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

皇甫志友:建成第一批钢构校舍

5月19日上午,随着青年企业家皇甫志友援建的第一批5间钢构校舍的完工,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七年级130余名学生走进崭新的教室。

琅琅的读书声再次回荡在巴蜀大地。这不仅是灾区震后第一所开课的学校,也是外地捐建的第一所校舍。灾区孩子们上的第一课是:感恩。

至此,皇甫志友的志愿者小分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33岁的皇甫志友是唐山市丰润区杨官林镇黄家屯村人,唐山宏旺等4个铁粉精选厂和黄家屯医院的法人代表。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皇甫志友心情十分沉重:“当年唐山大地震时,是全国人民帮我们渡过了难关。现在,四川人民也遇到了同样的灾难,作为唐山人理应尽一份力。”他立即决定捐款100万元,并在企业员工和黄家屯医院医护人员中发出了“尽己所能,向灾区人民伸出救援之手”的倡议。倡议得到热烈响应,40名企业员工和黄家屯医院12名医护人员组成了抗震救灾志愿者小分队。因南方降雨,皇甫志友包机南下未果。5月12日晚11时20分,皇甫志友包了一辆大巴车,并动用自家一辆商务车。就这样,抗震救灾志愿者小分队在其他5位厂领导的带领下,携带着价值3万余元的药品连夜南下四川。

13日凌晨4时,皇甫志友出资30多万元,派人购买了100顶军用帐篷、100个高压喷雾器等救灾物资和治疗外伤用的药品。上午9时30分,两辆装满救灾物资的货车出发了。随后,皇甫志友把工厂的业务进行料理后,告别年迈多病的父母,告别病后需要照顾的妻子,直奔灾区。

14日上午7时,志愿者小分队到达成都,被分配到都江堰市参加抗震救灾。此时,都江堰村老君庙灾情十分严重,需紧急救援。由于山路被毁,志愿者小分队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徒步十几里,历时两个多小时到达老君庙,协助部队官兵迅速转移了两位伤者。晚上6时30分至夜间11时,志愿者小分队在都江堰市区的一条商业街上抢出了8具遇难者遗体。

15日凌晨6时,志愿者小分队奉命赴虹口镇救助受灾群众。当时公路还没有打通,必须翻过两座大山。志愿者小分队用木棍做支撑,拽着山上的树枝,顺着盘山小路艰难前行。途中路遇一对儿女背着一位70多岁的受伤老太太,志愿者小分队的成员主动背起老人,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将老人安全地送到救助站。在虹口镇,他们成功运送伤员达20人,为当地群众捐款1500元。

皇甫志友和小分队志愿者们每天只休息4个多小时。困了,就睡在公路上和废墟旁;饿了,就用凉水泡方便面。小分队的医护人员在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帮助下,在幸福道上设立了医疗救助点,不分昼夜地给伤者包扎、消毒,救助伤者2600多例,共为灾区群众分发了10多类、价值数万元的药品。在把都江堰市的伤员大部分转移到成都地区以后,他们又把主要力量转移到受灾较重的绵阳地区。就在救援队伍撤出灾区前两分钟,医护人员还在为一名肚子痛的小朋友诊治。

在赴川的途中,技术厂长张景庆接到电话:岳父因病突然去世。他却对妻子说:“父亲的后事,请你多操点儿心。灾区人民更需要我,回家后我到老人的坟上赔礼!”黄家屯医院护士许俊荣的丈夫因车祸昏迷不醒,她强忍悲痛,在出色地完成了医疗救护工作后才赶回去。

“我要读书!”这是灾区孩子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句话,同样震撼着皇甫志友的心。他看见,无论置身于什么环境中,孩子们都不舍得放下手里的书本,无论在灾民安置点、在简易帐篷旁的路边灯光下、在帐篷学校,甚至在病床上。还有那个邓清清,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小女孩儿,感动了无数人。她家境贫困,但刻苦努力,常常在回家的路上还打着手电筒看书。在孤寂一片的废墟里,读书成了她抵御饥饿、寒冷,缓解心理紧张的最好方式。邓清清的故事经媒体传播后,她废墟下读书的身影定格在很多人心中。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下午,***总理看望地震伤员。中学生段志秀因气管切开无法说话,她在纸上写下了“我想读书”4个大字。***随即在纸上写下一段话——“昂起倔强的头,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着未来,坚强地活下去”。“我想读书”是地震中所有幸存孩子的心声,它感动了总理,感动了全中国,也感动了皇甫志友。灾区最先恢复的应该是课堂,绝不能让孩子们荒废学业,要让他们早点儿搬进敞亮的教室!这个时候,皇甫志友听说,有一位领导要到聚源镇检查救灾工作,镇上一名干部想表现自己的成绩,想让孩子们到一所危楼复课。皇甫志友一听就火了,火急火燎地找到那位干部吼道:“谁敢让孩子们在这危楼里上课,我这个唐山人一百个不答应!”就从这一刻起,他决定出资援建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

16日下午,皇甫志友带着志愿者小分队来到聚源镇,投入到新校址的基建工作中。经过他们的努力,18日上午,彩钢板正式运抵聚源镇中学。经过昼夜奋战,到19日凌晨,5间钢构校舍建成。当天上午9时,经过简短的入学仪式后,七年级的130多名学生步入崭新的教室。“能这么快回到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我们真高兴。我们这辈子都要感谢皇甫叔叔!”李嫣瑶同学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短短的几句话代表了所有孩子的共同心声。

由于过度劳累,皇甫志友从20日开始发高烧,嗓子肿痛得不能说话。他一边输液,一边在现场指导大家施工。23日,聚源镇中学的18间教室顺利完工。这种钢构房屋坚固、耐用,浑然一体,孩子们在里面上课,再也不用担心地震的袭击了。

聚源中学全体学生震后重返课堂。一年级(2)班的刘老师说,他们震后复课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学会感恩”,并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入课堂,皇甫志友决定在绵阳市再建一所校舍。当看到来自北川县、安县的孩子们居住在绵阳驻军某部操场上的帐篷里时,他与有关部门协商,决定把新校址选在当地驻军某部的操场上,援建八一帐篷小学。在当地驻军官兵的协助下,几百人的施工队伍砸地基、卸材料、快施工……仅用了4天时间,22间钢构校舍搭建完毕。看到被安置在帐篷里居住的1000多个孩子坐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皇甫志友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人们追问援建两所学校的花费时,皇甫志友感慨地说:“听着孩子们的读书声,感觉真好,钱,只有花在这里才算是钱了。”

皇甫志友在抗震救灾中彰显的大爱不是偶然的。唐山大地震时,皇甫志友才10个月大,在他儿时的记忆里,家里的暖水瓶、茶缸、雨衣都是全国各地支援唐山的救灾物资。抚养他的奶奶经常教育皇甫志友:要懂得感恩回报,要为国家和社会多做好事。富裕起来的皇甫志友,回报社会从不吝惜。2006年3月,他开始资助21名贫困学生,而且每逢儿童节,黄家屯小学800多名学生都能收到他送来的学习用具;2006年7月,皇甫志友给杨官林镇敬老院的42位老人量身定做了一套衣服;当年冬季,他又给敬老院送去了价值2万元的块煤,让老人们过了个暖冬;2007年,他为村里安装了360盏路灯,自己还包下了照明电费,村里修路,他捐资6万元;今年5月初,他捐资2万元为黄家屯小学整饬环境,听说黄家屯幼儿园扩建,他主动送去10万元。他是丰润区第一届十杰青年企业家、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被选为区第一届、第二届****,经营的企业曾荣获丰润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称号。

皇甫志友他们就要离开都江堰了。

也许风雨,正是一种缘。让我们彼此感受着温暖,你挽住我蹒跚的脚步,我为你撑开一把遮雨的伞。心手相牵,胜过万语千言。乡亲们听说后都来送他们。震后饮水是灾区最大的难题,当地居民为了感谢救援人员的深情厚谊,徒步几里路到山上接来干净的山泉水,并从自己家中拿出新鲜蔬菜和米面,做好了饭答谢救援队员们。临时学校建好的前一天,一位当地妇女还为救灾人员送来几瓶酒以示感谢。

“谢谢皇甫先生!谢谢唐山人民!唐山人民与聚源人民的友谊地久天长!”聚源中学的学生们用如潮的掌声欢送为他们重建校舍的救援队伍。

一个老大娘哭了,紧紧地抱住了皇甫志友:“我不让你走,我舍不得你们!”

“乡亲们,不要哭,我还会回来看望你们的,回去吧!回去吧!”皇甫志友对同学们和乡亲们说。

聚源中学校长谷胜聪更是与皇甫志友久久拥抱,不愿松手。谷校长哽咽了:“唐山人,我们永远记住了你们!”

“我们还会再来的。”皇甫志友说着,抹了一下眼泪。

两个人的泪水感动着在场的数千名前来送行的群众。

26日上午9时,皇甫志友和他的志愿者小分队面对前来欢迎他们凯旋的家乡人民,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表示:“对灾区的援建刚刚开始。我们将在绵阳市建设一家生产过渡安置房原材料的企业,无利润提供建房材料,直接服务灾区重建。”

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3)第二章 众志成城(3)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3)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3)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4)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12)序言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3)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1)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2)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3)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1)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2)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6)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2)第二章 众志成城(1)第二章 众志成城(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5)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3)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4)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5)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3)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1)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1)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2)第二章 众志成城(4)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3)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6)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1)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4)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5)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1)第二章 众志成城(4)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2)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1)第二章 众志成城(1)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3)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4)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1)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3)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9)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2)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7)第二章 众志成城(2)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3)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1)第二章 众志成城(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2)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1)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3)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4)第二章 众志成城(3)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4)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1)第四章 感恩之情慷慨奔涌(6)第三章 灾难中的生命光辉(1)第二章 众志成城(3)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1)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2)第七章 唐山与汶川,在废墟上崛起(6)第二章 众志成城(3)第一章 生命大营救(3)第六章 心理救助,重建心灵家园(3)第五章 生命的尊严如此美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