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5章 两国交易

假设英国和东非发生战争,那自然反应在海战和陆战两个层面,而英国陆军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可以说是实力最差的,所以两国交战必然以海战为主。

虽然从明面上看来,英国皇家海军远远强大于东非,皇家海军的实力是东非的五倍,舰艇总吨位达到惊人的两百万吨左右,而现在时东非海军舰艇总吨位才刚刚突破四十万吨。

当下东非海军以海军舰艇总吨位计算,排在世界第六位,依照顺序分别是英,美,德,法,日,东非。

日本在吃了俄国送的战舰红利后,海军总吨位高达四十多万吨水平,目前排在东非之上,而美,德,法三国都在八十万吨以上,三国之间现在还没有拉开差距。

这样一看,东非海军在世界海军强国中的地位并不突出,但是要考虑到东非海军战舰质量因素,东非海军应该能排到世界第五。

日本海军虽然规模比东非要罗胜一筹,但是很多军舰都是使用俘虏俄国的旧货,而且东非还有无畏舰和潜艇上的优势。

即便如此,东非海军和英,美,德,法四国之间的差距依旧比较悬殊,这也能反映出东非重启海军军备竞赛的迫切需要。

如果和其他国家相比落后太多,虽然虽然不至于成为其他列强的盘中餐,但是东非未来想从国际变局中喝口汤也不容易。

而在这个基础上,本来美,德,法三国就对英国穷追不舍,英国被迫拿出两强标准保证本国海军的优势,参与国家越多,英国就越来越力不从心,这也是英国迫切希望东非在海军层面停止军备竞赛的主要原因。

至于通过战争来迫使东非海军终止军备竞赛,这个风险英国承担不起,日俄海军才过去没有几年,日本海军能以弱胜强,东非海军未必达不到这个效果,虽然概率很小。

假如英国遭遇俄国式的惨败,在欧洲方面又面对德,法两国海军上的竞争,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英国不想和东非发生战争,东非同样不想为他人做嫁衣,加上罗素刚刚已经服软,恩斯特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从英国政府那里敲诈一笔。

恩斯特故意说道:“成为世界海军强国,一直都是我们东非的重要目标,虽说不至于建成贵国皇家海军那样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也不能比美国,德国和法国差太多,所以贵国想让我国主动停止海军竞赛,是不现实的,现在世界海军格局的变化,要求我们东非拥有强大的海洋力量,才能保证东非的地位和利益。”

而恩斯特的话也不让罗素感觉意外,东非作为世界大国发展海洋力量可以理解,毕竟像日本都能暂时排到东非头上,如果换位思考,恐怕罗素都不能接受。

但是,恩斯特刚才的话明显又藏着潜台词,没有把话说死,停止海军竞赛是不现实的,但是海军竞赛参与到什么程度可就有灵活空间了。

假设按照恩斯特所说,东非海军以美,德,法三国为目标,那对英国显然是极其不利的,因为现在三国海军总吨位就都接近一百万吨,这还远远不是三国的极限。

美,德,法三国都还在积极扩充海军,这也就意味着东非的目标也是浮动的,假如日后美,德,法三国海军突破两百万吨呢?那是不是东非也要跟进到两百万吨,甚至超过这个水平?

毕竟日本这个国家丧心病狂的将海军总吨位突破到四十多万吨,而东非国力明显比日本强大多,如果东非政府也采取日本式海军发展模式,那建立一直不符合其国力的海军也不是不可能实现。

别的不说,英国政府对东非的定位是同法国一个级别的世界强国,那东非海军的下限应该以法国为准,至于上限就不好判断了。

但是不管东非海军未来选择哪个模式,对英国而言都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一个不弱于美,德,法三国的强大海军势力,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崛起,而且不容易被英国干涉。

如果东非用这股海军来称霸印度洋,难度上来说就不大,毕竟英国海军力量不可能集中起来,就比如北大西洋,地中海这两个方向的皇家海军不可能轻易变动。

假设真到了这个地步,那印度等一众英国在印度洋沿岸的殖民地,以及远东地区的殖民地都将处在巨大风险之中,这就是英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想通了这一点,更加坚定了罗素限制东非海军规模的想法,如果东非海军崛起,恐怕会引发整个英国霸权的崩塌。

惊出一身冷汗的罗素赶忙向恩斯特说道:“英国绝对没有威胁和限制东非发展的意图,我们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区域的稳定,而为了表明帝国的诚意,在波斯湾和南美问题上我们可以向东非做出巨大让步,而前提是东非必须将本国海军规模控制在低风险范围之内。”

罗素这个保证可以说已经代表英国的底线了,如果东非软硬不吃,那英国就只能将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虽然东非这个危险的萌芽有些茁壮,但是事关英国霸权问题,英国绝对有这样的决心。

至此,恩斯特的目的也已经达到,在恩斯特看来,现阶段东非确实还没有挑战英国的能力,也没有这么做的必要,所以见好就收才是最佳选择。

所以恩斯特说道:“我们东非的要求其实也很简单,一个是要保证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一点不仅仅局限于南美,一个是我们东非应该在印度洋地区获得相对应的利益要求,尤其是稳固的海外支点,作为东非保证本国利益的基础支撑。”

恩斯特的话简单总结就是五个字:要市场,要地。

市场很好理解,从二五计划完成之后,东非工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尤其是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虽然恩斯特之前提到,东非背后代表着一亿人口,可全世界还有二十亿的广阔市场。

而世界市场主要就掌握在英国人手里,以英国殖民地和主导的国际秩序下,英国就相当于世界市场的实际掌控者,东非工业对外扩张就绕不开英国。

所以英国如果能主动让出部分市场,哪怕是让东非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于当前东非工业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

至于要地,恩斯特描述的就比较隐晦了,印度洋沿岸,除了本国国土以外,东非几乎缺乏可以利用的战略支点,具体表现就是红海沿岸,阿拉伯海沿岸,波斯湾沿岸和东印度洋区域。

所以东非迫切需要在上述地区构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东非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才能进一步扩大,而这又绕不开英国人。

就如罗素所想的那样,如果东非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取,那东非就只能通过战争从英国手中强取了,不过前提是等到东非海军实力强大以后。

恩斯特补充到:“当然,分歧肯定是存在的,不过只要两国有谈判的想法,那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至于细节上的讨论,就由东非政府和贵国一点点分析。”

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519章 百万黑奴第129章 西北将战第773章 消极的英军第480章 英法合谋第93章 姆特瓦拉第650章 牛粪经济第8章 普奥联动第5章 火热的制造业第1225章 库区移民第375章 第一镇市的安全形势第1319章 扩军话题第1258章 君臣对话第857章 一分为二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230章 水权第1261章 试图拆分第377章 意大利的进展第188章 维斯特宫第1377章 贿赂第1111章 布局远东第126章 边境巡逻队第1265章 新世界第57章 探险队第670章 人口流动第42章 移民热潮第956章 专家建议第891章 “米”字形铁路第240章 大借款第82章 面粉厂第8章 普奥联动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628章 引入外资第144章 贸易第586章 忽悠合资第222章 体面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第939章 马尼拉防御体系第528章 与时俱进第1170章 奥匈战场第832章 押解第931章 汉斯莱顿的改革第847章 畜牧业第1303章 撤资第1373章 干涉俄国会议第1087章 对英国关系解冻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29章 西北将战第806章 “小会”办大事第67章 大臣路线第156章 焚烧(内容可能引起不适)第667章 扩军备战第440章 太美丽了,维也纳!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847章 畜牧业第74章 “整肃”运动第1107章 新经济政策第1208章 黑奴的归途第92章 挖墙角第974章 方队组成第1054章 地缘博弈第5章 火热的制造业第1095章 《东,英和解条约》第193章 夫妻交谈第325章 恩德贝莱人的支持者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394章 硬气第183章 到达第277章 腾笼换鸟之计第801章 恭贺第581章 “火车头”第316章 莱茵盾第801章 恭贺第252章 战争爆发第558章 祸水东引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1215章 区域协调发展第1179章 鹰击号航母第39章 利萨海战第46章 船队第868章 尘埃落定第479章 牛马帝国第371章 生意第130章 入侵第379章 黄金叶第340章 淮海经济区第1282章 学习营第754章 东非海军困境第361章 k001第395章 耍无赖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购物第1328章 “阿奸”赛义德第384章 临危受命第421章 东非大铁路计划第291章 “偷国”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笔第272章 亚得里亚海海战第129章 西北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