川陕清兵正与我郧阳守军交战,至于那查弼纳的十万绿营,也快到了南昌,大战在即,我军需抓紧行动啊!”

程之恩恭声道:“大都督,我复汉军从武昌方向运解来了一批枪炮弹药等物,再加上我军在长沙的缴获,此番后勤已经无忧,随时可以继续进行战事。”

董策亦高声道:“谨遵大都督令,我军已然建立独立的游击司令部,相关的参谋人员也从各师中抽调完毕,静待大都督命令。”

宁渝点了点头,接着望向了许成梁,只见许成梁黝黑的脸庞上透着几分苦涩的味道。

“禀告大都督,新的一批雏鹰营学兵还没有就位,我军训练上已经遇到了瓶颈。若是没有一批新的骨干力量,怕是部队战斗力会打一定的折扣。”

这一点众人心里都明白,之前的复汉军之所以能够屡败屡胜,是因为拥有一批精干的军官力量,这批军官力量都是原来的雏鹰营经过宁渝手把手带出来的,可是放在军队里,那都是个顶个的强,也就能带动起部队的整体实力。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复汉军经过多次整编换血,大量的基层军官都已经被分散到各师各团了,当年拔尖的几位苗子,像董策和许成梁就不说了,都已经做到了师参谋长和副师长的高位,还有另外几位,比如常有财、高如宝、陈孝先以及蒋正方等几十个骨干,如今也都是团长一级别的人物了。

宁渝也十分苦恼,在他给武昌的信件当中,也提到过了这一节,可是最终武昌方向也十分无奈,因为武昌一下子扩充了三个师,更加缺乏人手,到最终也没能给宁渝派过来一个人。而复汉军讲武堂的第一批学员三百余人,还需要三个月才能结业,这还是速度非常迅速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宁渝只好从现有的部队里选择,接连提拔了几十个营连长,还通过开展夜校的方式,来给这些军官做短平快的突击培训,也不求能达到多好的效果,至少比之前进步许多就可以了,在这种方式下,才勉强足够使用。

正当宁渝思索之际,从天星阁里出来了一名中年士子,身着青衣长衫,相貌儒雅随和,令人称奇的是顶着一个光头的形象,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董策有些好奇道:“这剃辫令才刚刚在城里发了没两天,可并不是强制性的,没想到已经有人率先剃辫了。”

宁渝脸上没有任何表示,可心里却提高了几分警惕,他自然不会相信对方是因为巧合的缘故在往这边走,这天地下所谓的巧合,不过是套了一层又一层的谎言。

中年士子走过来做了一个长揖,淡淡道:“学生曾静见过大都督。”

此话一出,却是让董策和许成梁按住了腰间的手铳,厉声道:“你是何人,为何知道我等踪迹,莫不是居心不良?”说着便双双往前走了一步,将宁渝隔在了身后。

“什么?你叫曾静?何方人士?”宁渝此时却来了兴趣,在他的印象当中,雍正年间可是出了一个狂士,就唤作曾静,曾经跟其弟子张熙二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疯子。莫非就是此人?

曾静并未继续向前,而是起身道:“学生曾静,湖南永兴人士。在大都督未曾抵达长沙之前,曾为县学生员,平素以授学为业。如今大都督已下长沙,特地前来投奔。”

一听此人说是湖南永兴人士,宁渝心里基本上便能肯定,这个人便是他前世中所了解的那个曾静,当下心头一动。

“曾先生,永兴似乎还不在我军掌控之中,为何先生急于穿县过府,冒此天下之大不韪,前来投奔于我,我绝非质疑先生用心,只是略有好奇罢了。”

曾静长立起身,眼睛里仿佛都带着光,他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情绪,轻声道:“昔日楚王起兵之时,学生在湖南便已知晓,恨不能只身前往武昌,投奔复汉军。这绝非学生一时冲动之举,而实在是心中不吐不快啊!”

他的脸上带着几丝痛苦的神情,目光仿佛穿透了众人,喃喃道:“学生自幼饱读诗书,又曾在吕师门下求学,曾常常思索夷夏之防!”

“这绝非学生一家之言,实在是天下士子的拳拳之心。我华夏者,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如今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

“如今天下糜烂,唯有楚王之势可复我华夏衣冠,曾静虽手无缚鸡之力,可亦愿为都督门下驱使!”

这番话一出却是让众人的神色大为好转,毕竟这在场的几位都是这一套理论的接受者,因此此时见到曾静这番言谈举止,心里也是深感如此,不由得对其态度好了几分。

可是在宁渝心里,却有些不是味道,实在是这个曾静历史上是有污点啊!

这个人到底是用还是不用呢?

第二百三十二章 战康熙(二)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爷党覆灭第一章 梦里梦外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后名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点什么第一百一十章 乱起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纲吉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三十四章 飞速发展第二章 奴才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动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五百八十四章 远东破局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零五章 头疼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康熙(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鲜利益第二百七十八章 压榨殆尽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六十章 难当的大清官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准格尔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康熙(五)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为帝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五百零四章 进攻盛京第五百六十七章 战漠北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四百二十八章 风雨欲来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战落幕第二十八章 七成药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问世第三百一十五章 议定国号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静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关第五百四十二章 党争要公开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后名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国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赔本买卖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来个大的第四百二十九章 处置老八第五百零五章 二万万银元第二百七十三章 内忧外患第五百五十六章 区区十万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进无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两广攻略第五十三章 祸事第四百九十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十)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里还有君父吗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康熙(五)第一百三十章 欢欣第二百一十四章 决战练潭镇(七)第八十五章 战前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于陛下,忠于祖国!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九十六章 高价第二百三十四章 战康熙(四)第三百五十二章 扩八旗,开满洲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尔丹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战落幕第三百六十章 咱们中计了第六章 雏鹰营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对刺刀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关!出关!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税制改革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占西安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对王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问世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军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个都跑不了第四百零一章 马种改良计划第一百七十八章 劝降可行?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占拉萨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一十章 宁家大业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个厚道人第一百二十章 后路第二百六十六章 财政改革第三百七十一章 凤翔之变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八十九章 初战第六十二章 举大白,听金缕第二百七十八章 压榨殆尽第十六章 拜师风波第二十六章 宁家别院第一百一十一章 联姻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换铁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斗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决战之死中求活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准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