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矛盾

恩斯特在巴加莫约市只待了一天就返回了第一镇市,只不过去时走的是水路,来时走的是公路,从巴加莫约到第一镇市之间的公路并不比水路舒适,但是也算平稳。

……

奥兰治自由邦。

对于奥兰治的布尔人来说,或者说原奥兰治自由邦的布尔人来说,如今的日子很是不顺心。

一方面,英国人的各项许诺都没有实现,另一方面,原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布尔人大量挤占了自家的资源。

“当初英国人可不是这么说的,他们不仅没有解决奥兰治的财政问题,反而不断在奥兰治提高税率,我们都被欺骗了,而且现在英国人还不认账!”

“所谓的投资和分红也都没有实现,还不断招人去他们的钻石矿工作,工资还非常低,那些土地和矿产本来就是我们的,这些该死的强盗。”

“还有该死的德兰士瓦人,当初我们好心接待了这群穷鬼,现在他们转身就去给英国人当狗,来对付我们,当初真是瞎了眼接受这些白眼狼。”

随着原德兰士瓦布尔人迁徙到奥兰治自由邦,一下就改变了当地布尔人的社会结构。

虽然说两国沾亲带故的,现在接触久了,反而生起了矛盾,这自然少不了英国人的推波助澜,本来英国人就对布尔人持有戒心,自然也不希望统治下的布尔人团结一致。

而当初德兰士瓦的布尔人对于英国来说就是可以拉拢的对象,而奥兰治的布尔人自然是被打压的对象。

因为德兰士瓦的布尔人是被东非从原德兰士瓦共和国领土上驱赶来的,而英国对于奥兰治自由邦来说,也是外来者,所以奥兰治人有一种自我感觉,那就是自己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很显然,德兰士瓦人和英国人不这么想,所以德兰士瓦复国组织就和英国人走到了一起。

“这些德兰士瓦人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我们当初可是又腾房子,又借地给他们,帮助他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现在他们竟然想反客为主,真是不知好歹。”

“而且他们要是乖乖的重新融入奥兰治也就罢了,非要天天喊着收复失地,重建德兰士瓦的口号要物资和捐款,贪得无厌。”

“你们说他们的那个所谓复国口号是不是用来骗我们的?他们根本就不是冲着东非去的,反而是用来对付我们的?”有人大胆推测道。

“应该不太可能,我看复国军训练还是比较有模有样的,显然是想和东非陆军比较,对于我们,杀鸡焉用牛刀。”

“那可说不准!东非可不是以前的东非了,之前他们攻打德兰士瓦就能凑齐好几万军队,之后又和葡萄牙交手,并且击败了葡萄牙人,双方之间,动员兵力可是至少超过二十万,而你们再想一想从前德兰士瓦人才多少?也就二十多万左右,就是能小孩和老人一起上恐怕才够东非塞牙缝的。”“就是,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东非是非洲第一强国,光是海军就有至少数万人服役,而陆军数量最少也应该维持在十万以上,就是所有布尔人加在一起,恐怕都不够东非军队一合之敌,何况复国军只有三千多人。”

“东非只要拿出十分之一的军队,就能全歼复国军,复国军的数量和装备,同东非陆军相比没有一点胜算,所以我说所谓复国军就是德兰士瓦人和英国佬联合压榨原奥兰治自由邦国民的。”

无外乎奥兰治人这么想,口号喊多了,是会听腻的,德兰士瓦人吹的好听,可你们倒是行动啊!东非就在那里,不去找东非复仇,反而天天找奥兰治人化缘,所以奥兰治人对德兰士瓦人很看不惯。

当然,德兰士瓦人原先倒是想和东非打,夺回自己的土地,但是奈何之前英国和奥兰治人都不支持。

毕竟奥兰治人和东非无冤无仇,并不想得罪东非,而英国则是担心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东非现在翅膀硬了,一般的攻击根本造不成伤害,所以英国一直想攒一笔大的,结果阿富汗人又来添乱,所以迟迟没有进行。

英国之前主动掏钱扶持的德兰士瓦复国军现在经费也找借口摊派到了奥兰治自由邦的头上,毕竟英国人现在没有心思和找东非的麻烦,但是又不想解散德兰士瓦复国军,所以只能先让奥兰治自由邦养着。

这也是奥兰治自由邦这几年不断加税的原因,毕竟多了一支军队要供养,肯定不能指望穷的叮当响的奥兰治国库,而英国占着钻石矿,却一毛不拔,这就让原奥兰治人心里更不平衡了。

“我们奥兰治已经引狼入室,对于帮助德兰士瓦人我本人没有意见,可不希望我们的帮助看不到回报,反而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被反过来继续索取,而且打着兄弟情义,却充当昔日的仇人的鹰犬。”

在东非出现之前,布尔人的敌人除了土著,自然就是英国人,东非固然不是好东西,可德兰士瓦复国军效忠的英国佬那算的上是世仇。

而且奥兰治人对东非没有多少反感,毕竟东非祸害的是德兰士瓦,又不是奥兰治。

反而是南迁的德兰士瓦人不知道感恩,处处和奥兰治人作对,挤占了大量社会资源。

当然,光是加税这一条就已经搞得奥兰治人怨声载道了,现在随着英国在阿富汗战事的结束,有传言德兰士瓦复国军将要招兵买马,这自然是好事。

可问题是几年相处下来,奥兰治人已经知道英国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德兰士瓦复国军招兵买马的钱到时候肯定还是要从奥兰治人手里拿。

而光是多养着三千人的军队就比较吃力了,因为这三千多军队完全是按照英国本土老爷兵的标准来武装和训练的。

光是“咖啡”就不是一笔小开销,而且英国人非常鸡贼,他们从桑给巴尔商人那里进口廉价咖啡,然后吃回扣,所以德兰士瓦复国军的消费想低都不行。

第25章 军事工业初级门票第788章 俘虏的“觉悟”第72章 烟草种植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361章 k001第742章 大捷第844章 鲁道夫第1101章 东非对波斯尼亚的渗透第538章 霍亨索伦版“非洲刮分计划”第890章 铁路建设第453章 借款第529章 申请回国第154章 发“货”第924章 海洋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1220章 莱茵人第496章 交战第252章 战争爆发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414章 新汉堡港第827章 种植园改农场第830章 蓄水池第631章 准备第879章 军方的重视第629章 教育第536章 间谍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464章 劝说第598章 新年第1003章 铁路系统调整第440章 太美丽了,维也纳!第636章 分担压力第560章 记者会第1051章 从“需”发展第859章 登陆,被俘,遣返第212章 苏伊士运河第1352章 战争结束第1305章 封赏第791章 图穷匕见第1094章 圈大一点第1002章 人人如龙第880章 安哥拉农业第877章 合作办学第184章 谈判第436章 恶意竞争第1179章 鹰击号航母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笔第255章 五五开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174章 1914年钢铁贸易第823章 西海岸开发第53章 土豆种植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95章 难兄难弟第994章 经济外援第749章 南下第426章 回欧第840章第886章 落后产业转移第903章 莱茵宫第996章 西部人口预期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019章 选择路线第411章 斐迪南海军学院第1383章 局势糜烂第228章 留学生第966章 参观姆贝亚第539章 邻居论第1318章 欧洲形势第696章 油井第9章 接触战第833章 拖拉机第395章 耍无赖第892章 产业孵化中心第1133章 最后的准备第548章 东非历史课第304章 调停第666章 卡尔彼得斯第965章 德国人的震撼第972章 新兴产业强国第494章 假情报第427章 赫尔曼亲王号第1012章 萌芽第397章 普鲁士在下一盘大棋请假第1175章 登陆三马林达第232章 裁区设省第1025章 未雨绸缪第471章 漏洞第952章 “雄狮”版图第36章 滨海区第833章 拖拉机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33章 寻找“光明”第256章 意大利“难民”接收第1137章 领土交易第230章第1048章 以“欧美”为镜第134章 第一阶段作战任务结束第88章 冲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