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国企命运

前些日子,国家经委接到了一份特别的请批文件,事关大型国企的收购事件。

事情传开之后,顿时间在部门内部就引起了较大的争论,更是惹得两位主管全国经济的大佬,主任吕东和副主任朱rj亲自主持会议,多次研究也没有定论。

h省省委.书记和省长联名上报了一份国企收购案,东星集团以3亿元人民币收购滨城汽轮机厂、滨城电机厂、滨城锅炉厂,收购后注资2亿美元,引进设备和技术,组建电气集团。

这个方案公开之后,一下子就引起了国经委的巨震,大家都不敢相信,地方的经济竟然已经走得这么远了,外资竟然要收购国有企业了!

这完全是人们连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措手不及,十分惊愕,难以应对!

不过,在震惊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件收购案的群起而攻之。而且央报也迅速的注意到了这起事件,并且很快派出了采访组,赶赴h省滨城,调查此次收购事件的来龙去脉。不过,尽管调查还没有完成,不过也不耽误央报就这起事件进行讨论,总之就是褒扬没有,文章多是贬抑指责。

吕东和朱rj对这份请批文件非常慎重,第一时间向h省了解事情经过,特意要求他们电传一份详细的文件,文件上要求说明三家国企最近几年来遇到了哪些困境,外资收购存了哪些想法,是否能保住国有资产,最后经委把这份请批文件和h省反应的情况,一起上报了中央,并送到了286的手中。

外资收购国有企业,这件事情实在是干系太大了,国家经委也不敢轻易做出姿态。

286很快给出了批示:“这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一个新现象,国有企业近年来遇到了一些困难,不是个别现象,现在可以利用外商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改造国有企业是一条新的出路!”

同时,他还补充道:“如何更好的利用外资优势,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国经委接到了上级的指示后,决定派出一位比较有分量的领导,亲身到h省的国有企业考察一番,同时收集第一手资料,就外资收购国企做全面的了解。

在主任办公室,吕东面对朱rj的请求,说道:“这一次就由我来亲自去滨城走一趟吧,正好我也想去东星集团参观一下,你在家里坐镇!”

朱rj是特意来向吕东请示,由他来带队到滨城考察的,但没想到吕东竟然要亲自前往。

朱rj坚持的说道:“吕主任,这次不同于其他的国企改革改制,此次是外商要收购国有企业。别说事情现在没有眉目,就是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较大舆论。还是让我去吧,我年轻,不怕外界的攻击!”

吕东笑着点了点头,对朱rj勇挑重担的态度很满意,但还是说道:“正因为你年轻,所以才要保护你,这次就由我带队吧!”

他大度的说道:“如果外商真的收购了这三家国有大厂,到时候就让‘他们’攻击我!”

吕东对朱rj笑道:“反正我就干这一届,以后就下去了,倒不怕别人说我什么了。”接着,他严肃的说道:“不过,等我吸引了火力之后,你还要跟进这项收购,一定要让后续进行下去,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无论成败,国家都有了第一手资料!”

朱rj十分感动,见吕东的态度坚决,他站了起来看着老主任,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吕主任,我会紧盯这件事情的,从中努力总结经验教训,为将来的企业国际合作做参考!”

吕东笑着点头,说道:“我们不能让外商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太保守,搞得人家连积极性都没有,就不好了!”

......在他们谈了一番之后,吕东召开了经委会议,决定对东星集团收购滨城三家国有企业的方案,进行实地考察。在与中央领导见了一面之后,以国家经贸委吕东主任为首的考察组赶往了h省的滨城市。

原本默默关注没有发声的各方,都在猜测着中央的态度,看到中央经委派出了工作组,而且是吕东这个一把手亲自带领着考察组,很多人马上认为中央极有可能支持这项收购,这种猜测顿时让外界一片哗然,许多下野的大佬也开始发声了。

国有企业改革,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直是全社会的重要共识,但怎么改,所有的心中都没有章程,对困难怎么估计都不够,上级提出“投石问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无奈之举。

此前,素有国企改革第一人之称的步鑫生,在1980年,对浙江海盐的一家濒临倒闭的衬衫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场改革,广泛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甚至这家300多人的县属小厂的改革,直接惊动了中央!

其实,步鑫生对企业的改革很简单。这是一件衬衫厂,他当了厂长之后,实行计件制,工人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当时这种制度还没有人敢干,只有步鑫生提了出来,并付之行动了,社会时髦的叫法是—打破大锅饭!

接着他又在厂里狠抓生产质量,做坏一件衬衫赔两件。

“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饭碗”,此话就是由步鑫生说出的,而后更是风靡一时。

另外还有,请假不发工资,若真生病要由厂长来决定是否补贴。

泡病假混工资、开小差睡大觉的现象,在80年代初的国有企业里很流行。而这个衬衫厂,即使在企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出勤率也只有80%,而真正生病的不到“泡病假”的三分之一。

实行大锅饭的国有企业职工,自认为有了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就是在班上躺着睡大觉,按照很多工人的话讲,那也得发工资,谁让工人阶级是厂子的主人呢!

企业里的懈怠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成为中国国有企业里的顽疾,但管理者虽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却对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办法,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厂长也怕把工人得罪狠了,到时候去市里闹事,到最后还是厂长的责任。

这种大规模怠工,甚至被国外媒体挖掘了出来,还给这种工人起了个专门的别名,叫做中国懒汉!

此外,步鑫生还每年举办订货会,包吃包住从全国各地来到衬衫厂的采购员,迅速打开了局面。他还不忘打响衬衫品牌,讲求工作效率和速度。

这个80年只有300多名职工的小厂,到了1983年,企业达到了600多人的规模,两年后达到了1000多人,企业利润每年以50%幅度增长。

步鑫生的名字全国皆知,中央更是指示全国推广步鑫生精神,由中央下令全国推广一个人,之前只有两个人,雷锋和焦裕禄。

但是,就是这样对国有企业改革很有魄力的一个人物,最终也难逃失败。

企业迅速扩张,85年衬衫厂上马了30万套西装项目,同时6000平米的西装大楼开建,之后企业就走了下坡路,步鑫生遭到了调查,最后离开了他曾经奋斗的衬衫厂。

外界不得而知,步鑫生为什么要举债开建一座大楼,但是足以证明,企业的经营总不能一帆风顺,总有从辉煌走向没落,成者为王,败者无立锥之地。

这场对国有企业的收购事件,就是在步鑫生刚刚遭到调查的背景下诞生的,可谓既没有天时也没有地利。不管是收购方东星集团,还是滨城三大国有企业,都立刻成为了全国的批判对象。

很多地方主官,包括中央的一些领导,也开始批判这套收购方案,明里暗里的攻击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引狼入室,滨城立刻成为了这场大讨论的漩涡中心!(。)

第594章 东星光学成像第419章 黑暗的公正第852章 主导权第456章 国土安全第707章 漂亮女佣第566章 黑鹰到货第454章 黄家第436章 一个高级特工第360章 名模潜质第594章 东星光学成像第246章 调整管理层第957章 钟大洲的担忧第439章 艾梦缇娜的人道主义精神第163章 玉宝到来第400章 告密第316章 何超琼第616章 认可第976章 大佬到来第610章 震撼住他们一家第270章 敢想敢做第494章 第一商品第787章 全副武装第488章 拉近关系第150章 伤残军人第765章 惹上了韩国帮第342章 车展上的各家风采第788章 覆灭第78章 1979年的春节第317章 地王第341章 喜悦的开头第247章 部门分工精细产业第553章 成飞的杨宝树厂长第519章 F404涡扇发动机第591章 滨城电表仪器厂照相机分厂第六十一章第288章 杀鸡杀出了一只狒狒第935章 排位赛开门红第953章 彻查第752章 接头第50章 汽车改装厂的提议第522章 婉拒国内的项目合作第911章 无厂模式第533章 以色列人的邀请第429章 精密工程第601章 朵英贤—95枪族之父第108章 期待第853章 中航技代表团第563章 国货当自强第714章 有人来有人走第614章 路娜坚持了一回第567章 直九VS黑鹰?第347章 兰博基尼的超级工厂第489章 触电第598章 杀威棒第156章 数控机床研究室第388章 韩瑾瑜的办法第947章 占礁船台第468章 谢莹的进取之路第717章 自己先干起来第193章 北京北京第299章 国产工业的后天缺陷第876章 路虎卫士登场第664章 林强生的金融家第959章 年产值2亿元第104章 王德辉夫妇第910章 东星系第344章 骏马和蛮牛的对决第266章 大事情第721章 林强生的激励法第928章 四大粮商第112章 痛快的法国人第797章 超市体验第451章 血与枪第771章 吴瑕第795章 倔强的年轻人第84章 交易第643章 严重的设计缺陷第206章 毕业生第13章 三合土简易厂房第531章 弥补差距第805章 吕东的到访第3章 车型定了第800章 国经委调查组第655章 AMC新主席第591章 滨城电表仪器厂照相机分厂第18章 安全建设第436章 一个高级特工第58章 国禧手表厂第429章 精密工程第786章 紧急行动第802章 赵红波的辞职下海第395章 不只是麻烦那么简单第165章 改造五金厂第3章 车型定了第685章 邂逅维密第964章 海陆军一号第516章 参观格鲁门第963章 一碗水端不平第631章 新汽车品牌“标记”的诞生第166章 工作组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