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地缘博弈

英,俄两国之间可以说天然对立,从而延伸出长达百年的大博弈,这种博弈在前世还被后来的苏联和俄罗斯继承,只不过英国也因为国力衰退,棋手换成了美国。

可以简单理解为斯拉夫人和盎撒人关于世界霸权的地缘纷争,其中有三个关键点,分别是欧洲,远东和中东(亚),欧洲不用多说,西方国家和俄国之间打了上百年,中东和中亚地区也是争夺的热点,而日俄战争就是远东地区双方冲突的体现。

在欧洲实力强盛的时候,俄国难以在欧洲发挥作用,俄国就会将目光转移到中东和中亚,最后才会选择远东。

实际上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俄国的行动中也可以看出来,先是在克里米亚被英,法堵回去,随后是土俄战争,最后是日俄战争。

俄国和英国之间的地缘争端中,波斯处在一个关键节点,英国想在中东和中亚地区打造一个陆地联通印度的通道,主线涉及印度,阿富汗,波斯,奥斯曼帝国,最终联通地中海。

当然,英国还有一个备选方案,那就是通过控制波斯湾西岸地区的巴林,阿曼,卡塔尔等国家绕行。

而备选方案成型的原动力就是英国在同沙俄的博弈中处于劣势,从而无法控制波斯和阿富汗等国家,为了防止沙俄切断英国同印度之间的联系。

实际上在前世,英国谋划的布局中非洲也十分重要,如果说英国在中东和中亚部署了一条横向陆地战略通道,在非洲英国则同样设计了一条纵向陆地通道,也就是从开普敦到开罗的二C计划。

纵横向交叉点就是埃及,而通过英国在地中海的强大势力,英国就能间接控制欧洲,亚洲和非洲绝大部分区域。

当然,因为东非的原因,英国的两C计划自然无法成型,东非的存在可以说将英国百年布局的一条腿断掉了。

也好在非洲在过去不太受各国重视,如果时间稍晚一些,英国通过各种干预手段,东非就不可能建立如此顺利。

而对比东非,沙俄对英国的威胁无疑更大,东非虽然坐拥小半个非洲,但是非洲对区域外的干涉能力显然没有沙俄强悍。

沙俄可以说处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可以四处出击,如果任何一个方向无法将俄国堵住,那俄国都将在欧亚大陆更进一步。

所以世界各国为了防止俄国做大,必然要付出很大的精力,比如波罗的海方向,中欧方向,黑海和地中海方向,中东方向,中亚方向,远东方向。

任何一个区域被俄国取得优势,俄国都能获得条件更优良的出海口,再加上陆权优势,再想压制俄国就更困难了。

反观东非,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阻隔东非和欧洲,亚洲的交流,虽然东非有两大洋优势,但是当前阶段,东非海军实力还不足以对英国形成威胁,并且从海洋出击也不像沙俄那样从陆地便捷,在海洋上英国人凭借强大海军可以对潜在敌人形成压制,可沙俄从陆地出手,就不容易被英国压制。

……

莱茵市。

为了应对中东和中亚地区英,俄两国的改变,东非包括军方,安全局等其他政府部门进行了针对性讨论。

参谋部成员克里斯蒂亚诺拿着三角尺和铅笔在地图上比划着:“从中亚出发,联通波斯,沙俄就能获得梦寐以求的印度洋出海口,或者通过阿富汗觊觎富饶的印度殖民地,这也是英国和沙俄之间冲突的关键所在。”

“反之,英国在中东和中亚的布局,则限制了俄国南部的出海通道,所以双方迟迟不能达成一致,俄土战争,阿富汗战争就是双方博弈的具体体现。”

“而通过双方布局来看,做两条直线,一条从俄国南部,到中亚再到波斯湾,一条从奥斯曼帝国的叙利亚到波斯湾再到印度,两条直线的交汇点就是波斯。”

克里斯蒂亚诺轻描淡写的绘制了英,俄两国在区域的核心利益线条,而这也让东非政府其他人感觉很压抑。

“这里是帝国,单从地图上来说,帝国也应该在中东和中亚内占有大部分利益,毕竟我们能够通过便捷的海运条件,对这里形成影响力,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帝国长期在中东和中亚的政治影响力缺失。”帝国外交部长弗里尔说道。

从东非北端的摩加迪沙到波斯湾只有区区三千多公里距离,这点距离对于海洋而言并不算太远,而且中间几乎没有什么阻隔,所以东非和波斯湾之间的航运非常便利。

综合来看,优势至少比英国和俄国大的多,俄国虽然距离波斯湾最近,但是大部分都是陆地,陆地运输成本太高,而英国本土距离波斯湾更是万里之遥,还要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或者绕道好望角。

弗里尔接着说道:“我们想要打破英,俄两国对区域的垄断,就必须加入到对中东和中亚地区竞争中去,虽然我国海军当下实力远不如英国,但是英国海军主力集中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在印度洋我们的可操作空间极大。”

“而对于俄国,我们也能通过海运和扶持当地势力堵死俄国南下的道路,当然,英国人也这么做,所以我们干预中东和中亚地区这一点,和英国也不完全没有利益共同点。”

三角具有稳定性,也意味着东非的加入,将使得整个波斯湾沿岸地区的形势更加复杂,英国,俄国和东非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复杂,就算东非临时加入对区域的干涉,也不会对地缘造成太大影响,至少短时间内,英国,俄国和东非,谁也不能轻易占据绝对优势。

恩斯特说道:“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和英国或者俄国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一点美国在远东帝国已经给我们做出了示范,所以我们也要以维护贸易的名号加入进去,从而让英国和俄国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让步。”

就算东非对波斯湾沿岸有非分之想,也不可一步到位,光是在当地发展势力就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英国和俄国也不会因为东非的加入就退缩,毕竟东非没有这样的实力。

前世美国能进入波斯湾,其实就是继承了英国的资产,就比如美国在巴林海军基地,实际上就是当下英国在波斯湾的海军核心所在,而英国退出则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导致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不得已做出的妥协,可即便这样,英国对当地的影响至少也维持了数十年。

所以东非加入,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除非英国和俄国都突然衰落的不像话,这还要考虑当地国家和地区的因素,就比如前世波斯等国家兴起,也让美国难以在中东地区一手遮天,所以东非想在中东和中亚地区有所作为,势必要经过漫长的布局。

“在中东和中亚,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客观事实,首先就是不能让俄国获利,如果真因为我们的原因让俄国获取印度洋出海口,那对于帝国来说都是一场灾难,所以在封堵俄国这一点上,我们和英国是一致的。”

第948章 夺取马尼拉第658章 方针第1180章 东华商业联盟第773章 消极的英军第75章 大逃亡第1130章 萨拉热窝街头第263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815章 马达加斯加岛军事管控区第846章 东非牛仔第827章 种植园改农场第1257章 东荷再协商第229章 开足马力第50章 教育第767章 占领安哥拉第1376章 地下组织第1232章 仇恨的种子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务局第110章 数据第850章 移民第1014章 轻工业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40章 移民军回国第392章 战略安全第747章 费特河战役第554章 背后的东犹之争第314章 贸易和冲突第78章 奥匈帝国第249章 热度第890章 铁路建设第1207章 法尔塔新区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532章 图谋琉球第704章 底气第803章 威胁第131章 攻克卡扬扎第323章 恩德贝莱大起义第928章 军队让路第303章 马拉维湖重工业区第783章 马普托陷落第896章 “草原”大迁徙第726章 深入第584章 黑森铁路设想第1170章 奥匈战场第1268章 人口分布第1093章 英国的诚意迪拜第585章 变革时代第279章 索马里香蕉第808章 尘埃落定第946章 那勒斯日记第827章 种植园改农场第434章 遥遥领先第1305章 封赏第553章 大公无私第849章 东非医学第967章 奥拓第802章 争论第928章 军队让路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817章 东非粮仓第279章 索马里香蕉第62章 激战第663章 混乱西非第467章 观察第40章 移民军回国第463章 站队第495章 准备反攻第1278章 英国的悔恨第1157章 “0”号文件第96章 西北悲歌第901章 东非大运河计划第581章 “火车头”第917章 东,法边境冲突第325章 恩德贝莱人的支持者第1170章 奥匈战场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订)第507章 两头通吃第833章 拖拉机第813章 马达加斯加岛第1133章 最后的准备第853章 秘密进入第734章 战备状态的新汉堡港市第525章 血清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906章 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第1223章 “疗养”第483章 新民族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67章 文化灭绝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1254章 锡矿第964章第838章 钢铁“怪物”第375章 第一镇市的安全形势第945章 空军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达瓦市想法第590章 嘘寒问暖第565章 海军合作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74章 方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