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产业冲击

这种资本输入自然会对远东帝国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东非也没有心理负担,毕竟东非不做,美国和日本,以及战争结束后卷土重来的英法也会做。

所以在恩斯特看来,与其便宜其他列强,还不如便宜东非,而现阶段的远东帝国也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至少和东非合作,东非不会太坑,反而能拿到更多的好处。

就比如远东帝国对德国出口钨矿,如果单靠其本身,肯定会被英法制裁,这部分市场就拿不到,而有了东非的渠道后,这部分德国市场就可以顺利吃到了。

而且东非可以更进一步,东非先一步将这些钨矿运回东非本土加工提纯,然后再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德国等国家,这样东非和远东帝国都有的赚。

毕竟,远东帝国目前没有相关技术,只能出口原材料,所以远东帝国绝对算不上吃亏,反而因为市场扩大赚的更多。

而这对于德国其实也不完全是坏事,虽然东非从中间赚了差价,但是现在德国最缺的就是时间和资源。

东非做了加工生产,那德国就可以将更多的工人投入到军工生产当中去,而且东非的物资供应也让德国能拿到更多的战略性物资。

总结而言,东非,远东帝国和德国大家都赢麻了,这其实也是贸易最初的本质,那就是互通有无,大家都得到想要的东西。

……

视线拉回欧洲战场。

克美尔希,一个法国不知名的小村庄,这里也是德法两国对峙的前线,此时精疲力尽的双方军队都窝在战壕里,对于战争,双方士兵都极度麻木。

德军战壕里,此时烟雾缭绕,几个士兵一脸享受的吞云吐雾。

康拉德:“果然还是东非香烟的口感最舒服,如果战争结束后,我还能活着,一定要将口粮都换成东非货。”

自从战争爆发后,烟草就成了军队里的硬通货,尤其对德国这个烟草全部依赖进口的大国而言。

在战前,德国对烟酒的管制相当严格,从而获得更多的税收,但是战争爆发后,德国政府就顾不了这么多了,这种直接事关士兵战斗力的物资,能够运输进来就万事大吉了,从而德国政府不得不让利给东非和美国等中立国家。

而战前,东非就是德国最大烟草来源国,开战后更是如此,加上德国政府的让利,东非烟草企业极大力度对德国进行出口,保证了德军前线的日常所需。

不仅事关军队,就是后方工厂的工人也需要更多精神刺激品,烟酒这两样东西自然就显得更加珍贵。

康拉德的战友汉斯在吸了一口后,叹息道:“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如今国内生产肯定已经受到了极大影响,我们很多军需品都是从东非进口的,而且越来越多,以前到前线的罐头还会换个标签,现在这种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

康拉德说道:“这完全不值得意外,现在国内十分缺人,上个月我还在工厂造军用头盔,你猜为什么我会被拉到前线?”

毫无疑问,之前康拉德所在的工厂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德国本土军工企业,毕竟军用头盔可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物资,一般而言像康拉德这种军工生产人员是不会派往前线的,毕竟军工厂对于前线德军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前线战场。

所以康拉德的话自然引起了战友们的好奇,汉斯接话茬道:“为什么?”

康拉德无奈的笑了笑:“就是因为东非,所以我才失去了上一份工作,然后被派到前线。你们应该知道我们国家最新研制出来的斯塔尔海姆M16头盔。”

另一个战友格林说道:“我见过,之前第二十四师就拿到一批,和我们的尖顶盔十分不一样。”

康拉德点点头说道:“不错,第24师装备的就是我们国产的新型钢盔,战争爆发到现在,你们应该也体验到了传统尖顶盔的弊端,尤其是这种堑壕战。”

“传统尖顶盔除了好看和舒适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优点,而且更进一步来说好看和舒适也不是优点。”

“这意味着更复杂的生产工艺和材料上的高成本,我之前所在的工厂就是生产传统尖顶盔的,而其舒适性也是以安全性为代价牺牲的,当然,当初我们低估了战争的强度,以及战场形势的变化。”

“堑壕战对头盔的防护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最新研制的斯塔尔海姆M16头盔可以有效抵挡弹片、泥土和石头,这些战场上的威胁,保证士兵的安全。”

“但是斯塔尔海姆M16头盔的缺点也比较突出,一方面是产量跟不上,另一方面它的设计有很大缺陷,十分笨重,带着那块铁疙瘩十分难受。”

汉斯问道:“但是这和你失业有什么关系?”

康拉德无奈的说道:“一方面,生产新的头盔不再需要我这种裁缝,另一方面,东非进口的军用头盔让我国对钢盔的生产不需要再那么迫切。”

“你们应该不知道,在军事头盔生产这个领域,东非国防军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全部换装了钢盔。”

这一点很多德国人自然不清楚,毕竟东非对于很多德国人来说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国度,更不用说东非国防军的装备了,也就只有康拉德这种从事头盔生产的人员,战前才接触过东非钢盔的实物。

“其实我们厂的设计人员就见过东非的钢盔,当时他还嘲笑东非人的钢盔是粗制滥造的东西,在战场上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加重东非士兵的负担,远不如我们德国传统的尖顶盔。”

“但是事实证明,东非人很有预见性,我想那个设计人员现在应该再也不可能口出狂言了。”

“当然,这对于我来说显然也不是什么好消息,东非十几年就开始生产和设计钢盔,所以他们的设计和生产都走在世界前列。”

“所以国防部也决定大手笔采购东非钢盔,直接作为我们军队的防具,就这样,在本国新型军用头盔和东非进口钢盔的联合围剿下,我失业了!”

“而且我本身作为裁缝的技能也没有用上,现在国内更倾向于从东非采购纺织成品,如今不少军装都是在东非直接生产出来,然后拉到德国供给军队的。”

换言之德国已经把很多生产活动直接外包给了东非,就比如康拉德所提到的纺织业。

纺织业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工人众多,但是德国本土缺乏棉花,战争一开始,德国不少纺织企业就受到负面影响。

而德国又需要大量军人,毕竟德国是两线作战压力极大,所以不少男性纺织工人都被应征入伍,虽然从事纺织业的女工更多,男性只是少数,但是对于现在的德国而言,蚊子再小也是肉。

德国已经放弃了众多工业生产,同时将这些被放弃的产业,转为从东非直接进口成品。

就比如康拉德原本的工作,就受到很大影响,东非的钢盔产能还是很大的,毕竟东非国防军的规模也不小,开足马力全力支持德国的话,能满足德军不小的需求,所以康拉德原本的工厂在这种冲击下,直接停产转向其他军工品生产了。

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158章 历史渊源第1283章 要命的气候第1007章 准备插手第888章 莱茵市选址第859章 登陆,被俘,遣返第802章 争论第522章 列强守门员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论第886章 落后产业转移第539章 邻居论第86章 咖啡第906章 东非计划经济委员会第323章 恩德贝莱大起义第1245章 交易达成第292章 先进的包税制第618章 良知第1216章 企业出海第666章 卡尔彼得斯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313章 盗版“斯图加特”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3章 诱拐第544章 奎河拱水坝第17章 达累斯萨拉姆第1230章 水权第1010章 海军发展第525章 血清第488章 情报战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战争的第一枪第732章 双输第9章 接触战第182章 抉择第324章 珠海通商区第854章 美国人密谋第660章 贸易和产业第609章 提升第379章 黄金叶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笔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371章 东水西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03章 马拉维湖重工业区第774章 搬迁第1109章 四国会议第382章 渡河第825章 不同抉择第1236章 敖德萨第818章 马普托铁路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战役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闭国家第835章 大铁路蓝图第978章 后续影响第70章 蒙巴萨第1199章 讨论第1160章 凯波尔首相第1246章 领土细节争议第1084章 底气第154章 发“货”第546章 许可第1062章 新兴产业蜕变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827章 种植园改农场第600章 尝试第345章 援助团第1099章 钢铁第957章 农林牧渔第964章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342章 奔走呼吁第17章 达累斯萨拉姆第914章 他乡故知第161章 检阅第1238章 教唆第284章 连环计第1284章 法国人的家底第175章 村落选址第1110章 中非经济合作组织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93章 英国的诚意迪拜第1185章 速成第652章 经济收入第689章 心态失衡第288章 内罗毕新市民第191章 青柠第8章 普奥联动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668章 都需要时间第977章 情报摸底第12章 战场间隙第728章 索马里海战第768章 无谓的抵抗第200章 分裂第432章 三个渠道第143章 奴隶制经济第816章 1890年农业发展报告第913章 外国资本第351章 过往第741章 杀戮机器“马克沁”斐迪南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