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机会

第264章 机会

回到东宫,东宫内各种瓷器被李承干打碎在地,一旁的内侍与宫女看着眼前的情景,更是战战兢兢的蹲下来,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这时候的李承干的目光却有几分择人而嗜的嗜血,要是谁在这时候打扰了他,李承干可不是一个能轻易放过别人的人。

这时候的太子右庶子李百药来到房间,扫了一眼被李承干打碎的杂物,对战战兢兢的侍女内侍挥挥手让他们退下去,然后对太子道,“太子,您失态了!”

“李师!”李承干原本想要发怒,但看到李百药,到底还是恭敬行礼。

而李百药看着李承干,只是平静说道,

“燕王以命相搏,到底争取到与您同台竞技的机会,燕王怕士气高昂,正准备大展宏图。

若您继续在东宫无所作为,怕不久之后,等燕王大胜归来,其威势真能与您争辉了!”

李承干听到李百药的话,倒有几分意外的看着李百药,道,“李师?!”

李百药看着李承干从愤怒之中恢复冷静,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

“太子既然已经清醒,那么现在便是需要您知道,此战我们已无退路,输不起了!”

李承干听到李百药的话,深吸一口气,看着李百药道,“李师您为何愿意提点于我。”

而李百药则从容道,“臣与燕王非是私怨,而是道争,所以不愿燕王得势!”

若非如此,自己也不会感觉压力这般大,若过于贬低李泰,那不是显得自己很没气度。

“斛令,我已上奏太子,你在《种子计划》中的功劳。

儒家是适合大一统的学说,但只要陷入到分封的境地,或者外有强敌,那以儒学为主的国家,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然后被周围敌人给吞噬掉。

“因为燕王所想乃是分封,而臣之所求却是郡县一统,而臣绝不于其同流合污!”

但这次李百药居然愿意主动参与进来,这是李承干没有想到的。

因为儒家本身就是一种相当具有包容能力的文化,不论李泰研究出什么来,儒家都能在包容中,把李泰研究出来的东西吃干抹净。

所以李泰与儒家之间的仇没那么深厚,但只有一点那是儒家不能接受的,那就是分封!

毕竟张万岁是主张与燕王交好,更准确的说,李泰跟太仆寺之间,到底是有着合作关系,现在那个在高陵的马场都还日进斗金呢!

因为只要有分封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儒家的弱势迟早会显露。

说实话,李泰其他什么事情,儒家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整个地球只有华夏一个民族,那儒学千秋万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师的意思是,让我放弃草种计划?”李承干听到了李百药的话,不由愕然。

而斛斯正明白自己继续在太仆寺待着,也不可能在未来成为太仆寺卿,因为张万岁的嫡传是韦盘提,自己不过只是韦盘提的替代品而已。

李承干听到这话,顿时明白了为什么李百药愿意帮助自己,连忙道,

李承干不想要管过程,只要结果。

李百药看着李承乾道,“如今不论太子是否愿意,那么太子都将与燕王同台竞技,太子可有万全把握!?”

如今有李师愿意相助,还请李师告知,我要如何去做!”

所以见到太子这边有机会斛斯正便是果断的跳过来了,毕竟这个世道没有什么比从龙之功更大的功劳了,到时候自己的成就说不定也不只是太仆寺卿。

正如同李百药所说,不要给李泰同台竞争的机会,更不要在李泰强势的地方死磕。

不论怎么说,现在的燕王还在吐谷浑前线打仗,根本就没有进行耕种的机会,但自己却已经开始着手去做这件事情了。

唯一可惜的是王玄策倒是逃得挺快,让自己没了一个背黑锅的对象,只是现在却是要想办法赶紧物色一个,自己要趁早脱身才是。

“咦!”许敬宗听到斛斯正的话皱皱眉头,纠正道,“要谢太子贤明!”

说实话,如果不是怕斛斯正不相信,许敬宗怕是连太仆寺卿都给拿出来忽悠。

“谢太子贤明!”斛斯正听到了许敬宗的话,连忙反应过来大声道。

只要分封能顺利执行下去,在不断竞争下,以儒学为主国家,自然就会被淘汰掉。

与之相比,好像也就斛斯正最好欺负,他的老师是太仆寺的张万岁,但斛斯正为了跟太子混,与太仆寺的人多多少少有几分矛盾。

李百药道,“燕王擅长经营之术,既然他选择了开发吐谷浑,那吐谷浑便会有极大可能开发出来,我们想要不落下风,唯一的办法便是及早抽身!”

而李承干更笑着对李百药进行回礼。

等到《种子计划》完成,至少太仆少卿是跑不了的!”

所以儒家对于李泰的开设农业学府也好,研究什么法则也好,儒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在儒家看来,只要太子登基,差不多就到要把李泰给下锅的时候。

在残酷的国家博弈竞争中,反正谁学谁死,不论是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甚至大宋,甚至大明,都用它们的历史证明了,儒家不适合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纲领。

好吧,李承干虽然看着李泰很不爽,但是对于李泰的能力还是承认的。

但李百药在这时候摇摇头道,“我的意思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陇右的草种计划!”

但大统一之后,整个文明都不再直接追求效率了,而是需要儒家统一思想,稳定社会。

李承干听到李百药的话语,却带着几分的茫然,

“青雀这人虽然狡诈机敏,但所作所为也算是为国尽力,如何与李师有所道争!”

“嗯!”许敬宗说着便是把手中的新,拿给斛斯正,然后从容不迫道,“看看吧!”

要是快起来了,且不说底层干活的百姓要跑,就算是自己,怕也要掉坑里了!

许敬宗深吸一口气,心中怀着不论怎么说,好不容易才掌权了,可不能被人一脚踢出去。

“寡人明白了!”李承干重新恢复了从容不迫,冷静对李百药道,“我这就告知许敬崇,让他加快速度,不惜代价把这草种计划给完成。”

而且借助这次机会,先从世家大族那里敲一笔银钱再说。

李百药见到李承干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倒也不在多说,只是对着李承干微微行礼。

每次许敬宗在纸醉金迷时,那都是斛斯正在负重前行,为得就是能得到太子的赞赏。

斛斯正来到这里后干得相当认真,他是真心要干出成绩的,那是每天起得比鸡早,干得比牛多。

而经历了春秋战国,传承了秦汉南北朝,儒家不说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但他们至少知道什么样的生存环境是自己是最不适合的。

可谁让整个世界不仅是华夏孤立存在呢,所以纵然儒学在唐朝还算是先进,但李泰也已经在想办法去限制这学说的发展。

“最快速度的完成这个计划?”李承干倒是有几分的恍然。

这《种子计划》只是单纯跟燕王斗争的工具没什么,但若成双方摆明车马的竞技项目,许敬宗并不觉得自己的行政能力比得过燕王,人贵有自知之明啊!

许敬宗想到这里,不免用阴骘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下官,长孙冲,杜荷、房遗直……

而儒家学说只想在华夏这大统一的文明中,继续安稳度日,一直到同华夏一起毁灭。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所要做得就是尽快收手,把这件事完成。

李百药见李承干相信了自己,不由流露出满意笑容。

因为乱战的环境,人们会追求效率,而这自然会增加对这些提升生产效率学说的支持。

“嗯!”许敬宗点头道,“当然,太子愿意许你这官职,那你愿不愿意为太子解忧呢!”

李承干听到了李百药的分析,此刻的局面却是马上清晰了起来。

李承干看着李百药,却苦笑着道,“若是有万全把握,我何以在此生闷气。”

但分封对李泰现在提倡的证道学说而言却是最大促进。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说法更加的容易理解,那就是丧尸横行,先杀圣母,除非这圣母拥有碾压式的力量,否则就必然会被淘汰掉。

当然这也不能怪儒学,因为当国家强盛的大统一王朝时,儒学就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是教化外族的文明灯塔,但只要陷入到国与国间的争端,那儒学的弱势就会体现出来。

李承干的命令马上就下达给了许敬宗,让许敬宗在最短时间,至少要在李泰的河湟谷地有收获前,把草种计划给全面安排下来。

等到他们搭进去本钱多了,自己还真就不相信了,那些世家大族会任由这些钱打了水漂。

在经营方面与燕王比较,本来就是太子您的弱势,而用自己弱势去对抗燕王强势,这是不明智的!”

许敬宗等到一个个的世家公子离开,见天色将晚,点上蜡烛却才笑眯眯地对斛斯正道:

而是跟李世民一样,都坚持分封的立场,自己不需要特意打压儒学,釜底抽薪就够了。

对儒学来说,它的敌人根本就不是哪一家学派的学说,而是分封这个制度。

虽然李百药是太子右庶子,但这些官职都是李世民安排的,多是教育与监督李承干所用。

李承干觉得李泰又获得了战功的事也未必全部都是坏事,正因为李泰的起势,让原本希望李泰被压制下去的势力感觉到几分紧迫,所以果断在自己的身上押注了。

毕竟自己跟李泰间的争斗,不论输赢,对这些老臣来说,影响真并不大。

“青雀乖张无状自以为是,以为以一己之力能撼动大统一之制,的确是浅薄无知。

所以他们不喜欢李泰所提出来分封,哪怕是分封国外,儒家也不愿意。

而斛斯正听到许敬宗的话,却连忙对许敬宗行礼道,“谢许舍人推举!”

不过还是那句话,儒学是盛世的灯塔,到了乱世就会黯淡。

战国时代的法家,为什么会成为统一天下的学说,因为这个学说是最追求效率与务实的。

因为随着李泰与李承干成年,尤其是李承干开始真正的感受到来自李泰的压力,这让儒家终于有了插手的机会。

说实话,这次并不只是简单的李百药与李泰的争端,实际上还有一点,那就是以李百药为代表的儒家,开始介入到这夺嫡争端中。

因为在分封情况下,所有国家都存在竞争,而儒家却是教人怎么样进行内部维稳的学说。

反正就算是自己要死,那也要拉着一批人一起去死。

许敬宗接到了李承干的命令时,那是两眼一黑,差点背过气去。

李百药道,“我们不应给燕王同台竞技的机会,哪怕再差,至少在燕王取得成果前,我们必须要先一步的取得成果,从《草种计划》中脱身。

一时间祸福相依,人生际遇的确是奇妙。

“臣为太子赴汤蹈火,甘之若饴!”斛斯正自然也是连忙表态。

而李泰找到的道路是所谓的证道?那自然不是。

毕竟李承干不管基层,许敬宗虽然想出了以行政替代经济的想法,但随着这些天事情的推进,还是明白,自己以行政替代经济的政策是能执行下去的,但这前提是让自己慢慢推进。

当然,因为都是华夏民族的竞争,到最后需要一个合理的遮羞布时,儒学又会被重新拿回来,孔子的牌子也会被立起来。

这一个个背后都有着大佬,自己要对他们下手,他们背后大佬怕不是会把自己给吃了。

虽然名义上以李承干为主,但能不能调度他们却要另说。

李百药在这时候却是斩钉截铁的说道,却是不见半分的迟疑。

斛斯正看了看这信上的内容,看了后脸色变了变,猛然抬起头,向着许敬宗看过去。

而许敬宗则是悠然的从斛斯正手上拿过信件,把它放到了烛台上,点燃了起来,徐徐道:

“斛少卿,我等毫无背景之人,想要向上攀登的机会可不多,伱且好生思量!”

许敬宗把太子的那一封信烧了干净,轻轻一吹,尽成了灰烬,悠然走出了房间!

斛斯正看着飞扬的灰烬,渐渐握紧了拳头。

(本章完)

第239章 李泰的谋划失败了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决策第77章 与颜勤礼的对话第405章 西海的路(今天一更)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198章 大道元素周期表第67章 李泰的提议第438章 危险的西域第148章 乐谱第392章 荒谬的刺杀第59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第460章 入宫第10章 两文钱第527章 战争的终结第419章 杜荷第156章 冬日第294章 面见李靖第258章 覆灭第404章 高昌余波第436章 考进士第234章 送礼物第101章 拿错剧本了第363章 吐蕃的韧性第195章 火之法则第409章 所谓壮阳特产第386章 刺杀第210章 粮食入河南第174章 画大饼第537章 高句丽灭第259章 向李靖请教第313章 粮票第503章 出发前的准备第460章 入宫第120章 失败的蒸汽机第124章 萦绕的紧迫感第417章 陈大德归来第475章 尼哈旺德之战终结第67章 李泰的提议第126章 李世民的奖励第505章 新神农第3章 初见窦静第389章 农学社的无奈第43章 开会中第161章 与李世民闲谈第451章 魏王谋反了第357章 将起的战争第248章 许敬宗的手腕第216章 求教战部天赋第10章 两文钱第93章 与张万岁的愉快交流第149章 新的计划第48章 尽兴而归第535章 钢铁冲车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81章 大丰收第117章 邯郸学步第284章 自适应的妙用第223章 薛礼入学府第114章 建议第545章 继续军议中第413章 薛延陀进击中(这个月接下来可能都第295章 自适应的发展第539章 运河规划的落实第83章 又被弹劾了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472章 尼哈旺德的政变第140章 与房玄龄的交易第184章 与幽州世家的交易第381章 广州的发展第341章 赌狗拯救计划第94章 制约第155章 学员入岭南第159章 棉布第138章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第354章 义正辞严第494章 面见玄奘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187章 杜如晦的到来第476章 进击的吐蕃第373章 年节礼物第53章 捕鱼第44章 好好学习,做好笔记第368章 心态崩了第115章 文科的用法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赋第431章 筹谋建设丝绸之路第201章 驰道建设的计划第176章 被腐蚀的苏定方第250章 李靖的任务第400章 整军出发(今天一更)第222章 沧州的高速发展第180章 千年一遇的机会第110章 李泰的小实验第289章 青海生风波第219章 巡省天下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辅潜伏中第210章 粮食入河南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