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章 最后的准备

塞尔维亚在奥匈帝国面前难有胜算,这不仅是斐迪南大公(马西米连诺一世)的想法,同样是欧洲绝大部分国家的观点。

但是恩斯特反驳道:“岳父,你说的确实没有问题,如果单单是塞尔维亚,奥匈帝国确实可以靠着国力取得优势,但是这不就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前,大多数国家对奥斯曼的看法一样么?”

斐迪南大公说道:“奥斯曼怎么能和奥匈帝国相比!”

恩斯特不急不缓的解释道:“奥斯曼虽然整体比不上奥匈帝国,但对于巴尔干同盟同样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巴尔干同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而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巴尔干同盟背后其他欧洲国家的支持,这才让巴尔干同盟有能力武装自己的军队,要不然他们连启动资金都没有。”

“同理,现在塞尔维亚和俄国的关系可是相当好,如果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发生战争,俄国可能袖手旁观么?”

当然不可能,早在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的时候,俄国就对奥匈帝国大为不满了,毕竟俄国当时什么也没捞着,这让俄国心里郁闷了很久。

而巴尔干半岛对于俄国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巴尔干半岛对奥匈帝国的重要性。

巴尔干半岛上的几个国家生活着大量南斯拉夫人,尤其是塞尔维亚完全以斯拉夫民族自居,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点,俄国就能建立一个覆盖巴尔干半岛的大斯拉夫国家,并且突破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封锁。

而且巴尔干的位置,本来就属于原东罗马帝国范围,而俄国本来就以东罗马继承者自居,如果能获取巴尔干半岛,俄国自封的“第三罗马”基本就实现了。

从这一点来说,俄国还挺值得东非羡慕,毕竟俄国还能继续追求宣称上更进一步,而东非已经到顶了。

东非如今对外的正式宣称是“莱茵帝国”,而这个莱茵帝国已经是非洲大陆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

在东非之前,整个非洲大陆上除了古埃及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的文明,至于现在的埃及早就成了阿拉伯文明的次生文明了。

而且就算古埃及,活动范围仅仅是在北非一角,根本不能代表整个非洲,而东非就不一样,占据着非洲大陆上最好的土地,面积也接近全洲的一半,其他层面数据更是把非洲带到了其不应该存在的高度。

扯回到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关系上来,恩斯特的推断确实让岳父心里一沉。

“俄国确实是一个大麻烦,只希望接下来俄国不会为了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翻脸。”

不翻脸几乎是不可能的,本来奥匈帝国就已经足够强大,如果奥匈帝国再征服了塞尔维亚,那俄国在这场巴尔干半岛竞争中将彻底属于劣势。

这是俄国方面的想法,恩斯特肯定不这么认为,只要奥匈帝国解决不了民族问题,即便拿着塞尔维亚,那反而是背上了一个巨大包袱,设身处地的想,恩斯特自己肯定不愿意背上这种包袱。

……

在和家人闲聊过后,恩斯特没有闲着,眼下欧洲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大,东非自然也要为可能爆发的欧洲全面战争做最后的准备。

一但战争爆发,东非屯积的大量物资就要源源不断的向欧洲输送,如军火,药品,食品,棉花,橡胶等等战略物资。

“从三年前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各个港口囤积了大量战争储备物资,只要等到欧洲爆发大规模战争,就能保证最短时间内向欧洲发货。”思维特向恩斯特介绍道。

东非政府在恩斯特的引导下,对欧洲必然爆发战争早有论断,所以从三五计划期间开始,由政府牵头,东非的国企和其他单位加大了生产力度,囤积了大量军事和民用物资。

而物资囤积,必然导致东非市场上产品的稀缺,这也是东非放开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通过这种手段,抵消东非国内市场上的商品缺口,同时作为一战爆发后,东非对欧洲出口物资生产的重要补充。

“目前,光是药品领域,我们就针对战场环境,囤积了大量卫生棉,止血布,消炎药,疫苗等多种产品,而且针对可能发生的化学战,生产了一批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是前世一战中迅速普及开来的产品,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使用各种化学药剂,制成毒气对战争造成了重要影响,所以在恩斯特的指导下,东非生产了许多猪头防毒面具。

虽然,欧洲各国工业基础不错,但是想要短时间内生产大量防毒面具,来应对突然出现的化学武器很难满足需求,这样东非就能大赚一笔,除了已经制造出来的成品以外,现在东非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防毒面具生产线,只要两大阵营肯掏钱,这些生产线完全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并且输送到欧洲。

实际上在药品方面,思维特还有很多没有说全,就比如管制类药物,东非同样储备巨大。

所谓管制类药物,也就是如今时代欧洲市面上流通的一些非法药物,当然,这些药剂在欧美等地区是合法的,但是在东非则属于管控产品。

前世什么所谓德意志超人,斯拉夫超人,盎格鲁萨克逊大兵,都有嗑药成瘾的毛病,从而激发士兵的战斗力,而两大阵营参战人数高达几千万,如此庞大规模的市场,东非怎么可能放弃。

东非如今生产这些管制类药物可以说是举债生产,毕竟东非本来因为法律原因,这种药物市场狭窄,所以想扩大生产线,就必须忍受前期无利可图的局面。

而这种情况下,只能由东非政府垫资委托企业进行生产线扩充和大规模生产,所以现在东非一大批药企都是举债生产,而想要消除这笔债务,自然需要欧美士兵们流血。

这也是东非迫切希望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东非很多企业都是顶着债务压力进行生产活动,目前东非欠下的外债已经高达一百五十亿莱茵的巨款,差不多就是五亿多英镑。

东非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债务国,而东非和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债务都是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积累下来的。

除了民间债务以外,东非政府以本国的铁路,公路,工厂等等大量国有资产为抵押,大肆向欧洲各国举债,如果这些债务还不上,那东非全国人民几年的积累都将赔进去。

这也是恩斯特为什么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内心如此激动的主要原因,毕竟,恩斯特虽然和斐迪南大公(奥匈帝国)不熟,但总归是亲戚。

而斐迪南遇刺就代表着奥匈帝国必然作出回应,而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俄国肯定不可能无动于衷,俄国和奥匈帝国爆发战争,那势必引发整个欧洲的连锁反应,德国和法国势必会做出下一步行动。

毕竟欧洲的军事竞赛进行了这么久,本来就是为了大战准备的,如果不发动战争,也会十分难受。

就比如前世最先挑动战争的奥匈帝国,如果不发动战争,哈布斯堡皇室也要顶着本国经济危机的压力,至少美国经济危机,已经传导到了欧洲,这也是之前巴尔干战争的诱因之一,近东大量企业破产,迫使巴尔干政权发动战争来转嫁矛盾,就如之前塞尔维亚支柱产业之一的养猪业就是因为这场经济危机破产的。

第602章 夫妻对话第128章 打探第1144章 背靠东非好乘凉第69章 黑兴根王室领地第348章 城镇化率第915章 西海岸的战略价值第1361章 影响第1190章 南方国家盛会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1282章 学习营第880章 安哥拉农业第729章 正式宣战第135章 休整第755章 攻守易势第590章 嘘寒问暖第34章 动员第161章 检阅第377章 意大利的进展第71章 海底电缆第842章 优势互补第960章 开辟新市场第955章 莱茵宫地铁站第153章 送酒第15章 从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353章 博尔纳局长第382章 渡河第402章 妥协第868章 尘埃落定第1185章 速成第889章 远东战火第1044章 缺大德的东非第1255章 林业资源第808章 尘埃落定第854章 美国人密谋第950章 巴黎会议第670章 人口流动第529章 申请回国第152章 恢复联络第628章 引入外资第816章 1890年农业发展报告第168章 餐具第1068章 世界震动第694章 讹诈第284章 连环计第958章 巴拉圭第1129章 火药桶上跳舞第1237章 角落里的奥斯曼第1348章 二次和平会议第1094章 圈大一点第902章 帝国大厦第212章 苏伊士运河第879章 军方的重视第358章 战争准备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12章 罗安达商人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农业发展计划第706章 东阿外交关系升级第496章 交战第1042章 工业反哺农业第952章 “雄狮”版图第506章 贼心不死第906章 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第991章 抵达第121章 姆万扎船厂第324章 珠海通商区第753章 三个月结束战争!第82章 面粉厂第1368章 鲁道夫的人口计划第351章 过往第653章 省会选择第886章 落后产业转移第777章 圣诞节攻势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电缆网络第127章 拉斯坎坡里交易市场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25章 不同抉择第1279章 温斯顿的计划第670章 人口流动第806章 “小会”办大事第646章 南方形势第1194章 铁矿商机第1179章 鹰击号航母第56章 平衡第28章 “圈地运动”第500章 德国大使第524章 幸福第810章 海岸线第959章 南美国家关系第309章 私人特工组织第212章 苏伊士运河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50章 移民第924章 海洋第65章 电灯第968章 分歧第828章 奥兰治人口危机第149章 王位第621章 欧亚果篮计划第358章 战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