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对德殖民地处理

德国政府没有功夫和东非拉扯,因为此时德军已经开赴比利时,现在德国高层一心都以战事为主。

就这样,德国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外殖民地落入东非之手,在东非的影响下,这一世德国海外殖民过程可以说更加举步维艰,前世德国海外殖民地加起来有两百五十九万平方公里,而现在连这个数字的一半都达不到。

毫不客气的说光是前世德国坦桑尼亚殖民地的经济价值,就超过如今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之和。

就拿中非殖民地来说,这已经是德国最拿的出手的殖民地,但是境内光是热带雨林占比就超过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难以开发。

毕竟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赤道从德属中非穿境而过,而德国第二大殖民地,也就是德属新几内亚,也在赤道附近,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糟糕,不要说德国,就算对于东非来说都属于鸟不拉屎的地方。

除非了非洲以外,德国其他殖民地基本上分布在大洋洲附近的太平洋岛屿上。

光是从德国殖民地分布情况就能看出德国在殖民大国中的“憋屈”地位,说难听点,但凡是德国之前获得的海外领土基本上都是英法施舍的边角料里的渣子,连边角料都算不上,也无怪乎德国对目前世界格局划分上的不满意。

……

相对于欧洲各国因为一战爆发而带来的愁云惨淡来说,东非则喜上眉梢,现在战争还没有扩大化,东非就已经拿下了巨大实惠。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对德国相当鸡肋,但是对东非来说意义完全不同,就比如多哥兰和德属中非,先不谈经济价值和开发难度,光是其战略价值就值得东非出手。

多哥兰和德属中非分别位于几内亚湾的北部和东部,获得这两地,东非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存在就能直接拓展到几内亚湾地区。

比如多哥兰的首府洛美,是一处天然深水良港,可以作为东非海军在西非地区前哨和稳固基地。

而德属中非的港口更加密集,其中最重要的是利伯维尔和谦蒂尔两处港口,而且恩斯特知道在德属中非海岸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德国是无福享受了。

当然,恩斯特肯定不可能主动透露出这里的石油资源,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完成对德属中非的拆分和统治。

在莱茵宫,恩斯特和官员们正在积极对新领土进行着规划。

恩斯特说道:“将德属中非拆分成两部分,其中北部建立殖民地,而南部则并入本土,基本上就是将原法国加蓬殖民地范围纳入本土范围,而喀麦隆暂时保持殖民地身份。”

“原本中部非洲开发协议现在看来也不太可能继续实行了,根据我们的想法重新进行设计。”

中部非洲开发是原东非主导,德国,比利时,南德意志王国参与的庞大计划。

但是如今德国和比利时都已经被牵扯到欧洲战事之中无力脱身,两国甚至成为了交战国,更别说德属中非已经落入东非之手,所以原本的共同开发协议就成了笑话。

“德属中非光是雨林面积就超过三十万平方公里,想要开发难度极大,没有充裕的人口,几乎不可能完成,所以我们只先开发其南部区域,而班吉等东非内陆地区也正好借助杜阿拉和利伯维尔港获得出海通道。”

“北方铁路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两洋铁路,进一步提升我国交通上的优势,这样一来,我国北部沿铁路经济带就能彻底成型。”

北方铁路的终点是内陆城市班吉,而过去因为西部是法国和德国殖民地的原因,东非自然没有继续延伸北方铁路的动力,而如今西部彻底落入东非手中,北方铁路第三次延长建设也就大有必要了。

这样一来,东非的铁路中的“三横”基本上都实现了通达两大洋的功能,对东非本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好处。

“对多哥兰我们也要格外重视,洛美必然要建设成为一座港口城市,并且以军事属性优先,是我国在几内亚湾的重要前哨,保证我国在南大西洋地区的利益。”

多哥兰大概就是前世的多哥,在加纳和贝宁中间,也就是英属黄金海岸和法属达荷美保护国中间。

在此前,东非作为非洲第一强国,但是在西非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而多哥兰作为东非在西非地区的第一块殖民地,其意义自然十分重要。

赫尔曼说道:“这两块德国殖民地就已经超过了五十万平方公里,想要开发治理,难度确实比较高。”

恩斯特:“所以我们要在这两个地区进行大规模移民活动,就参考我们在北部湾领地的做法,尤其是多哥兰,将是我们近几年的主要移民重点地区,先定个小目标,在多哥兰地区移民一百万人口。”

多哥兰的位置可以说完全处在世界两大列强中间,当然恩斯特的移民政策并非想要针对英国和法国的威胁,现在整个撒哈拉以南目前没有任何国家能对东非造成威胁。

而恩斯特之所以在多哥兰执行如此激进移民方案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预防当地的黑人。

西非可是目前世界黑人最密集的区域,随着时间推移,过不了几十年,这里的黑人必然会暴涨,而根据多哥兰的位置除了南部靠海以外,三面几乎被黑人居民包围。

而且多哥兰领土呈现长条状分布,南北两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地形,天然有利于黑人向多哥兰渗透。

而恩斯特从德国手中拿到多哥兰可不是为了给未来黑人做嫁衣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当地迁入大量移民。

首先是东非本国移民,其次是欧洲和远东帝国移民,如今欧战爆发,想要从欧洲获得人口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尤其是东欧地区。

当然,想做到东非当初那种人口比例五五开肯定不太现实,毕欧洲难民能被忽悠的肯定不会太多,毕竟多哥兰的条件太差了。

如今可不像上个世纪,那个时候包括德国在内很多欧洲国家经济都没有发展起来,东非也算赶上了德意志地区人口流失的末班车,才能获得大量德意志移民人口。

而现在,欧洲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不错,而想从欧洲获得充裕的人口只能从那不勒斯王国,以及东欧想想办法,这些国家和地区目前是欧洲经济的吊车尾,人口增长也快,已经顶替德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人口外流地。

当然,欧洲国家的民众终究不好忽悠,主要还是传统欧洲移民目标国美国存在,现在又多了一个阿根廷,东非与两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更何况东非并非本土招收移民,而是为殖民地招收移民。

所以,接下来的情况可想而知,东非移民的重点肯定会放在远东帝国,如今正是一波从远东帝国吸纳移民的好时机。

经过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和平,远东帝国人口已经恢复,加上现在远东帝国因为政权更迭,又重新陷入战乱和军阀割据,这给东非从远东帝国招收移民提供了便利。

第1161章 带毒的诱饵第853章 秘密进入第538章 霍亨索伦版“非洲刮分计划”第893章 天然气产业起步第64章 一日政治第245章 我的总督舅舅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66章 压力和治理第424章 奔逃第961章 危与机第560章 记者会第1380章 前线战场第984章 一五计划之钢铁产业第182章 抉择第165章 拉斯坎坡里贸易市场的发展第1003章 铁路系统调整第724章 临时调整第1004章 铁路并网第1330章 选定地点第492章 静坐战第444章 到家第49章 疾病防控第232章 裁区设省第12章 战场间隙第823章 西海岸开发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1152章 黑帮第760章 421师野望第1173章 结下梁子第1076章 南洋劝业会第945章 空军第570章 投降!第728章 索马里海战第811章 送行第317章 《东埃边界划定协议》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186章 南半球经济体系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伤的世界第1106章 开放市场第1141章 学习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38章 换血第71章 海底电缆第106章 《东非与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条约》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账第753章 三个月结束战争!第993章 东方省的强省会战略第92章 挖墙角第100章 近海防御系统第913章 外国资本第861章 分赃第1126章 手搓收音机第299章 预判第1203章 车展第201章 走马上任第955章 莱茵宫地铁站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364章 燃烧第989章 学术交流第710章 巩固经济第566章 比较第1131章 刺杀失败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209章 第一铁路立项第900章 “三部”建设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619章 缴获第1128章 开端第323章 恩德贝莱大起义第877章 合作办学第429章 薄弱基础第1120章 巴尔干战争爆发第242章 为什么是马约特岛?第1330章 选定地点第1282章 学习营第919章 东非国土面积和行政区第51章 坦噶港第717章 南非版“三国同盟”第835章 大铁路蓝图第1069章 德国讨论第640章 工地第487章 太特城第802章 争论第992章 入籍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订)第1042章 工业反哺农业第65章 电灯第139章 战争结束第90章 新行政区划(彩蛋章地图供参考)第1290章 战略要地第422章 铁路和铜矿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588章 哈拉雷市烟草厂第353章 下一站第824章 机械化和开荒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二合一)第351章 过往第92章 挖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