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子外面冒着雨也要看戏的人,看见李花儿出了来,心情都为之一振。1
反正南北木匠铺的事情,少了李掌柜,那就算不得是热闹的。
而李花儿一掀帘子,就见铺子中间的地上放了个担架,其上躺了个近花甲的老伯,正自哎呦,担架周围,还围了一圈贼头鼠脑的人。
另有一个年纪稍微大些的老婆子坐在地上,正捶胸顿足地哭呢。
而还有一个表情很是嚣张的男子,就站在齐伙计三步以内的地方。
齐伙计个子就不算矮了,而这个男子个子却更高。
他挽着袖子,一手叉腰,一手挥拳,身子前倾,那下巴,恨不能直接顶在齐伙计的鼻尖上。
而齐伙计倒不愧是大伙计出身,就这时候,也一点儿都不怕。
还真是来闹得齐全。
也是李花儿铺子的大堂格外地宽阔敞亮,才能容下这么多人。
看起来,可真像戏台子了。
如今因着这闹腾,店里的客人早都跑光了,而再一下雨,所以外面看热闹的,多是些这木头大街的闲汉、左右的邻居家、或本就带了伞的无事人。
李花儿看了一圈外面围着的人,开口道:“赶明儿得在门口搭个棚子,摆些椅子,方才对得起我家这戏园子。”
外面围观的人听见,哄声大笑起来。
其中还有人喊着:“李掌柜这话,去年就说过了。”
笑得那屋内寻事的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他们确实都是外乡人,所以有些事情并不知道。
李花儿语气中带着调侃的笑意,眼神却已经扫了那带头的大汉一眼,锐利得很。
这大汉一早就知道铺子的掌柜是个女人,心中本就轻视,而刚才见掀帘子出来的是个满脸带笑的小丫头,就更不放在眼里了。
谁想如今被她这一瞪,却不由自主地打了个激灵。
这……这哪里是个小女孩儿该有的眼神?
竟成了个煞神。
而且怎个听外面人说话的口气,竟似很尊敬这个小丫头?
不是说是个品行不端的泼女浪娘吗?
李花儿依旧看着那大汉,慢悠悠地问:“这位客人,家里坏了什么东西?”
那大汉听见李花儿这句话,这才反应过来。
再一看李花儿,目光柔和,唇角带笑,只是说话的时候带着点儿刚强,模样打扮带着几分英气罢了。
那大汉只当自己看错了,顿时又有了无限的勇气,马上转过头,指着李花儿道:“你这小浪娘!老子在你家……”
没等那大汉说完,李花儿已经将袖中常带着的那柄,李大做给她的小弩拍在了桌子上了。
吓得屋内屋外看戏的人,都是一个激灵。
大汉是不想小丫头身带利刃。
屋外的人则都往后躲了躲。
宁愿淋了雨,也别被连累了。
那是对着亲族能拉弓射箭的辣货——还不止一次。
倒是李花儿,这一拍兵器震慑了人之后,却又很温婉地笑了起来。
她款款地坐在身旁的椅子上,手指轻轻地抚摸着小弩,笑道:“这位客人,说事情就说事情,嘴里那点儿没用的零碎,就别说了吧。”
那大汉愣是将要说的话,吞在了嘴里。
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笃定,别看当了这么多人的面,这李掌柜,真敢动手。
就和半点儿不怕人砸了自家招牌一样。
而这大汉来,是听了人的撺掇,来砸招牌讹钱的,却并不打算,把命扔进去。
李花儿却已经不看他们,而是先对站在齐伙计身后的一个小伙计道:
“升恩,你和金子去工坊看看,既然下了雨,别坏了木料,否则可就用不得了。”
说话的声音依旧和和气气的。
外间看热闹的人听见了,都嘿嘿一笑。
还有人扯着破锣嗓子嚷了句:“是呀,李掌柜可是曾经把被泡了木料都扔了的人,又哪里会做坏你家的东西!”
李花儿顺着声音看了过去,就见一个精瘦,留着八字胡的男人叉着手躲在檐下。
见李花儿看他,还哈腰弓背地讨好一笑。
……
喊话的这人本事街上的一个泼皮闲汉,名字加平三,天天蹭东家走西家,趁着年节送送财神,诳这些商户的银子,搞得人人都怒。
可是偏偏那是个混不吝,人又不敢惹他,只好花钱消灾。
不过,等到李花儿开铺子的时候,他来了三次,都铩羽而归。
第一次刚一进门,就被李花儿挽弓搭箭,试新做靶子的模样,给吓回去了。
第二次来的时候,正好遇见翁县令带着千金,也在铺子里看家具册子
结果,钱没讹到,平三却差点儿被翁县令带回县衙。
还是李花儿给求了情。
第三次来的时候,铺子里终于只有一个看着病怏怏的妇人在。
平三乐得了,正胡搅蛮缠呢,忽而就见一队军士顶盔掼甲地走了进来,正把他按住了,吓得他屁滚尿流的。
倒是李花儿,依旧是客客气气地,请他吃了块点心,喝了碗茶,把他送出去了。
事后他才知道,那个病怏怏的妇人,是前面关上唐偏将的内人。
那之后,平三连过木匠铺门口的胆量都没了。
而后有一次,平三被人打了一顿,躺在街上乱哼唧。
他平时没个正经营生,讨人嫌,人又怕被他讹上,就绕路走,不敢看他。
正好李花儿驾着牛车过来,见状,帮他处理了,还把他送去了仁心医馆诊治。
那时候平三又发现,仁心医馆新来的那位传说中是京城来的太医,竟然和李花儿关系甚好。
平三更害怕了。
偏他正不自在的时候,忽而听见李花儿笑道:“说起来,平三爷要送的那财神,我还真是一次都没请到。”
一句话吓得平三,跪在榻上,姑奶奶、祖奶奶地乱叫,求饶。
李花儿却避开身子不受他的礼,只道自己说笑,让他不用担心,就是今儿看病的钱,也一应不用他出。
说完,也就走了。
从那之后,平三洗心革面,在李花儿铺子对面的小茶社求了个工,活干得不算细致,但也算用心。
他对李花儿更是佩服万分,每次看见了,都要恭恭敬敬地称呼她一声“李掌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