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一张大网】

第164章 【一张大网】

香港会。

林志超和港督葛亮洪会谈不久,便又受到工商署处长石益智的邀请。他大概明白,是葛亮洪的授意,让石益智听听林志超的看法,有利于香港工商业的发展。

石益智作为工商署处长,可以说是香港商人的‘直属上司’,但对于大型财团来说,他一个工商署处长也很难拿捏;毕竟,大型财团的首脑可以直接和港督沟通。

当然了,大家还是会非常给工商署处长的面子,毕竟也是手底下吃饭。

另外一边,石益智也惊叹林志超擅长交际,居然连港督葛亮洪都非常倚重,让他这个工商署处长多和林志超谈谈,表面上说是听听企业家的民意。

实际上呢,怕是林志超深得港督的信赖,毕竟让一个工商署处长约一名商人,多多少少有些降低身份。

不过石益智不敢不从,去年他差点没有获得葛亮洪的信任,从二级官学生升级到一级官学生的过程,有些曲折。

想到这些,他心中叹叹气。

从他当年入读剑桥大学女王学院不过深造一年就被英国殖民地部遴选特聘,以二级官学生身份抵达香港开始殖民地官员生涯算起,迄今已经十六年,当年风度翩翩的英国青年,如今成了一个能熟练使用粤语,重庆话,沪市话与华夏人交谈的华夏通,从起步就是二级官学生的政务官身份,历经整个二战,仕途生涯一路辗转香港,马来西亚,重庆,广东,伦敦,最终又回到香港。多年的二级官学生终于在去年熬出头,成为一级官学生。

不过当初同年以二级官学生身份加入英国殖民地部的年轻政务官们,很多早已经是一级官学生,甚至还有一些身份特殊的已经成为首长级官学生。

所以,他的仕途算不上优秀!

这一切,并不是他不够优秀,也不是他资历不够,而是因为他的妻子是一位澳大利亚土著。

否则,就算战后论功行赏比不上那些参战同事的军功,但是在英国海外殖民地经济和政务方面的苦劳也不少,而且作为真正的香港通,战后英国殖民地部曾经在1944年把他列为香港计划小组的九名核心成员之一,负责制定英国对香港战后的管治政策,为日本一旦战败投降和香港回归英国管治作好准备,是他战前的老上司麦道高亲自提议把他列入核心成员之中的,但是最终因为妻子那个澳洲原住民的身份,又被剔除出去继续留在伦敦,没能与小组其他人同时返回香港,瓜分战后功劳和职位。

如果不是新任总督葛量洪与前任总督杨慕琦政见相左,石智益缜密分析伦敦和香港局势之后,对当时还未正式就任的葛量洪公开表示支持态度,先布了这招棋示好葛量洪,怕是如今连工商署处长都坐不上。

就算是如此,他如今也要放下身份,去和一位华商交流,甚至可以说是请教。

“石处长,你好!”

“林先生”

两人一见面,石益智语气难免有些生硬。

林志超假装不知道原因,并主动交际起来。

“石处长上任以来,在贸易、工业、海关事务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我代表工商界表示感谢。”他客套的说道。

石益智心态还是很快恢复正常,并说道:“我上任以来,正是香港工商最艰难的时候,花费很大精力是理所当然。只可惜,有些事情不是香港一地的事情,国际形势才是真正影响香港工商的因素。林先生,你说是不是?”

他是香港的工商署处长,本来的职责是为香港工商考虑,但又不得不听从上面的命令,打击走私等。当然,好在包括港督在内的上司们,普遍是支持‘表里不一’,还是不要赶尽杀绝,否则香港商业将彻底瘫痪。

林志超点点头,随后又说道:“但现在战争已经接近尾声,双方都没有办法取得‘胜利’,我看和谈的希望很大。所以,香港工商界对于原材料供应紧张、战争对香港转口贸易的打击、港日贸易逆差等问题,都表示很关切。”

谈到正式工作,石益智非常认真,回道:“战争结束,这些都是我们工商署迫切解决的问题,请林先生放心。”随即又说道:“林先生是实业家,不知道有没有好的建议给我们,我愿意洗耳恭听?”

林志超说道:“好的办法我确实想不到,但我会在战后大量投资工业,我看好香港的工业发展,纺织、成衣、塑胶、玩具.这些产业都将成为‘来料加工’的好方向。香港经济腾飞只有靠加工业,为香港赚取外汇还得靠加工业。”

石益智说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如果香港的资本都像林先生这样有信心,我相信战后香港的工业快速发展不是问题。”

两人接下来又讨论了一些细节,林志超甚至说道:“比如欧美留行的嬉皮士运动,男青年披着女士的长发招摇过市,他们头上便是带着假发。假发并不是真的假发,而是用真头发制作,目前全球的假发主要产自法国,这一行门槛不高,倘若香港获得现代化生产的秘密,那么将成为全球假发基地。”

石益智顿时激动的说道:“林先生不愧是实业家,伱这个想法很高。”稍微冷静一下后,他补充道:“现在的前提是战争结束,香港产品才有可能进入美国的市场。不过战争总会结束,所以林先生应给投资假发产业。”

在石益智看来,只要林志超投资这个产业,随后便有人跟风,从未整个香港拥有了这个产业。

林志超点头说道:“当然。我不仅要投资这个产业,以后还会带动愿意做这个产业的人一起做。”

石益智顿时佩服的说道:“林先生无私奉献,让人敬佩!”他不认为林志超会说假话,因为没有必要在他面前说。

林志超坦然说道:“这种产业毕竟属于轻工业,技术含量不高,与其视为珍宝,还不如大家一起来分享。”

好比他若是能生产,不出三个月就有第二家,不出一年香港就有很多家生产假发,形成一个产业链。

所以,林志超决定,不管是假发也好,塑胶花也好,他只要学会了,不会藏私。有人愿意来工厂考察,可以同意。

然后,林志超再成立协会,担任商会会长,给予行业指导。

赚钱不是目的,目的是提升社会的声望。

毕竟塑胶花和假发,一年能为他提供几百万利润,简直是洒洒水。

石益智随后便热心的和林志超聊起来,他觉得此行一点也不委屈了,反而是觉得很有用的一次聚会。

差不多最后的时候,林志超说道:“石处长,我最近在筹备一个慈善组织——乐施会葛慕莲夫人是理事会主席,我听说石处长夫人出自圣公会,又是水文学家,不知道她有没有进入乐施会成为理事,参与这个慈善事业。”

石益智心中大喜,但表情却沉着的说道:“这是一件好事,不过我得征询一下妻子的意见。”

“当然”

工商署处长对于林志超来说,也算个人脉。

前世又人批评李家成,香港的议员一度有很多都是其‘门客’,直到肥彭这个港督上位后,才撤掉那些‘李氏议员’。

在香港和政府人员做朋友,不一定是‘行~贿’,但至少是有好处的。

而林志超作为船王、实业家,自然也要有这方面的人脉,不仅香港如此,以后全球也要结交政要。

回到家里的石益智,将林志超的提议告知了夫人贝斯。

“亲爱的,真的嘛?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呀,倘若我真的可以加入这个乐施会,成为发起人之一,那么我就能和葛慕莲夫人成为同事,我也可以凭借这个乐施会洗刷带给你的‘耻辱’,那些伦敦贵族不会再把称之为‘澳洲土著’.”贝斯夫人已经语无伦次。

她知道,因为澳洲出身的她,给自己丈夫的仕途带来了负面影响。伦敦那些贵族,连美国人都看不起,更不要说一个澳洲土著了。

“夫人,不用在意那些人的想法,无论发生什么,我都是会支持你!”石益智深情的说道。

曾几何时,他也是天之骄子。当年他拿到学位后走出牛津大学时,三个政Z组织邀请他加入担任助理秘书的意气风发;进入剑桥大学女王学院深造,不过一年就被殖民地部官员求贤若渴,邀请他去为女王远赴海外管理殖民地。

自己在伦敦圣公会遇到自己妻子,交往,在教友见证下向妻子求婚时,对方喜极而泣的带泪笑脸。自己对妻子语气肯定的表示,无论发生什么,自己都会改变她以后的人生。

如今,他又怎么会怪罪妻子‘澳洲人’的身份呢!

和葛亮洪总督一比较,是他自己时运不济,做不成总督,否则自己的妻子也不会迟迟融入不了香港会的官太太圈。

“亲爱的,我知道!不过现在既然机会来临了,我自然要为你,也为我争气。这个乐施会是林志超的主意,看样子是讨好葛慕莲夫人或者说港督,但葛慕莲势必不想亲力亲为。若是我可以在这个乐施会多做一些工作,那么我就能和她成为好朋友,以后我们在香港会就更有地位。”

石益智点点头,说道:“这个乐施会是林志超在筹办,倘若有他举荐你成为副主席,那么葛慕莲夫人是不会反对的。只要你热爱这个工作,我愿意为你拉下身份,去林志超那里说。”

贝斯夫人说道:“当然是我们夫妻邀请林志超和他夫人一起吃饭,就以我热爱公益事业为契机,主动推销自己的。”

石益智一想,确实如此。

“好”

随着乐施会的筹备,越来越多的香港名人加入,连香港圣公会教区主教何华明都加入其中,成为筹备委员之一;与此同时,也获得伦敦‘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的鼎力支持,当然两者是独立运行的,丝毫没有联系。

许彩英是两位副主席之一(另外一位为贝斯夫人),林志超自然全力帮助自己的妻子展开慈善事业,并捐出100万港币作为乐施会的启动资金。

100万港币是什么概念,去年九龙城东头村发生火灾,获得社会的捐款才20多万港币。100万港币捐款,可以去竞选东华三院和保良局的主席。

林志超虽然不在乐施会担任具体职位,但却打算管到底,待时机成熟,将一个制度完善的‘乐施会’交给社会人士。包括理事会成员,都不再是名流贵族富太,而是真正成为一个社会公益组织。

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任何云彩。

毕竟,林氏家族有‘林志超基金会’要去做。

圣公会的一间房子里,乐施会的主要代表人物纷纷到场,举办了一个正式的会议,参加的成员有林志超、许彩英、葛慕莲、贝斯、何华明、简悦强等发起人。

简悦强是简东浦的儿子,是香港的大律师,和林志超也走得很近,自然被林志超拉来当律师代表。

何华明作为圣公会主教,拥有非常好的人脉关系,特别是‘乐施会’打算尽最大限度的节俭‘运营成本’,所以来里面工作的不能是为了赚钱。

当然,一些工作岗位是有工资的,更多的岗位是‘志愿者’。

葛慕莲作为‘乐施会’主席,可谓觉得出尽风头,特别是林志超捐款100万港币,她更是底气十足。

她说道:“我这几天仔细阅读了乐施会的纲领,觉得很受感动。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权得到尊重与关怀,享有食物、居所、就业机会、教育及医疗卫生等基本权利,在持续发展中建设一个公平的世界。”

这是乐施会的宗旨,林志超参与订制的,也参考了伦敦的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的纲领。

随后,大家都发表了对于这份事业的认同,林志超作为顾问也是如此。

接下来,林志超作为发起人兼赞助人,说道:“乐施会的组织架构是‘董事会’——总裁——行政及财务部、政策及公众教育部、筹款部。我们的首任总裁是杜明松先生,他是圣公会成员,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热爱慈善、乐于助人.我们掌声欢迎!”

因为有香港圣公会主教何华明的支持,前期的很多工作,都能第一时间完善。与此同时,林志超还是将董事会成员地位提高,毕竟他担心好心办坏事,一开始还是要进行干涉的。

特别是,他会监督圣公会在乐施会的影响力,后期会进行清除影响力。毕竟前期,他是金主爸爸,拥有无上的权利。

杜明松高兴的说道:“很高兴加入乐施会这样一个无私的慈善机构,我也会做到乐施会的纲领和宗旨,严格要求自己谢谢大家。”

众人给予掌声鼓励。

接下来,大家讨论起‘乐施会’如何打开局面,虽然现在有钱,但也必须将‘乐施会’的名气打开。毕竟没有名气,以后如何募捐?如何获得募捐人的信任?

这时候,事前安排好的戏码上演。

只见贝斯夫人拿出一沓英文报告,递给大家,并说道:“这是一份关于香港水文科学和水源问题的调查报告,我发现蛔虫已经严重影响香港的儿童,而市面上的打虫药昂贵,普通家庭根本舍不得购买”

不过,经过林志超和贝斯夫人的商讨,两人决定‘乐施会’第一个慈善事业便是‘免费捐赠治疗寄生虫病的药物’。

贝斯夫人是澳洲墨尔本大学水文科学专业的高材生,现在又备受香港上流洋婆子气势——澳洲土著,她急需做出一件事,增加自己的名气,以及和葛慕莲交好。

毕竟她若是做的好,相当于是给葛慕莲长面子,少不了她的好处。

这个时代的香港,由于经费等各方面的问题,香港公共水系统的水质堪忧,所以很多人肚子里都有寄生虫。而驱虫药这几年被张家等代理商,炒得非常高,平常人家根本舍不得购买。

“好,没想到贝斯夫人如此专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能让我们乐施会打出名气。”葛慕莲很快叫好道。

简单的赠送大米和油,是没有这种新闻效果的。

贝斯夫人大喜,连忙说道:“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林先生抛出来的,我只是尽职的调查和策划。”

葛慕莲对贝斯夫人好感又增加一点,不抢功劳,这样的手下好啊!

接下来,大家便讨论一下,打算等驱虫药准备好之后,便邀请社会名流,召开一次‘乐施会’成立大会,公开宣布,并趁机组织第一次慈善活动。

回去的车上,林志超关切许彩英道:“怎么样,累不累?”

许彩英摇摇头,靠在林志超肩膀上,说道:“不累,就是感觉责任很重,怕做得不好,给你惹麻烦。”

林志超笑道:“你什么时候学你姐姐啦?”

言下之意,你还是那个没心没肺的小精灵嘛!

许彩英立马坐直身体,说道:“不一样嘛!慈善是好事不错,就怕好事变成坏事,那问题比本身的事情就大多了。”

林志超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假设乐施会做不好,林志超一定会受到葛慕莲等人的不满,也会受到其他商界朋友的嘲笑,还会招致社会的流言蜚语。

慈善就是一个双刃剑!

前世比尔盖茨捐那么多钱,也堵不住网友的嘴;李家成作为华人捐献最多的人,依旧留下骂名一片。

人是比较复杂的,穷人的思维更是无法理喻的。

所以,林志超才不再乐施会里面挂名,只是作为‘林志超基金会’的一个练习。

“问题不大,我们准备比较充分,而且时机成熟,我们再离开就是。”

“嗯”

其实,林志超成立‘乐施会’动机也有不纯的地方,那就是捧葛慕莲,和葛亮洪的关系更加紧密。至于贝斯夫人,相反是有些提携她,当然石益智对林志超也很有用。

虽然动机不纯,但本身的慈善事业却是非常纯净的,所以林志超问心无愧。

林志超和‘乐施会’总裁杜松明,来到祝兴行,准备批发‘山杜莲西药’。

山杜莲西药是驱虫药的原料,药厂及药行买回去制作成‘府积散’,在市面上非常畅销。

张祝珊家族的老大张玉阶当年看见西药很受欢迎,但香港和内地又非常缺西药,便积极联络洋商,终于获得英国加力子药品公司的山杜莲在远东的代理权。

山杜莲原包装净重35安士(一安士等于一盎司,约28克),张家为了赚更多的钱,就改包装每小瓶1安士,瓶子上贴上‘金钱牌’商标,每瓶售价100港币,比原包装盈利3.5倍。

这还不止,张家还不满足如此高的利润,他们本身是通过‘欧洲海岸公司’获得的代理权;结果又成立了祝兴行进行提价10%批发,再赚一笔利润。

祝兴行又批发给‘张锦记药行’和其它药厂、药行,其中张锦记药行又是张祝珊家族的产业,再赚一笔。

所以市面上的打虫药贵的离谱!

本来杜松明要从药厂批发,就因为价格太贵,向林志超汇报情况。

林志超听闻后,就想了个办法,寻求一家药行代工,他们提供山杜莲原料,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合作的药行,也非常乐于做慈善,只收取微利作为报酬,算是支援这次善举。

林志超虽然不缺钱,但现在是‘乐施会’在做运转,他当然不会用自己的钱再去贴,何况他也要做个示范,尽可能降低运营成本。

“你是林生吧,可真年轻!”张玉良一副风度翩翩的招呼道。

“你是?”林志超不知道他是老几。

“我是张家老四张玉良,我大哥出国,三哥在管理欧洲海岸,所以祝兴行暂时由我看管。”张玉良说道。

林志超说道:“张家兄弟,果然都是独当一方的人物,可惜你二哥,节哀!”

张玉良大方的说道:“感谢林先生的安稳,我二哥确实,不说了,里面请!”

林志超自然不相信张玉良的表现,他可是为了分家产,可以将香港的大律师全部请了,也不给二房几百万几千万的财产,前世那个时候他已经身家百亿。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是谈生意。

双方坐下后,林志超道明来意,并言明是做慈善的,希望张玉良能便宜一点。

他做这些,其实就是做给杜松明看的,要求他控制成本。

张玉良很爽快的答应林志超,并说道:“都说林生喜欢做慈善,年纪轻轻已经是太平绅士,在下佩服。正好,我们仓库有批货,我愿意以原包装的卖给你,只需要3000港币一包,重达35安士。”

林志超心想张玉良也不敢卖假药给自己,毕竟不会那么傻。

张家卖假药一般是半真半假的一批货,然后叫来其它药商,明着告诉你是半真半假,然后报价;而其它药行买下这批货,再交易到对面。

这样一来,直接恶人是其它药行做,反正他们赚钱不在意那些;而张家虽然卖假货,但却不影响他们张锦记药行、祝兴行的口碑。

毕竟若是直接卖假货,也太LOW了!

林志超还是砍价了一番,毕竟他的量多,差不多要购买40万港币的原材料。山杜莲一安士可以制作几十份驱虫药(60份左右),毕竟药性大。

“张生,我们是新成立的慈善组织,若是我个人商业购买,也就算了,毕竟这个价格也和市价差不多。不过,你看2500港币每袋可不可行,这次生意你少赚点单价,量大也可以回来。”

张玉良犹豫了几下,然后答应了!

这让林志超有些怀疑,他吃了豹子胆不成,还敢坑自己?

不管怎么说,林志超还是拿出40万港币,准备买下。

当林志超等人离开后,张玉良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那模样似乎是吃定林志超一样!

不知道他那里来的信心,连林志超也敢惹!

(本章完)

第274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519章 【让人害怕】第350章 【不同的模仿者】第221章 【地产二三事】第136章 【船队大增】(求月票!)第88章 【昂贵彩礼】第434章 【收购九龙仓】第239章 【1958年】第330章 【共同对敌】第109章 【抄底机会】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387章 【大赚特赚】第338章 【哈佛演讲】第552章 【进军美国】第173章 【黄金马车】第436章 【阴谋诡计】第440章 【和记黄埔】第561章 【两线作战】第152章 【潜龙在渊】第185章 【大佬的威势】(求月票!)第346章 【就是缺钱!】第284章 【真的好美味啊】第282章 【终于成功了】第260章 【第三代航运明星】第488章 【港元危机】第166章 【削弱对手】第102章 【扬帆起航】第12章 【居者有其屋】第268章 【及时享乐】第477章 第476张 【亚视崛起】第68章 【吓倒虾仔】(求月票!)第214章 【对钱不感兴趣】第203章 【愿者上钩】第567章 【世界首富】第30章 【德国之行】第481章 【曾经拥有】第250章 【零售部门】第255章 【工业之王】第554章 【你太小看我了】第79章 【星岛建厂】第283章 【白宫畅聊】第137章 【船王大婚】(求月票!)第290章 【新的一年】第170章 【搞定赫本】第358章 【成熟起来】第154章 【1952年】第257章 【良心发现】第76章 【合纵连衡】第421章 【香港方块】第141章 【调整结构】(求月票!)第445章 【互相算计】第174章 【喝头汤搏美誉】第527章 【大家要小心】第229章 【创新举措】第409章 【私人大投资】第26章 【再创辉煌】第135章 【君子协定】(求月票!)第283章 【白宫畅聊】第428章 【绝不乞食】第98章 【诱敌深入】(5000字加更!求月票!第203章 【愿者上钩】第16章 【拜见山门】第271章 【伤敌一千】第497章 【赚他个200亿】第496章 【良言相劝】第150章 【斗志昂扬】第224章 【丰收的一年】第159章 【软肋破防】第345章 【就是缺钱!】第348章 【街机火了】第514章 【迁资海外】第22章 【金融盛地】第426章 【顺利拿下】第575章 【退居幕后】第68章 【吓倒虾仔】(求月票!)第233章 【艰难抉择】第62章 【准备机会】(求月票!)第347章 【是心动的感觉!】第86章 【喜当爸爸】(求全订!)第348章 【街机火了】第362章 【提前投资】第183章 【搞臭敌人】第395章 【石油现货】第25章 【百倍速度】第185章 【大佬的威势】(求月票!)第58章 【未雨绸缪】第200章 【行业领导者】第69章 【长兄如父】第107章 【轻松获利】第365章 【釜底抽薪】第96章 【姐夫吓人】(求月票!求全订!)第353章 【拍照留念】第122章 【加强型】第357章 【预备上市公司】第180章 【1954年】第543章 【科技巨头】第7章 【安定下来】第12章 【居者有其屋】第74章 【目的达成】第475章 【首尝‘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