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

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

柏林。

威廉二世的心情相当糟糕,首先就是在威廉二世看来,现在的德国并没有做好开战准备,而且同时面对俄国和法国,英国三个大国的宣战,这也是超出威廉二世预想之外的。

虽然威廉二世平时总把战争放在嘴边,但威廉二世实际上对战争的态度是十分谨慎的。

要不然,在俄国开始动员的时候,威廉二世也不至于劝诫俄国政府停止动员,本质上还是不希望和德国发生军事冲突。

虽然德国和俄国必然会有一战,但是在战争之前,威廉二世绝对没有现在就发动战争的心思。

而造成这一不可挽回局面的罪魁祸首其实还是威廉二世自己,康拉德为首的奥匈帝国主战派之所以不畏惧对俄宣战,根源还是来自于威廉二世的保证。

之前康拉德询问过威廉二世的态度,而当时威廉二世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在给康拉德的回复中写道:“如何处理这件事,是你的事情,但无论出现任何情况,德国都会站在你的一边。”

在当时,威廉二世只是认为奥匈帝国会对塞尔维亚进行惩戒,强国对弱国有多种办法进行制裁,但是威廉二世偏偏没有意识到奥匈帝国会采取战争这种最激进的形式对塞尔维亚展开报复。

可以说威廉二世对奥匈帝国制定的军事行动完全不知情,但是,康拉德等奥匈帝国激进派此时已经从德国那里拿到了想要的答案。

这等于威廉二世给奥匈帝国开了一张“空白支票”,而康拉德在这张支票上写下了超出威廉二世心理预期的数字,这导致德国骑虎难下。

德国在一定程度上被奥匈帝国绑死在了战争的车轮上,而且一下招惹三个世界强国,这就让德国政府更加被动。

毕竟在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中,德国占据着明显优势,不管人口,军事,经济,工业,社会稳定度等各个方面德国都远超奥匈帝国。

所以,理论上来说应该由德国发挥两国同盟的主导作用,但是因为威廉二世的无心之言,反而让奥匈帝国“支配”了德国,德国不得不被动接受战争结果。

这种超出掌控的感觉,自然不是威廉二世所想体验的,这也同时说明两国交流上存在误区,假设威廉二世能够多听取其他人的意见,谨慎行事,也不至于给奥匈帝国开出“空白支票”,如果是俾斯麦或者威廉一世就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

而这也反映出德国政治上的缺陷,威廉二世掌握权力过大,以至于他的一些言论或者决策完全可以绕开德国政府的约束。

总而言之,同时挑战俄,法,英三国给了威廉二世极大压力,如果一对一,德国自然不会畏惧,但是这三个大国中,任何一个都够德国头疼的。

现在威廉二世政府只能寄希望于奥匈帝国拖住俄国,等德国击败法国之后,再解决俄国问题。

而第二件糟心事,那就是东非的“趁火打劫”了,如今德国政府注意力全部投入到战争的时候,东非却觍着脸搞什么殖民地交易,更是让威廉二世不美丽的心情,雪上加霜。

毕竟以德国的视角,东非最应该策应德国的行动,加入己方阵营,那三个世界最强大的德意志国家联手,德国也不至于陷入如今这种被动局面。

到时候,东非北上配合奥匈帝国掌握地中海,而依托三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根本没有对手。

毕竟东非拥有大量德国稀缺的资源,粮食,棉花,橡胶,石油,金属等等,而东非还有一亿多人口和相对比较强大的军队,战争潜力相当可观,至少比奥匈帝国要强太多了。

不错,德国在石油上也比较依赖东非,东非已经悄然成为世界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石油工业体系。

其他不说,只要东非能稳定给德国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德国也更有信心在战争中取得优势。

当然,德国的这种想法自然以德国利益为核心,东非可没有趟浑水的想法。

比如地中海就不是那么好进的,英,法在地中海的优势相当雄厚,以至于奥匈帝国海军根本不可能在地中海取得话语权,哪怕奥匈帝国稍微争气一点,在东地中海能力压英国,或许东非还有可能考虑北上方案。

毕竟英法两国控制东非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要道,从外部进攻几乎不可能实现,假设奥匈帝国海军能够从地中海内部配合,那还有可能打破英法两国在地中海建立的强大封锁体系,但事实是奥匈帝国海军被锁死在亚得里亚海难有作为,而且奥匈帝国海军的实力,就算冲出地中海也只有被英法海军联合围剿的份。

所以,从各个角度来说,东非都根本不可能冒着风险上了德国的贼船,这自然也引发了德国的不满。

但是,德国有求于东非,所以只能将这种不满憋在心里,故而威廉二世对东非也没有什么好态度,但是也不能指责什么。

而这次东非关于接管德国殖民地的建议,更让威廉二世不爽,毕竟德国为了获取这些殖民地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尤其是德属中非殖民地,在此前东非,德国,比利时,南德意志可是才签署了共同开发中部非洲的协议。

现在,这一切都将为东非做了嫁衣,威廉二世心情能好才怪呢!这可都是德国辛辛苦苦在海外打下的家业,付出了不少心血。

假如将这些殖民地交给东非,这就等于战争还没开打,德国就已经开始丢失领土,放在平时,任何人都不可能心平气和的接受。

而这个时间段对德国来说正好不是平时,而是事关国家存亡危机的重要时候,所以威廉二世和德国政府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Www⊙ тt kán⊙ co

看着东非送来的书信,威廉二世心中冷笑,但是依旧不假颜色的对德国政府众人们问道:“大家如何看待东非这份提议?”

外交大臣阿图尔愤愤不平的说道:“东非简直是德意志的败类,这明显是对帝国的讹诈,如果放在以前,我们肯定要还以颜色。”

作为帝国的外交大臣阿图尔对东非的态度不算友好,毕竟在德国以往的外交政策中,一直对东非采取拉拢政策,可以说满足了东非很大一部分需求。

德国自然希望将东非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所以对东非向来比较大方,尤其是在东非大力发展本国工业的时候,提供了不少资金,技术和人员上的支持。

而秉持着这一方针,德国外交部和东非打交道的频率自然相当之高,阿图尔自问两国关系中,德国对东非支持是不遗余力的,但是却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这自然也给德国外交部造成了很大麻烦。

甚至于阿图尔等外交人员都不太喜欢和东非打交道,但为了帝国的未来,还是要硬着头皮和东非合作,这就让人很膈应了。

当然,处在东非政府的角度,东非政府做的完全没有错,除了没有配合德国战略上的需求以外,东非同样给予了德国不少正面回应,比如贸易,投资,资源等等,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给德国提供的便利同样不少。

第209章 第一铁路立项第1165章 抵押物第472章 备战第78章 奥匈帝国第324章 珠海通商区第781章 大环套小环第793章 笼中鸟第180章 足球国度第973章 筹备第460章 冲突第1056章 以德国为首第655章 茶产业发展状况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17章 天伦之乐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达瓦市想法第545章 孤儿第23章 阻碍时代进步第928章 军队让路第862章 后续第372章 再临非洲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850章 移民第784章 自己人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228章 留学生第525章 血清第282章 “进步”的桑给巴尔苏丹国第1041章 新农业第965章 德国人的震撼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876章 白面阎罗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讹诈第395章 耍无赖第847章 畜牧业第1113章 大借款第1185章 速成第183章 到达第1008章 分析第211章 “口袋”计划第697章 石油产业布局第891章 “米”字形铁路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达累斯萨拉姆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57章 探险队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406章 黑色产业链第13章 国际调停第801章 恭贺第257章 双方算计第451章 人口(续)第84章 消息第131章 攻克卡扬扎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33章 法国主导第214章 自己人,别开枪?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480章 英法合谋第916章 鲸湾港铁路第640章 工地第848章 教育资源集中化第888章 莱茵市选址第914章 他乡故知第978章 后续影响第144章 贸易第101章 招人第72章 烟草种植第335章 生猪养殖第858章 蔫坏的英国佬第192章 拆分研发部第803章 威胁第715章 短暂团聚第942章 宣战第833章 拖拉机第860章 克利夫兰总统的纠结第385章 煽动第814章 卷土重来?第646章 南方形势第1084章 底气第605章 奥兰治人起义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续发展第1章 穿越第943章 马尼拉湾海战第754章 东非海军困境第833章 拖拉机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938章 换血第741章 杀戮机器“马克沁”第1092章 菜市场第295章 拒绝第388章 换师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订)第808章 尘埃落定第945章 空军第762章 分锅会议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451章 人口(续)第904章 卡宾达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