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2 诸族姝色,惟王撷取

李潼与黑齿常之这一次会面,可以说是彼此之间都感觉收获颇丰。

从李潼这方面而言,如今的他虽然权势大涨、几乎与朝廷隔潼关而两治,但他所面对的压力同样极大。即便不考虑国内仍然还未平息的各种纷争,单单在外患方面,他便承受了这一时期超过三分之二的边患压力。

无论是死灰复燃的突厥,还是凶态毕露的吐蕃,这都是李潼必须要直接面对的对手与挑战。所以尽管他在关中几乎将要划土自治,朝廷眼下对此仍然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对声。

这除了雍王一系官员们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之外,也在于对朝廷而言,暂时放弃对关中的管控可以同时将两大边患危机一并丢给长安的雍王幕府,让他们得有更多精力去梳理、整合国内的形势。

如果雍王不能克敌,那没什么可说的,可能等不到朝廷收回雍王的权力,其人已经先一步被边患胡寇所剿杀。届时国中局势趋于稳定,力量逐渐恢复,自可从容收拾雍王幕府的烂摊子。

另一种可能就是雍王能够成功抗住那些外患,当然这个可能并不大,因为无论是突厥还是吐蕃,都是值得举国之力去应对的强大对手。但就算雍王做到了,想必也是损耗深重,还能有什么力量去对抗朝廷?

李潼无惧挑战,无论基于后世的记忆还是当下的责任,他都希望能够重拾先辈荣光、再造大唐威霸四夷的局面,所以他西进关中乃至于登临陇上。

但胸怀壮志是一方面,现实情况又是另一方面。原来的东突厥是贞观一朝明君在位、名将满朝,举国之力更兼合纵连横才解决掉的对手。至于吐蕃,则更是在大唐最风光的时刻,以大非川、承风岭两场大战打得大唐痛入骨髓。

关中一隅,李潼眼下尚且不能完全控制,所以最初他的思路只是以积极的防守为主,先争取维持住眼下的边防形势,再积蓄实力,谋求战机。

除了在整体的力量上不占优势之外,也在于如今的他根基仍然不失浅薄,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几乎没有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可以信赖。

勉强而言,契苾明算是一个,毕竟父子两代积威,且在武周一朝,契苾明便曾经专任朔方,节制那里的铁勒并其余塞胡诸部。所以当两个战场同时告急时,李潼便派遣契苾明向北以应对突厥的入寇,而自己则亲登陇上。

黑齿常之的投效对李潼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他本就不是一个保守的性格,哪怕旧年被拘大内之中、仍在积极努力的突围破局。及至手中有了一搏之力,即刻便在神都城中策划政变,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国内的局势是如此,对外同样如此。此前的他对于吐蕃仍然只是一个概念性的了解,不得不基于现实略作保守之想,可是随着了解深入,特别是得知吐蕃国内如今也是矛盾重重,心里自然就有了一些不安分的想法。

吐蕃的论钦陵的确是威不可挡,但同样受到其国君猜疑与群臣忌惮,并不能完全控制吐蕃这个战争机器。这一点跟李潼的情形略有类似,既然双方都只能动用一隅之力,那能分出上下的,无非斗狠斗勇。

在军事才能上,李潼自认不是论钦陵的对手。

然而黑齿常之却是从高宗以来罕有的在与吐蕃作战中能够保持多场胜绩的大将,其人既然投效自己且流露出高昂的战意,李潼自然要给予黑齿常之足够的信任与支持,与这个吐蕃军神硬对硬的碰上一次。

至于黑齿常之则感触更深,雍王殿下的表态对他而言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他虽然战功卓著,但蕃将入朝本就诸多艰难,一直很难获得君王完全的信任。

当然这一点也无从抱怨,本就亡国之余,黑齿常之只是希望能够凭着志力报效为宗族家人们在大唐这片土地上争取一点生存空间。所以每战必竭尽全力、舍生忘死。

但战争从来都不能只凭着个人意志便足够影响大局,旧年承风岭之败,黑齿常之几乎凭着一己之力扭转大军一败涂地的颓势,营救回众多溃卒,这也是组成河源军的一个基础。

入唐几十年,如果说一开始只是为了生存,那么到了现在多多少少是有一些认同感产生。特别是常年坐镇河源这一与吐蕃对战的最前线,尽管黑齿常之也屡积胜绩,但却一直都难以扭转真正的大局。

眼见到吐蕃贼众们对他所镇守的疆域寇掠不断,旧年袍泽们谈笑风生的画面还在脑海中不时响起,但其人尸骨却已经被吐蕃筑成京官,任由风沙拍打摧残。

我虽然只是一个亡国的孽种,但也并非没有生而为人的心肠感受……

其实就在神都政变前后、雍王属下的刘幽求来游说自己之后不久,黑齿常之还在犹豫不定之际,关内也有人来见黑齿常之,对他进行游说争取。

而且相对于刘幽求所提出来的一些条件,对方所作的承诺要更加的诱人,表示愿意游说朝廷、让朝廷招其归朝、以羽林卫大将军任之且给予黑齿常之蕃将最高规格的封授,赐爵扶余郡王。

面对这样的许诺,黑齿常之当然也是动心,可当他问起朝廷将要如何经略河源、解决吐蕃边患的时候,对方却支支吾吾,全无定计。

这让黑齿常之方有热切的心顿时冷却下来,意识到对方仅仅只是将他当作一个筹码、空头许诺,或许还存着用完即弃的想法。他们连自己安身立命、功业所系之处都不重视,又怎么会重视相关的承诺?

之后朝廷更任命雍王为关内道大总管、关西之事委之,而对于河源军则就没有更多的指示。

当宣抚使抵达鄯州的时候,黑齿常之也屡陈破蕃计略,希望能够引起朝廷的注意、获得朝廷的支持,然而宣抚使对此反应冷淡,只是督促他配合召集陇右包括西域诸胡酋随之入朝作贺。

相对于朝廷的冷淡,雍王殿下对边事可谓热切、积极,更不辞劳远、亲登陇上,这自然让黑齿常之更加的感念不已。

若奉制归朝,他最好的结果无非余生荣养,且还极有可能会卷入众多的政斗纠纷中去,随时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雍王阔志于边,且在多年前便对他有救命之恩。

黑齿常之自知朝情故事,那时候的雍王出阁未久,一旦所谋败露、须臾即有杀身之祸,但就算如此,仍然愿意出手救他,无疑让这份恩情显得更厚重几分。

此前派遣儿子前往陇州恭迎雍王,还只是为了表达对此救命之恩的感激。可是随着接触加深,黑齿常之更意识到雍王不独可托性命,更可相谋大事。在公在私,都有能够让人倾心相许的魅力!

彼此谈话结束时,黑齿常之匆匆告退出堂,再返回来时,已经身披轻甲,上前叉手道:“殿下亲临鄯城,仆别无所报,唯披甲直宿,拱卫我王起居安心。”

李潼闻言后便连连摆手:“燕国公不必如此,朝廷之所用、小王之所重,岂在此宿卫微力?此功若成,即是匡扶社稷之伟功,战前蓄养,不必作此折耗!”

“忠义大计,自需尽力!但仆之直宿,在恩在情,亦不容有缺。请殿下尽情于此一日,明日之后,王命恪守,不敢再纵情徇私!”

黑齿常之仍是叉手固请。

李潼听他话已经讲到这一步,于是便也点点头答应了下来。将士入直宿卫,倒并非只是大才卑用,更意味着绝对的信任,可以性命托之。

像他太爷爷李世民,就常用这种方法来褒扬、笼络将领,史书上每有李世民称赞某个将领,往往都是唯其值宿、遂得安寝。

雍王入城后,内城州府守卫已经换上了郭达所率领的幕府亲卫,当见到黑齿常之披甲执戈的入内护卫,这一干雍王心腹们一时间既觉自豪,同时对黑齿常之也是心生认同感,感觉彼此间亲近许多。

不过在转进府内休息之前,又有波折发生。李潼刚刚走进这州府内院里,便有浓郁香风扑面而来,左右转头望去,只见这内院两侧通厢庑舍走廊下,站立着诸多女子,起码有一两百人之多。

黑齿常之讲到这里,也咧嘴笑了一笑:“陇边风物或不足夸,但诸族姝色,确是精彩。殿下名著逍遥,诸族匍匐足下,以此为珍,进献求宠,惟殿下撷取赏弄,以此称荣。”

0911 蕃使横死,赞婆归乡0324 宝藏仍未枯竭0426 闲游苑池,贤内分事0469 喋血宫道,遁地无门0483 兄弟益封,煊赫无双1003 修河劝学,大治河北0882 伴势而升,青云直上0268 薰莸不同器0766 拥王从龙,功成此日0411 风吹鸾歌早会迎0780 君心如铁,烈火难融0551 镇国雍王,陇右军使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641 行台事繁,诸计待功0149 旧事再起波澜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伟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080 猪狗之才0614 娄公治庖,人事尽欢0293 大王英明,后事畅想0339 封还敕书,专事云韶1015 波斯归义,群胡法治0543 诸夷滋扰,以血还之0648 破贼如竹,直掠王都0993 情缘玄妙,知错难改0847 仁愿立朝,不容孝杰0277 官拜司礼,攸宜托财0551 镇国雍王,陇右军使1028 佳节令时,不误教子0413 良辰嘉缘,鬼魅难阻0073 春江花月夜0102 少王神都行0852 取尔首级,彰我刑威0659 不事二主,死为唐魂0443 军器难窃,武库可夺0883 买卖公道,互通有无0289 窦七入彀0086 曲乐动人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36 长安百姓,竞备佳节1028 佳节令时,不误教子0544 先王仁义,前缘早定0641 行台事繁,诸计待功0169 酷吏授首0989 重修故道,参天可汗0659 不事二主,死为唐魂0133 太平归邸0849 昭德有力,骊山伴驾0489 造化倏忽,饮食尽兴0430 千金易得,真心难求0150 俱入彀中0635 诸情不协,国事维艰0732 民爵普授,两税试行0612 名王入陇,天佑唐业0216 急流勇退0747 神都征募,以定贼胡0339 封还敕书,专事云韶0547 受命于母,人间未有0667 川西王属,岂为蕃土0090 家贼难防0947 六尺之烈,洒血边疆0129 为你写首歌(求首订!)0290 惧亲如仇0334 巽郎勤勉,鞠躬尽瘁0854杞人忧天,狂念徒劳0184 洛阳女儿行0499 成器忤我,不堪为储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178 凤声初啼谁不知0496 五子登门,前倨后恭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084 具位庸臣0706 家贼国贼,插标之徒0202 大唐带货王0328 野狐宰相0400 主动出击,意在狄公0025 不如降黄巢0147 威名远播陈街使0354 西园选士,勇卒归都0489 造化倏忽,饮食尽兴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781 借尔奴首,以儆效尤0460 大将不寿,哼哈就位0613 谷米入仓,军食不匮0144 谁敢偷喂我的狗0498 以支凌干,铭记此辱0747 神都征募,以定贼胡0600 谋婚贵女,先灵安息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625 顿兵海东,入定九曲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575 战获虽丰,归途莫测0913 壮烈能狂,无勇忍耐1012 学士才高,群众争访0907 忠魂贞烈,刀锋难屈1025 风物常在,人有竟时0521 西京动荡,百坊互攻0780 君心如铁,烈火难融0256 捐麻续缕,祈君长命1020 朝议未定,民声先传