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军纪败坏

东非国土没有现在沙俄那么夸张,但是在地图上呈现的效果也是比较惊人的,就像一刀切下小半个非洲一样。

好在赤道地区的国家在地图上都会因为视觉效果显得比较小,以至于东非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看起来和大约七百万平方公里美国差不多大小,当然,这也和这个时代数据测量没有办法过于精确有关,尤其是非洲大陆内部,除了东非境内,几乎没有多少非黑人涉足。

许多欧洲人对于非洲内陆的情况只能连蒙带猜,很多探险小说都对非洲应用神秘色彩手法进行描述。

……

在德兰士瓦人寻求复国的时候,东非在南边疆省的驻军,这几年也不是什么都没干。

围绕法尔河以温堡为中心,修建的前沿军事阵地也基本上构筑的差不多,主要是碉堡群为主。

东非对奥兰治自由邦的防御策略,显然和对莫桑比克的不同,莫桑比克和东非之间的冲突算是正常的,虽然说东非是获胜方,但是葡萄牙人也不至于过于痛恨东非。

作为昔日的殖民大国,葡萄牙的心脏比一般国家要强大的多,或者说和一些老大帝国一样不求上进。

东非对莫桑比克的殖民地基本上都是通过战争手段,堂堂正正获得的,所以葡萄牙人面对东非有些摆烂的心态,要不是英国在背后支撑,葡萄牙一些人都想把仅存的两块非洲殖民地卖掉。

而德兰士瓦就不一样,当初东非虽然也是通过战争手段夺取了德兰士瓦,但是借口就很扯淡,换个说法就是德兰士瓦有错,但罪不至死,东非直接将其灭国,有些说不过去。

而且东非还没有除恶务尽,让德兰士瓦人保存了有生力量,这就给德兰士瓦人反扑提供了条件。

当然,恩斯特之所以放过德兰士瓦人也不是心善,本意就是留着德兰士瓦人让他们在未来某段时间挑衅东非,毕竟在奥兰治河以北留着一个国家,东非南部就凹陷一部分国土很是不好看。

再者,恩斯特也不想接受德兰士瓦人作为东非国民,这会引起大麻烦,尤其是两国政治体制上的冲突,东非大部分土地国有,而奥兰治土地却被大地主所有,恩斯特又不打算实行南北朝制,自然不会留着这个隐患。

最后,恩斯特也是想试着能不能分化布尔人,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至少在奥兰治自由邦已经出现了奥兰治人和德兰士瓦人两个群体。

双方的冲突点就在于,奥兰治人看不起德兰士瓦人,毕竟德兰士瓦人是失败者,连自己的国家都丢了,而且德兰士瓦人大量涌入奥兰治自由邦,挤占了大部分原奥兰治人的社会资源,给英国人充当鹰犬让奥兰治人丧了大量权益,还有就是奥兰治人反对和东非发生冲突。

对英国和东非的态度是两个兄弟民族之间最大的两个分歧点。

东非很好理解,现在东非势大,奥兰治人自然不想得罪东非,两国之间又没有仇恨,而德兰士瓦人与之相反,并且想把奥兰治人拖下水。

而对英国的态度,就比较有意思了,在德兰士瓦共和国还存在的时候,奥兰治自由邦反而和英国关系比较好,实行绥靖政策,而德兰士瓦共和国因为离开普敦比较远,中间隔着奥兰治自由邦,所以比较反英。

现在二者则反过来,奥兰治人反英,德兰士瓦人则和英国关系友好,因为德兰士瓦人相对奥兰治人来说是外来者,这层身份和英国人差不多。

所以英国方面利用这一点,来统治奥兰治自由邦,就和前世英国大量在非洲使用印度仆从军一样,现在德兰士瓦复国军就是布尔人中的伪军。德兰士瓦复国军不说偷鸡摸狗,也是为非作歹的好手,成立短短几个月就已经在布隆方丹把名声彻底败坏,成了人嫌狗厌的存在,最奇葩的就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原德兰士瓦共和国,所以还在布隆方丹搞地域歧视。

这种行为,用一句白眼狼来形容也不为过,就是农夫与蛇的翻版,所以这难民也不是随便就能要的,哪怕是兄弟民族。

德兰士瓦复国军军纪败坏,在这个时代其实一点也不突兀,甚至可以说是理所当然,东非军队反而是这个时代的一股清流,或者说异端。

德兰士瓦复国军的军费很大一部分需要自筹,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税收,在英国支持下,德兰士瓦临时政府可以在奥兰治自由邦征收战争税,用来建设军队。

这在以前的奥兰治自由邦或者德兰士瓦共和国是不存在的,以前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制。

换句话说,就是平时没有常备武装,只有战时才会大量征召军队,平时没有常备武装,自然不用考虑军纪问题。

而现在有了德兰士瓦复国军这支常备武装,就让奥兰治自由邦重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兵过如篦的感觉。

布隆方丹的奥兰治人对德兰士瓦人也是日益不满,而英国人却乐见其成,并且从中调节,体会到势力均衡的乐趣。

虽然说德兰士瓦复国军军纪败坏,但是东非也不会轻视这支反动武装力量。

德兰士瓦复国军很多都是百战老兵,曾经和祖鲁人或者东非交过手,勇气和胆识还是有的,加上英国陆军的系统化训练和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战斗力可能比预想中还要好上一些。

而东非知道德兰士瓦复国军的存在,和东非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有关,东非国防安全局这些年一直在向奥兰治自由邦渗透。

奥兰治自由邦三面被东非包围,所以经过专业训练的特工人员,很容易就混进奥兰治自由邦,大多数是以英国人或者开普敦境内的布尔人身份,进入奥兰治自由邦发展。

而这个时代又没有多少国家建立专业的谍报机关,尤其是奥兰治自由邦这种统治非常粗糙的国家。

所以东非人很容易就混入奥兰治自由邦窃取情报,只不过受限于奥兰治自由邦落后的交通和对外联系方式,所以情报传递速度并不快。

即便是这样,德兰士瓦复国军和德兰士瓦临时政府都已经被东非了解了七七八八,毕竟德兰士瓦复国军每天和街溜子一样在布隆方丹街头“敲诈勒索”,想不引起注意都难,至于德兰士瓦临时政府,也是建立在布隆方丹极其显眼的位置。

而且动不动就开展“救国动员大会”,向整个奥兰治自由邦上有社会游说,或者在街边向市民索要“捐款”。

德兰士瓦临时政府和复国军的一举一动可以说完全掌握在东非国防安全局的手中。

第47章 联姻事宜第434章 遥遥领先第1370章 节水农业第977章 情报摸底第177章 放牧第1228章 内陆水运贝尔港第379章 黄金叶第144章 贸易第216章 未来可期第981章 捷径第975章 外交风云第1005章 人造纤维第337章 美利坚老乡第143章 奴隶制经济第911章 工业基础的重要性第1364章 城市间合作第1031章 军火贸易第87章 西北之乱第911章 工业基础的重要性第796章 强硬态度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312章 剑指阿比西尼亚帝国第545章 孤儿第428章 谈论第1210章 三大舰队第541章 下次还敢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第459章 工作会议第918章 《东,法领土确认协议》第298章 香蕉园第938章 换血第245章 我的总督舅舅第494章 假情报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万以内第262章 英俄态度第1372章 平原省第1244章 英法调停第1201章 经济体制优势第703章 有轨电车和东非电力发展机遇第762章 分锅会议第1099章 钢铁第816章 1890年农业发展报告第1036章 铁路二五规划第1384章 德奥出兵第612章 美食节第661章 柏林会议第1196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炼铝厂第1071章 计划尾声第339章 加大投资第192章 拆分研发部第40章 移民军回国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务局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1101章 东非对波斯尼亚的渗透第825章 不同抉择第676章 摩托第59章 桑给巴尔宫廷政变第450章 人口危机第245章 我的总督舅舅第726章 深入第1287章 不动如山第572章 停火线第439章 非酋结婚第896章 “草原”大迁徙第612章 美食节第859章 登陆,被俘,遣返第1258章 君臣对话第580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电缆国营一厂第805章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第1223章 “疗养”第379章 黄金叶第537章 过去的七十年代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994章 经济外援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377章 意大利的进展第809章 事后第297章 军队换血第895章 第二次全国水利工程第443章 韬光养晦第288章 内罗毕新市民第78章 奥匈帝国第646章 南方形势第1278章 英国的悔恨第269章 大津巴布韦遗址第792章 条件第860章 克利夫兰总统的纠结第333章 三角联盟第1287章 不动如山第1290章 战略要地第174章 食品产业独立第872章 棉花扩产第1148章 军火贸易第998章 贝拉市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332章 稻种第499章 建交热第856章 最后的准备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381章 拿下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