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4)

校园里的英雄花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夜间,校园里的英雄故事不算突出,但是我们也找到了一些校园里的人和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学生杨百成经历唐山大地震并在废墟下苦苦求生了几个小时。

1976年7月27日夜间,为建校劳累了一天的同学们正在酣睡。然而,灾难正悄悄地向人们袭来。突然间地声隆隆,地光闪闪,地动山摇,房倒屋塌。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唐山大地震。当杨百成清醒之后已被深深地埋在废墟之中。当时他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大雨浇塌了房屋。当大地又一阵剧烈地颤抖后,杨百成才猛然意识到:地震了!杨百成活动了一下上身,发现还没有被砸伤,再活动下身时已经不能动了,下肢被倒塌的木檩、瓦砾压住了。杨百成想用力将腿拔出来,但越动压得越紧,便不敢再动了。

这时,杨百成又想到了家,想到了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妹妹,又想到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问题,一起下乡支农,还用学到的一些医学知识为房东看病;他还想起了那次和县防疫站的医生们一起下乡搞防疫,自己写的那篇广播稿,还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杨百成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萦绕脑际……

突然又是一阵颤动,杨百成下意识地用双手抱住头,大约半分钟的时间,颤动停止了,一切又恢复了暂时的宁静。突然废墟上有了人踩踏的声音,求生的欲望使杨百成顾不得呛咳、顾不得嗓子痛,又拼命地叫喊起来。然而,脚步声却渐渐地远去了,不知上面的人是没有听见,还是去救别人了,刚燃起的一线希望又泯灭了。不能就此罢休,于是杨百成又敲起了铁盆,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头上的废墟又响起了踩踏声,接着又隐约听到了说话的声音:“就在这儿,从这儿下手刨,注意别伤着别人……”随着废墟不断被清理,上边说话的声音越来越清晰,而且听出是班长等几个人正在奋力抢救。突然大地又传来隆隆的声音,这时班长喊了一声“快撤,这墙要倒!”余震随声而至,而且震动比前几次厉害,大约持续了1分钟时间才停止。没等杨百成再喊,就听班长说:“咱们先用绳子将这堵残墙向没人的方向拉倒,消除隐患再去救人。”大家异口同声说:“好!”过了一会儿只听见一声闷响,大约是残墙被拉倒了,接着杨百成头上的废墟又传来刨挖声。突然,一束光线射了进来,而且越来越大,杨百成终于看到了外面正在施救的人们,看到他们一身泥土,一道道焦急的目光和一双双带血的手,杨百成喊了一声班长的名字便激动得晕过去了。当杨百成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躺在离废墟不远的砖道上,身下铺着满是泥土的凉席。几位同学围在杨百成身边,有的在给他测血压,有的在给他清除鼻孔、嘴里的泥土,有的在给他包扎伤口。看到这一切,杨百成的热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他觉得眼前的同学都是英雄。

这时班长宣布:“全班共有7名同学遇难,1名女同学腰部重伤,老师全都幸免于难。”

接下来,老师及班长又组织没有受伤的同学搭建临时帐篷,此时,杨百成已经能站起来了,也帮着大家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天终于亮了,同学和老师们陆续走出帐篷,然后聚在一起商量如何处理7位同学的遗体,大家七嘴八舌,意见不统一,最后由班主任决定,先掩埋尸体,然后待通信恢复,道路畅通,再和其家人联系。说完,大家一齐动手,找来一些木板和被褥、衣服等,由女同学负责给每位遇难的同学整容、穿戴衣服,然后搭上木板,由男同学抬着,经过操场,穿过学校后门,爬上蓟运河堤,又向东走了100米左右,将遗体停放在河堤上。一些先来的同学已经在选好的墓地上挖坑了。由于人多,半个小时后,7个坑陆续挖好了,然后大家小心翼翼地将遗体逐个向坑里安放。当放下4具遗体后,有位同学建议,将小李和小傅的遗体放在一个坑吧!班主任问为什么,那位同学答道:“因为他们俩生前很要好,可能在谈恋爱,生不能同床,但死可同穴,也算是成就他俩阴间的一段好姻缘吧!”班长马上站出来制止,说:“别听他的,死者同穴要征求双方家长意见,否则会闹出事来。”这时杨百成打了个圆场:“把他俩葬在相邻的两个坑,让他们在地下也有个照应吧!”刚说完,几个女同学便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葬礼”举行完了,大家凝望着7座新坟,眼泪再一次滚落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向河堤的7座新坟鞠了3个躬,然后转身默默地离去……

与解放军英勇救人的壮举相比,幼儿园阿姨郭云亭的故事显得很平凡,却也感人至深。30年后,72岁的郭云亭满脸慈祥、柔声细语地说起那段经历。她一再讲,她只不过是尽了一名教师的职责而已,换到今天,她还会那么做!放到现在,学校的老师们会做得更好。这次汶川大地震校园的英雄故事真的验证了她这句话,特别是老师的光辉形象,永远雕刻在我们心中了,会成为我们永久的精神财富。

郭云亭当时是唐山市第一幼儿园的副主任。地震那天本来不该她值班,为了第二天带放暑假的大儿子去丰润区奶奶家,她特意换了一个夜班。当时跟她一起值班的还有保育员张艳梅和临时工张大姐。

她家与幼儿园只有一墙之隔。晚上,6岁的小儿子三儿,拉着哥哥小海的手来幼儿园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玩滑梯,玩转椅。爸爸在丰润农药厂上班,晚上不回来。三儿想留下来跟妈妈在幼儿园睡。郭云亭说,妈妈值班你不能留下来。孩子哭了。她生气地说:“不许哭,快回家!”

小海赶紧把弟弟拉走。老远,郭云亭还能听到孩子的哭声。

幼儿园正在放暑假,只剩下30个孩子,郭云亭陪着小班孩子睡。大地震突然袭来的时候,孩子们的哭闹声、尖叫声响成一片。她一边往里屋摸索一边喊:“孩子们别害怕,老师来救你们!”

黑暗中,郭云亭摸到一个孩子就攥住不撒手,然后又接着摸。最后她和张艳梅一起把孩子们接到操场上,她照看着这些孩子们,又派张老师去接中班、大班的孩子。幼儿园平房的墙壁倒了,但屋顶没有散。七八个孩子顺着老师的引导,从碎裂的窗户钻了出来。

操场上,郭云亭清点人数。30个孩子,一个都没少!

天刚蒙蒙亮,下着小雨。孩子们打着哆嗦,睁着恐惧的眼睛。郭云亭让他们拢在一起,用体温取暖,又把毛巾被给孩子们盖上。“别害怕,听老师的话,一会儿爸爸、妈妈就来接你们了。”

她没注意到,自己右大腿不知什么时候划出了一个大口子,肉翻着,血已凝固。张艳梅头部也受了伤。

等临时工张大姐的儿子来看母亲,告诉她家里没事时,郭云亭的脑袋轰然一响,是啊,家里的亲人怎么样啦?当她急忙安顿好孩子们,跌跌撞撞地摸到家时,猛然吓呆了:房子全趴架了!母亲在哪儿,儿子、女儿又在哪儿?

郭云亭双腿一软,跌坐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小海被扒出来时,还有轻微的脉搏,脸憋得发青,可做了半天人工呼吸还是没醒过来。女儿被扒出来时,已经死了。三儿也是。3个孩子身上没有一点儿伤,全是在废墟中埋的时间太长闷死的。

老母亲的尸体两天后才被扒出来,盖上被子被拉走了。

郭云亭的精神崩溃了!很长时间,她耳边老响着三儿的哭声。别的孩子叫妈,她总是情不自禁地答应。

后来,同事们都遗憾地说,如果当天晚上她带小海回奶奶家;如果让三儿和她睡在幼儿园;如果震后她早点儿回家喊人扒孩子……这些“如果”只要有一个成立,都有可能为她留下哪怕一个孩子!

让郭云亭感到宽慰的是,这30个幼小的生命,虽然不在父母、亲人身边,却在她们的呵护下躲过了大地震的一劫。震后几天,他们陆续被亲人领走,最后剩下的两个去了石家庄育红学校,有了新的归宿。

郭云亭思念孩子。震后第三年,她在产房挣扎了3天3夜,生下了一个女儿。此时她已经45岁,属于高龄产妇。

郭云亭救出的30个孩子,现在最小的也有33岁了。32年后,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讲起这段经历吗?他们还记得那位为了照看他们失去了3个孩子的阿姨吗?恐怕连一般的唐山人都不知道郭云亭这位老人了。

在汶川大地震中,人民教师的英雄之举是最引人瞩目的。

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救援现场,当救援人员撬起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幼小的生命。

她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同学们平时更喜欢打闹着将她叫作“杜婆婆”,其实今年她才48岁。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5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据事发当日的目击者杨女士说,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杨女士连滚带爬地跑到操场上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小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了几个孩子之后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这是杨女士和其他人最后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师的身影……

杜正香对孩子好是出了名的,她已经在南坝小学代课20多年了,对自己的学生,犹如父母对待自己的儿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还是附近落河盖的社长,为人和善真诚。杜老师的丈夫严正明回忆起自己的妻子时,哽咽地说:“这没有疑问,她是那样的人,我就知道她一定会那样做!”

相信传说,相信漫长的一生有些事可能遗忘。但至少有一个细节将会永远流传:谭千秋老师的坚硬而有力的手臂。14日的早上,在德阳市的汉旺镇,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人们在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被扒出来的。救援者发现谭千秋老师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

谭千秋的妻子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然后,张关蓉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又细细梳理着谭老师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

被救学生刘红丽回忆当时的情景:地震袭来之后,谭老师大喊:“同学们,地震了,快跟着我往楼下跑!”同学们在他的指挥下,沿着楼梯蜂拥而下。这时,有学生喊:“教室里还有几个人!”谭老师一听,立即转身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他看到高二(1)班的教室里,刘红丽等4个同学正吓得直哭,不知所措,连忙冲着他们大喊:“不要哭了,快跟着我下楼。”就在此时,已经被剧烈震动摇了约1分钟的大楼中间突然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刹那间裂成两半,而这道裂缝,正好在楼梯边。逃生的路被堵死了!谭老师见状,急忙叫孩子们躲到课桌下面。由于太惊慌了,孩子们躲进桌子下面时,将课桌挤翻了。随着震动,水泥天花板发出可怕的“嘎嘎”声,眼看就要砸向孩子们的头顶,谭老师奋不顾身地扑了过去,扶正课桌,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孩子们,就在这时,水泥板塌了下来,砸在谭老师的身上……

“不要喊,也不要哭!哭喊只会增添恐怖!”不知过了多久,刘红丽听到了谭老师梦呓般的声音,“不要哭,男同学要坚强,女同学要坚韧。”谭老师艰难地说着。坚强,坚持,是成功获救的基本条件,在无法自救的情况下,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佳且唯一的求生之道。听了谭老师的话,孩子们不再哭喊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被深埋在废墟里的谭千秋和4个学生努力地坚持着。从绝望和恐惧中渐渐平静下来的刘红丽这才发现,谭老师用手臂护着他们,课桌没有倒,水泥板和烂砖没有伤到他们,但谭老师的手却被压住了。幸运的是,两个水泥板呈三角形挤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空间,谭老师才能够跟他们说话,给他们打气。

没多久谭老师就要虚脱了,他很困,很渴。担心自己失去知觉后学生们更恐惧,他努力坚持着。怕孩子们坚持不住,谭千秋时不时地鼓励他们,给他们打气。但几个学生发现,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弱了,田刚感觉到,一股热热的、黏黏的液体从什么地方流下来,滴在他的脸上。谭千秋越来越虚弱了,声音也越来越小。刘红丽说:“老师,您困的话就睡一会儿吧,睡一会儿精力会好些!”但谭千秋却说不能睡,他要坚持,要与他们一起跟恐惧战斗,等待救援。为了不睡着,他还让刘红丽、田刚他们几个不时地叫他一声,以赶跑“瞌睡虫”。然而,谭千秋的精力越来越差了,声音也渐渐听不到了。刘红丽和田刚哭出了声:“谭老师啊,您一定要坚持啊!”见老师没有回答,他们便用手敲击课桌,直到老师发出声音。天黑了,暴雨,寒冷,残垣断壁不停地坍塌、断裂……“孩子们,你们没事的,放心……”谭千秋努力地回答着,“你们要坚持!记住我的话!如果老师有什么意外,这权当是老师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吧!”

又一次大的余震发生了,又一块水泥板砸向了他们,随着一声沉闷的巨响,他们再次惊慌地哭喊起来。待他们停止哭喊之后,却突然发现,谭老师没有安慰大家。他们大喊:“谭老师!谭老师!”然而,谭老师再也没有回答他们……

“同学们,别哭了,谭老师为了保护我们已经牺牲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生命!”哭喊了好一阵子,田刚强忍悲痛,对另外3个同学说,“谭老师让我们坚强、坚持,我们一定要听他的话,努力坚持,保存精力,等来援救!我们一定要活着走出废墟,把谭老师的故事告诉天下人!”

5月13日晚9时许,当救援人员挪开一块断裂的预制板时,他们看到一个头发花白、后脑内凹、被砸得血肉模糊的汉子,趴在一张已被砸得变了形的课桌上,而课桌下,是4个已经昏迷、尚有生命迹象的学生。他们连忙将孩子们救出,迅速送往临时医院抢救。这4个学生,就是谭千秋用身体保护而逃脱死神之手的刘红丽、田刚、付强和余建,那个趴在课桌上的汉子就是谭千秋老师。

谭老师的尸体被抬走的时候,操场上聚集了好多人,默默地给他送行。学生家长们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在这死寂的废墟上,鞭炮声传得很远很远……

下面我们记述严蓉老师和她家人的故事。

“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哭着,双手死死抓住抱着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部流了出来。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4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没有人告诉她,她的妈妈严蓉,这位映秀小学年轻的女老师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了,地震发生的时候,为了尽快疏散学生,严老师留在最后,等第13个孩子刚跑出教室,教学楼就全部塌了下来。现在雯欣的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小雯欣是震后第4天被救出来的。她的家,位于震中映秀镇,房屋全部垮塌下来。救援人员抱出她来的时候,她的奶奶怀里抱着小雯欣。这天早上,一位村民跑到武警驻地求救,说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还被压在交警大队的楼下面,还在喊救命。武警立即前往施救。早上7点30分,15个武警战士和4个医生开始设法营救。很快,小女孩雯欣被救了出来,但奶奶还在里面。武警战士发现小雯欣时,她奶奶正双手抱着她。因倒塌的楼板和墙体形成了一个三角空间,小雯欣丝毫没有受伤,只是被压得有点紧。为了顺利救出雯欣,武警决定解下她的衣服,把她慢慢挪出来。半小时后,雯欣被救,当时她还光着屁股。邻居很快给她找来一件红色毛衣和一件棉袄。

不过,她的奶奶还压在里面,坚硬的楼板压着老奶奶的身体,她身上的血还在流。没有大型工程机械,战士和医生徒手刨开断砖残渣。两个战士趴在地上,俯身钻进楼板,用手小心抽出砖块递给外面的战士,接力送到楼前的空地上。1个多小时后,楼板下的空间大了,老人的大部分身体得以看见。现场勘查的战士发现,老人上半身没有受伤,她还能说话,有救!不过,她下半身被一块巨大的木板压住了,已流了不少血。得知这一情况,一位40岁的女医生上去了。女医生趴下身子劝慰老奶奶:“您要坚持住,一定。外面您的孙女还等着您呢!”“我会坚持下来的,下面有点疼。”老人不断地喘气,脸开始发紫。女医生又继续劝说:“一定要坚持下来,不然,您的孙女就要成为孤儿了。”老奶奶的脸,惨白,她微笑一下点点头。

救援仍在继续。老人的**声也不时传出来。受交通影响,急救药品一直未能到达映秀镇。很多医生说,没有办法给病人止血止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挣扎。3个武警官兵跑了出去,一眨眼工夫,搬来手斧和手工铲,他们要凿开老人身下的水泥地板,给老人腾出生的空间。电台记者来了,记者告知现场救援人员一个消息,被抢救的老奶奶是牺牲的优秀教师严蓉的婆婆,小孩儿雯欣是严蓉的女儿。女医生对着话筒说,我们在施救老奶奶,不过,太困难了。老人很勇敢,震后4天了她还能说话。女医生对废墟里的老奶奶说:“您要坚持,您的儿媳更了不起,为了救学生,她牺牲了,您儿媳是英雄!既然这样您更要活着,为了孩子也要好好活着!”老奶奶点点头流泪了,轻轻呼唤着自己的儿子。她的儿子,也就是雯欣的爸爸,叫鹏祥,原来是交警直属大队的民警,后因工作调动去了九黄机场公安分局。所以,小雯欣一直由奶奶带着,住在直属大队的宿舍。见到这样的惨景,在场的记者、村民、交警、武警和医生都流泪了。救援还在紧张地进行。老奶奶忽然哽咽着说:“我不行了,我真的不行了。”女医生俯下身子还是那句话:“一定坚持啊,为了您的孙女啊。”上午10时33分,老人慢慢低下了头,再也没有抬起来。

女医生泪流满面地走了下来说:“老人走了,她孙女可能真的成了孤儿。”小雯欣哭得更厉害了。女医生一把紧紧抱住了小雯欣,脸靠着脸。谁能忍心看她刚刚起步的人生就遭遇了这样巨大的不幸?在场的武警战士含泪说,小雯欣是英雄的后代,党和**会管她的。

我们还不能忘记的是蒲斌老师和他的家人。

聚源中学所有幸存老师都被眼前的一个事实震撼了,刚从外校轮岗来的蒲斌,为了营救更多的孩子,当教学楼坍塌下来时,他距离门外只有1米。有老师说,如果蒲斌不管学生或者少救一个学生,他完全可以一步跨出教室,那样他就没事了。

当人们找到蒲斌时,发现他和他身下的5个学生已经没有呼吸了。不过,蒲斌用来保护孩子的双臂怎么也分不开。

蒲斌今年27岁,去年9月从都江堰市崇义中学轮岗到聚源中学,教初二地理课。在幸存学生蒲林轩的眼中,蒲斌是一个严格要求但从不体罚学生的老师,有的学生不愿听课,他也只是让这个同学站两分钟,然后坐下来好好听。课间,蒲斌喜欢给同学们讲一些课外知识。让蒲林轩记忆深刻的是,蒲老师有一次讲到喜马拉雅山时,还找来了一张喜马拉雅山的三维地形图。蒲斌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同学们明白了三维图的与众不同:三维图除了有长宽,还有厚度,跟看电视差不多。地震那天,蒲斌在讲上一届的地理试卷,开始前,他还给同学们讲了环航世界的故事,很多同学听得入了迷。

当时刚刚上课不久,他正在讲地理试卷,突然感觉整栋教学楼开始左右摇晃,正站在讲台上的蒲斌险些被摔倒,他一把抓住讲桌才稳住了身子。蒲林轩同学说,他还没有完全站稳,就听到蒲老师大喊:“地震了,快跑!快跑!”那一刻,教室里炸开了窝。座位靠前的同学很快撤离了教室,跑到了操场上,蒲林轩便是其中一个。不过,他清晰地记得,在同学们跑出教室的时候,蒲斌老师一直站在讲台上,一边大喊快跑,一边不断地挥动手臂,叫同学们迅速撤离。

一阵冲天的黑色粉尘过后,教室塌了,蒲斌老师再也没有出来。

那天晚上10时,救援武警战士从聚源中学的废墟中挖出了一个男人,他倚靠着教室前门的门框边,双臂张开,呈一个保护、拥抱的姿势。当武警战士扒开瓦砾时,发现此人的身下还有5个孩子,不过,都已停止了呼吸。坚持救援3天3夜没有合眼的聚源中学体育老师覃斌,一眼就认出这个男人就是蒲斌。从他遇难的位置看,他正处在教室前门边,如果他早跨出一步,就安全了。最后一个被蒲老师推出门外的学生王茜说,当时教室很混乱,同学们吓得大叫不止,她在逃生时被人踩了一脚,鞋子也不知了去向。靠近门边时,只感觉背后有人猛地推了一把。后来有同学告诉她,正是蒲斌老师的这一掌,她才得救了。全班76名学生,这次地震有56人逃生,逃生者的座次均分布在前中部,无论地震速度来得怎么快,从蒲斌的位置看,他都应该能生还。

蒲斌的遗体被抬到学校临时在操场上搭建的棚子里,他和那些他曾经教过的学生们又躺在了一起。新婚妻子杨琴从彭州赶到都江堰后,再也没有听到丈夫的声音。杨琴默默地抱着他的尸体。张树生老师哽咽着说,蒲斌被发现时,他的眼睛、鼻孔、耳朵和嘴巴里全被泥沙填满了,但他的双手却一直呈保护状态张开着。由于挤压过久,蒲斌的手臂无法伸直。

蒲斌父亲蒲雪忠老人得知儿子遇难的消息后,连夜赶到学校。在一群家长的面前,他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的孩子是你儿子救的”。蒲雪忠老人点点头,没掉一滴眼泪:“他是老师,应该这样做!”老人的胸怀感动了许多人。不久,有一家红十字会给蒲雪忠老人捐款5000元。蒲雪忠再次赶回伤心地,找到了学校校长。他说,现在儿子不在了,他和老伴退休在家,也不需要钱,他坚持把钱留给学校,捐给最需要的学生。

校长谷胜聪接过捐款,他哭了,在场的很多老师也哭了。

和蒲雪忠一起到学校的,还有蒲斌的母亲。她手里捧着儿子送的母亲节礼物,那是一套暗红的新外套,到现在,老人都舍不得打开。

我们被这一家人感动着,我想用流传在灾区的一首小诗献给蒲斌老师的母亲:“妈妈,如果我走了,你就看花,那满山遍野的花儿,就是我对你不舍的守望……”

强震袭来,危在旦夕。是谁为营救学生奔走来回,是谁为转移学生跋山涉水,是谁用自己的身躯完成对学生生命的接力?是我们的老师啊!这些看似平凡的教师,谱写了一首首崇高而伟大的生命之曲。对不起了!对于你们的壮举,我今天真的失语了!

我们心疼你们失踪了的笑脸和破碎了的梦幻。在这一瞬间的抉择,历史把你们刻成了雕像。望着你们圣洁的灵魂,浸泡在灾难和痛苦中的我们成熟了。此刻无数的街灯不眠,无数的蜡烛向你们遥祭。我们默默念着逝者的名字,泪水化成热血,沉浸在岁月的瞳孔,我们获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这就叫“汶川力量”!

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2)第二章 众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5)序言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序言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1)第二章 众志成城(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4)第二章 众志成城(2)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1)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3)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3)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3)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3)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1)第二章 众志成城(3)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2)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5)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1)第二章 众志成城(3)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4)第二章 众志成城(1)第二章 众志成城(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5)第二章 众志成城(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序言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4)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二章 众志成城(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1)第二章 众志成城(4)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5)第二章 众志成城(4)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7)第二章 众志成城(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二章 众志成城(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二章 众志成城(3)第二章 众志成城(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4)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5)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4)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7)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6)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2)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二章 众志成城(4)第二章 众志成城(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4)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1)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1)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7)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2)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3)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4)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3)第二章 众志成城(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