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交通状况

第836章 交通状况

而今美国铁路在二十多万公里,也就是说东非未来至少要修建二十万公里铁路来满足全国需求,但美国铁路不可能不增长,未来巅峰时期最少要长到四十万公里,对于这么夸张的数字恩斯特还是要斟酌斟酌的。

东非本土比美国本土(同时空美国没有阿拉斯加)大了近一倍,所以铁路翻倍也说的过去,不过根据前世欧美铁路发展的路径,恩斯特依旧要注意点。

当然,美国发展如此夸张的铁路和当前时代息息相关,首先就是美国人想不到未来汽车规模发展十分夸张,几乎成了美国家庭人手必备的交通工具。

其次是巴拿马运河尚未建设完成,这样美国东西海岸的主要交通方式必须依赖铁路来完成,如果走海路要绕一整个南美洲,这就好比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的亚欧贸易绕路非洲沿海是一个道理。

说起苏伊士运河,恩斯特的心情是复杂的,如果没有苏伊士运河,东非的经济绝对能在上一层楼,但是没有苏伊士运河前二十年东非在南部非洲的扩张也绝对没有那么顺利。

苏伊士运河开通降低了列强对非洲的重视,其次东非欧洲移民的主要路径和进出口贸易走苏伊士运河也更便利。

现在东非立国经过南非战争已经稳固,列强也改变不了南部非洲的格局,所以没有苏伊士运河……

驱散这些复杂的想法,恩斯特对安德烈说道:“铁路是关系国防,经济,民生的重要交通方式,不能完全以盈利为导向,就比如某些铁路开通,可能会亏损,但是对当地的经济拉力也是不可想象的,综合而言,东非铁路建设要多方面考虑,甚至要考虑环境问题,就比如对生态的影响,当然,不能因噎废食,现在铁路建设还是以发展国防,经济,民生为主。”

恩斯特还是把国防放在第一位,实际上东非铁路建设最早就是把国防安全放在首位的。

当时中央铁路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控制南部非洲区域,当初东非中南部被敌对势力三面环绕,中央铁路就像东部伸出的臂膀把中南部领土牢牢的控制在东非统治之下,至于顺带的中部经济开发,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话锋一转,恩斯特对刘益德维尔说道:“交通部也要积极和铁路部门合作,尤其是公路建设,铁路不可能通达到每一个地方,铁路是大动脉,公路同样是如此,甚至公路的作用更重要,他还起到毛细血管的作用,能够把城市,乡村,铁路枢纽等等串联在一起。”

而今东非正在大力推动公路的升级,尤其是一些重要城市内区域,已经铺设沥青路。

18世纪末,工业革命期间,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这也是“马路”的由来。

至于沥青路发展时间较短,在19世纪50年代前后,法国首先将岩沥青用于道路路面,1854年在巴黎修建了接近现在的薄层沥青路面,可称为热铺沥青路面的开始。

东非有沥青路面的公路非常少,只有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城市有建设,毕竟世界天然沥青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匀,而东非在这方面自然禀赋很差,当然,作为一个大国肯定不是完全没有,就恩斯特自己所知刚果的沥青砂资源不少,也就是刚果出海口位置,基本和东非油气资源分布重迭。

不过这都是矿业部门的工作,恩斯特也只是知道大概区域,开发也是未来的事,而且以现在的工业水平,全世界还主要以天然沥青为主,所以东非也需要从欧洲进口。

而且沥青这种东西,价格也不会高到哪去,即便比水泥路体验更好,但是水泥路也有其优点,而任何东西有了平替品,价格也就不好涨太高。

刘益德维尔说道:“截止到去年我们仅在黑森省就完成了两万公里的路面硬化工程,极大改善了黑森省的交通状况,其他地区虽然推进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和以前相比也是极大的进步。”

黑森省是最早推进路面硬化的省份,因为当地路况在东非属于下游水平,东非在这方面都是集中优化多雨地区的道路状况,就比如黑森省和大湖区的省份。

这也好理解,两地的经济状况在东非并不全差,可以排在中上游水平,加之需求也比较强烈,所以推进速度快。

而中东部其他地区的道路,因为地处草原或者高原区域的原因,加上道路建设较早,所以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到去年为止,全国硬化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二十万公里,放在全世界也属于进度较快的。”他不重说道。

恩斯特点点头道:“公路发展是多多益善,目前东非的公路情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和欧美之间差距巨大,所以在公路建设方面也不断加快。”

“而且随着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公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甚至取代部分铁路的功能,这是我国产业革新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说到底还是为了推动东非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世界前列的汽车产业“大国”,东非大部分路面的驾驶体验并不好。

当然,汽车不像火车被固定在铁轨上,只要是平地,基本上都能通行,只不过颠簸很多罢了。

就比如军用车辆,越野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时候东非广阔的草原都是“道路”,就是有些废人。

除了铁路和公路以外,水运也是东非的重要交通构成部分,只不过东非水运条件较差,所以没有什么好说的,目前还是主要以陆上交通建设为主。

当然,全国来看水运条件较差,从区域而言就并非如此,尤其是东非境内多大型湖泊,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前五十里就有六个分布在东非,而且其中三个世界前十,大湖(维多利亚湖)更是排在世界第三,仅次于里海,苏必利尔湖。

而且东非三大湖还集中在东部区域,这使得东非的湖运业比较发达,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

这些湖泊同时是东非重要的渔业资源来源地,这使得即便在东非内陆,淡水渔业资源丝毫不比沿海地区差。

唯一的缺憾就是这些湖泊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五大湖那样相互联通,不过这样也有利于水资源的分散。

除此外高原大湖群主要还对东非国土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就比如马拉维和坦噶尼喀湖的存在,使得中间姆贝亚成为唯一通道。

未来也是如此,马拉维胡和坦噶尼喀湖都是深度动辄数百米,面积也大,不具备桥梁修建条件,未来东西两岸的交通肯定也会以轮渡为主。

第290章 长绒棉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554章 背后的东犹之争第413章 二元制中学第944章 赛尔号起飞第402章 妥协第865章 高原省第580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电缆国营一厂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87章 西北之乱第12章 战场间隙第1057章 军火生意先行第999章 新制碱工艺第840章第1009章 新型战列舰第882章 出口第1077章 汽车订单第1035章 二五计划第989章 学术交流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555章 羞辱第372章 再临非洲第164章 肉类第987章 经济危机和一五计划第1196章 达累斯萨拉姆市炼铝厂第827章 种植园改农场第668章 都需要时间第1015章 市场第934章 两步沟通第608章 会面第627章 特别行政市第930章 汉萨省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厂第1004章 铁路并网第836章 交通状况第936章 军售第873章 农业结构调整第923章 坏事做尽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220章 莱茵人第781章 大环套小环第1107章 新经济政策第979章 西部机遇第532章 图谋琉球第125章 鲁道夫的变化第1075章 肉类消费第622章 索马里渔业前景第265章 战前准备第1074章 市场和矛盾第1220章 莱茵人第349章 穷兵黩武第1232章 仇恨的种子第859章 登陆,被俘,遣返第566章 比较第25章 军事工业初级门票第1233章 抓捕第191章 青柠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杂交水稻第437章 霍乱和黑幕第910章 坦克试验场第1016章 日俄战争爆发第79章 闲谈第796章 强硬态度第695章 纳塔尔第387章 初交手第788章 俘虏的“觉悟”第1118章 巴尔干危机第466章 各国态度第265章 战前准备第35章 牛马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团第384章 临危受命第821章 裁军第288章 内罗毕新市民第873章 农业结构调整第495章 准备反攻第802章 争论第619章 缴获第55章 到东非去第752章 软柿子第828章 奥兰治人口危机第725章 战前算盘第153章 送酒第976章 开始第669章 工农联动第1213章 三五计划成绩第447章 趣谈第157章 风车磨坊第479章 牛马帝国第959章 南美国家关系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546章 许可第538章 霍亨索伦版“非洲刮分计划”第977章 情报摸底第273章 鸡飞狗跳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172章 第54师的不公待遇第417章 炊事车第1060章 积极外交政策第51章 坦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