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国家农场(下)

明朝对基层的控制之差,那是有目共睹的,朱由崧的那位老祖宗朱元璋爱惜百姓,把全国官员数额定在了两万多,后来经过几朝发现这么点人实在干不了事,这才逐渐增多,到了现在也不过八万多人而已,一个亿数国民的帝国,居然只有八万人,官民比例这也太低了点。

虽然后世那种四千万的公务员数量要不得,但是明朝这就是走得另外一个极端了,地方基本是掌控在当地士绅手中,朝廷对地方的任何政策改动,都需要获得当地士绅的支持才能够推行的下去。

朱由崧在一开始就在培养统计人员,建立了一个由统计人员组成的矿业监督衙门,之后这个衙门当中又被内阁多次抽调人员,组成各种统计部门,有了实打实的数字,他们才能够对症施治。这让朝廷做事的官员多了一些,不过相比大明近两亿人的人口,这些官员还是远远不够。

当朱由崧提出他的疑问之后,赵南星马上说道:“我们打算另外成立一个大明农业公司,算是完全由我们大明官有,至于各部之间的联络,则另外成立一个辽东开发部,负责与地方官员联系,使移民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已经做好方案了!”

朱由崧不禁一愣,没想到明朝这些士大夫居然也学会商业手段了,虽说是官有,不过这种手段可是完全都是生意场的手段,并没有多少行政力量。

对于赵南星的计划,朱由崧还是基本上满意的:“既然你们都已经做好打算了,那么就去做吧,实际上你们不用来请示我也是可以的,毕竟如今你们需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我!”

朱由崧虽然这么说,不过大明朝三四十万精锐火器部队全都掌握在他手里,赵南星他们也不敢真地以为朱由崧就是甩手掌柜了。

国家农场的事情并没有大张旗鼓,因此在辽东也不算是受人关注,而内地的富商,有南洋大批一年三熟物产丰富的热带土地等着他们开垦,何必要在辽东土地上面,跟朝廷过不去?国家农场的事情,就这样悄然进行,虽然铁路不通,不过朝廷仍然收购了大量的牛马,将陕西一些失去土地的百姓,或者城市当中的无业者输送到辽东,之后他们同样没有土地,不过却有了工作和房子,他们将在朝廷的带领之下,军队的保护之下,不断地向北开垦,任何阻挡他们的部落,都会被扫平,如果人数多了,他们还会建立自己的集市和城池。

当然赵南星也许诺,十年后那些为农场工作的农民,将会获得一人三十亩熟地的回报,这是最吸引那些百姓的,三十亩耕耘过的土地,凭借他们的勤劳,就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了,这也是赵南星招揽农场工人的手段,毕竟对百姓而言,土地是他们最渴望的东西。

不过因为通往西北的铁路刚刚开始建设,移民的数量并不算多,虽然在之前的交换条件当中,朱由崧提到了让财团出钱优先建设陇海铁路,但是到头来,他们仍然弄出了一个齐头并进的铁路计划,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一起建设,不过在资金投入方面,京沪铁路明显要比陇海铁路多得多,京沪铁路都快要竣工了,洛阳到西安的铁路线居然刚刚开始。人员物资运送的困难,是国家农场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不过赵南星并不担心,这种国家农场原本就是一个长期的计划。

规模没有太大的发展,也是国家农场不受关注的原因之一,现在辽东最令人关注的则是王之寀主持的战犯公审。

公审是在山海关高大雄伟的城楼之下进行的,对女真人的那些战犯而言,有被放回来的那近十万受害人和目击者,这些人自然是辩无可辩,他们烧杀抢掠证据确凿,全部被判凌迟处死,大明律其实是一部很宽松的律法,上面像腰斩凌迟之类的律法都已经被消除了,不过后来朱元璋为了震慑宵小,又发布了几次大诰,重申了那些酷刑。

按照朱由崧的意思,凌迟腰斩这些酷刑的确不应该再出现在律法当中,杀人不过头点地,整那么多花样做什么?不过在原告和陪审团一致要求之下,王之寀也不得不尊重陪审团的意思,将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判处凌迟处死,而另外一些就被送到了矿山当中充当苦力,他们的命运未必就比那些凌迟处死的人好到哪里去。

几个硬气的女真人在钢制的囚笼当中仍然大声叫骂着,汉人懦弱,单凭火器之利,不敢跟他们快马弯刀大战一场,对于这些人,旁边的警察也只能时常用硬木棍教训他们一顿,这些女真人在关押期间,自然不可能给他们什么好待遇,因此这些人都是又累又饿,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即使这些女真人再怎么叫嚣,他们的结局都不会有什么改变,因为他们杀了大明百姓,而且审判他们的是大明人组织的法庭。不过在李永芳的审判上面,却遇到了一些麻烦,李永芳这个叛徒,早早地投靠了努尔哈赤,将抚顺千总王命印、把总王学道、唐鈅顺等十万军民出卖给了后金,在投靠后金之后,努尔哈赤马上就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李永芳为妻,在攻打清河以及清河对峙之时,鞍前马后地为努尔哈赤献计,却没想到最后居然也会被努尔哈赤送给了明朝。

此时王命印王学道他们的家属苦主都在那里,李永芳也辩无可辩,为了讨好新主,当时自己甚至对那些士兵的刀枪做了手脚,不过一想到自己要被凌迟处死,他就打了一个激灵,听说那些苦主可是特意从北京请来了最好的行刑师父,三千六百刀割下去,这才毙命,在这之前三天三夜绝对死不了。

“不行,我不能就这么死了,我需要请讼师,我要自辩!”李永芳是个怕死而且喜欢投机的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投机对了,不过此时他的投机却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王之寀皱了皱眉头,说道:“要求讼师?”

李永芳叫道:“你们不是要审判吗?这种没有律师的审判怎么算是审判?”

对于江南的那些讼棍,王之寀是没有什么好感,不过平民百姓对法律了解不多,在诉讼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因此讼师是很有市场的一种职业,而朱由崧似乎也非常提倡这种行为,要求犯人可以聘请律师进行辩护。

不过此时李永芳这种无论对国家还是过敏都是罪大恶极的家伙,还需要律师吗?王之寀冷笑道:“你尽可以要求讼师,不过我想大明朝还没有哪个人,敢给你辩护,除非他想要被大明百姓斥为叛逆!”

李永芳似乎是被王之寀的话气急了,叫道:“我都没有请,你怎么知道会没有人愿意的,你给我一天的时间,我一定会找到愿意为我辩护的律师的!”

对于李永芳的要求,王之寀居然也破天荒的答应了,这让围观的百姓有些惊异,有的人不禁跟身边的人嘀咕:“王大人怎么这么轻易就答应了那个汉奸的要求?”

“笨蛋,这还不简单,就这么一天就把人该杀的杀该剐的剐,痛快是痛快了,可是毕竟有些意犹未尽,就是要让这家伙有点希望,再彻底打倒,这才够劲!”

“仁兄说的在理!”

……

且不论这些人如何议论,因为李永芳虽然被捕了,不过他们李家人并没有受到官军的骚扰,这让他们可以为李永芳延请律师,北方的讼师原本就不多,而且因为李永芳的身份,更没人愿意去惹那一身骚,不过世间之大无奇不有,或者说鸟大了,什么林子都回去,还真让李家的人找到了这么一位律师愿意给李永芳辩护。

而且这位律师在法庭上提出了李永芳的族籍并不是汉族,而是高丽李氏,因此李永芳的罪行并不是汉奸罪,而是间谍罪,间谍虽然一样会处死,不过至少用不着被凌迟,这也算是给了李永芳一个好点的死法。

王之寀冷冷地看着这位律师在法庭上滔滔雄辩,他知道此人不过是想利用这个案子捞取名声,将这个案子打成的话,他在律师界可就是一等一的了,因为流动人口的增加,让官府治理起百姓来也是费尽心力,特别是这些日子因为百姓当中逐利之风渐起,百姓再也没有以往的那种安贫乐道的恬然,而是变得追逐那些新的享受,儒家义理已经没办法教化百姓,因此国家才需要更严格的法律。

等他结束之后,王之寀问道:“被告辩护律师,虽说此人被叫做汉奸,不过它的罪名却不是什么汉奸罪,而是叛国罪,李永芳不论其祖籍如何,既然居住在我大明,就是我大明子民,况且他还担任大明城池的守将,这不是叛国又是什么?”

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第三十二章 献土百万顷(中)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六十章 图穷匕见(下)第七章 北海之变(上)第三十章 亲征辽东(中)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三十二章 边打仗边整军(上)第五十七章 魏进忠归来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结局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三十九章 教育计划第二十四章 恐怖产能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议(下)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第一章 以权换税(上)第四十二章 炮灰对炮灰(上)第三十三章 边打仗边整军(下)第四十章 东林贱人(上)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图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二十七章 人口贸易第七章 议会政治(上)第二十四章 恐怖产能第十八章 京中生变(下)第五十二章 山东变局(上)第七十二章 诸子重兴(下)第四十章 变故(上)第十五章 高筑墙广积粮(下)第四十三章 炮灰对炮队(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五章 进京面圣(中)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二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上)第五十三章 倒霉的人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十四章 南洋大战(下)第三十六章 进京面圣(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十四章 山东变局(下)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四章 我恨君生迟(上)第八章 成婚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争(中)第四十五章 改变的梃击案第三章 以权换税(下)第二十章 腊月宫变(下)第二章 风波恶第二十六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第五章 三皇炮锤第二十八章 来自女真的威胁第十七章 京中生变(上)第十一章 未来拳法第三十七章 道法宪法(下)第五十六章 徐鸿儒的野望第四十一章 变故(下)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三十五章 开府建牙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三十六章 道法宪法(上)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九章 技术入股第三章 傲慢选侍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争(中)第五十二章 围堵与分裂(上)第五十章 暗潮汹涌(中)第二十九章 烽火连三月(中)第十一章 未来拳法第二十三章 合作联姻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下)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八章 议会政治(中)第十三章 南洋大战(上)第二十九章 亲征辽东(上)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迟(上)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五十五章 识时务的办报人第十一章 南洋剧变(中)第三十一章 献土百万顷(上)第四十一章 东林贱人(中)第二十八章 烽火连三月(上)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五十三章 山东变局(中)第三十三章 献土百万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