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人造纤维

bookmark

第1005章 人造纤维

新法兰克福市。

作为新兴城市,新法兰克福市的工业水平不断攀升,在一五计划期间也有大批优质项目落地该地区,尤其是纺织业,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业等优质产业蓬勃发展。

新法兰克福市的区域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领域,当地是东非最重要的陆地交通枢纽地带之一,水路,铁路和公路在这里密集交汇,就像章鱼的触手一样伸展到东非全国。

东非大运河中的一段人工运河就经过新法兰克福市范围,用来连接刚果河流域和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当然,并非穿城而过,而是经过其下属辖区范围。

而这条运河已经实现了铜矿带和南部城市之间的联通和刚果河支流和赞比西河支流部分河段通航,整段全长一百八十多公里,这种丧心病狂的工程在近些年的东非并非个例,大量黑人倒下在东非恐怖的基建规模之下。

人工运河借助加丹加高原的地势,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所以主要水源来自于雨水更充足的刚果河流域,不仅提升了通航能力,同时也是一种调水工程,对赞比西河流域进行有效补充。

其河源主要来自刚果河上游卢阿拉巴河的支流,所以整体水量比较充沛,沿线配套有农田灌溉的沟渠系统,对于稳定莱茵市周边的粮食产量具有重大作用。

毕竟莱茵市周边年降水量就已经达到八百毫米以上,再通过调水工程,基本可以保证首都区域附近以及整个中央省的水源安全问题。

中央省本来就位于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气候过渡带,所以越往北降水越多,且越稳定,所以东非大运河中央省段十分重要。

而新法兰克福市作为该运河的经过区域,其实运河距离市区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新法兰克福市未来城市发展必然向运河段方向靠拢。

一些重点企业,尤其是新法兰克福市的纺织业,化工业等高耗水产业都在向此地汇聚,而在中央省运河段,新法兰克福市人造纤维厂就坐落于此。

该厂是一五计划期间,新法兰克福市的重点企业,在去年三月份正式建设,而今该厂已经开始投产。

新法兰克福市人造纤维厂规模不算大,只能算中等型企业,但是却颇受政府重视,恩斯特就专门到这里视察东非第一座人工纤维厂。

面对皇储殿下,新法兰克福市人造纤维厂的员工和管理层自然十分紧张,毕竟人造纤维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恩斯特的重点关注,今天恩斯特就是过来检验成果的。

“殿下,这种人造纤维技术,是我们从德国的J.P.Bemberg公司引入的,该技术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出现。”

“当时德国科学家布伦内和弗雷梅两人,通过铜氨溶液中溶解纤维素的方法,制成了铜氨人造,并获得发明专利。”

“随后在九十年代末,J.P.Bemberg公司,成功将铜氨法这一纤维的新式制造方法用于工业化生产,政府通过和德国合作拿到了相关技术,并且最终产业落地新法兰克福市。”

这就是前世的铜氨丝,不过恩斯特对这方面是不太了解的,因为全世界的人造纤维或者说化学纤维发展,也才刚刚起步不久。

1884年,法国著名化学家夏尔多内把硝化纤维素放入酒精和乙醚中,制成了细长而美丽的人造丝,并于1891年开始批量生产。

1891年,英国人克鲁斯和贝文将纤维素用强碱和二硫化碳分解后,再利用旋箱在离心力作用下采用脱水纺丝的方法制成了黏胶人造丝。

这种既安全又便宜的人造纤维方法,很快流行起来,是应用最广的生产人造纤维的方法。

从时间段上就可以看出来化学纤维起步最早不过八十年代,在九十年代开始飞跃式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而东非引入的铜氨丝技术就是九十年代的产物。

所以东非化学纤维事业发展起步不算晚,而新法兰克福市化学纤维厂就是重要标志之一。

引入该技术的还有布拉瓦约市,摩加迪沙市,内罗毕市和杰济拉市等几个纺织业重点城市。

新法兰克福市的纺织业也比较发达,这里是内陆棉花的重要集散地之一,而铜氨丝技术之所以和东非棉纺织业发达地区重合。

和其所需要的原材料有重要关系,铜氨丝的主要原材料是棉仔绒,即棉花种子外侧的绒毛,通过特殊的工艺加工从棉仔绒里提取得到的纤维就是铜氨丝。

所以铜氨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纤维。

而铜氨丝,顾名思义,其特性和“丝”更符合,铜氨纤维的截面呈圆形,无皮芯结构,纤维可承受高度拉伸,制得的单丝较细。所以铜氨丝产品的面料手感柔软,光泽柔和,有真丝感。

除了棉仔绒以外,铜氨丝必不可少的就是铜氨溶液,而东非是重要的铜生产大国,氨生产也已经起步,所以两者都不缺乏。

而新法兰克福市就是在纺织产业和化工产业,两者的基础之上开始使用氨生产铜氨丝纤维。

“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厂已经彻底掌握了该项技术,目前已经可以规模化生产。”

随后在技术人员和管理层的引导下,恩斯特全程参观了铜氨丝的生产流程,中间一切顺利,没有出现什么差错,同时恩斯特亲自体验了一下成品的手感。

恩斯特点头道:“质量是合格的,至少感觉和普通丝绸已经有些类似,看来你们确实是摸透了相关技术。”

厂长说道:“殿下,对于掌握该技术,除了德国人的帮助以外,主要还是我们自己人才上的优势,他们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全部掌握,想我这样的大老粗就没有现在大学生们脑子好使。”

具有高学历和一定化学知识的东非大学生,和普通人相比自然优势明显,而且这是在德国人帮助之下,他们要是学不会那就糗大了。

因为这不是自己突破的新技术,实际上这些年东非肯定也培养过不少化学人才,但是想要出成果还需要一段时间。

毕竟东非也是和欧美国家学习为主,而欧美国家的化学纤维都才刚刚起步,东非能迅速跟进就已经达到恩斯特的心理预期了。

化工业绝对是本时代的新兴产业之一,而德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也为东非发展化工业提供了便利,也就是东非和德国关系密切,要是美国人和英国人掌握行业话语权,东非想要获得相关技术,那就困难的多了。

当然,如果能从其他国家获得一些新兴技术,那对东非绝对是有利的,不过东非本身有着不少化学人才,只要给出时间,东非未来肯定可以在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第467章 观察第777章 圣诞节攻势第816章 1890年农业发展报告第1337章 麦哲伦海峡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816章 1890年农业发展报告第681章 金沙萨第686章 1885式国防军用钢盔第653章 省会选择第793章 笼中鸟第396章 推测第977章 情报摸底第31章 部落冲突第353章 下一站第754章 东非海军困境第152章 恢复联络第874章 推销移民地第897章 远东战争结束第1213章 三五计划成绩第832章 押解第1229章 百花齐放第892章 产业孵化中心第957章 农林牧渔第342章 玻璃产业第573章 海陆之争第343章 屯田第1224章 收网第608章 会面第1038章 资源城市问题第198章 乌龙对话第961章 危与机第1192章 钢铁森林第839章 强大的东非电力第878章 无线电第506章 贼心不死第1358章 海军比例第548章 东非历史课第777章 圣诞节攻势第1093章 英国的诚意迪拜第634章 方案选择第572章 停火线第958章 巴拉圭第505章 提速第560章 记者会第143章 奴隶制经济第45章 罗恩罗达第1228章 内陆水运贝尔港第578章 水利建设问题第500章 德国大使第1256章 贸易重心南移第929章 海军的心思第593章 巴尔特库姆造船厂第1305章 封赏第734章 战备状态的新汉堡港市第1204章 茶叶市场第486章 外交打压第836章 交通状况第976章 开始第256章 意大利“难民”接收第1119章 对奥斯曼贸易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第580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电缆国营一厂第509章 起步第123章 诱拐第15章 从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923章 坏事做尽第1130章 萨拉热窝街头第951章 想法破产第372章 再临非洲第1282章 学习营第123章 诱拐第457章 插旗占地第1321章 罗马尼亚加入同盟国第199章 结款第1095章 《东,英和解条约》第220章第578章 水利建设问题第603章 能源问题第336章 东非菜?第73章 消化第1310章 祸水东引第991章 抵达第858章 蔫坏的英国佬第119章 农忙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818章 马普托铁路第146章 农业研究所第256章 意大利“难民”接收第1037章 电气化第182章 抉择第249章 热度第920章 图谋棉兰老岛第166章 招聘广告第524章 幸福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笔第445章 蝗灾和乘火打劫第108章 历史课第820章 购舰第444章 到家第507章 两头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