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

移民也需要门路,过去东非分别在德意志和远东帝国建立了两大移民招收系统。

但是,随着德国,奥匈帝国经济发展,如今德意志地区已经从人口外流区域变成了人口流入区域,所以从1890年后,这套系统基本瘫痪。

而东非在远东的移民系统,则一直维持在一定规模,当然,如今东非在远东吸纳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充东非殖民地人口,而非本土人口,现在东非手中突然凭空多出近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对移民的缺口也相应加大。

赫尔曼:“这并不是一个小工程,如今我们的船只大部分都需要为欧洲输送战争物资,所以想要在多哥兰移民百万并不简单。”

东非船只不仅要为本土货物出口欧洲提供便利,同时也要兼顾远东,南美,中东等地区的商品贸易,压力十分巨大,可以说如今的航运业对船舶已经供不应求,这种情况下并不利于东非所谓的移民计划开展。

赫尔曼的话点醒了恩斯特,如今确实不是移民的好时机,所以只能暂时搁置。

不过恩斯特说道:“移民计划难以开展,就先从落实和巩固当地统治秩序开始。”

“这些殖民地虽然已经名义上属于帝国,但是当地统治阶层基本上是德国人,我们还有很多前期工作要做。”

“军队和官员肯定要先安排到位,还要负责和当地的德国人进行一些沟通,毕竟东非和德国有本质上区别。”

东非和德国毕竟是两个国家,这样一来对当地统治的手法,以及相对应的政策肯定截然不同,这样一来势必会引起一些德国商人和殖民团体的不满。

不过这件事也好解决,德国殖民地本来兵力就少,如今为了一战更是全部撤回国内,等东非军队到位,就能顺利接受当地政权,至于当地的德国人根本不成气候。

主要还是他们人数少,就拿德属中非来说,在此前整个德属中非的德国人也不过几千人,这几千人还包括德国殖民地军队,而今德国殖民地军队即将回国,能留下来的德国人就更少了。

说完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东非政府终于开始将话题转移到德国在太平洋的那一堆岛屿上来。

对这一大堆岛屿的安排,东非政府就比较头疼了,主要还是距离太远。

恩斯特说道:“这些岛屿统治起来肯定不容易,不过也是我们在太平洋地区建立影响力的大好时机,同时能利用这次机会,对澳大利亚形成一定的威慑。”

这其实完全是一句屁话,对付澳大利亚这种殖民地国家还用威慑?说实话,如果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东非早就拿澳大利亚开刀了。

当然,肯定也没有人能说澳大利亚不重要,虽然环境恶劣了一点,好歹也是块大陆,各种资源肯定是比较丰富的。

思维特也点点头说道:“如果未来我们想和澳大利亚打交道,确实需要一些据点,而我们本土距离澳大利亚确实比较远,这些岛屿的位置反而不错。”

这估计也是东非政府唯一能找到德国这一堆太平洋殖民地的重要价值了,至于资源方面,除了瑙鲁以外,现阶段大部分对东非而言都聊胜于无。

瑙鲁这个小岛上最重要的资源也就是“鸟粪”,常年积累的鸟粪形成了丰富的磷酸盐资源,而且十分便于开采。

而说到磷酸盐这种矿产,恩斯特不禁想到德国人是真会挑地方,就比如多哥兰殖民地,其最有价值的矿产也是磷酸盐。

出于对这瑙鲁这堆“鸟粪”的重视,恩斯特说道:“瑙鲁多派一点兵力,防备一点澳大利亚,毕竟瑙鲁的磷酸盐资源还是比较有价值的。”

恩斯特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前世瑙鲁就是英国安排下,澳大利亚从德国手里抢过来的,所以派出军队驻扎瑙鲁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很大概率澳大利亚没有胆量挑衅东非。

当然,恩斯特所说的多派一点兵力,顶多也就百十号人,再多瑙鲁这个小岛屿也承受不住,毕竟瑙鲁人口也就几千人左右。

而除了瑙鲁以外,德国太平洋殖民地中,值得关注的就是新几内亚岛了,这块殖民地比较复杂。

在德属新几内亚南部就是英国殖民地,而西部则和荷兰的东印度群岛殖民地接壤,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德属新几内亚面积不小,即便英国和荷兰占据大头,德国也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对于这里肯定也要象征性的派些人驻守。

当然,指望着东非政府对这些岛屿进行开发就别指望了,目前东非完全没有精力和能力在这些太平洋岛屿上进行开发建设。

……

利伯维尔。

“嘟嘟嘟……”

在交响乐队的演奏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旗帜缓缓落下,一边带有雄狮徽章的莱茵帝国国旗则缓缓升到旗杆顶上,在南大西洋吹来的海风中飘曳,宣告着利伯维尔迎来了新的主人。

几年前,这里还飘扬着法国人的旗帜,然后因为摩洛哥危机,被法国放弃,但是他的新主人德国也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将这里的归属权交给了东非。

看着德国国旗下落,最后被收起,在场的德国人都十分伤感,毕竟这一别不仅是德国在当地统治的结束,同时也是他们将要踏往欧洲战场前最后的安宁时光。

其中德属中非总督泽维尔心情同样十分复杂,在一年前自己还希望通过东非之手,来实现德属中非开发的伟大蓝图,结果现在好了,整个德国海外殖民地直接变成东非的了。

当然,对于本土的决议,泽维尔同样清楚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今德国根本没有功夫管理这些海外殖民地,还不如将这些包袱扔给东非。

而现在,本土已经开战,自己也将踏上归途,带着仅仅一千六百多人的武装赶回本土参战,蚊子再小也是肉,现在德国可是面临着三个大国的围攻,所以德国在海外殖民地的驻军虽然不多,但是也只能选择全部召回,至少能缓解一点兵力上的压力。

这场战争中,英法俄三国本土人口就接近德国的三倍,光是三国的动员潜力就压的德国喘不过气。

“安德尔阁下,希望你们东非能善待这片土地,毕竟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战争结束后,我还活着,我肯定要回来看看这片我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希望它在你们的手中发挥出应有的潜力。”

对于德属中非,泽维尔感情是很深的,毕竟整个德属中非面积就算和德国本土比起来,也没有差上多少。

所以之前掌握着如此大土地的泽维尔也在德属中非体会到非同寻常的快乐,甚至可以说是德属中非的土国王也不过分。

负责接收德属中非的安德尔则说道:“放心吧!泽维尔总督,既然我们东非接手了这里,就会将它打造成我们德意志人的家园,我也期待你从欧洲战场上安全归来的那一天,见证利伯维尔的新面貌。”

对于安德尔的话,泽维尔只是面色复杂的笑了笑,随后开口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在这里告别吧!”

他向其他人挥了挥手,随后带着原德属中非殖民地的军队登上了船只,正式踏上了回国的旅途。

第1188章 废物利用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327章 南下第901章 东非大运河计划第780章 追踪第917章 东,法边境冲突第335章 生猪养殖第34章 动员第1168章 法国前线第936章 军售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杂交水稻第167章 文化灭绝第724章 临时调整第741章 杀戮机器“马克沁”第922章 大开杀戒第802章 争论第704章 底气第722章 人员再培训第173章 1869年农业发展方向第17章 达累斯萨拉姆第5章 火热的制造业第770章 安哥拉遗产继承第610章 军事顾问团第711章 归国第802章 争论第227章 缺大德的东非人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473章 新总督的烦恼第951章 想法破产第960章 开辟新市场第1194章 铁矿商机第445章 蝗灾和乘火打劫第914章 他乡故知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续发展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048章 以“欧美”为镜第273章 鸡飞狗跳第32章 霍亨索伦城堡第337章 美利坚老乡第662章 参会人选第840章第925章 造船业第1228章 内陆水运贝尔港第251章 各方行动第129章 西北将战第1242章 “非法”办学第590章 嘘寒问暖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919章 东非国土面积和行政区第376章 作战会议第1340章 准备干预欧洲战争第682章 发展策略第401章 驳回第294章 安达手表第874章 推销移民地第826章 德意志人费尔南德斯第1232章 仇恨的种子第109章 圣诞节第918章 《东,法领土确认协议》第944章 赛尔号起飞第300章 掠夺第265章 战前准备第1291章 印度诱惑第85章 马西米连诺一世眼中的东非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335章 初级工业强国第179章 总部第1289章 东法关系靠英国第1109章 四国会议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365章 诈骗式移民第1149章 再临南美第385章 煽动第308章 渗透第313章 盗版“斯图加特”第1110章 中非经济合作组织第452章 东非铁路网第1113章 大借款第382章 渡河第361章 k001第384章 临危受命第834章 1890年各国铁路情况第164章 肉类第345章 援助团第369章 送别第973章 筹备第56章 平衡第1082章 工业轴心第433章 小治强工程第1192章 钢铁森林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库第875章 海军售后第971章 经济状况第632章 前往欧洲第874章 推销移民地第464章 劝说第933章 法国主导第167章 文化灭绝第964章第1208章 黑奴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