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胡将守边

“李相,谢某要杀你,并不是因为私怨!

到底是什么,让你有了这种错觉?还是因为你李相为官一世,只能理解私怨才能杀人?”

一句话问出来,谢三郎言语之中的清冷,让李林甫一时无言。

只听谢直继续说道:

“谢某杀你,是因为大唐!”

一句话投地有声,却换来了李林甫一声嗤笑。

“大唐?哈哈……

李某身为大唐首相,执掌相权一十八年,大唐有事,自然要算到李某的头上……

不过,李某倒是要问汜水侯一句……

如今的大唐怎么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得不斩杀大唐首相以谢天下!?”

谢直听了,声音依旧清冷。

“安禄山谋反!”

“哈哈哈哈……”

李林甫,笑了。

如果说刚才的笑声,是不认同谢直言语的冷笑,那么,这一次的笑,就是怒极反笑。

“安禄山造反,与李某有什么关系?”

李林甫一声反问之后,仿佛也知道今天和谢三郎之间终究难以善了,再也不用维持那种“口蜜腹剑”的虚假面孔,直接锋芒毕露,拿出那份独掌大唐相权一十八年的特有威势,厉声说道:

“安禄山乃是乱臣贼子,这是张相在开元二十三年就给他定下的评语,如今造反,乃是安禄山终于装不下去了,他本性就是如何,与李某何干!?

汜水侯,你难道不知道,这些年一来,李某都在极力压制安禄山?而且他每次入京朝圣,不尊太子,威严百官,在天子和贵妃面前只会装傻充愣,但是你问问他,在李某面前,他敢么!?

哼!

说安禄山谋反与李某有关!?

简直无稽之谈!

要不是李某这些年对安禄山的压制,恐怕他早就反了!”

李林甫说到这里,还说出了脾气,矛头一转ꓹ 冲着谢直就来了。

“如今安禄山造反,长安城中有流言ꓹ 说是你谢三郎逼反了安禄山……

汜水侯,你既然执掌我大唐扬州舰队,难道不知道无风不起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成?

明话说ꓹ 那流言,不是我散布的ꓹ 但是李某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ꓹ 还真有可能!

你汜水侯和安禄山之间的恩怨ꓹ 天子俱知,且不说那一条流言如何,你汜水侯扪心自问,难道安禄山造反,在他前后的思量之中,难道你谢氏哪里那个真的一点原因都不占吗?自己信吗!

现在,你汜水侯倒是打上李某的家门ꓹ 还带兵包围了李某的府邸……

怎么,怕天下人都说是你逼反了安禄山ꓹ 赶紧将这个名声甩出来吗?

就因为李某曾经是大唐首相ꓹ 所以这个名头甩给李某最合适不成!?

来ꓹ 汜水侯ꓹ 李某倒是要听听,安禄山造反ꓹ 跟李某到底有何关联?

你说!?”

李林甫可能是真急眼了ꓹ 一顿疾风暴雨一般的指责ꓹ 如同狂风骇浪一般涌向谢直,再加上他独掌相权十八年的威势ꓹ 这要是一般人,早就吓傻了,而谢三郎在李林甫对面,却丝毫不为所动,反而轻笑了一声。

“李相,稍安勿躁啊……

哈哈……

李相,谢某这些年虽然偏安一偶,驻节扬州之后从来都没有回到过长安城,但是也从种种传闻中得知,您李相‘口蜜腹剑’的名声。

‘腹剑’且不说,只说‘口蜜’……您李相说话,不应该如同春风化雨一般轻柔吗?怎么变得如今这狂风骤雨一般?

嘿嘿……

事出反常啊……难道,您李相也意识到了您李相与安禄山谋反之间,还真有关联不成?”

李林甫没说话。

一来,正如谢三郎所说,他为相一十八年,即便再看不上某位官员,或者跟谁再不对付,言语之中,也都尽量温和,还真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某些人劈头盖脸地训斥过。

因为李林甫一直以来就坚信,只有完全没有底气的时候,才会用所谓的威势、所谓疾风暴雨一般的言语,去压迫和攻击对方,有什么想法,直接做不就好了,何必在面对面的时候说那些没用的?

所以,他一直在说话的时候“口蜜”,在做事的时候“腹剑”。

这么多年以来,李林甫也曾反思过自己,最后得出来一个结论……

他在模仿张九龄!

李林甫入相的时候,人家张九龄正是大唐首相,对于李林甫这个刚刚进入政事堂的“新人”来说,如果做好一个宰相,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看现在的首相是如何做的,然后去模仿去学习,当然,在当时,李林甫断然不会承认自己模仿了张九龄张相,但是这种事,很大程度上是潜移默化的,那都是你不想都不行的那种。

可惜,李林甫的模仿,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人家张九龄之风度翩然,就算罢相十余年之后,还能让天子李老三念念不忘,谁要是给他介绍个人,只要提到“风度”二字,李老三只会问一句,“有张九龄的几成”!

而李林甫呢,说话未语先笑,即便话不投机,也仅仅闭口不言而已,从张九龄身上的风度中,到底勉强模仿到了“温和”二字,却因为他背后向人下手太过狠毒,这种强烈的对比大白于天下之后,让他的“口蜜腹剑”变成了一个“虚伪”的代名词。

今天,李林甫倒是不虚伪了,对着谢三郎就直接开喷。

却被谢三郎一句话怼回来,今天跟往常不一样,是因为什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林甫突然意识到,自己在人家谢三郎面前,还真没有一点底气,这才妄图用威势、用言语将谢三郎压制住,可惜,没用。

二来,李林甫注意到,谢三郎对他的称呼,又从“李长史”变回了“李相”。

“李长史”,这是谢直在调侃他被贬出京。

“李相”,这是谢直要求他为他执掌大唐相权一十八年的所作所为负责!

现在谢直有提到了安禄山谋反,就不由得让李林甫暗自揣测,谢直是不是要让他对安禄山造反负责了……

三来,李林甫身为大唐首相,在内心之中,对安禄山的谋反,也多多少少的优点想法,在压制不住谢三郎之后,难免一时语塞。

谢直见他不说话,很意外,不过却没有去探究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直接给出了答案。

“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坐大到谋反的地步,就是因为你李林甫推行的国策……

胡将守边!”

说到这里,谢直一声冷哼。

“如果真是为了大唐好,你身为首相,推行一个国策,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那也没有什么可以多说的,即便最终结果很差,不过也就是你这个首相的能力问题而已,罢相,已经是天子和朝堂对你最严厉的处置了。

但是,胡将守边这一条国策,确实您李林甫李相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势才推行的,最终却引发了安禄山谋反这样的结果!

这,却不是您李相仅仅罢相,就能给朝堂、给大唐、给天下交代得过去的!”

胡将守边,乃是李林甫给天子李老三踢得一个建议。

那是在天宝初年,大唐立国百年的府兵制,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名存实亡,李老三不得不下令募兵守边,一改全天下府兵的“番上”制度,改为招募“职业化”士卒,前往大唐边疆守家卫国。

这本是解决唐军兵源问题的一个举措,却被李林甫提出来了一个问题。

大唐立国的府兵制,能够保证边军将领只有对府兵的指挥权,没有对府兵的管理权,一旦朝廷觉得用不着这么多府兵了,兵部出具一纸公文,就可以让边疆战士瞬间变成国内的农夫,从根本上解决了边军将领拥兵自重的可能。

但是在由府兵变为募兵之后,这种情况就难以杜绝了,那些募兵到了边疆之后,完全交给边将管理,还通过过边将的手,把国朝向募兵承诺的薪俸交给所有士卒,这样一来,如果边将心怀不轨的话,很容易就把边军之中的募兵变成自家的私军。

这个事儿,必须防微杜渐!

而作为大唐首相的李林甫,提出这样的问题,正是职责所在。

李老三问他怎么办。

提出问题不叫能耐,解决问题才是厉害。

李林甫就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胡将守边!

按照李林甫的说法,汉人重文华,胡将擅武功。

胡人从小就生长在马背之上,对于骑射,对于骑兵的应用,自然有其独到之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边疆大量启用胡人作为边将?

至于边将拥兵自重的问题,正好用胡将守边来解决。

一来,大唐所招募的士卒,大部分都是汉族士卒,让他们跟着胡将造反?很难。

二来,按照李林甫的说法,胡将除了军功之外,所求者不过财货而已,真要是打胜了,多多赏赐金银珠贝也就是了,他们不但不会闹腾,还会更加高兴呢……

当时的李老三很是犹豫……

巧了,正好赶上王忠嗣出事。

王忠嗣本是军将遗孤,从小被李老三带入深宫抚养长大,论感情,论信任,论忠诚,开元、天宝朝的边将,无出其右者。

李老三也信任王忠嗣,在他投军之后一路不遗余力地提拔,最后做了河西节度使,其恩宠,甚至超过了如今的安禄山。

后来的事情,前文提过。

李老三要打石堡城,王忠嗣以兵卒伤亡过甚为由,不打。

一来二去的,李老三和王忠嗣之间斗出了真火,又有李林甫这样的坏人从中煽风点火……

到了最后,李老三一怒之下,下令捉拿了王忠嗣回京受审。

而在这个时候,河西节度使府的哥舒翰站了出来,您不就是要打石堡城吗?好,我河西出兵去打!而且一定会把石堡城拿下来,您就别难为我们节度使了。

最终,哥舒翰统兵数万,死伤过万,才拿下了区区百余人驻守的石堡城……

最尴尬的时候,石堡城乃是大唐前往吐蕃套路之上的一处要塞,吐蕃人出石堡城之后,可以直趋大唐,而大唐占据了石堡城之后,想向高原上进发的话,还需要借着攻取其他类似石堡城一般的要塞……也就是说,就算大唐打下来石堡城,也没啥用……

且不说这个,只说李林甫,又撺掇李老三推行“胡将守边”,理由都是现成的——王忠嗣,你干儿子,都不听你话,这要是别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您再看看哥舒翰,多听话,让打石堡城就打,他是胡人……

李老三一听,一咬牙。

好,推行!

胡将守边!

“别人以为李相推行胡将守边,乃是推行国策,不过,李相的谋划,却骗不过谢某!”

谢直微眯双眼,直视李林甫的双眼。

“李相之所以推行胡将守边,就是恋栈权势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

大唐立国百年,对宰相的出身,向来有隐性的要求。

对于武将来说,出将入相——武将出朝为将,入朝方能为相!

对于文臣来说,起于州县——文臣经历过地方的正印官,才能入朝成为宰相。

对于当时的大唐首相李林甫来说,要想阻拦文武群臣进入政事堂取代他的位置,文臣这边好办,全是政务,只要他这个大唐首相看住了,没事玩个“野无遗贤”之类的小把戏,就不可能让文臣拥有进入政事堂的资格。

但是,武将,就不好说了,他李林甫能耐再大,也是大唐的首相,总不能号令吐蕃、南诏之类的邻国如何吧……

怎么办?

推行胡将守边!

因为李林甫知道,即便大唐胸襟辽阔,对待所有种族之人都一视同仁,但也绝对不会让一个胡人进入政事堂主宰大唐!

所以,他一力推荐胡将守边,就是要断绝武将进入政事堂的道路!

“也正是因为你李相恋栈权势,才大力推行了胡将守边!

也正是因为李相对胡将守边推动得不遗余力,这才让安禄山一个杂胡通译有资格成为一镇节度使!

也正是由于你李相坚定不移地坚持胡将守边,才让安禄山在幽州一待就是十多年,将幽州方镇的上上下下全部纳入了自己的麾下。

事到如今,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让安禄山也不得不造反!”

说到这里,谢直微眯双眼,眼中全是冰冷,死死地盯着眼前的李林甫。

“李相,事到如今,你还觉得安禄山谋反一事,与你堂堂李相没有关联吗?”

李林甫无言以对。

谢三郎却在乘胜追击。

“李相近日身体不适,恐怕对外面得消息所知不多……

今日午时,在长安西市,开刀问斩了安庆宗、安思顺等人。

除此之外,跟他们一起开刀问斩的,还有河东节度副使,吉温!”

谢直不顾李林甫大变的脸色,继续说道:

“安庆宗等人身死,好理解,坐安禄山谋反事!

至于吉温……

却是亲口承认了,在事实上帮助了安禄山,为他的谋反提供了便利,任由安禄山将河东兵将调至麾下参与谋反!”

说到这里,谢三郎微眯的双眼,猛然间瞪大,双眼之中的目光,透着令人胆寒的杀气。

“李相,吉温的这个河东节度副使,是你推荐的吧?”

第181章 李老三第379章 史思明论安禄山第78章 杨老三第531章 我师徒二人,等着你!第260章 杨万年该死第37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567章 复盘!小义,歪打正着……第282章 公主大婚第638章 平原送行酒第380章 意欲何为第108章 写不了第110章 白条第207章 不能赔第167章 公主涨工资第234章 我去!(加更求推荐票)第10章 薛氏老太太第11章 当官去第503章 第一局第73章 两个疑点第447章 谁要杀我第678章 金!破营!第658章 土!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第49章 县试开考第614章 邢縡的自白第172章 盐价第219章 一切有我第292章 彼之毒药、吾之蜜糖第655章 土!机会第473章 平康坊第251章 重点,西边第423章 没有私仇第605章 有恃无恐第378章 史思明第318章 水生之闹粮第455章 安禄山……被放了……第494章 一把大小,一条人命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636章 胡将守边第578章 诘问第23章 大唐驿站第328章 满朝皆请斩谢直第311章 水生之常走夜路终见鬼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汉第178章 你给我捡起来第358章 高明、少女、大汉第496章 条件好几个第87章 李旭上门第87章 李旭上门第336章 愿为马前卒第12章 今年不得拜师第70章 首饰匣子第349章 高主事第557章 不要脸第128章 杨二姐……关我屁事!第168章 顶不住,只能拖第131章 杨家这一辈第616章 清净长乐驿第443章 金条子?催命符!第682章 大象跳舞第569章 复盘!侦破方向第559章 骂杨第521章 三个不对第476章 挣钱和弄钱的区别第535章 快!来不及了……第386章 不行第360章 姑侄说三郎第503章 第一局第12章 今年不得拜师第398章 牛仙童第317章 水生之喝粥还是吃干饭第407章 换茶第534章 黑衣人巢穴第400章 大唐通译的多重兼职第466章 阵斩刘普会第447章 谁要杀我第518章 示恩第597章 大势已去第497章 套路3+1第247章 张公子,怎么办?第458章 再走临都驿第542章 意外!不方便!第551章 小义第57章 洛阳初见第567章 复盘!小义,歪打正着……第256章 阴险谢三郎第360章 姑侄说三郎第68章 交差第34章 徒弟不是想收就能收的第574章 师门有幸,道长无奈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迁”第147章 河阴县第526章 到底有没有关系第647章 羊汤摊子第144章 三告第95章 杨铦说跋扈第535章 快!来不及了……第92章 杨七到底有什么值钱的?第125章 虎!杨二姐!第562章 复盘!任老道,救命恩人?第395章 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