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仁爱

两人一路北行,来到一小镇,干粮已经吃完,准备找地方吃饭。只见镇上大部分饭馆都关着门,街上连卖烧饼的都没有,大多数商肆关门闭户,街上行人稀少,看上去十分凄凉。昭华不禁感慨,战争是上层人争夺利益的手段,而受苦难的却是下层老百姓,才打了几天仗,市面就萧条如此,再打下去,怕是百姓连饭也吃不上。文康素来要强好胜,吃个大亏岂能甘休,回去定要砺兵秣马卷土重来,到时这片土地免不了战火纷飞化为焦土,这些只图温饱的善良百姓免不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正在难过之际,文康推他下去问路。好不容易找个行人问了,得知这镇上只有一家饭馆还有食物可卖,

这家店位于镇东,楼上是客房,楼下是吃饭的外堂,住店的客人都在下面吃饭,还有外边来吃饭的客人,聚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议论战事,两人竖起耳朵听着。

可能因为战事的关系,馆子里没人干活,后厨只有一个厨师在忙活,前堂只有一个跑堂在招呼,吃的东西只有一样,就是面条,菜是简单的豆芽和豆干。跑堂帮着把面装在碗里,给客人们端上,到昭华那一桌时,只剩一碗。

“请客人稍候,第二锅正在煮。”跑堂抱歉地把面放桌上。

昭华正要把碗推给文康,文康却把那碗面推给他,道:“你先吃吧,你吃饭太慢。”

碗里的东西不知道什么做的,黑乎乎的难看又难以下咽,昭华顺手拿过桌上一小碟红艳艳的调料放碗里倒。

这时,忽然听到外面一阵哭喊声,一个官宦模样穿锦衣的青年人走入店中,叫小二送酒菜上来,旁边的仆人牵着一个瘦小的男孩,那男孩大约十岁左右,面目清秀,手上绑着绳子,这样的天气,居然衣衫破烂难以蔽体,身上仅有一块破布摭着□□,臂上印着烙印,是主人家给自家奴隶打的烙印。

哭喊的人是个妇人,她跪在那青年人面前哭泣求告:“求求主子,奴才伺候您十几年,只有这一点骨血,求您别卖我儿子。”

那个锦衣青年人面带难色:“我也是没办法,眼下战事紧张,卫国不能待了,家里想搬到西楚去,手里没有现钱,郭老爷给的价钱优厚,而且你儿子跟着郭老爷想必不会干粗活。”

“要我母子骨肉分离,可怎么活?”妇人哭得撕心裂肺。

这时一个锦衣华服的中年胖子进入店堂。

“郭老爷,请这里坐。”那锦衣青年赶紧上前招呼。

那胖子进来入了坐,打个招呼:“黄公子,人带来?”

“带来了。”那锦衣青年拉过小男孩,道。“瞧,模样不错吧?”

“很好,很好。”那胖子郭老爷拉住男孩的手,捏了几下,又捏脸蛋身子,那男孩子瑟缩的如秋风落叶般,一脸恐惧悲伤。

“就按您上回说的那个价吧?”

“没问题。”

那妇人眼见没法阻止主人卖孩子,又跪在姓郭的胖子面前哭求:“求老爷,要买连我一起买了吧,孩子还小,不能离开娘啊。”

那郭老爷皱眉:“我要你做什么?你年纪又大又没什么姿色,这孩子年纪小皮肉好,调/教一番,两年后就可以接客,以后成了红牌,吃喝不愁,不比跟着你在农场做活强?你还不知足。”

“求你,我们母子活生生分开,您怎么忍心?”

那妇人哭得眼都肿了,紧紧抱着儿子,母子哭成一团。

那郭老爷和锦衣青年听得那对母子哭得悲切,毫不在意,签了买卖契约,按了手印,一起喝了杯酒,那郭老爷的随行仆人强行把男孩从母亲怀里拉走。一时间母子两个哭得愁云惨雾,撕心裂肺。

一边桌上的文康看着这一幕,只觉得身旁一阵寒气逼人,回头看昭华,果然他面带寒霜,双眉紧蹙,一股沉重之气笼罩周身,握着筷子的手用力到指节发白,显是气到极点。

文康一把按住正要拍案而起的昭华,低声道:“别多事。”

昭华气得呼吸急促:“将那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活生生拆散,怎能看得下去?”

“这种戏码天天都在上演,你能帮得了多少,买卖奴隶,在各国都是合法合理的,你若是阻止,官府还打你个扰乱正当买卖的罪名。”

昭华看看身上穿的女装,无奈地说:“那你去揍那胖子一顿,逼他把人留下或是连母亲一起买走。要不揍那主人一顿,令他不许卖那妇人的儿子。”

“别闹了,现在不是管闲事的时候,你嫌不够招人注意,还要打架把士兵招来?”

“即然如此,不如我们买了她母子。”

“开什么玩笑,我们这样哪里能带人,万一路上遇上乱兵,连这母子性命也连累了。”

昭华也知目前状况实在是帮不了那对母子,只得恨恨得坐到座位上,气得吃不下饭。先前在齐国皇宫,他受尽折磨,照样平静淡然,从容不迫。这回见那对母子悲惨凄凉,骨肉分离,却难以沉住气。再想到天下不知有多少这样的事发生,成千上万的奴隶就象路边的垃圾一样任人践踏,成日被卖来卖去,还辛苦劳作,饥寒交迫,随时都可能死去,扔到乱葬坑里甚至被熬成油膏。

今日就算冒大险救这对母子,可是更多更悲惨的奴隶又如何救助?

想到这些,心里象堵了块巨石,塞得难受,实在难以再保持平静如水。

不彻底废除奴隶制度,仅仅救这对母子又有什么用?只不过杯水车薪而已。想到此,恨不得现在就复了国,掌了权柄,统一天下,给所有奴隶自由和土地,让更多的人不再受骨肉分离之痛,鞭笞奴役之苦。

“好了,别生气了,吃饭罢。”文康忍不住劝他,看他半天对着面碗食不下咽,知他心里愤懑。于是出言排解,心里却不以为然。

在文康心里,旁人的死活和他什么相干,他只要他在意的人不受委屈就行了。搞不懂昭华为何对不相干的人这么关怀。

“你又不认识他们,他们又和你没关系,难受个什么劲?”文康不以为然道。

昭华听他如此说,不满地看他一眼,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来,心里思绪飘飞,想起了父亲和太傅。

慕容云枫常亲自带他看望国中孤苦老人,给他们送衣食。在城中也设了许多粥棚,救济那些饥饿的贫民。周太傅也常带他体察民情,教导他为君者首要爱民,知民间疾苦,才会不邪于行。

圣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君子立志,要从关心亲人的幸福开始,进而关心不相关的人,把仁爱推及到不认识的人身上,心胸才会一步步摆脱狭隘,把眼光从一已之利上移开,逐渐放眼天下,志向远大,以造福万民为已任,以高于常人的勇气和坚韧去完成自己的伟大使命。

父亲和太傅的教导仿佛还在耳边,人却已经阴阳分隔。再看自己壮志未酬,国已不存,己身沦为奴隶,受尽煎熬,叹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更不知何年何月得展抱负。一念至此,悲从中来,不能自抑,不禁黯然泣下。

文康有些手足无措,看着他,道:“你又何必哭呢?快别哭了。”

昭华抬手用衣袖擦擦眼:“我哪里哭了,是被辣椒辣的。”

文康无奈地看他,把自己那碗面换给他,道:“这一碗没辣椒,你可以吃了。”又嘟囔着:“不能吃辣就别放那么多嘛。”

昭华勉强吃了一碗面,两人准备上路,怕路上兵荒马乱,衣食短缺,让店伙准备些干粮。

那店伙告诉他们,战争一起,粮食大都被征作军粮,刚才客人们吃的就是店里最后一点荞麦面,老板下乡购粮至今未回,还不知道能不能弄到,这仗再打下去,镇上大多数平民百姓都吃不到粮。最后店伙拿了几个块根状东西过来。

昭华拿着看看,问:“这是什么东西?”

店伙看他一眼,奇怪他连这个也不认得,说:“这个叫红薯,耐饥又饱肚,出产又多,种得好了一亩地能打近千斤。荒年时靠它活了不少人呢。”

(作者插嘴:红薯耐饿,还能防癌治便秘,好东东。荞麦,味道不咋地,做面条色黑易断,因为成熟期短,在收过麦后补种一茬,饥荒时用它救命。至于红薯是什么时候引进中国的,可能是明朝,专家没有明确定论,大家不要计较无关的细节问题。)

昭华捧着红薯,看来看去,眼睛发亮。

两国交战,拼兵力,拼武器,拼智慧,拼上下协作,更是拼国力,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再善战的军队也会不战而溃。自燕国亡后,齐国也防着燕国有异动,除了解散军队以外,就是控制了燕国的粮食,燕国虽处鱼米之乡,但是许多粮食打下,都让齐国强行征走,储于通县大仓。

红薯这东西产量高,又耐饥,还不会被征去做军粮,真是好东西。

文康看他捧着红薯看个不够,不耐烦道:“该上路了。真是的,给你那么多珍宝,你正眼不瞧,一个烂红薯你含情脉脉的看。”

文康暗骂自己说话的语气,象是嫉妒几块红薯。

昭华回过神来,把红薯放车上,道:“金银珍宝能吃吗?能顶饿吗?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还是这东西好。”

说着心里有了盘算,如果这东西能在燕国广泛种植,倒是能解决以后的军粮问题。燕国每季都贡给齐国许多特产,以食物居多,实在太亏了,还不如贡给金银珠宝,这东西又不能消耗,待复国成功,还可以再拿回来。耗费燕国的粮食来充实齐国仓库,真是不划算啊,只是不知齐国肯不肯同意让燕国用珍宝替代粮食来上贡。

昭华又沉思起来。

“发什么呆,走啦。”文康不满意地推他。

两人继续上路,一天下来,路上遇见许多散兵,还有负伤的兵士和民团兵勇,还有拿着武器的普通百姓,就是没有齐军的消息。两人小心翼翼,不敢多事,尽找偏僻地方赶路。

路上有农人卖冬果梨,篮子里只剩下一个,冬果梨个大味酸甜,一个足有斤把重,昭华素来不喜欢甜得糖水般的梨,却喜欢带酸味的冬果梨,立即把剩下的那个买了下来。

“把你的宝剑给我。”昭华伸手。

文康二话没说,把抱在怀里的大虞天子宝剑“龙渊”给他。

昭华斜他一眼:“问也不问一句,这么轻易给我,不怕我杀你?”

文康一笑:“你不笨,我不弱。为何要怕?”

昭华一脸郑重拔出天子宝剑,古雅的手柄,流畅的外形,优美的质感,饱饮过无数人的鲜血,剑身闪着寒光,散发着睥睨天下的气势,令人胆颤魂飞。

郑重举起,把梨一劈两半。

文康看着他拔剑削梨,不由得嘴角抽搐,这天子剑,向来为皇帝所有,只用来斩杀敌人,或是赐死德高望重的大臣,能死在此剑之下对谁都是一种荣耀,没想到居然有一天被拿来削水果。早知道他拿来切梨,就不给他了,存心添堵,文康气得咬牙。

昭华啃了一口,把另外半个梨给他,文康拒绝。

“你不知道梨是不能分着吃的吗?”

“你什么毛病?冬果梨个大,本该分吃,况且,分梨又怎么着,生离死别,人生之常。有什么好忌讳的?”昭华不满意的瞟他一眼,一边故意把梨啃得嘎嘣响。

文康就是不肯吃,昭华也拿他没办法。

昭华和文康两人好不容易行到彭州附近一个小村子,文康的伤病愈发重了,本来受了好几处刀伤,怕引人注意,没敢去医馆求医,只好弄了些药胡乱用了,再加上最初两天腹泻,路上也没有养人的东西可吃,现在更加腹痛如绞,泻得厉害,只得到一家农户请求借宿,请了个郎中来看,却看不出什么毛病。

昭华为难起来,想了想,准备去彭州请个真正的坐堂大夫来看,顺便看看那里的情势,不知道驻守在那的三千齐军下落如何。

昭华知道自己一身女装有些招蜂引蝶,索性换回渔人装束,嘱咐了文康几句后出了村。

到了彭州城一打听,才知那里的齐军已经被反攻过来的卫军打跑了,只是不知损伤如何,听卫国人说的歼敌多少多少,只怕不能尽信,历来征战,总是将敌方伤亡夸大,已方损折缩小,报到上面,也是各个欢喜。

所以对卫国人说的齐军尽歼之类的言语昭华并不相信,可是却不知齐军主力现在何处。

昭华总觉得有人在盯着他,回头看却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一股危险气息,所以准备请了大夫就赶回小村,以免再生变故。

昭华问了大夫住处,加快脚步。

“你可是要找大夫?”声后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我带你去。”

昭华回头一看,又是凤逸,心里一喜。

“凤,你一直跟着我吗?怎么还不回去?”

“你在这里,我怎么可以就这么回国?”凤逸说着,把昭华拉到偏僻处。

“回去吧,燕国需要你。”

“燕国更需要君主。”

“凤,我说过我不能回去,我要送文康回齐国。”

“我知道我劝不动你,所以请容乾来劝你。”凤逸盯着他,眼神异样。

“容乾也在这里?”昭华又惊又喜。

“容乾,快过来。”凤逸朝着昭华身后叫道。

昭华回头看去,却见身后什么人也没有,刚觉不好,颈后挨了一记,眼前一黑,人事不醒。

天子之剑,上古神兵,是打架杀人,居家旅行,削皮切水果的必备良品。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预告:屋漏偏逢连阴雨,小华仇家找上门来。都怪凤逸不好。

PS:红薯亩产量最高可达万斤,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红薯救了不少人的命,从新中国成立后荣升为战略物资。就是说做战备用的,也可以备荒。吃多了胃里泛酸水。

以上科普由凤妈妈提供。

PS:小康受外伤又落水受凉拉肚子,是不应该吃辣椒的,也不能吃生冷,如水果之类,小华不会照顾人。

再插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孟子曰的。意为:爱护关心自己的老人或孩子,并将此心推及到其它人的老人和孩子。引申为善待身边的亲人,从而把这种仁爱推及到其他人。是代表儒家兼济天下的出世思想。

插入书签

第116章 新生命第136章 心病难治第40章 举丧第130章 一杯毒酒第37章 掩饰第132章 天降吉象第57章 爱恨纠缠第130章 一杯毒酒第135章 初战告捷第72章 出征第71章 承诺第18章 庆功宴第30章 射箭第3章 投降第117章 各怀心思第43章 审问有美图第97章 伴君如虎第61章 劝谏第25章 阴谋第138章 生死之战第84章 恨海无涯第4章 志向第53章 赌博第79章 宿仇第18章 庆功宴第76章 同舟小康的番外第85章 咫尺相思第84章 恨海无涯第86章 暗流汹涌第20章 伴读第145章 真正大结局第66章 对手第61章 劝谏第79章 宿仇第106章 守诺第131章 伤心碧血第38章 在意第119章 如烟无事第144章 温柔的结局第29章 寿宴第122章 以退为进第112章 记仇忘恩第142章 荣枯咫尺第15章 君心难测第13章 欺母第29章 寿宴第82章 动摇楔子第61章 劝谏第6章 天牢第30章 射箭第140章 大厦将倾第74章 溃逃第66章 对手第70章 欢愉第97章 伴君如虎第106章 守诺第114章 血洗宫廷第124章 艰难决择第16章 辞锋第54章 真情假意第101章 迷案阴谋第38章 在意第113章 风雨前奏楔子第24章 毒计第131章 伤心碧血第5章 离国第68章 执手第11章 调教第124章 艰难决择第128章 一对傻子第113章 风雨前奏第126章 生死无恨第140章 大厦将倾第6章 天牢第131章 伤心碧血第4章 志向第62章 分离第64章 好戏第40章 举丧第118章 稚子何辜第96章 恨意缠绵第6章 天牢第111章 勾心斗角第80章 权衡第16章 辞锋第24章 毒计第69章 糖果第4章 志向第68章 执手第139章 屈己求和第85章 咫尺相思第138章 生死之战第96章 恨意缠绵第81章 棋局第106章 守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